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與太上老君那些事,張天師才是創教祖師!

2020-12-17 旅人講野史

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以「道」為最高信仰。道教在中國古代鬼神崇拜觀念上,以黃、老道家思想為理論根據,承襲戰國以來的神仙方術衍化形成。而道士是道教的神職人員,全國現有住觀道士3萬餘人。宮觀是道教徒活動的場所,全國現登記開放的宮觀有2千餘座。

作為中國的本土宗教,道教文化可謂是承載著歷史的摘記,後人在信奉中常見道觀中供奉:

三清天尊(即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玉皇大帝、四御、三官、西王母、真武大帝、文昌帝君、呂祖等。

玉清元始天尊,居三十六天之上的清微天玉清境。天尊之體常存不滅,象徵宇宙混沌初顯、陰陽未判的「混元」時期。

上清靈寶天尊,居三十六天之上的禹餘天上清境。道教認為「靈寶出法,隨世度人」。他象徵混沌初判、陰陽分明的「洪元」時期。

太清道德天尊,又稱「太上老君」。居三十六天之上的大赤天太清境。象徵天地形成、萬物化生的「太初」時期。太上老君歷劫化生度人,殷時聚形為老子。

在每一尊神像前,供奉的都是具有一定意義,很多人在提到道教的時候首先會想到太上老君(影視劇中常見的伏魔令: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那麼太上老君與道教究竟是怎麼樣一種關係存在?這時候很多人會說太上老君就是道教的祖師爺,是李耳!太上老君的確是公認的道教始祖,即道教中具有開天創世與救贖教化的太上道祖。這裡不得不提到:太上老君者,大道之主宰,萬教之宗元,出乎太無之先,起乎無極之源,終乎無終,窮乎無窮者也。而「道」無始無終,無形無名,無邊無際,無師無上。「道」者,虛無自然,難名之神,強名曰道,尊稱太上。太上為道之祖,體於自然,在乎三清之前,象帝之先。太上者,萬物之所尊,在聖為眾聖之尊,在真為萬真之先,在地為萬國帝王之師,在法界為無上法王,在教為萬教之祖。

但是嚴格意義上的道教成立則是由東漢豐縣(今江蘇徐州豐縣)張道凌創立的,即張天師便是指張道陵。而張道陵創建天師道的背景:當時在巴蜀一帶,原有巴人信奉原始巫教,大規模的淫祀而害民。而這些祀奉鬼妖(學名為:妖邪)的法教巫師聚眾斂財,無惡不作。張天師便攜王長、趙升二位弟子和黃帝九鼎丹經,來到北邙山修行,平定了那些禍害百姓的巫妖之教。川渝一帶流傳的張天師以太上老君劍印符籙大破鬼兵的故事就是以此為原型的。

那麼問題來了,道教中老子指的是春秋時的老子,張天師指東漢的張道陵天師,一個活動時間是公元前550年前後,一個活動時間在公元150年前後,相差700年,那麼這兩個人為什麼會同時出現在道教中呢? 張道陵雖與老子相差幾個世紀,但正是讀了老子《道德經》受到啟發,便寫了《老子想爾注》,即對《道德經》的注釋一文。這才使老子具有了宗教色彩,被後更是被道教所利用,成為其開山祖師。這也是解釋為什麼道教明明不是老子創立的但為什麼以「道」命名的原因,就是因為張道陵受道家啟發,走得是同「道」之路。

歷史有很多現在已經無法考證,何況一些宗教的色彩懸念。上述是大多數人公認的邏輯,也有人說李耳並不是太上老君的原身,也有人說張道凌只不過是合併了道教,而老子才是道教的發起人,實則不然,這兩個人都是道教師祖級別的人物,小編個人認為,在拋出神話色彩外,在那個年代如果想團結群眾,說服大家有同一個信仰則必須搬出以為大家公認的聖人,而老子的道家以「道」為核心,認為大道無為主張道法自然,提出道生法、以雌守雄、剛柔並濟等政治、經濟、治國、軍事策略,具有樸素的辯證法思想,是「諸子百家」中一門極為重要的哲學流派,存在於中華各文化領域。因此將老子推向大眾還是很有的。

