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丑》——亦真亦假

2020-12-17 翁萬桃講故事

《小丑》

作為一部脫離DC電影宇宙的獨立電影,該片講述了蝙蝠俠的死敵,小丑的起源故事。

其實說到小丑,我們肯定會先想到《黑暗騎士》中希斯·萊傑的小丑,癲狂、狠辣、智慧超群,人們說希斯·萊傑後再無小丑,他曾將自己關在房間整整一個月,琢磨小丑的心境,最終造就了經典。

有了一個好的開始,人們的目光被吸引,大家對「小丑」有所期待,於是《小丑》個人電影來了。

亞瑟·弗萊克,哥譚市最底層的人物,獨自照顧癱瘓的母親,精神病患者,每天吃七種不同的藥,有間歇性狂笑症。

影片開始,在化妝間裡,亞瑟畫著滿臉油彩,為了生存,他不得不裂開嘴角,露出歡樂的笑容,然而,眼淚落下,沒人懂得他的悲哀。

傑昆·菲尼克斯飾演的亞瑟,頹廢、沉重、可悲又隱忍,菲尼克斯為這個角色減重40多斤,他凹陷的臉頰和嶙峋的背脊看著無一不讓人感到壓抑。

我們可以肯定的是,這個社會對亞瑟來說是充滿惡意的。

在街上被一群小混混戲耍毆打;衛生局指派的心理諮詢師冷漠敷衍的應付;公交車上做鬼臉逗小男孩開心,卻遭到他母親的厭惡和惡語相向;老闆不由分說地責罵他,不聽他一句辯解。

所有人都在自說自話,沒有人真正想知道亞瑟在說什麼,而他似乎也習慣了這些,每次忍耐著露出微笑,偶爾將憤怒發洩在無人小巷的垃圾堆上,僅此而已。

但是此時的亞瑟對這個世界仍然抱有希望,他想要成為一個喜劇演員,他崇拜的脫口秀主持人莫瑞在節目裡鼓勵他,給了他一個肯定的擁抱。

鄰居年輕的單親媽媽會對他微笑,和他約會。

從亞瑟到小丑的轉變並不是突然的,這兩個靈魂仿佛一直共存於一具軀體裡。

他在黑暗寂靜的夜晚寫下「患上精神病最糟糕的是,人們希望你裝作沒病。」

前半句是亞瑟慣用的右手,後半句字體扭曲,則是象徵小丑的左手寫下的。

而另一個貫穿全片的要素,狂笑症,似乎也是小丑人格的代表。

亞瑟所以為的疾病其實是小丑靈魂的騷動,和小男孩的母親解釋時,地鐵上面對三個「業界精英」時,同事被嘲笑時,脫口秀時,和託馬斯韋恩見面時。

每次當亞瑟想表現得正常的時候,小丑的人格都會出現阻止,用不合時宜的笑聲把他推向更窘迫、更狼狽的局面。

前半段的亞瑟不受重視,卑微地苟延殘喘,他佝僂著身軀蹣跚走過骯髒的街道,外界的一切仿佛要把他壓垮一般。

直到他在地鐵站槍殺了那三個「業界精英」,他一路狂奔,好像有什麼人追趕著他,躲到公共廁所,然後,他反而步履輕鬆,在這汙穢之地翩然起舞,優雅地享受著這一切,這一刻,小丑第一次佔領這個身軀,出現在觀眾面前。

