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博物館內,為何在棺槨下方有一奇怪的小門?專家:太驚訝

2020-12-22 牛哥漫步旅行

1978年2月底,湖北省隨縣的一座小山包之上,某空軍雷達修理所,正在此處修建廠房,開門炸石後,隨著一聲巨響,山體中露出一大片褐色的土層,突如其來的異響,令前來視察工作的領導,懷疑山體內可能藏有一座大型的古墓。

為此立即將此事通報給了當地文物保護部門,這條消息以後,湖北省文物局立即組成的聯合勘測小組,由時任湖北省博物館副館長,前考察隊隊長帶隊趕到了現場,考察隊到了現場之後,立即對該墓穴進行了鑽探挖掘。

隨著挖掘工作的深入,考察隊驚奇地發現,古墓的總面積達到了220平方米,僅僅只是主墓室的面積就達到了190多平米,這可比長沙馬王堆面積大六倍之多,比出土越王勾踐劍的湖北望山一號墓還要大8倍,顯然這是一座超級大墓。

湖北省博物館內,為何在棺槨下方有一奇怪的小門?專家:太驚訝!而這座目前在中國南方還是首次發現,墓穴挖開後,這座超級大棺的種種異相,給在場的專家團帶來重重謎團,為何在這座墓穴的下方有一個小門?

這座超級大棺到底有多大?有多重?遠遠超過以往任何一個朝代出土的棺木,這讓在場的專家都非常的驚嘆,由於棺槨實在太重太大,不得不找來八噸的吊車拉抬,然而墓棺卻紋絲不動。

竟使吊車尾部翹起,原來此棺達九噸,僅棺材蓋子就有兩噸重,費了好大週摺將外棺拉起後,它長3.2米、寬2.1米、高2.19米,分為內外棺,棺體框架以青銅打造,然而又一異相令現場專家疑問重重?

只見在這麼大的外觀下方竟開有一方形的小門,這在考古史上是從未見過的,墓主人為何要開啟這樣一扇小門呢?而這突如其來的異相令專家深思後,給出了合理的解釋。

古人研究人在去世後,靈魂可以升天以轉世輪迴,尤其是古代帝王和王宮貴族,而這座墓穴的主人是曾國的國君,他自然希望被放入棺中後,靈魂可以升天,而這個小門真是靈魂升天的出口。

