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籌回應上市「欲拒還迎」,流量收割與信用消耗之下,難逃自我...

2020-12-12 騰訊網

作者 | 長考

來源 | 格隆匯新股

數據支持 | 勾股大數據

對於網傳的「水滴籌估值40億美金上市」消息,水滴公司回應「目前沒有明確的IPO計劃,但公司會保持探索資本市場各種可能性」。

回應欲拒還迎,引來市場對這家橫跨公益、保險兩大行業的獨角獸紛紛側目,號稱免費幫病人籌款的平臺,搖身一變成了要上市的大買賣,讓人想要對其商業模式一窺究竟。

很多人了解水滴籌,始於朋友圈裡「我高中時的同班同學,有能力的幫一把」風格的文案,止於捐款人對平臺上疑似詐捐的聲討,這一個毀譽參半的平臺,會在資本市場攪動怎樣的風雲?

「黑洞」式自我反噬?

這次傳聞中要上市的並不是水滴籌,而是水滴籌的母公司水滴公司。

水滴籌只是公司資產中最為人熟知的一部分,公益籌款也只是水滴公司版圖中的一項業務,水滴公司卻是一家實打實的網際網路保險公司,涉足大病籌款、網絡互助和保險經紀三項業務。

圖片來源:百度圖片

2019年3月,水滴籌創始人沈鵬曾公開表示:「水滴公司的業務閉環已經形成,核心業務包括:免費大病籌款平臺-水滴籌、網絡互助平臺-水滴互助以及網際網路保險經紀平臺-水滴保以及健康管理工具-水滴步步寶。」

眾籌導流,互助盤活流量,再經由保險變現,三大業務形成了從導流到變現的完整商業閉環。

這一套商業閉環邏輯看似完美,但其實存在著一個危險的悖論——社會信任是眾籌行業得以存活的根本,也是眾籌平臺流量的來源,但公司隨著不斷發展,獲取了巨額流量,卻也孕育了極大的信任危機。

水滴籌把自己定位成中國最大的免費大病籌款平臺,目標客戶便是那些身患重病而無力支付的患者。平臺本身對籌款並不收取手續費,出發點也是社會多方共贏,既解決了窮人治病缺錢的問題、又解決了公司發展的流量問題。

然而這個流量來源,卻導致水滴籌不斷陷入信任危機。

水滴籌平臺上眾多的籌款申請,主要來自公司龐大的地推團隊手筆。提到地推,不能不提水滴創始人沈鵬。

他本是美團10號員工,在看到網際網路保險的廣闊空間後毅然辭職開辦水滴,老東家美團也在天使輪參與了投資。正是因為沈鵬,水滴公司生而具備「美團基因」,地推團隊更是復刻了老大哥美團當年在「百團大戰」中殺伐果決的氣魄。

在沿襲自美團的地推精神下,眾多「籌款顧問」如散兵遊勇,魚貫湧入各大醫院,尋找需要籌款的人和想要籌款的人,為了完成當月業績和得到更高的階梯式的獎金,對於患者本身的家庭財務情況也不多加了解,套用一下「賣慘文案模板」配上幾張圖就直接提交申請。

近年來,相當多的不合格的籌款新聞被大眾熱議。其中的事件莫過於德雲社某相聲演員家裡在北京有房有車,卻也通過平臺來籌款治病,該話題曾一度佔據微博熱搜榜。

圖片來源:百度圖片

導致詐捐事件頻繁暴雷的主要原因正是水滴籌的地推獎懲機制。

據某視頻平臺發布的消息,拍客臥底暗地採訪發現,水滴籌的籌款顧問按照單量階梯式提成:完成5單有效單則每單提成80塊、完成6-10單有效單則每單提成100塊,每單最高提成150元。若每月不夠35單(不管是否有效)直接淘汰。

考核方式只認流量,讓每一個「籌款顧問」衝鋒陷陣,「攻克」患者家屬的心防,水滴籌也藉此收割了巨大流量。根據公司官網數據,截至2019年,水滴籌上捐款人數超過3億。

這種粗放的流量收割動作,消耗的是社會信任,而信任則是一種極其寶貴的難以再生的資源。

今天,一個新用戶可以給另一個用戶捐款,但當這個用戶發現自己的善款給了並不真正需要的人時,不僅自己再也不會捐款,還會勸動身邊人再也不要上當。

隨著募捐平臺上越來越多的「悲慘人設」暴雷,願意施以援手的人越來越少,真正需要錢的人卻難以通過平臺獲得幫助。

水滴籌越是粗放擴張,詐捐、騙捐就越是猖獗,最終反噬水滴籌賴以生存的社會信任,讓水滴公司陷入越擴張越脆弱的黑洞。

被「公益」篩選的用戶?