然而亞瑟並沒有消失,被同事陷害丟掉工作,卻無意發現母親的信件,發現自己原來是那個高高在上的託馬斯·韋恩的私生子。

這樣一個轉機讓亞瑟重燃了希望,即便那個人妄加揣測著殺死三個「優秀業界精英」的兇手是多麼的善妒陰暗,即便他對她們母子表現得毫不在乎。

此時的影片在暗暗蓄力,默默準備著給亞瑟最後一擊。

人生如此悲慘的亞瑟跟託馬斯·韋恩根本不可能有感人的父子相認,那樣不符合整部電影的基調,那個高貴男人狠絕的一拳將兩人撇清界限。

那個亞瑟將他視為偶像,曾經感同身受他的悲慘遭遇的主持人莫瑞也在節目中滿不在乎地嘲笑他。

而將亞瑟這最後的殘垣斷壁推倒的,是他的母親。

這個他本以為是世界上唯一愛他的人,目睹年幼的他被家暴仍然無動於衷,她總喊他「happy」,說他從來沒有哭過,是個開心的小男孩,將一切粉飾於美麗的謊言下。

她的病歷上寫著患有「妄想症」,她幻想著與託馬斯·韋恩的愛情,但是當亞瑟將她悶死在病床上後,卻發現了一張她年輕的時候的照片,背面寫著情話,落款卻又是託馬斯·韋恩。

這一切真真假假似乎都顯得撲朔迷離,這其中的糾葛似乎也成了日後小丑和蝙蝠俠對立的因素之一。

當亞瑟終於以為自己完全了解真相的時候,他才發現那個一直陪伴在他身邊的鄰居女友只是他一廂情願的幻想,現實中的那個她跟旁人無異,對他避之若浼。

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亞瑟將自己關進冰箱,徹底冰封。

後半段的亞瑟將欺騙自己、背叛自己、無視自己的人屠殺殆盡,母親、鄰居單親媽媽(亞瑟從她家出來後有警車和救護車的聲音,推測可能已經被殺害)、陷害他的同事、主持人莫瑞,唯獨放走了侏儒蓋瑞,一個唯一對他好的人。

他染綠了頭髮,畫上完美的油彩妝扮,紅黃綠搭配的鮮豔西服套裝,完成了漫畫中經典的小丑的打扮,臺階上,陽光下的他翩翩起舞,臉上是從沒有過的自信和快樂。

我想亞瑟本來是想要自殺的,他曾在筆記本上寫道「我只希望我的死亡比我的人生更有意義。」,他參加節目前反覆模擬著和蓋瑞對話的場景,最後一步是吞槍自殺。

可當他再一次看到自己寫的這句話的時候,憤怒改變了他的想法,他當眾殺死了亞瑟曾經的嚮往,也是他最後的痕跡。

哥譚市街上混亂不堪,城市在眾人的歡呼中熱烈地燃燒著,那個膽小、卑微、軟弱的亞瑟葬身火海,從被撞毀的警車上站起來的是小丑。

示威者們簇擁著他,視他如神明一般,他一支舞后,用自己的鮮血畫出一個燦爛的笑臉。

從此世間只有小丑。

也許你會唏噓小丑的身世如此悲慘,可是讓人毛骨悚然的,是被囚禁的小丑低笑著沉默不語,牆上和開頭同樣停留在11:11的時鐘似乎說明了這一切都是他的想像,這所有的世間善惡都是他想出來的一個笑話。

他的瘋狂讓所有人都捉摸不透,真實或虛構,他留給大家的只是一個觸目驚心的故事,這其中關於人性的思考,每個人或多或少都能從小丑中看到自己,沒有人敢說自己完全沒有負面的情緒,只是最重要的是我們如何去面對這些,如果更加包容地去接受、化解,而不是讓惡魔控制了真實的自己,我們最終能看到不一樣的世界。

