巔峰挑戰:用一個方程式解釋宇宙

2020-12-16 騰訊網

提起愛因斯坦,大家的腦海裡總會浮現出這樣一張臉:滿頭飄逸的白髮,滄桑的皺紋,深邃的眼神……

其實,愛因斯坦發表狹義相對論時只有26歲,完成廣義相對論時也不過35歲。那時的愛因斯坦是這樣的小鮮肉:

1919年,光在太陽的引力場中彎曲的現象被觀測到,廣義相對論正式被實驗證實。當年40歲的愛因斯坦光速「出圈」,成為世界級學術明星。

然而,就在1919年4月,正在人生巔峰的愛因斯坦收到了一封改變命運的來信,從此走上了一條不歸路,為之奮鬥40年竟徒勞無功,最終變成了我們今天熟知的滄桑模樣:

寄信人是一個不為人知的年輕數學家:西奧多·卡魯扎。

在短短幾頁裡,他用純數學方法向愛因斯坦證明了:如果把廣義相對論的方程從四維(三維空間+一維時間)增加到五維,不僅可以由此推導出四維時空的相對論方程,還同時得到了描述電磁場的麥克斯韋方程組!

你不需要成為愛因斯坦,也能看出其中的玄機:相對論描述的是時空的彎曲,也就是引力場。如果從描述引力場的相對論方程可以推導出電磁場方程,那是不是意味著,看似毫無干係的引力和電磁力,其實是一種東西?

難道人類發現的所有物理規律,其實只是盲人摸象、各執一詞?

難道宇宙的所有規律,都蘊藏在一個方程式中?

難道我們所知的宇宙,其實只是一個更高維宇宙的冰山一角?

從那一天起,愛因斯坦看到了物理學的終點線上,那座閃閃發光的聖杯在向他召喚。

那是宇宙的終極藍圖。

萬物歸一的終極理論

20世紀初,物理學家開始意識到,也許所有的物理學都可以統一為一個方程。它被稱為「統一場論」、「萬有理論」、「終極理論」,是所有物理學家心目中的聖杯。

用一個方程解釋宇宙萬物的終極理論,真的存在嗎?

雖然卡魯扎早在100年前就發現了線索,但直到愛因斯坦逝世的40年間,這條道路竟毫無進展。

在人類已知的宇宙版圖內,共存在著四種力:引力、電磁力、強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

引力是什麼,對於被地球牢牢地綁在地面上、每天盼望著天上能掉蘋果的我們,自然不必多說;電磁力在我們的生活中也很常見:帶靜電的兩個小紙片會同性相斥、異性相吸,手機能連上5G信號,包括摩擦力、阻力、壓力、表面張力等都是電磁力的作用;至於強力和弱力,只有到達原子核這樣的微觀尺度才能發現。

令科學家一直困惑不已的是,為什麼四種力之間的差別如此之大?

比如,在相同的距離上,電磁力比引力強1036倍,一枚小小的冰箱貼就能抵擋整個地球的引力。但是,一旦距離拉遠,電磁力就會迅速衰減,而引力從地球到太陽、到銀河系、乃至整個宇宙的尺度都能發揮作用。「弱力」聽上去很弱,但它也比引力大1025倍。四種力中最強的是名副其實的「強力」,比引力大1038倍,能克服電磁力的強大斥力,將質子和中子緊緊粘合為原子核。相信看過《三體》的同學,多年以後仍能回想起,地球艦隊被強相互作用材料製成的「水滴」撞得灰飛煙滅的恐懼。

卡魯扎雖然在更高的維度上把引力和電磁力合二為一,但他能做的也就到此為止。對於剩下的強力和弱力,就連愛因斯坦也束手無策。

愛因斯坦之後,卡魯扎-克萊因方程逐漸變成了一種既無法證實、也無法證偽的「玄學」。人們不禁開始懷疑,把宇宙四大力合為一體的「終極理論」,是否只是愛因斯坦的大夢一場。

然而就在這時,有人卻從另一個方向上取得了突破。

標準模型的誕生

統一所有四種力很難,強如愛因斯坦都搞不定——那如果嘗試另一種思路呢?

比如,把引力撇開放一邊,先試試剩下的三種力如何?