除了獲取流量,水滴公司商業閉環的另一塊拼圖是變現。

不得不說,水滴公司在這方面的設計堪稱天才,眾籌平臺上病患的悲慘遭遇,在勾起用戶同理心的同時,也讓用戶開始思考人生風險的管理,此時推銷重大疾病保險順理成章。

但是,這種變現方式也存在一系列先天缺陷。

首先,用戶主要是通過微信平臺進入公司平臺,而中國大陸目前的保險銷售還是熟人生意,即使保險顧問巧舌如簧,推廣業務時也是倍感艱難,手機裡的保險商城想讓用戶乖乖掏錢,更是難上加難。

更重要的是,公益制約定了水滴公司的用戶群體。

水滴公司的流量來源決定了其用戶群體多為遇到了難處的家庭以及他們的朋友圈,抗風險係數較弱,下沉市場用戶佔了大半,這也限制了水滴公司的成長空間。

根據公司官網數據顯示,水滴商城的用戶有76%來自於三線及三線以下城市,這一點也是跟公司本身流量來源有關,公司有超過70%的捐款用戶也是來自三線以下城市。另外,公司主要通過醫院裡看不起病的患者的朋友圈來獲取流量,提高客單價變成了一大難題。

也就是說,即便大家願意信任平臺購買保險,但也主要是一些小額的險種,涉及大額的險種就比較難打開局面了。根據公司官網數據顯示,主要保險品種均是月均幾十塊的險種,最貴的一年也不超過1000元。

