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阿彌陀經析.165 學佛了 現在能否順應因果,開始扭轉生命了?

2020-12-14 幻海迷局搬運工

原創 人間天 幻海迷局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寶華德佛】

寶華德如來的聖號,我們應該從哪裡入手去思維呢?寶是和自性有關,德是和自性有關,華是一個外顯,粗暴看還是在講如來的果德,那麼行德在哪裡?如果把行德理解到:「我們要修持,契入自性」這就完了,這是死路。因為契入自性的手段、方法沒有找到,自然不能說是找到行德了。好在佛陀慈悲,為我們留下一個看上去並不重要的華字,華字通假花字,因為花字不夠莊重,所以就定格為華這個字了。花是因果,華也可以理解為因果的因,我們在因果裡可以找到行德的部分。

於是寶華德如來,是以自性的光明品質為根本,以因緣果報律為手段,幫助一切大眾獲得殊勝法寶,以此法寶引領眾生進入自性珍寶中去。這尊佛陀和地藏菩薩度眾生的手段一樣,都是以因果為基礎,以此為契入點救度眾生、勸化眾生、引領眾生、超度眾生、圓滿眾生。若挖到這個深度,雖然還不夠深,但是起碼能找到行德了,能找到我們腳下可以攀附的地方。

那麼各位想一想大家也都算學佛了,是否對因果很了解啊?是否真正信受因果呢?或許答案並不漂亮。那麼各位藉助寶華德如來的加持,思維一下因果的問題,捫心自問:我現在是否真地相信因果了?是否真地能順應因果,開始扭轉生命了呢?過去也說過「你可以不信佛,但是必須信受因果」。如果這個人真信因果,起碼不會是一個罪大惡極的壞人,相信因果,自然相信會承受對應的報應。所以在平時行做會小心謹慎地對待,就如儒家說「君子慎獨」一樣。

我們按因果法則生活和修行,這是有一個強烈的行做標準,用因果法則理解戒律:你不做傷害別人的事情,別人就不會傷害你,自然這個戒律就起到保護你自己的作用了。不惡口,因為惡口別人了,就會被人惡口咒罵,這是雙方都沒好處的事情,對應的戒律一一對照都是這樣的,才知道佛教的智慧和圓融。

再上一個高度,要遵循因果扭轉生命走向了,扭轉得微弱,可轉此生的很多事情,可以扭轉此生的生命走向,於是本該落惡道受苦的,因為信受因果奉行善法轉命了,不用落惡道,可以升天了。

再上一個高度,通過修善止惡的方法,推導出種子和緣的關係,衍生出四聖諦法;再繼續推演可以推導出十二緣法,這是小乘聖人修持的主要內容了,若這些落實得好,可以出輪迴入聖人流了,這就很殊勝了。

再上一個高度,通過對因果的觀察,了知世間萬物的生滅變異,了知任何一物的生死去來的無量劫前,和無央數劫後的生命歷程,並能推演到萬事萬物,從而了達諸法實相,則契入大乘菩薩位。

再上一個高度,通過對因果的觀察,以慈悲心為依託,以廣闊心量為胸懷,於無聲處言聲,於無著中言著,於究竟解脫中言慈悲分別,以利眾生為己任、以勸導眾生為本懷、以幫助眾生獲得同樣利樂為本事,則入大乘摩訶薩菩薩位,如地藏菩薩這樣的大菩薩了。

再上一個高度,通過對因果的通達觀察,抽出對應於九法界眾生能去實施的法要,並能一路引領直達涅槃境界,這就是佛了。

所以十方世界無量無邊的佛陀,他們在以什麼手段救度眾生、教化眾生呢?不管讓弟子學了什麼禪定境界、什麼修行三昧、獲得什麼樣的般若智慧,最後都是要讓弟子去回歸到救度眾生中去,你自己會發願,那是看得明白、聽懂了;沒明白、沒懂的,佛陀讓你去做,命令你去做這些事情,這才是佛陀啊,圓滿究竟。