相關焦點

  • 假做真時真亦假下一句 假做真時真亦假下一句是什麼
    假做真時真亦假,從字面上理解其意思就是說當假的事情做成真的時候,那麼這個真的事情也就是假的了。雖然很拗口,但細細品還是很有「味道」的。那你知道假做真時真亦假下一句嗎?下面就來看看假做真時真亦假下一句是什麼吧!
  • 《裝臺》假作真時真亦假
    圖片來自網絡忽然想起《紅樓夢》中的一句話,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也許就是說的就是此刻疤叔所面臨的問題。是呀!有的時候人們把假的事情說著說著就說的和真的一樣,所以真的也就被當成了假的,但是沒有的始終還是沒有的,因為子無虛有的事情終究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被揭開。
  • 紅樓夢裡有句話,你知道不,叫假作真時真亦假,真作假時假亦真……
    紅樓夢裡有句話,你知道不,叫假作真時真亦假,真作假時假亦真。」我自以為聰明的回到:「我知道了,是不是說,本來可以有的,到頭來就沒了。本來沒有的,到頭來卻有了。佛門中有個說法,沒有的可以修來。有的,若是守不好,就會失去。」和尚再次瞧了我,好像想不到我竟然有這樣的悟性。
  • 真亦假來假亦真,無為有處有還無
    一定是假的嗎?未必!但一定不全是真的。不僅因為每個信息輸出者的目的不同,亦因為沒有人真的在用上帝視角生活。別人的話語,尤其承諾,在對方承諾當下,全然相信,得當下的踏實穩定、滿心歡喜即可。對方說完了,就當沒聽過。
  • 你看到的「亦真亦假」 戴上MR頭盔眼鏡體驗科幻片場景
    新京報快訊(記者 裴劍飛)如果說VR是「你看到的一切都是假象」,AR是「你能分清真假」,那麼MR就是營造出一種「亦真亦假」的混合現實效果。這樣的場景在科幻電影中屢屢出現,人們打開某種特殊工具後,手指對著面前的空氣一通比劃,一件產品的設計就完成了。
  • 杜近芳:真亦假來假亦真,難道她真是梅蘭芳與孟小冬的女兒?
    梅大師只好解釋:你們都已成名角了,近芳有待進步,還需要我嚴格施教……都說一眼萬年,難道學藝精湛的言慧珠,真沒看出近芳師妹,神韻間頗有梅大師的基因與風採嗎?03早在1948年的長安戲院,杜近芳與譚元壽演出《紅鬃烈馬》,那時的兩人,就大紅大紫。
  • 假作真時真亦假,瞬間抓拍形與神
    拍模特實際上也是假作真時真亦假,因為模特站在那裡是演繹著她所認為的角色,往真實那裡靠,我們拍不出應有的角色韻味,就成假模假樣了,所以拍模特,關鍵是要瞬間抓拍好形與神。現在,感覺自己的基本功還不行,還得好好操練,還得學會與模特交流,這樣才會把片子拍得好看一些。
  • 《蜘蛛俠:英雄遠徵》:假作真時真亦假
    這兩部電影犯的問題是一樣的,那就是,假作真時真亦假。《狄仁傑之四大天王》在劇情上把各種CG特效場面設定成是假的幻術,《蜘蛛俠:英雄遠徵》在劇情上把各種CG特效場面設定成是高科技製造出來的虛假影像,這樣的設定統統都妨礙了觀者的觀影體驗。電影裡的東西不需要遵照科學原理,但需要讓觀眾相信銀幕上發生的事情都是真的,這樣一種沉浸式的觀影狀態是觀影快感的前提。
  • 《春夜》:一段亦真亦幻的歷史
    3、夢境與現實的交織,亦真亦幻的故事小說裡,有一個固定的場所「忘川樓」頻頻出現。小說裡,每一個主要人物去逝,親友們要在這裡吃最後一頓飯,每一次吃飯也推動人物命運和故事情向前發展。小說裡, 「我」有一個託夢的特異功能。每一個去逝的人,不管是熟悉的,還是不熟悉的人,都會給「我」託夢,交代一些事。這些夢中的事,真真假假,如玄幻般,又如事實般真實。
  • 假作真時真亦假,網絡時代如何保證官方帳號的權威性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網絡時代,如果我們不能相信官方帳號代表的是官方言論,那麼我們又怎能確定官方聲明真的來自官方?建議各家企業管理好自己在各個平臺的「傳聲筒」,這也是企業形象的代表。
