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小鮮@基層之治】1250個基礎網格與158個警格疊加融合,南京...

2020-12-22 新華報業網

  社區網格是基層社會治理的前沿崗哨。到2022年,江蘇將基本形成同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相適應的「網格+警格」融合聯動格局,真正打出「平安前哨」金字招牌。

  南京市秦淮區通過施行「警務+網格」模式,暢通社會治理「毛細血管」,把警務工作延伸至基層,不斷提升轄區社會治理水平。今年初,該區被確定為江蘇省網格化社會治理聯繫點,在新起點上著力探索打造網格化社會治理的「秦淮樣本」。

   數據導航,精準破解治理難題

  微警務線下體驗區、網格化展示匯報區、研判分析區、指揮調度區、日常辦公區……一個近百平方米的區域內,工作人員在井然有序地處理各種數據信息。

  今年7月,秦淮公安分局率先高標準打造集聯勤聯動、指揮調度、研判分析、指令派發、分流消化等功能於一身的「兩個中心」。秦淮分局指揮室副主任褚弘坤介紹,一方面,我們將網格員上報的信息,涉及公安職責範圍的,流轉至公安內網平臺,實現聯動處置;另一方面,將公安機關110接報的非警務警情和非緊急求助、基層民警工作掌握的社會治理範疇信息,推送到區網格化服務管理中心,暢通非警務警情分流。

  「秦淮區共有社區民警169名,需要管理實有人口110萬人,治安管理面廣量大,工作中難免出現堵點。」秦淮公安分局民警唐麗穎說。

  2018年起,秦淮全區1250個基礎網格與158個警格疊加融合,與派出所、社區警務室建立指揮調度通道,形成警網互聯的基本架構,充分實踐「大數據+網格化+鐵腳板」治理模式,一改過去數據不融、平臺不通、部門職責不清、共治力量不足等問題,讓網格化精準治理的成效得以顯現。

  今年,秦淮公安分局研發上線「秦淮e家」平臺,建設區級流動人口和出租房資料庫。「『秦淮e家』就像是社區民警的眼睛和耳朵,讓我們能更加及時準確掌握社區內出租房屋動態。」秦淮公安分局民警李偉說,通過數據精準服務專項整治,「我們實現從人到房再到人的出租房屋和流動人口閉環監管」。

  強化數據賦能,打通數據關節,提升網格化共建共治水平。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秦淮公安分局對居住證平臺全區流動人口數據進行全面梳理,核查推送22.1萬條數據,為疫情防控和基礎管控提供有力支撐。

  警網合璧,基層治理如虎添翼

  2017年起,「秦淮e員」信息員隊伍出現在市民身邊,成為警方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好幫手。

  「我們以每100戶配1名『秦淮e員』網格信息員的標準,整合社區內社工、黨員、樓棟長等多方力量,建立『秦淮e員』信息員隊伍。」秦淮公安分局局長陳軍介紹,對於這支2046人的隊伍,分局制定日常工作規範、信息採集流程、表彰獎勵機制,充分發揮社區民警對信息員的引領、指導、帶動作用,推動社區警務與社區事務一體化運作,實現「事在格中辦、人在格中管、信息格中採」。

  兩年多來,這支社會治理新軍的全面融入,讓網格員不再「單打獨鬥」;警網資源深度融合,也讓民警執法「如虎添翼」。

  今年以來,「秦淮e員」信息員隊伍共向社區民警提供各類信息11.6萬多條,其中涉及疫情類信息2.3萬多條,涉及外來人員排查信息1.8萬多條,小區封控信息3017條,排查各類隱患信息1395條。

  多元共治,從單打獨鬥到全面聯合

  種好「警網融合」這片「試驗田」,離不開多部門力量融合打出的「組合拳」。

  秦淮公安分局會同區委政法委擬定《秦淮區「網格+警格」聯動融合實施方案》,推動各類社會治理資源向街道、社區、網格下沉。該局還會同多部門發文確定派出所所長兼任街道工委委員,社區民警兼任社區副書記或居委會委員。這樣的角色融合,讓千頭萬緒的基層治理工作得以更高效高質推進。

  秦淮公安分局還從物理融合、評價融合兩個維度發力,深入推動「警網融合」取得實質性突破。全區116個社區警務室中,有一半與社區合署辦公,建立警網兩格雙向評價機制,以考核促融合,實現聯動共治。