今天的部分就到這裡,阿彌陀佛。

相關焦點

  • 佛說阿彌陀經析.213 想得佛法無量無邊的真實利益,得對症下藥
    這樣的一個接待眾生的模式,在亙古綿長的虛空法界中,完全是因為阿彌陀佛的出現,誕生了一個可以令凡夫往生清淨佛國的成熟模式,這個模式誕生到現在也僅有十個劫罷了,釋迦佛的上一尊佛是迦葉佛,迦葉佛成佛的時候,這個模式還沒出現。
  •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第165集
    我們經常給大眾重複一句話: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這個享受就是法喜充滿,人活的充實,心有依靠,身心安泰,不受煩惱的幹擾。我們看看,得道的高僧大德,他一個人住在深山老林裡面,不感到寂寞,吃飽穿暖,沒有任何的娛樂活動,也沒有人給他說話聊天,他就這樣逍遙自在的過他的精彩人生。普通人做不到這樣。
  • 因果有報,佛前許願,做到這2點,有求必應,很多學佛人不知道
    佛門中常說,佛氏門中,有求必應。但是佛在《金剛經》中又說道:「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這又是何意呢!豈不是自相矛盾。這裡關鍵是要明白「佛氏門中」的含義,問問自己的心是否真正進入了佛門。
  • 佛說:生命不終,因果不空,緣分不盡!
    佛說這個世間的一切,都是因果。你做了什麼,會得到什麼。你得到什麼,就是因為你做過什麼。不僅如此,人的一生,遇見什麼人,都是為了來給你的人生,上一堂課。佛說你的一生,在出生的一剎那,就已決定了你的未來。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人在世間打轉,都是在償還前世的因果。只因人有了貪慾,有了放不下,就有了今生的因;因為人無法逃脫愛恨的纏縛,就有了來世的果。佛說假使千百劫,所造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要想解決因緣果報,唯有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 信佛、學佛、念佛、修佛,你在哪一層?
    生值佛世,何以說難呢?若無善根因緣,不說遇著佛,遇菩薩阿羅漢也難。《智度論》云:「舍衛城有九億家,三億信而不見,三億不見不聞。」佛二十五年在彼尚爾,若得多信,利益無窮。佛在舍衛城二十五年,尚有三億家不見不聞的,以其無善根福德因緣。雖生值佛世,尚不見不聞。
  • 佛教常識:十方三世佛,阿彌陀第一,那麼排第二的是哪尊佛呢
    十方三世佛,阿彌陀第一。九品度眾生,威德無窮極。以上說法出自《大慈菩薩發願偈》,想必許多學佛人尤其是念佛人都是聽說過的。十方三世佛,是說盡虛空遍法界有無量諸佛。十方,指東南西北、四維上下,表示所有的空間;三世,指過去世、現在世和未來世,象徵所有的時間。
  • 佛說因果,第六天魔王波旬卻不在因果之中?
    比如佛陀在自己的「三災九難」中如是解釋堂兄提婆達多推山壓佛一事:佛說那是因為「往昔無數劫中,自己與提婆達多是異母兄弟,為了爭奪家產,佛陀將他從懸崖上推下,並用亂石砸死」,所以今有此推山傷足趾的罪報。然而明明提婆達多是為了報仇討債,結局卻墜入地獄之中。
  • 從《楞嚴經》入《阿彌陀經》,以佛之名,戳破憋悶的時空牢獄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按:阿彌陀經: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在我們所有的生命世界裡,都有生老病死,所以,一切的現象都是因緣和合而成,都在變化,受無常的牽動。我們說這個世界虛幻非真,是因為不真實,不是一成不變、永恆的,甚至說時遲那時快,說是A的時候,在下一秒,就已經不是A,而變成B了。有一位高僧,帶他母親在路上走,突然看到幾十年前殺害他全家的仇人,他就要找那個人報仇。他母親就說,這個人已經不是當初那個人了,他就釋懷了,其實所有的事都是這樣。
  • 佛說阿彌陀經析.171 到底色身長久住世的秘密是什麼?
    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復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一尊阿羅漢可以令身長住很久,如佛陀問阿難:若證四神足,可得色身常住一劫乃至更久,你說佛陀可以住世多久?阿難當時因為被魔王迷惑,回答不出來,跑到小樹林裡去想,當他明白了,佛陀告訴他已經答應了魔王請求,準備入涅槃了。為什麼佛說色身敗壞,卻可以長住一劫呢?
  • 因果有報,學佛能做到這3點,感應自來,尤其第三點