  • 真亦假,假亦真,主神大道其中尋
    煉假成真趙奇奇遇獲得最終文卷(metatext),類似於洪荒世界的造化玉碟,漫威世界的無限寶石加無限手套的完全體,(簡單的來說就是創世神器,記錄世間一切變化之物)。
  • 亦夢亦幻,亦真亦實——在夢裡出現過,就是值得收藏的
    這樣的故事人物情節,好似在某個現實生活中出現過,亦或是出現過某部電影的情節中,但是主人公卻是自己。亦夢亦幻,亦真亦實。某個校園裡,一對好姐妹與一對好兄弟相遇在學校籃球場的某個下午。
  • 假亦真時真亦假
  •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淺評《盜夢空間》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 此聯出自《紅樓夢》第一回中太虛幻境牌匾的兩側的楹聯。跨越百年的時空,《盜夢空間》中,又好似蘊含著點點《紅樓夢》的哲學況味。
  • 博舍攜手巴黎藝術香氛品牌diptyque 打造亦真亦幻的居舍之旅
    位於成都時尚腹地遠洋太古裡一隅的博舍,於今年夏末秋初攜手巴黎藝術香氛品牌diptyque,捕捉感官之水(Eau Des Sens)完美綻放出南法苦橙的清新之感,並以瓶標上的歐普藝術為靈感來源,結合上世紀六十年代的「太空時代」家居和時裝風格,呈現亦真亦幻的客房體驗。
  • 《無雙》: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
    在「假故事」中這兩重人格分別幻化為李問和吳復生兩人,前者善良怯懦,後者陰狠毒辣。 《無雙》中有真、假兩個故事,大部分時間電影都在細緻的講述那個假故事。 因此假故事不復贅言,我們來聊聊其背後的真實故事。
  • 生亦何歡?死亦何苦? 從此放下離愁,生生世世,酒敬自由
    生亦何歡?死亦何苦?從此放下離愁,生生世世,酒敬自由...看人生百態,觀眾生之相,可謂是差別甚大。有的人整日裡是遊手好閒無所事事,有的人卻忙忙碌碌辛勤勞苦了一輩子。至於有些勞勞撲撲一刻閒不下來的人,時常給自己的身體與心靈都放個假吧,去親身領略一下生活本有的美麗與美好,那也算是不枉此生。沒有煩惱與憂慮的人生是絕對不存在的,更是不可能的。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否則先人們也不會哀嘆「人生苦短」,更不會倡導人們應「及時行樂」。既然人生不可能都遂如人意,那就讓自己學會隨遇而安吧。
  • 大型長篇連載《藝海風雲》第五章:亦真亦假
    就這樣,兩人相互對望著,這一幕真似一番生死訣別之景。幾聲鳴笛,火車徐徐地動了起來,莫少行依舊在窗戶口扒望著···「莫莫,我等你回來,我等著你把夢想帶回家來。」馨兒邊隨著火車小跑、邊囑咐道。莫少行只是一個勁地揮手,直到距離模糊了彼此。
  • 「虛假小鎮」:一個為痴呆症老年人特別設計,亦真亦假的世界
    但是,這裡的一切都是被精心安排好的,而裡面的「居民」,在某種意義上來說並不知道自己生活在這種被安排好的生活,但也可以在某種意義上來說了解自己周圍一切,都是假的。之所以有如此奇怪的一面,是因為這個城鎮是有意建立的,目的就是容納阿爾茨海默氏症老年患者,也就是人們所熟知的老年痴呆症患者。
  • 生亦何歡,死亦何苦
    生亦何歡,死亦何苦 01到了半夜,骷髏給莊子顯夢說:「你先前談話的情況真像一個善於辯論的人。看你所說的那些話,全屬於活人的多思多慮,人死了就沒有上述的憂患了。你願意聽聽人死後的有關情況和道理嗎?」莊子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