相關焦點

  • 《龍虎山張天師》:樊少皇展現道教祖師
    全劇以幻蠱為重點,也是基於幻蠱而展開故事情節,正是憑藉幻蠱,大巫師才聚集八部鬼將,讓他們心甘情願地為自己而死,張天師為救徒弟開始調查背後真相,發現是在巴蜀很有威望的三眼大巫師古瑪所為,古瑪巫師被民眾尊為三目神。古瑪陰毒狡詐,在調查中張天師並被污衊成山鬼。差點被處以處以火燒之死,幸好被巫鹹和紅纓所救,最終拆穿了隱藏在山鬼殺人背後的真相,同時解除了自己多年以來的心結。救出了徒弟剷除了三眼巫師古瑪。
  • 道教祖師張道陵和龍虎山
    #龍虎山張天師#張道陵(34年2月22日—156年),字輔漢,原名陵,道教創始人,漢朝東漢時期豐邑(今江蘇徐州豐縣)人,四大天師之一。據記載太上老君降臨蜀漢,「授以三天正法,命為天師」,張道陵整合當時的:黃老派、方仙道、文始派等先秦修道團體,創立道教稱正一盟威之道。
  • 《龍虎山張天師》:道教文化的傳承經歷,天師降妖的傳奇故事!
    然而,道教是我國的本土宗教,是我國歷史的參與者,更是中華民族的一部分。道教宗派就是華夏兒女!所謂的亂世,對於這幫修道之人來說,就是自己的家園亂了,他們自然不能袖手旁觀。提起道教,有兩位人物最具代表意義,一個是學說創始人老子,一個是得道者張天師。
  • 道教1800年的發展史,出現了四大天師,每一位都身懷絕技
    道教是我國的本土宗教,以「道」為最高信仰,在中國古代鬼神崇拜觀念上,以黃、老道家思想為理論根據,承襲戰國以來的神仙方術衍化形成。被稱為道教四大天師的,分別是張天師張道陵、許天師許遜、薩天師薩守堅與葛天師葛玄。
  • 他是道教祖師,位列四大天師之首,創立天師道
    道教是我國的本土宗教,它源於道家思想,眾所周知,道家的創始人是春秋戰國時期的老子,那道教的祖師是老子嗎?答案是否定的。道教雖然以道家思想為核心思想,但是,道教是在東漢時期創立的,祖師是張道陵。祖天師張道陵,字輔漢,據傳他是西漢初期宰相張良的八世孫。
  • 道教四大天師 代表道教四大流派 降妖除魔行符敕鬼無所不能
    正一盟威道,即天師道創始人,太上老君「授以三天正法,命為天師」,「為三天法師正一真人」,後世尊稱為「老祖天師」。張道陵「正一真人」,"三天扶教大法師",高明上帝,張天師。著作《老子想爾注》,弟子有300多人,設立24治,奠基天師道。張道陵、葛玄、許遜、薩守堅合稱四大天師。張道陵創建天師道的背景:當時在巴蜀一帶,原有巴人信奉原始巫教,大規模的淫祀而害民。
  • 【今日】農曆二月十五:道教無上教主、開山祖師太上老君誕辰
    太上老君與元始天尊、靈寶天尊,合稱「三清道祖」,或「三洞教主」、「三寶君」等,是道教對信仰之「道」的人格化及對「道性」的詮釋,也是道教信仰的最高尊神和無上教主。道教圖片道教經文中,太上老君授積功累行之法《太上老君外日用妙經》原文:敬天地,重日月。懼國法,依王道,孝父母。上謙讓,下和睦。好事行,惡事止。成人學,破人斷。高知危,滿知溢。
  • 道教:農曆二月十五日,恭賀道祖太上老君聖誕!
    太上老君是大道的化身,元炁之祖宗,天地之根本。道教認為太上老君主握陰陽,命雷霆用九五數,是「無上大道」的化身,是永世長存、常分身救世的至尊天神,這是道教的根本信仰。道教宗師杜光庭在《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注》中對太上老君是這麼描述的:「太者,大也。上者,尊也。高真莫先,眾聖共尊。故曰太上老君。
  • 道教法器劍和印:龍虎山張天師的傳家之寶
    據說在漢朝的時候,太上老君授予張天師雌雄寶劍兩口。其一早已亡佚,別一把劍為玉靶。靶上寫了兩行篆書文字。劍長四尺左右,劍身布滿了符籙圖像。其中一面有法書,畫有兔子、春夏秋冬示意圖、三臺北鬥等。《道教靈驗記》記載,每一代張天師升天之前,都會將劍和都功印傳給子孫。
  • 太上老君在天師教中是怎麼從排名第一,掉到第三的
    太上老君在三清中,位於元始天尊右側,按道教左為尊的次序,太上老君在三清中是排第三的。但是有一點很奇怪,要知道,張道陵在青城山成立五鬥米教時,最先供奉的就是太上老君,而且太上老君也比元始天尊要出現早得多。問題來了,既然是以太上老君為尊,為什麼在天師教中,太上老君還是排在第三呢?
  • 四川青城山,張天師的創教根基之地,白蛇的千年修煉點化之處
    青城山,中國道教四大名山之一。公元143年,張道陵來到這裡,在山中結茅傳道,創立了中國的本土宗教,道教。古人記述中,青城山有「三十六峰」「八大洞」「七十二小洞」「一百八景」之說。全山有36座山峰,諸峰環繞狀如城廓。