以色事人者,色衰而愛弛,以公益反哺商業的平臺,也會受到公益的制約和反噬。這是水滴公司選擇以大病眾籌切入流量市場時,就該想到的問題。

如今不只是用戶構成限制了水滴公司的發展,「公益」的標籤,也讓平臺的信用問題受到了社會的廣泛指責。

結語

毫無疑問,水滴公司所處的網際網路保險賽道空間大,成長性極高,不然也不會引來騰訊、IDG、博裕資本等頂級機構的多輪投資。

但公司面臨的問題也同樣突出,作為最終以保險變現為目標的商業公司,水滴籌只求流量,並無動力改善公司的審核機制,來提升眾籌用戶的體驗。

短期看來,水滴公司仍可以享用國內下沉市場巨大基數帶來的紅利,長此以往,只會讓自己陷入自我反噬的黑洞。

相關焦點

  • BT獨家|上市主體騰籠換鳥,水滴公司如何把公益替換成生意?
    說起水滴公司,大多數人第一時間會想起免費大病籌款平臺——水滴籌。2019年,水滴籌就因被曝光地推掃樓、業務員按募捐量提成、消費募捐者和捐助者信譽和感情等問題,引起網友們的討伐。上市消息傳出後,一個打著「免費公益」旗號的公司為何能有如此高的估值收到更多關注和質疑。
  • 芝麻信用官方回應此事
    芝麻信用官方回應此事    昨天,大家欲拒還迎的支付寶個人年帳單正式發布,其中有關信用免押內容引起一些爭議。在支付寶年帳單開頭,有一處「同意《芝麻服務協議》」的按鈕,默認是選中的,這樣大家查看帳單時會看到過去一年的芝麻信用狀況,主要是免押金騎行單車、信用住酒店等等。
  • 水滴公司擬赴美上市募資5億美元:商業模式備受爭議 是否在打著公益...
    其實這已並非是水滴公司第一次被傳出上市的消息,今年7月份就有媒體透露水滴公司將會在年底前完成上市,估值預計在40億美元到60億美元之間,彼時水滴公司表示將會持續探索資本市場的可能性。   但8月份水滴公司完成了由騰訊和瑞士再保險集團領投,IDG資本、點亮全球基金等跟投的2.3億美元D輪融資,這次融資的力度在全球保險科技領域也足以拔得頭籌,上市傳聞也隨之被擱置。
  • 免費籌錢0手續費的水滴籌,靠什麼盈利?得知真相後,還想捐錢嗎
    說到水滴公司大家可能不是很了解,但是公司旗下的「水滴籌」不少人就算沒有用過,也或多或少地聽說過。作為一家靠著免費籌集善款發展起來的公司,水滴籌既不拿善款裡面的錢,又不收取提現手續費。這樣的一家似乎是「慈善機構」的公司,是怎麼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就準備IPO上市了呢?
  • 水滴籌:打人者非公司員工,涉事員工停職
    > 水滴籌
  • 水滴籌凝聚社會力量,不讓希望破滅
    最近在水滴籌,一名小患者的經歷牽動著無數愛心人士的心。對於這名小患者的家庭而言,水滴籌成為他們全家最後的希望。在水滴籌上我們了解到這個小患者個人情況:他叫小靖宇,今年只有三歲,卻被確診為T淋巴母細胞淋巴瘤/白血病,這個年幼的孩子因為疾病整個臉、胳膊、腿全腫了,每一天還要經受化療的痛苦。即使醫生已經下了一級病危通知書,小靖宇的媽媽從來沒有想過放棄。這個小小的生命曾經給家庭帶來了喜悅和對未來的期盼,她不忍心孩子還沒有好好看看這個世界就離開。
  • 水滴籌·水滴公益愛心接力 圓花季少女上學夢
    孩子太年輕,美好的人生還沒開始,雖難以接受,但病必須治。先化療,化療後再進行骨髓移植。為了升高血小板降低白細胞,麗麗得輸2600元一袋的血小板,還有1萬1千元的外購藥無法報銷。為了照顧孩子,夫妻倆也辭了工作。化療非常痛苦,麗麗原來的漂亮長發也都掉光了,但是慢慢接受了現實的麗麗很堅強,是心中對於重回學校的渴望強撐著她一定要跟病魔鬥爭到底。
  • 動漫欲拒還迎,滿滿的套路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疑問,只怪動漫劇情慾拒還迎,套路滿滿。欲拒還迎在第154集播出之前,幾乎沒有人會思考向日葵會不會成為忍者這個問題,這是因為觀眾都篤定作為鳴人之女的向日葵一定會成為忍者的,不光是觀眾這麼想,就連劇中的花火、伊魯卡和木葉丸也是這樣認為的,似乎這是一件情理之中而又命中注定的事情,然而,向日葵給了所有人一口毒奶,她告訴眾人,關於自己是不是要成為忍者還沒想好
  • 扒一扒水滴籌的生意經:從9億人手裡拿下300億,你怎麼看?
    前些日子有個新聞炸了,說水滴公司正在尋求上市,估值高達40億美金!這網友們就懵圈了,你一個做公益慈善的,現在竟然要上市?網友們會吐槽這件事,其實是有原因的。 這兩年以來,水滴公司下的水滴籌是挨足了大家的罵。去年五月,德雲社相聲演員吳鶴臣因為腦出血,家人在水滴籌上發起籌款,目標100萬。
  • 水滴籌變味,「這類人」不收手續費,覺得病情不重 3.2億人被耍?