邁出第一步的,正是史蒂芬·溫伯格(Steven Weinberg)。

1967年,溫伯格成功完成了弱力和電磁力的統一,把弱力和電磁力變成了同一種力——電弱力的不同表現。這個模型還預言了一種當時尚未發現的輕子相互作用:中性流,並且於1973年被實驗證實,溫伯格也因此與格拉肖和薩拉姆分享了1979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

從此,從量子力學的微觀小粒子出發,向最終完成四大基本作用力的統一之路,正式拉開了序幕。

在溫伯格發表電弱統一論文的當年,這個理論幾乎無人問津。從1967年到1971年的五年間,這篇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論文,其引用次數竟然為零(今天的引用次數超過1萬)。

不過短短幾年後,它就成了學術界備受關注的明星。越來越多的人看到了它的潛力,粒子物理學家們紛紛加入,在溫伯格模型的基礎上添磚加瓦,建成了今天高能物理的大廈:標準模型

和愛因斯坦幾乎單槍匹馬創立相對論的奇蹟不同,標準模型是物理學家們群策群力的產物。溫伯格關鍵性的「弱電統一」,也是建立在此前楊振寧和米爾斯建立的「楊-米爾斯」規範場論的基礎上,更不用提和溫伯格分享諾獎的另外兩位了。

今天,普通人聽到「量子力學」,第一反應往往是「薛丁格的貓」、「雙縫幹涉」、「測不準原理」等等。甚至有不少人覺得,好像物理學發展到了愛因斯坦和薛丁格時代就停滯了——那是因為他們不知道標準模型。

「薛丁格的貓」只是100多年前量子力學初創時期的思辨,而溫伯格開創的標準模型,把量子力學變成了科學史上最成功、規模最大、也最燒錢的理論。一臺粒子對撞機,耗資動輒幾十億、甚至上百億美元,就是為了讓科學家驗證標準模型所預言的61種粒子!

粒子對撞機內部

我們對科學理論的最大幻想,無非是希望它既可以囊括一切、又可以預言一切,還能和現實完美匹配。以此衡量,標準模型的成功無出其右。

迄今為止,標準模型已經做到了:

統一四大基本作用力中的三種:電磁力、弱力、強力。

預言了61種基本粒子,已經全部被實驗證實。

根據標準模型的理論計算結果,和實驗數據驚人地吻合,誤差小到小數點後十幾位。

不過,標準模型真的無懈可擊嗎?

當然不是。1998年,第一個挑戰標準模型的實驗結果出爐:日本中微子探測器「超級神岡」發現,中微子存在靜止質量,而標準模型預言中微子靜止質量為零!

不過,經過不斷完善之後,標準模型仍然屹立不倒。就連幾十年來都沒找到的希格斯玻色子,也在2012年7月被歐核中心的大型強子對撞機所發現,從此標準模型預言清單上的61個基本粒子被劃掉了最後一條。

「上帝粒子」—— ATLAS 探測器模擬的希格斯粒子衰變藝術效果圖

楊振寧先生曾多次公開表示,不支持建造更大規模的粒子對撞機,因為高能物理「盛宴已過」,用類似實驗不太可能做出能挑戰、甚至顛覆標準模型的結果。標準模型就好比一位開了上帝視角的旅行家,在地圖上預先標好了所有景點的定位,我們這些吃瓜群眾能做的僅僅是打卡拍照、轉發朋友圈而已。

現在,61個景點已經打卡完畢,在朋友圈的一片點讚聲中,總有不知天高地厚的少年,不甘心地問:

「這就是終點了嗎?」

一步之遙

儘管標準模型空前成功,然而在科學家這群耿直boys當中,對它看不順眼的卻有很多。

據溫伯格自己回憶,當年他對某個同事講完標準模型之後,沒想到同事直言不諱說出了這樣的感想:「這不是對物理的解釋,只是描述!」

常被「純血」理論物理學家詬病的是:標準模型中的許多參數,比如粒子質量、相互作用強度,並非從理論本身推算而得,而是根據實驗結果反向「湊」出來的。也就是說,就連溫伯格自己,也沒法解釋模型參數為什麼恰好是這個值,只能說「因為這樣就可以和實驗吻合了呀!」

還有最致命的一點:標準模型始終沒能統一引力。

正如愛因斯坦當年至死也無法將引力和其它三種力統一,這似乎意味著,物理學大廈的兩大支柱——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之間,仍然存在著一道看似一步之遙、實則深不見底的鴻溝。

很多人意識到,要從根本上「融合」量子力學和相對論,也許不可能再靠對二者的修修補補,只能從頭開始建立更本質的新理論,比如超弦理論和量子引力。不過遺憾的是,它們在實驗上幾乎得不到支持,要想超越標準模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會有新的理論來走完這最後一步嗎?

會有下一個溫伯格、下一個楊振寧、甚至下一個愛因斯坦嗎?

當那一天來臨,人類會開啟「上帝視角」,看到宇宙藍圖的全貌嗎?