  「我們積極推進公安分局網格聯動中心、派出所綜合指揮室,社區警務室與區、街、社區三級網格化中心融合運行,探索形成區社會治理綜合指揮中心和分局網格聯動中心,街道及屬地派出所、社區及社區警務室三級示範點,全方位打造『警網融合』樣板。」陳軍說。

  交匯點記者 林元沁

  南京市公安局秦淮分局 供圖

版權和免責聲明

版權聲明:凡來源為"交匯點、新華日報及其子報"或電頭為"新華報業網"的稿件,均為新華報業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註明來源為"新華報業網",並保留"新華報業網"的電頭。

免責聲明:本站轉載稿件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華報業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者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相關焦點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蘇州:「繡花功夫」繡出基層治理新亮點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  央廣網蘇州9月23日消息(記者張佳琪)郡縣治,則安天下。在《老子》中曾提到「治大國如烹小鮮」,無論將「小鮮」解釋為「小魚」還是「美味菜餚」,都是以烹飪比喻治國,意在治理國家要有審慎負責的態度。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民有所呼 我有所應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如何解決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體現著基層社會治理的能力和水平。2019年以來,河北省邯鄲市邯山區在區級和18個鄉鎮(街道、園區)、117個行政村、78個社區全部設立了「民呼回應中心」,所有區直部門設立「民呼回應專員」,對於群眾提出的問題,確保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著落,快速及時解決群眾的身邊事,形成了「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民有所需,我有所為」的服務群眾響應機制。
  • 宿遷公安:警網融合激發基層共治新活力
    中國江蘇網12月10日宿遷訊(通訊員 唐娟 田廷江)為推動警網融合向縱深發展,深化「大數據+網格化+鐵腳板」治理機制,近年來,宿遷市公安局將全市社區民警、社區輔警、警務網格融入綜治網格之中,讓警力向網格流動、要素向網格集中、服務在網格進行、問題在網格解決,實現社會治理網格化服務管理與警務工作高度融合,有效激發基層共治新活力。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張家港南豐鎮:創新網格管理模式 讓居民幸福...
    為深入推進網格化社會治理,優化完善網格化社會治理體制機制,2020年以來,江蘇省張家港市南豐鎮搶抓「三整合」改革機遇,積極探索構建基層治理新格局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尋寶奇遇記——長沙篇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尋寶奇遇記——長沙篇 2020-12-02 17: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湖南長沙:「網上回應、網下秒辦」為民服務...
    網友「碧貴園」通過網絡向長沙縣教育局工作人員反映的問題,約半個小時後,就得到了回復。9月27日,「大國小鮮@基層之治」網絡主題宣傳活動走進湖南省長沙縣,了解探尋長沙縣「網際網路+基層治理」的創新軌跡和經驗成果。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 「小紅帽」依託「小網格」繪寫「大文章」
    在江蘇省鎮江市丹徒區,通過每周不少於5天的巡查走訪,基本治安要素信息採集,網格內社情民意收集,深入排查網格內矛盾糾紛,開展隱患排查、宣傳政策方針、反饋網格內重點信息等措施,頭戴小紅帽、身穿紅馬甲的網格員,已成為街坊鄰裡熟悉的一群人,而最近「小紅帽」的身邊又多了幾位新夥伴。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揚州豐樂社區: 「網格+物管」融合治理 老舊...
    隨著網格化工作的深入推進和物業服務企業的進入,社區對老小區治理已初步形成了「網格+物業管理」的社區治理工作法。  業務培訓,建「多員合一網格服務群」  引導物業服務人員按網格單元開展物業管理。社區組織物業服務企業開展多項技能培訓,講解網格化管理服務的要求與方法,每天早晨7點由社區網格長到崗「手把手教」,帶領物業服務人員挨家挨戶上門,清理樓層垃圾,梳理網格治理的重點難點,定期修剪綠化等。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從「有形」向「有效」轉變 網格治理迎來...
    如何實現網格治理從「有形」向「有效」轉變?今年以來,在「黨建+創新社會治理」書記項目中,鎮江市丹徒區辛豐鎮黨委將黨支部建在網格之上,成立了54個網格,通過「面對面、點對點、線連線」3種工作方式,充分發揮「關鍵少數」及無職黨員2個主體和黨群議事廳1個平臺在社會治理中的作用,將黨務、政務、村務、村民自治「多網融合」,形成基層多元參與社會治理的新機制,打造「3+2+1」網格治理升級版。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江蘇鎮江:深耕細作「紅色網格」 寫好農村...