    可能大家在朋友圈經常能夠看到水滴籌,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水滴籌確實幫助不少人解決了困難,但是最近水滴籌有點走下坡路的意思,更多的人已經不相信水滴籌了,出現這樣的信任危機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本來水滴籌還計劃在今年年初去美國上市,預計的募資規模達到5億美元。
  • 賺流量不賺錢、高退出低留存 水滴的資本故事還能怎樣講?
    來自資本市場的認可,並沒能改變水滴互助業務本身處於監管空白的尷尬境地。而試圖間接入股安心財險,獲得保險牌照,被曝出「最終沒有通過監管審批」。水滴公司關於「交易流程還沒有走完」的回覆,沒能打消外界的疑慮。畢竟,今年9月發布的《網際網路保險業務監管辦法(徵求意見稿)》要求,網際網路保險業務應由依法設立的保險機構開展。
  • 賺流量不賺錢、高退出低留存,水滴的資本故事還能怎樣講?
    一路野蠻生長的水滴公司,上市前曲線入股保險公司的舉措,遭遇來自監管層面的審慎考量,無人監管、非持牌經營、涉眾風險......成為懸掛在頭頂的達摩克斯之劍。創立於2016年的水滴公司,今年以來對於盈利與融資的態度愈發重視。
  • 「網際網路+大病籌款」火爆全國, 水滴籌為何獨佔大頭?
    在網際網路思維的引導下,「網際網路+大病籌款」的模式的水滴籌成立了。「網際網路+大病籌款」可以說是目前最受網友歡迎的新興贈與模式,只要動動手指就可以獻愛心,幫助他人,何樂而不為呢!眾多網際網路理念的大病籌款平臺中,水滴籌受到了眾多籌款者和愛心人士的認同。在競爭激烈的網際網路健康保障行業中,為什麼水滴籌可以脫穎而出呢?
  • 加入簡單,水滴籌與相互保真的可靠嗎?與保險又有什麼區別?
    1-相互寶、水滴籌可信嗎? 相互寶、水滴籌,它們是近幾年興起的網絡互助平臺代表,是一種為廣大民眾打造的低門檻大病保護計劃。水滴籌,起於2016年6月騰訊參與融資的一個社交籌款平臺。是目前國內免費社交的大病籌款平臺,也是國內網絡大病籌款0手續費的開創者。水滴籌打著「生病急用錢?快用水滴籌」的口號,為無力承擔醫療費用的大病患者提供個人求助工具,主要功能以大病籌款為主。
  • 寒門學子罹患腦瘤 水滴籌助他圓大學夢
    可是磨難還沒有結束。今年4月,就在籌備考試的緊要關頭,意外再次降臨在這個不行的孩子身上。4月20日,小周左眼突然看不見東西了,於是趕緊前往協和平潭分院檢查。做CT檢查時發現顱內有佔位性病變。後聽從醫生的建議轉院至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最終確診,小周得的是生殖細胞瘤,惡性程度高。顱內蝶鞍區和松果體區均有佔位性病變,情況十分危急,必須馬上進行手術。
  • 7歲男孩白血病再復發,水滴籌、水滴公益15萬元助其繼續治療
    眼看兒子的治療就要不得不中斷,水滴籌、水滴公益兩個平臺上的愛心網友為他籌集了15萬多元,給了他繼續堅持下去的支撐。36歲的王旭,看上去分外疲累,比同齡人蒼老了許多。他把兒子的照片拿出來一遍一遍、一張一張地翻看,兒子的呱呱墜地、第一次走路、第一次喊他爸爸…………歷歷在目。淚水打溼了王旭的眼眶,他現在最期望的,就是能一直陪著兒子,看著他長大,健康成長。
  • 貧血症患兒家庭陷入絕望 水滴籌帶來希望之光
    可是剛出院,小傑就出現重度感染,膿毒症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礙(心,肺,腎,血液),慢性腎臟病急性加重期,消化道出血,直接進了重症監護室,更沒想到的是,重症監護室一住就是將近兩個月,至今還沒有出來。夫妻二人的心情就像像過山車一樣,從地獄到天堂、天堂到地獄之間來回徘徊。
  • 水滴籌打造「小善日」活動品牌,促大病救助事業發展
    2016年7月上線的水滴籌,是國內首款零服務費網際網路大病眾籌平臺,一經問世就成為行業黑馬。截至2020年9月底,水滴籌已成功為經濟困難的大病患者免費籌得超過330億元的醫療救助款,近3.3億愛心人士支持了平臺的救助項目,共計產生超過10億人次的愛心贈與行為。
  • 妻子懷孕25歲丈夫卻患白血病,水滴籌協助小家庭渡過難關
    何先生白血病確診時,他的妻子剛懷孕三個月,那種對新生命的期待、激動心情還沒平靜下來,就被這場可怕的疾病給澆滅了。
  • 福建初三男生出車禍,水滴籌一小時籌滿30萬
    小郭的父母無力承擔高額治療費用,通過水滴籌發起求助,不到一小時就籌滿了30萬元。小郭家住福建省平潭縣敖東青觀頂村,父母都是普通漁民,風裡來雨裡去,討海為生,含辛茹苦養育了兩個孩子,小郭是他們的小兒子。今年春節後,受疫情影響,準備中考的他一直在家學習,一個月前才剛剛開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