讓我們拭目以待。

11月7日,騰訊科學WE大會上,Steven Weinberg及數位全球頂尖科學家將為大家分享最新科學突破。一起來線上赴約吧

相關焦點

  • 弗裡德曼方程式是如何解釋宇宙的?
    宇宙弦仍然可以在一個維度上跨越整個宇宙,但是在另外兩個維度上,它所佔的空間會更小。磁疇壁可以在二維中跨越整個宇宙,但在另一個維度中仍然會被稀釋。但是對於一個宇宙常數,空間膨脹的事實意味著體積更大,它根本不會被稀釋。能量密度將保持恆定。
  • 這位班主任用化學方程式 為45名初三學生定製期末評語
    蘇州一位中學班主任結合學科特色,用45個不同的化學方程式為全班45名初三學子私人定製別樣的期末評語,令人叫絕!這番「神操作」刷爆朋友圈,引發學生和家長「收藏熱潮」,更惹得網友紛紛眼紅:「這是別人家的班主任」。
  • 花豹斑紋的圖靈方程式
    花豹身上的這些斑紋,其實可以用數學方程式仿真出來。 早在1952年,英國數學家圖靈,就提出了反應擴散理論。結合牛奶滴入水中的擴散原理,及中興大學廖思善教授與合作夥伴近期設計出的反應方程式,就得出了仿真花豹斑紋的專門的方程式。而且只要改變其中的幾個參數,經過計算機運算後,就可以仿真出隨時間變化之下,不同年齡的花豹斑紋。
  • 曾經的最強宇宙戰士挑戰巔峰失敗...
    羅帆只好解釋道:「你好,我是小區新搬來的住戶,可以讓我進去嗎?」「什麼?你說你是新搬來的?」保安上下打量了一下羅帆的打扮,嗤笑道:「就你穿這樣的還能在這裡買得起房子?我告訴你小子,我們瑞士花園是整個玉城有名的別墅型小區,裡面全都是別墅,最小的別墅也得好幾百萬,你買得起嗎?把你賣了都不值這個價!」話裡透露的意思,顯然是不相信羅帆的話。
  • 只有一個宇宙存在嗎?《無盡的平行宇宙:多世界解釋的起源》序言
    在另一個宇宙中,你可能身居高位,坐擁億萬財富,也可能窮苦潦倒,過著悲慘的生活;在某個宇宙中,可能從來沒有發生過世界大戰,也沒有發生大規模的科學革命,人們的生活仍和幾個世紀前一樣;在某個宇宙中希特勒可能已經統治世界,人們生活在專制與獨裁中。總之,一切有可能發生的事情都在另一個宇宙中實現。
  • 用SolidWorks畫一個八字圈,要用到3D草圖和方程式驅動的曲線
    此圖用SolidWorks2019版建模,用KeyShot 9.0 渲染(上面兩張圖) 。SW原文件在今日文件夾裡。建模過程1.在【前視基準面】上畫一個內切圓三角形。(多邊形)2.【曲面拉伸】兩側對稱:30 。3.進入【3D草圖】在各條邊線的中點上畫一個 :點。
  • 用「多重宇宙論」可以解釋微觀世界的「疊加態」嗎?
    雖然許多人認為這是一個非常荒謬的狀態,但我寫了一篇「貝爾不等式」文章,第2章詳細解釋了這種疊加存在於微觀世界,所以你不必質疑這種疊加的正確性。但是是誰造成了這種疊加呢?這是一個非常有價值的問題。目前,主流物理學家無法合理解釋這一現象,但有一種說法可以合理解決這一問題,即多重宇宙學。
  • 巔峰挑戰,超越極限!看看精英員工是怎麼解讀巔峰挑戰的
    各位員工們好鴨~ 相信大家都已經體驗過巔峰挑戰了 巔峰挑戰的小細節大家發現了嗎? 快和熊貓醬一起來聽講吧 巔峰挑戰第一賽季已經進行了一段時間,接下來我就為大家詳細解讀一下巔峰挑戰活動。
  • 宇宙是什麼的形態?
    很多理論物理學家認為宇宙將最終走向終結,宇宙內的一些區域可能已經開始這一過程。雖然沒有一個人知道這一過程如何發生,但物理學家提出了各種理論,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理論包括大收縮、大撕裂和大凍結。德國慕尼黑的設計團隊Kurzgesagt製作了一段視頻,解釋這些理論闡述的過程如果讓宇宙走向終結。
  • 宇宙中隱藏著一個「鏡像宇宙」嗎?