  • 《龍虎山張天師》古裝奇幻電影,法師與巫師的正邪較量
    定義不同:道士是中國道教的神職dao人員,道士作為博大精深道教文化的主要傳播者和形象代言人;法師法師是一種學位的稱號,唐朝的玄奘因精通三藏,被稱為三藏法師。職務不同:道士他們依教奉行,履行入教的禮儀,接受各種戒律,過清苦寂寞而實際上高標清逸的宗教生活;法師為通達法理能為人講說的人才。相同之處:在佛教中,凡能演講佛經的出家比丘稱為法師。在道教中,精通經戒、主持齋儀,度人入道,堪為眾範的道士叫法師。
  • 道教的創立及發展
    第一,道教以"道"為自己的最高信仰,把《道德經》奉為最高經典,所以稱為"道教"道教最初把老子泰為祖師,稱為"太上老君",是道教最高的神明。而道教的創始人張道陵則被奉為"張天師",代代承嗣。但隨著道教自己的造神動,道教創造出三尊至高無上的神仙,稱為"三清尊神",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老子被稱為"太清道德天尊",降到第三位。當然,如果大家看過小說《西遊記》,太上老君在這部小說裡的地位並不高,王母娘娘蟠桃會邀請了各路神仙,太上老君並未受到邀請。他只不過是在兜率天官裡煉丹的一般神仙而已。但《西遊記》畢竟是小說。
  • 網絡電影《龍虎山張天師》張天師大破邪術巫蠱,樊少皇再創輝煌
    近日,騰訊、愛奇藝、優酷三家網絡視頻平臺,同時播放了樊少皇主演的電影《龍虎山張天師》!看到片名後,讓人以為是一部和林正英以往的那些捉妖降魔的鬼片一樣,可是看後才知道是完全不同的兩種題材的電影。張天師所處的那個時代,是巫教盛行的時代,但是巫教不得人心,做盡了為非作歹殘害生靈之事,因為巫教善於蠱惑人心,所以當時的皇朝都拿他們沒有辦法!在這樣嚴峻的形勢下,為了扭轉巫教獨斷專行的局面,就要重新讓百姓有另外一種信仰,取而代之巫教,於是就有了張道陵創建道教,挫敗和制服巫教的這一段歷史。
  • 道教教主太上老君是道教第一尊神嗎?
    就像佛教寺院多有大雄寶殿一樣,道教宮觀中也大多有三清大殿,因為三清是道教天界中最高的神,所以道觀中多有三清殿。三清又是指哪三清呢?答曰:玉清、上清、太清。道教傳說天有三十六重,其中玉清境為天的最高位,即三十六重天;上清境為三十五重天,居第二位;太清境為三十四重天,居第三位。三清境中都住著什麼神呢?
  • 《龍虎山張天師》:紅纓是愛上張道陵了嗎?她在片中起著什麼作用
    咱們在進行主題之前,先來說幾句題外話:張道陵,字輔漢,原名陵,道教創始人,漢朝東漢時期豐邑(今江蘇徐州豐縣)人;傳說太上老君降臨蜀漢,「授以三天正法,命為天師」,之後張道陵整合當時的:黃老派、方仙道、文始派等先秦修道團體,創立道教稱正一盟威之道。
  • 太上老君輩分極高,為何不受孫悟空尊重?原來他被菩提祖師誤導
    除了在道教地位尊崇,太上老君與佛教也淵源頗深,他曾對觀音親口說"當年曾化胡為佛",這自然指佛教也是太上老君點化創建的意思,難怪西方第一佛燃燈古佛經常來兜率宮聽他講道,其實暗示了燃燈是太上老君的弟子。算起來,如來還是燃燈的繼承者,竟然是太上老君的孫輩了,觀音、孫悟空等自然乃太上老君的玄孫輩。
  • 《龍虎山張天師》樊少皇變身道教張天師,降魔衛道,破邪蠱
    百度了才知道原來是拍廣告和電影的所謂新銳導演。男一號樊少皇是自己唯一認識的名字了,港臺武打篇還是有他的身影。男二李璐兵,這又是誰?不搜不知道,搜了還是不認識,參與的影片豆瓣評分基本在5分以內。在看看女一號張冬,這位算得上無名氣,連豆瓣的主頁介紹性別都寫錯……拍過的影片豆瓣評分3分左右,非常寒磣。按照網友的經驗豆瓣的國內影片評分實際上要再降個1分左右。總之演員名氣陣容比較寒酸。
  • 揭秘道教:原來神仙也有等級,你知道太上老君是幾等仙嗎?
    此外還有許多凡人因為功德無量被祀奉成神,如三國猛將關羽,由於其義薄雲天、忠肝義膽,死後被民間追奉為武聖,道教也將他奉為關聖帝君,成為道教的護法四帥之一。隨著歷史的發展,道教吸收和創造了越來越多的神仙,這就造成了神仙的構成愈加繁雜和混亂。對此,道教的神仙體系進行了多次的革新。
  • 道教的興起
    上次在道教的產生篇說到張道陵張天師創立了道教,使道教從此走向了正規化和宗教化,雖然道教哲學理論以道家的《道德經》和《莊子》作為核心,但是道教也不完全按照道家的思想來壯大宗教。漢朝當時沒有宗教禁慾的思想,所以在漢朝時期是比較流行的,漢武帝曾經就向巫炎學習這種法術,這種修行方法尊奉皇帝黃帝為祖師,著名的經典有《素女經》和《黃帝內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