小夥伴們,對於這件事情你們還有怎樣看法呢?【本文由牛哥漫步旅行原創,喜歡本文歡迎點讚留言關注我。註:圖片來源網絡】

相關焦點

  • 湖北省博物館發布十大「鎮館之寶」 記者對話專家解讀背後的故事
    方勤:我們湖北省博物館一共有24萬件(套)文物,在十大鎮館之寶評選過程中,我們也徵求了各專家的意見,同時還考慮到這十大鎮館之寶,能代表我們館藏的特點,是集中展示荊楚文化的一個寶庫,也是宣傳荊楚文化的一個陣地。(基於)這種考慮我們就推薦了10件鎮館之寶的候選名單。因為考慮(到)還要徵求觀眾投票,所以我們就推出了20件有一些代表性的,集中各個時間段,包括代表了我們荊楚文化的一些特色。
  • 湖北省博物館四大鎮館之寶
    相比歡樂谷的歡快與黃鶴樓的壯觀,湖北省博物館帶給人一種歷史的厚重感。來到這裡,可以了解到湖北省的古代歷史。湖北省博物館位於武漢市東湖風景區,是全國八家中央地方共建的國家級博物館之一,是湖北省唯一的省級綜合性博物館,也是全省最重要的文物收藏、研究和展示機構,屬於國家旅遊局5A級遊覽景區。
  • 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正式揭曉!
    13日,十大「鎮館之寶」發布會現場火爆湖北省博物館館長方勤稱,湖北省博物館三期工程預計明年全新開放,擴建後的博物館建築面積11.3萬平方米,展陳面積2.8萬平方米,比現在擴大一倍。在劍身正面靠近劍格處還寫有兩行鳥篆銘文,分別是「越王鳩淺 自作用劍」,經專家考證,鳩淺就是勾踐,八字銘文表明這把劍的身份和地位。這把劍在出土時插在漆木劍鞘裡,出鞘時仍然寒光閃閃,耀人眼目,其劍刃薄而鋒利,經測試它能夠一次輕鬆地劃開20張白紙。這把青銅劍深埋地下2500餘年,為何不生鏽呢?
  • 山西龍泉寺唐代「五重棺槨」對公眾展出
    新華社太原12月17日電(記者王學濤)記者從山西省太原市太山博物館了解到,太山龍泉寺唐代「五重棺槨」除木槨仍在修復外,石函、木槨的鎏金銅飾、銅槨、銀槨、金棺近日在龍泉寺正式對公眾展出。考古工作者經過搶救性發掘發現,這是一處佛塔遺址,僅殘留塔基,塔基中部下方是用砂石砌築的六邊形地宮,裡面裝著一個由石函、木槨、銅槨、銀槨、金棺層層相套的寶函,為典型的唐代佛舍利瘞埋形制,展現了盛唐高超的工藝技巧。其中,石函長約58釐米,寬約46釐米,高約60釐米,由蓋、身扣合而成。石函銘文中有一個特殊字,為武周時期所造。
  • 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揭曉
    民眾參觀湖北省博物館。梁婷 攝湖北省博物館是中央與地方共建的八家國家級重點博物館之一,館藏文物達24萬餘件(套),其中一級文物945件(套)、國寶級文物達16件(套),是展現荊楚文化、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元青花四愛圖梅瓶。
  • 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出爐,你中意哪件?
    &nbsp&nbsp&nbsp&nbsp湖北省博物館館藏文物24萬餘件(套),其中一級文物945件(套),國寶級文物達16件(套)。湖北省博物館日前開展「十大鎮館之寶」評選活動,將原來的四大「鎮館之寶」擴容為十大「鎮館之寶」,以便更好地發揮文物瑰寶代言荊楚文化、講好中國故事的作用。
  • 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正式揭曉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16日訊 近日,經廣大網友和專家委員會歷時一個月的評選,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正式揭曉。這十大「鎮館之寶」是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曾侯乙尊盤、雲夢睡虎地秦簡、虎座鳥架鼓、鄖縣人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彩繪人物車馬出行圖、石家河玉人像、崇陽銅鼓。
  • 打開永恆之門的鑰匙——探古埃及人的棺槨之密
    或許沒有哪一個文明的墓葬文化能像古埃及這麼神秘,也沒有哪個文明的棺槨,會像古埃及這麼特殊,這麼意義深遠。古埃及人為何熱衷於建造金字塔來作為墓葬之用呢?如果我們深入古埃及人的信仰,會了解到他們是期望於通過此種方式去通達永恆。今天,我們就一起進入古埃及人的精神世界中,去探索他們的棺槨之謎!
  • 走進湖北省博物館,與歷史相遇
    湖北省博物館位於東湖邊,是我國重要的國家博物館。它擁有豐富的文物收藏。最值得一看的是越王勾踐劍、曾侯乙編鐘、鄖縣人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您可以聆聽戰國風鈴的美妙古代音樂,觀看鎮館之寶,並了解中國古代南方文明。 湖北省被稱為「鄂」,省會武漢被稱為「漢」。