    對於學佛人來講,其實和所有事情一樣,也是註定的,用佛家的話語來講,就是有善根,因緣和合,學佛的機緣成熟了。所謂佛法不離世間法,學佛的目的在於使人靜心。佛法八萬四千法門,每個人根性不同,故法亦有異。皆由淺而深,取其最易者,莫若誦經念佛。念至功夫純熟,心中自然清淨。對於學佛人來講,只要做好以下3點,就能受益,獲得感應,增加信心。第一點、一切不良習慣,絲毫莫沾。
  • 佛教:菩薩識因果,羅漢避因果,凡夫迷因果,愚人逆因果
    但是如果要用兩個字來總結佛法的話,我覺得就是「因果」,這可以說是一切佛法的基礎和核心。提到因果,我突然想到一個「野狐禪」的故事,分享給各位師兄聽一下,大家看看能否有些感悟。所以會後他就特意留下老僧來談話,那老和尚也不隱瞞,就告訴百丈禪師自己本來是一隻狐狸,因為仰慕佛法苦修多年,後來有了神通,得了人身,但有一次別人請教他佛菩薩是否也受因果的時候,他想當然地回答了一句——不受因果,意思因果定律對佛菩薩無效。
  • 佛說:一切皆有因果
    作者:醉紅塵凡事有因果,萬事有輪迴。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俗話說的好,自己因自己了,自己果自己受。既然如此,何不善良,何不慈悲?善良,是一個人做人的根本,而且上天也從來都不會偏袒壞人。
  • 學佛有什麼用,什麼是佛
    我說當然有用啊,比如減少煩惱,怎麼能說沒用呢?2他們又說,你學佛又沒有多賺錢,沒有更加擴大事業,也沒見你身上發生什麼顯暑變化,你學佛有什麼用?我開玩笑說,當好了臨終還能「預知時至,連自己什麼時間離開這個世界都知道。他們「嗤之以鼻"地笑說,就是能「預知時至」又能如何?還不是得和這個世界「拜拜「?
  • 佛說:今生種種皆是前世因果
    佛說:今生種種皆是前世因果,出現在你身邊的人一定會讓你經歷一些什麼,有的人帶給你快樂幸福,有的人讓你悲傷不安,一切的經歷是因為一個緣字,前世有緣今生相聚,三世因果,循環不失。紅塵中,從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所有愛的萌芽都是需要經歷種種機緣巧合,因果交替的;所有的恨,皆是你此前種種結下的果!
  • 佛說阿彌陀經析.167 佛菩薩的境界是如何獲得的,我要如何能獲得
    現在想一想這些到中國弘法的大菩薩僧們,過得像個菩薩的太少太少,往往都是被人唾罵、捶打一生,到最後一個坐脫,瀟灑轉身,才讓世人大跌眼鏡,原來人家真是解脫自在。可是這樣的情況從古到今依然在發生著,這是因為佛菩薩太慈悲,但是整個環境下修行佛法者的狀態,決定了這些佛菩薩能示現的狀態。
  • 佛說:一切皆有因果,請及時行善
    佛說:世間一切皆是因果循環,這世間真的善惡有報,人活著一世,種什麼因,就會得什麼樣的結果。大力行善的人,自然會有善報,經常行善的人身上,有一種溫潤的暖意。做人一定不要做虧心事,因為舉頭三尺有神明。一個人活得坦蕩蕩,做的事情坦蕩蕩,那他必然有一身的正氣和溫暖。
  • 從因果和承負來看為什麼學佛人也要修道
    從小受到「祖宗積德福蔭子孫」這樣觀念的我,第一次念到這段經文的時候,我開始犯迷糊了,難道我們的觀念不對嗎?經文大意是提醒我們閻浮提的眾生,都不要輕視了哪怕很小的惡,以為沒有罪過,其實死後,再小的罪過都要承受。哪怕是父子家人,死後都是各走各的路,就算遇到了,也無法為對方承受。這就是典型的個人因果個人了,個人業障個人消。
  • 佛教:講一講我和《阿彌陀經》的奇妙緣分!看看和你有區別嗎?
    《阿彌陀經》講「黃金為地,七寶池、八功德水」,都是在講事相,所以並沒有特別吸引我,甚至對佛說極樂世界「黃金為地」,反而很疑惑。覺得這個境界好像不怎麼高,何況自己也不是一個貪財的人,黃金什麼的對我完全沒有吸引力。後來,也就沒有專門去讀誦過《阿彌陀經》,只在偶爾參加寺院晚課時隨眾念一念。
  • 佛說阿彌陀經析.170我們存在的狀態剎那剎那在變化,形成相續相
    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復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於是我們周圍的任何物質也都是以這樣的形態存在著,佛說這種存在是不真實的,因為這種存在是變化的。佛教裡常說「生滅變異」、「生老病死」、「成住異滅」、「成住壞空」,其實這些說的都是一個意思,都是在說事物的相續相。而精神層面,我們的思維,我們神識的流動是否也是這樣?答案是肯定的。佛問彌勒菩薩生滅的速度是什麼樣的?彌勒菩薩說得嚇人啊:一彈指傾,三十二億百千。
  • 「三世因果」是什麼?看懂了,覺悟就在當下!
    因為佛已經說出了三世因果的道理,通過了這些因果的關係,我們就可以解決到所有的問題了。「前世不修今生苦,今生不修來世苦。」三世的因果只有佛能夠說得出來,所以佛的智慧就是最高的,佛法是最偉大的。信佛就是要相信三世因果的道理,學佛就一定要修習《因果不虛》的這一個最基礎的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