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遊記中,太上老君的輩分很高,他住在三十三天之上的離恨天兜率宮內,按老君自己的話說這裡是"無上仙宮",也就是天的頂層。他被大家尊稱為"道祖",而且開天闢地,所以他來到靈霄寶殿,玉帝和王母娘娘都要出殿迎接,可見這輩分已高到了何種地步。
除了在道教地位尊崇,太上老君與佛教也淵源頗深,他曾對觀音親口說"當年曾化胡為佛",這自然指佛教也是太上老君點化創建的意思,難怪西方第一佛燃燈古佛經常來兜率宮聽他講道,其實暗示了燃燈是太上老君的弟子。算起來,如來還是燃燈的繼承者,竟然是太上老君的孫輩了,觀音、孫悟空等自然乃太上老君的玄孫輩。
不過,在西遊記中有個奇怪的現象,就是大家都對太上老君畢恭畢敬,唯獨孫悟空卻極其不尊重他老人家,甚至態度傲慢,全然不把這位開天闢地的道祖放在眼裡。我們知道,孫悟空雖出身妖猴,但基本禮數還是懂的,比如他見了玉帝也會行君臣之禮,在天庭為官時人緣也很好,見到如來、觀音等前輩態度更是恭敬。
是不是孫悟空認為太上老君法力不行,所以不尊重他呢?其實不然,孫悟空愛如性命的金箍捧就出自老君之手,而且老君的金剛琢足夠厲害,三界之中幾乎無敵手。除此之外,周天之內但凡厲害一點兒的法寶,都出自老君的八卦爐,比如紫金鈴,觀音說十個孫悟空也近身不得。可見,老君的法力孫悟空應該是非常佩服的。
細心的讀者其實可以發現,孫悟空在沒有大鬧天宮之前,就已經比較輕視老君,原著第五回,孫悟空偷喝御酒醉後,跌跌撞撞來到兜率宮,頓然醒悟道:「兜率宮是三十三天之上,乃離恨天太上老君之處,如何錯到此間?也罷,也罷!一向要來望此老,不曾得來,今趁此殘步,就望他一望也好。」
這段心理活動信息量很大。首先,孫悟空當上齊天大聖后,閒時節會友遊宮,交朋結義;見三清稱個「老」字,逢四帝道個「陛下」。可實際上,孫悟空根本就沒去拜訪過三清之一的老君,可見老君在其心目中並不太重要。再者,他居然是"趁此殘步"來"望一望"老君,這其實已無禮至極,須知尋常人等要見道祖,那得沐浴焚香後才能前去參見的。
正因為一開始就對老君的輕視,所以之後的孫悟空一而再再而三的冒犯他,甚至還把老君捽了個"倒頭蔥"。那麼,這孫悟空為何一開始就不把老君放在眼裡呢?
俗話說"養不教,父之過",孫悟空無父無母,這個責任自然是他的師父菩提老祖來承擔。我們知道,西遊記中的菩提老祖是以道教神仙的形象出現,所以才有孫悟空"棄道從釋"之說。既然師從道門,當然也有個輩分,在孫悟空看來,自己的輩分並不高,但他認為菩提老祖的輩分卻高得不得了。
原著第一回,菩提祖師給孫悟空取名字,祖師道:「我門中有十二個字,分派起名,到你乃第十輩之小徒矣。」猴王道:「那十二個字?」祖師道:"乃『廣大智慧真如性海穎悟圓覺』十二字。排到你,正當『悟』字。"注意,菩提祖師給孫悟空傳遞了一個重要信息,就是孫悟空是他的"第十輩小徒",他的上面還有九個輩分弟子,菩提祖師是"跨輩"收徒。
因此,孫悟空看待菩提老祖,那簡直就是"高山仰止"。在他看來,菩提老祖的輩分是三界最高的,而自己乃"十輩小徒",卻直接成為菩提祖師的親傳弟子,豈不是一下子成為菩提祖師的二代弟子?在這種思想指導下,孫悟空根本看不上其他老神仙,尤其是聽說太上老君是乃是"道祖",估計心裡只會"哼哼"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