  • 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揭曉,來漲知識
    12月13日,湖北省博物館新晉十大「鎮館之寶」正式揭曉,在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鄖縣人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原有「鎮館之寶」基礎上,新增曾侯乙尊盤、雲夢睡虎地秦簡、虎座鳥架鼓、彩繪人物車馬出行圖、石家河玉人像、崇陽銅鼓等6件文物珍品。
  • 千年古墓內出土大量藍色人骨,考古專家急忙換上防護服,揭開謎團
    2013年某天,雲南省祥雲縣一名李姓村民,在田間勞作之時,偶然發現有一處地面不同尋常,不停地向外冒著水。當時正值隆冬時分,水源並不富足,地面怎麼會如此大量的湧出水源呢?帶著幾絲好奇的他,上前一探究竟,朝著冒水的地面就是一鋤頭,竟刨出了一塊黑色的木頭。當時他也沒多想,將這塊黑木帶回村後,將此事告知村民,經村裡的木匠趙某辨認。這塊黑色的木頭可不是普通木頭,而是極其珍貴的烏木。地下出現烏木可以預測,下面一定藏有貴重之物,極有可能是一座古墓。於是,李某連同村民們再次來到水源地。
  • 湖北省博物館評選出「十大鎮館之寶」
    湖北省博物館鎮館之寶——越王勾踐劍最近,湖北省博物館評選出「十大鎮館之寶」,分別是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曾侯乙尊盤、雲夢睡虎地秦簡、虎座鳥架鼓、鄖縣人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彩繪人物車馬出行圖、石家河玉人像、崇陽銅鼓。
  • 走進博物館 弘揚愛國情——青山區檢察院幹警參觀湖北省博物館
    走進博物館 弘揚愛國情 ——青山區檢察院幹警參觀湖北省博物館 為了進一步強化全體黨員學習教育,深入學習中國史,激發乾警愛國情懷,2020年12月30日上午,青山區檢察院組織部分黨支部委員赴湖北省博物館參觀學習。
  • 千年「漢印」延綿湖北省博物館
    「以漢為名」:博物館奇遇夜對文化的珍藏和堅守,當然首先要關注博物館。擁有元青花四愛圖梅瓶、越王勾踐劍、曾候乙編鐘、東周銅升鼎等「鎮館之寶」的湖北省博物館,被認為是湖北省的文化高地。2020年11月4日晚,一場名為「此刻即未來·凝固時間的永恆」的「漢文化」主題展在湖北省博物館盛大開幕。湖北省博物館館長、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方勤先生親臨現場,與到場眾多來自全國文化、藝術、商業界的大咖們共同見證這次特殊的盛會。
  • 中南民族大學民族學博物館、圖書館雙塔樓、文一樓入選湖北省高校...
    近日,省教育廳公布了湖北省高校第一批優秀歷史建築和珍稀樹木保護名錄,中南民族大學民族學博物館、圖書館雙塔樓、文一樓入選名錄。  民族學博物館坐落於南湖之濱,是該校展示民族文化與民族特色的重要窗口,也是武漢市重要的對外宣傳窗口。
  • 崇陽銅鼓當選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
    12月13日,經廣大網友和專家委員會歷時一個月的評選,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正式揭曉。在劍身正面靠近劍格處還寫有兩行鳥篆銘文,分別是「越王鳩淺 自作用劍」,經專家考證,鳩淺就是勾踐,八字銘文表明這把劍的身份和地位。 這把劍在出土時插在漆木劍鞘裡,出鞘時仍然寒光閃閃,耀人眼目,其劍刃薄而鋒利,經測試它能夠一次輕鬆地劃開20張白紙。這把青銅劍深埋地下2500餘年,為何不生鏽呢?
  • 湖北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是專家抽菸時意外發現,迄今只展出過兩次
    現在的每個城市都是有博物館的,一個城市的建設要是沒有博物館,是沒有文化底蘊的,所謂的發展文化建設,其中一項就是建造博物館,而在博物館裡面,除了大家都會想到的文物之外,還會有各種關於這個城市的發展史等等。
  • 隱藏在300多件明代服飾背後的秘密:為何在泰州集中出土?
    專家表示,這些石雕很可能是明代官員凌儒墓前石像生。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這些年泰州出土最多的文物其實是明代服飾。目前,泰州已出土明代服飾300餘件,種類之全,數量之多均居全國前列。泰州為何會出土如此多的明代衣服?這些衣服為何歷經數百年而不腐?12月16日,現代快報記者來到泰州市博物館一探究竟。
  • 《富嶽三十六景——浮世繪特展》在湖北省博物館開幕
    《富嶽三十六景——浮世繪特展》在湖北省博物館開幕 2020年01月16日 15:20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明海英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