央視軍事12月9日報導,近日西藏軍區邊防戰士身著單兵外骨骼向高原運輸物資的新聞在國內外引起了強烈轟動。這種過去只存在於好萊塢大片才有的道具,中國企業現如今已經成功實現,時間節點早於美國和其它國家,遠遠領先全球。而伴隨著單兵外骨骼的列裝,解放軍西藏軍區的邊防戰士們在作戰中,也就實現了更為便利,更為快速的戰鬥服務。
高原山地地形和平原有著很大的不同,山地間的很多地形車輛是無法通過的。而在一些''看上去好像可以通車''的地方,也因為高原缺氧,發動機動力不足,加上碎石可能引發的翻車和墜車,使得傳統的人力搬運物資的現象仍舊存在。阿富汗戰場上,享受慣了搭乘軍車的美軍在山地反遊擊作戰時,也不得不動用騾馬來承擔物資搬運的任務。直升機雖然多,但是山地地形複雜,直升機在山谷行動容易遭到單兵防空飛彈的伏擊,所以很少會去使用。在很多畫面中,解放軍士兵也常常會扛著物資去1公裡外的山上給戰友送去物資。在平原環境下,1公裡的路程最多只需20分鐘就能走完,但是在山上,卻需要最少2個小時。
不過,這些情況已經不再復返,單兵外骨骼系統的使用,使得解放軍單兵的承受能力有了極大提升。研發企業表示,戰士們在身著單兵外骨骼系統背負20公斤左右的物資時,自身不會感受到任何的壓力,物資的重量不會直接壓到戰士們的身上,而是被外骨骼系統吸收。而這套普力外骨骼為純機械式助力,總重量只有不到5千克,它最大可以承受70公斤的物資重量。在背負70公斤的物資行走時,肩部減重30%。背負70公斤的物資站立時,肩部減重50%。更為重要的是,該系統穿戴時間小於2分鐘,脫掉這套系統的時間更是不到30秒。如果不背負物資,單純用來作戰的話,除了可以讓戰士攜帶更多的單兵物資和彈藥外,還不會影響戰士們的戰術動作,像蹲跪,跳躍,爬障,匍匐等,都可以靈活完成。此前,解放軍一位女士醫務兵背負體重140斤的戰友跑步時,單兵外骨骼就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單兵外骨骼系統目前真正打算普及裝備使用的,只有中國這一家。美軍過去也曾在戰場上多次測試單兵外骨骼系統,但是他們發現美國企業研發出的單兵外骨骼系統還是無法滿足他們的需求,更直接的說就是美國企業現在所掌握的技術,還沒有達到實戰技術標準。這些年來,外軍一直都嘗試在這方面有所突破,尤其是美軍和英法德等國,都渴望單兵外骨骼系統能夠幫助戰士承受更大的負重,以便在極端戰場上,提高單兵的持續作戰能力。但是現在它們的研發進度遠遠落後於中國,這也恰恰證明,它們當初實施的''對華禁運''政策,已經深深的害慘了它們。用現在的眼光來看,歐美的''技術禁運''政策更像是''閉關鎖國'',中國作為''被禁運''的一方,技術越來越先進,而歐美作為''制裁''一方,卻越來越落後。至目前為止,歐美不少技術都已經落後於中國,單兵外骨骼系統僅僅只是縮影。
另外,伴隨著中國首先在邊防部隊中使用單兵外骨骼系統,對面的印軍勢必也會想辦法去採購歐美還不成熟的相似系統,以此來作為''炫耀資本''。這些年來,解放軍邊防部隊的生活條件有了極大改善,以公路網絡為依託,航空運輸為輔助,大量物資運抵山腳和半山腰時,就已經能夠滿足大部分邊防戰士的物資需求。現在單兵外骨骼的投入使用,山頂哨點的小部分解放軍駐軍也就能像山下的戰友那樣,享受到更多的物資補給。有分析認為,如果這批單兵外骨骼系統能夠經受住高原山地環境的磨練,未來解放軍可能會在全軍範圍內普及這一裝備的使用。即便是不能做到''人人都有'',那也能實現班組的彈藥手,保障連大量使用的規模。其中,彈藥手擔負著為機槍手背負彈藥的重要任務。受人體極限所限制,單兵最多只能攜帶300餘發子彈。有了外骨骼系統後,就能攜帶上千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