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還在抗疫,結果又忙著抗議,美國正經歷魔幻的後疫情時代。
5月25日,美國明尼蘇達州一白人警察暴力執法,導致黑人男子弗洛伊德的喪命,隨之席捲而來的遊行、暴亂、騷動至今還在持續。
憤怒的黑人群體湧向街頭,從開始的維權遊行到暴力的打砸搶燒,他們甚至敢直接和警察進行對峙,還有示威者衝進了警察局縱火。
美國這個當代文明的最大國一夜之間成為了無法之地,沒有秩序,充滿混亂。而蝙蝠俠的出現更是為當下的現實增添了一些魔幻的隱喻。
在費城的抗議現場,隨著瀰漫的硝煙,一名COSER打扮成蝙蝠俠的樣子出現,當場有人驚呼:英雄。
結合當下的情況,我們的確可以評價美國有&34;了。
哥譚是什麼味道?哥譚是罪惡的味道。
作為蝙蝠俠系列電影的主場景,哥譚的城市定位就是罪惡之城,小偷、混混、小丑、企鵝人等罪犯肆無忌憚地公然犯罪,幾乎無視警方的管控力量。
罪行肆虐,警方卻無能為力,這與美國當下的大混亂何其相似。所以當蝙蝠俠COSER現身,大家才會有荒誕的真實感,甚至可以直接對標電影《黑暗騎士崛起》。
因為這個時候,大家也都希望有一個正義的英雄可以帶他們走出困境。
作為諾蘭版蝙蝠俠三部曲的第三部,《黑暗騎士崛起》講的是&34;的故事。
在上一部《黑暗騎士》的劇情中,蝙蝠俠打敗了小丑,從而讓哥譚市的治安步入了正軌,於是蝙蝠俠功成身退。
城市沒有罪惡,黑暗中當然也不需要英雄,英雄總是與罪惡同行。
貓女潛入蝙蝠俠的住處盜取他的指紋,一個神秘的面具人疑似影武者聯盟的成員,在城市的下水道中活動,看似平靜的哥譚市底下其實暗流湧動。
於是蝙蝠俠再度穿上戰衣,出沒在哥譚的黑夜裡,因為他嗅到了危險、陰謀與罪惡。
而費城的蝙蝠俠又啟示著什麼罪惡?
電影裡的罪惡是單純的,偷竊、搶劫,準備好一枚可以毀滅城市的炸彈……反派還明晃晃地穿著黑色的服裝,有著嚇人的裝扮,也有可能直接挑釁:我是壞人,你來打我啊。
而現實裡的罪惡則總會披著正義的外衣。
正義起碼是非暴力的,暴力可以作為威懾,但當暴力真的出現,我們很難找到絕對的正義。有白人警察以行駛正義的名義,肆意地對黑人進行種族歧視,暴力執法;也有黑人以維權的名義,卻以暴制暴,以牙還牙,讓整個城市的治安陷入風險。
這裡倒不是為了看似公平地各打五十大板,而是為了找到這些暴力的真正原因,這次美國抗疫事件的真正問題。
要知道種族歧視下的暴力執法不是一天兩天了,為什麼這次變成了全國性的抗議事件?因為疫情讓種族矛盾更加凸顯。誰都不會想到,美國居然成為了此次疫情的最大受難國。根據目前的數據顯示:美國已經累計確診183萬,經濟損失近8萬億美元。
經濟繁榮的時候,種族矛盾還可以粉飾太平,大不了你吃肉我喝湯,只要能活著,忍也就忍了。但是災難來襲,幾乎所有人都成了弱勢群體,種族矛盾下的黑人連喝湯都困難了。
本來黑人家庭的收入就比白人家庭低20%到40%,而因為疫情,美國的失業率達到了14.7%,而黑人群體拎出來分析還要高2個百分點,達到了16.7%。
要知道,2009年次貸危機的時候, 650萬人失去工作時,美國的失業率是率9.5%。
還有雙重打擊,因為龐大的失業群體,導致美國財政周轉不開,失業救助金的缺口約670億,這意味著有三分之一的人領不到這份救命錢,而據報導,已經有超過400萬人在申請失業救濟,超過美國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
黑人在疫情下本就求生更艱難,又爆出了白人對黑人暴力執法死亡的醜聞,這才像火星點燃了油罐,黑人們群情激憤,走上了街頭。
無疑黑人們在街上打砸搶燒是罪惡,但真正的罪惡是美國由來已久的階級矛盾,是疫情之下彰顯的不公平待遇,是讓底層人民覺得無法生存的絕望。
一個沒有希望的地方要如何拯救?
拋開正義和邪惡的偏見,電影《黑暗騎士崛起》其實討論了該如何救贖的問題,到底該如何拯救哥譚這個罪孽深重的城市?
以面具人為代表的邪惡一方,他們的主張是毀滅,把已經爛到骨子裡的哥譚市炸掉,世界自然會迎來它應有的秩序。而以蝙蝠俠為代表的正義一方,他們的主張是救援,拆掉炸彈,留住城市和人民,相信世界會慢慢變好。
電影有它的政治正確,正義必將戰勝邪惡。
影片最後,面對即將爆炸的核彈,蝙蝠俠駕駛著戰車把它拖到了海上,於是保留了城市,但蝙蝠俠也在這場爆炸中喪生(事實上沒有)。蝙蝠俠的另一個身份布魯斯·韋恩留下了遺囑,遺囑中很重要的一點是:他名下所有的房屋和土地只能用作於城市避難所和孤兒院。
炸彈沒了,蝙蝠俠的遺囑也安排好了,剩下我們能做的好像只有倔強的四個字:相信未來。
但是如何相信未來?哥譚真正的危機從來不是層出不窮的大反派,而是懸殊的貧富差距,是底層人民找不到向上發展的通道,好在影片中有兩個人物給出了答案。
在電影《黑暗騎士崛起》中,貓女是亦正亦邪的獨立派,只為自己而戰。
她出身底層,因為貧窮淪為竊賊,由於檔案的不光彩,導致她無法擁有正當的職業,只能過著犯罪人生。為了能夠洗白自己,過上更好的人生,她可以接受委託盜取蝙蝠俠的指紋,她可以毫不猶豫出賣達成聯盟的蝙蝠俠,但是為了心中的感動,她又可以放棄逃離即將爆炸的城市,趕回來和蝙蝠俠並肩作戰,最後她和假死的蝙蝠俠過上過上了普通人的人生。
還有出身孤兒院的警員約翰·布萊克,堅定地為了心中的正義而戰,在城市可能即將爆炸的前一刻,還心懷希望守護著一車的兒童,影片結尾還繼承了蝙蝠俠的衣缽,成為了哥譚新的黑暗守護者,原來他的本名叫做羅賓。
城市為何會混亂與無秩序?挖掘到最後我們總逃不過階級的問題。
底層人們需要基礎的溫暖,需要生命的尊嚴,也需要一個哪怕縹緲,但確實存在的向上通道,那是生命的希望。
讓小偷貓女有機會可以過上正常的人生,孤兒羅賓有機會可以成為蝙蝠俠,只有一個有機會,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