    近年來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原有社會管理模式已無法滿足村民多元化服務需求,為解決這一問題,街道堅持將組織建設與農村基層治理有機結合,依託紅色網格,推行「黨員入戶問事、村民懇談提事、代表專題議事、聯盟共建辦事、黨群考核評事」的「五事」工作法,構建黨建引領、全民參與、全域治理的農村治理新格局。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 | 【動漫說理】智慧城市如何讓城市更聰明?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智慧城市系統可以運用多種信息技術手段。感測、分析、整合城市運轉的關鍵信息,從而對包括民生、環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務、工商業活動在內的多種需求做出智能響應,實現城市的智慧管理。對個人來說,智慧城市將會為人們的日常生活提供更合理的建議。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揚州:物業「紅管家」兼任「網格員」為民...
    通訊員 邗組 記者 詹葉青   「這兩天雨下個不停,我們樓上有點漏雨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江蘇如皋:信息數據布設「天羅地網」 市域...
    近年來,江蘇如皋以構建簡約高效的治理體系、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目標,充分整合12345政府公共服務、數字城管、網格化服務管理等資源,成立市域治理現代化指揮中心,構建了研判信息、聯動融合、一體作戰的重要樞紐和「智慧大腦」,為建設高水平平安如皋、高品質法治如皋提供「智」撐。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 | 提升鄉規民約治理效能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增強時代性、針對性、實用性提升鄉規民約治理效能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明確了「社會治理特別是基層治理水平明顯提高」的要求。鄉規民約是基層群眾自治規範的一種形式,在鄉村治理中具有獨特作用。
  • 大國小鮮 基層之治|楊浦三個小區圍牆被推倒,居民竟然拍手叫好?!
    遼源西路190弄,桂花樹下,一個阿婆帶著水壺坐下長廊下讀報;睦鄰中心(小區活動中心),一群爺叔阿姨在桌球室裡「乒桌球乓」、「嘻嘻哈哈」;閱覽室裡,有一群人在讀報、有一群人在品茶,還有一群人在畫著國畫……有誰會想到,眼前的美好,竟來自楊浦區三個微型小區的「破牆之作」。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人民城市為人民」 解鎖城市幸福密碼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上海時,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深刻回答了城市建設發展依靠誰、為了誰的根本問題。歷史與現實都充分證明,城市建設離不開廣大人民群眾的參與,人民是城市建設的主體。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 黨建引領 激活社會治理「紅色動能」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如何在基層社會治理中,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核心領導作用,找到幸福生活的「紅色密鑰」?人民網記者走訪發現,時下,全國多地緊緊圍繞黨建引領社會治理,破解治理中的難點、痛點、堵點,引導群眾廣泛參與,各類組織積極協同,探索出了一條看得見、用得上的基層社會治理之路。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張家港楊舍:推行城市管理「聯動+」模式...
    針對城市管理中的一些小微設施問題,楊舍鎮綜合行政執法局依託區鎮社會綜合治理網格員隊伍,與現有城市管理網格「兩張網」融合為一,對發現的道路、窨井、電桿、電箱、隔離樁等存在的城市基礎設施問題進行排查、上報,藉助網格聯動中心平臺,第一時間派遣相應部門進行處置,實現「發現、派遣、處置」過程「零等待」。
  • 灌雲警方「警格+網格」築起戰「疫」鋼鐵堡壘
    江蘇省灌雲縣是擁有百萬人口的大縣,在這場抗擊新冠肺炎戰「疫」中,當地公安機關以遍布全縣城鄉的284個警格、914個網格為依託,全警發力築起抗疫鋼鐵堡壘,持續保持著零疑似病例、零確診病例的紀錄。  「所有的警力和網格員,全部按照『警格+網格』的要求下到各查控點,對進入縣內的所有人員進行嚴格的體溫檢查、身份核查、去向調查……」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灌雲縣公安局按照「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的指導思想,緊盯人員核查管控、道路卡口檢查、自身防範等重點環節,第一時間將防控力量布設到一線。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徐州:「負面清單」催生正能量 老舊小區畫好...
    城市老舊小區的治理一直是令人頭疼的難題,江蘇省徐州市鼓樓區環城街道共有老舊小區59個,涉及居民2.7萬餘戶6.9萬餘人,其中30年以上的老舊小區29個,佔比49.2%。由於樓體建設年代久遠,老房面積小租戶多,存在樓頂堆積雜物、基礎設施老化、環境髒亂差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