    聳人聽聞的標題混淆了2018年一篇晦澀的論文的發現,該論文從未發表在同行評議的期刊上,該論文認為我們的宇宙可能有一個跨越時間的鏡像,一個超越大爆炸的夥伴宇宙。該論文認為,如果是這樣的話,以及一系列其他極不可能和古怪的假設被證明是真的,那麼這反過來可以解釋一個神秘的信號,暗示一個全新的粒子正從南極洲的冰中飛出。
  • 高智能方程式
    高智能方程式該遊戲在線進行賽車狂飆,非常的刺激,簡單的遊戲玩法讓你可以操控駕駛賽車進行各種跑道的挑戰,隨時都可以讓你成為最專業的方程式賽車手。在這裡還可以為玩家打造出全新的超強賽車體驗哦。你準備好了嗎!
  • 用化學方程式為47名學生寫評語!網友:又是別人家的老師
    臨近期末, 蘇州立達中學初三(19)班的同學們 收到了一份特殊的期末「禮物」: 老師用化學方程式為47名同學寫評語! 47個化學方程式裡包含了滿滿的愛, 這樣特別的方程式評語 也讓拿到成績單的學生興奮不已~
  • 從「廣義費雪方程式」看全球通脹前景
    【財新網】(專欄作家 周道傳)  從費雪方程式說起  傳統的貨幣數量論認為,商品價格變動是由流通中的貨幣數量變動引起的。大家知道著名的費雪方程式,解釋的就是商品價格與流通中貨幣的對應關係:  MV=PQ,其中M是一定時期內流通貨幣的平均數量,V為貨幣流通速度,P為各類商品價格的加權平均數,Q為各類商品的交易數量。實際應用中,經常用M1或者M2等廣義貨幣代表M,以名義GDP代表PQ。
  • 宇宙會坍縮成奇點嗎?研究解釋了其中的原因
    但如果你想參與這場遊戲,那你就必須遵守宇宙的遊戲規則。也就是說,不管你的宇宙模型裡有些什麼內容,你都必須面對一些冷酷且確鑿的觀察證據。比方說,我們知道,我們生活在一個不斷膨脹的宇宙中。這裡面的星系和恆星正以越來越快的速度遠離我們。科學家可以用不同的技術辦法,來計算不同星系遠離我們的速度,從而告訴我們這一事實。我們也有「宇宙還是寶寶時」的照片。
  • 愛因斯坦著名的方程式到底是什麼意思?
    此外,重要的是要記住,宇宙中存在的能量/物質數量是一定的。能量和物質總量保持不變,但能量有規律地變成物質,物質變成能量。現在我們來看看方程式的c部分。c代表光速,這是一個萬能常數,所以整個方程式分解為:能量等於物質乘以光速的平方。為什麼你需要將物質乘以光速才能產生能量呢?原因是能量,無論是光波還是輻射,都是以光速傳播的。
  • 巔峰玄幻奇文,浩瀚宇宙,成就神魔,天下無雙
    巔峰玄幻奇文,浩瀚宇宙,成就神魔,天下無雙嗨嘍書迷朋友們,很高興再次見到你們,今天給你們分享巔峰玄幻奇文,浩瀚宇宙,成就神魔,天下無雙的神奇的故事,接下來我們一起看看吧!《神魔無雙》作者:資產暴增文案:在浩瀚宇宙中強者如雲,上古強者可以移山倒海,騰雲駕霧,彈指一揮間可以讓一個王朝徹底毀滅,只要本身元神不滅,就可以另尋辦法獲得重生,上古尊者最強的存在,可以將宇宙中的星海煉成手中的玩物,在某個小鎮之上,小家族出身的少年蘇寒獲得的了神秘的石眼之後,就踏上了修煉的的道路,看他如何擊敗那些上古尊者。
  • 寶馬用亞麻纖維造E方程式賽車部件
    自2018年宣布正式加入全球頂尖電動車賽事Formula E之後,寶馬就不斷以創新科技和純粹運動激情,直面未來出行的挑戰。近日,網通社從外媒獲悉,BMW iFE.20方程式E賽車,搭載了用亞麻纖維製造的冷卻軸。
  • 愛因斯坦為了讓宇宙符合他心中模樣,犯了一個錯誤,十分離譜
    英國的科學家說過:「再好的射手都要脫靶的時候」每個人都會犯錯,上到知名的偉人,下到無名小卒,大家都會犯錯,翻臉錯無需耿耿於懷,只要知錯能改就好,著名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曾經說過,他這輩子犯的最大的錯誤就是在廣義相對論方程式中加入『宇宙常數』,愛因斯坦當初在寫下廣義相對論方程式之後,發現了方程式中描述的宇宙
  • 宇宙是無限的?那「多重宇宙」該作何解釋
    關於宇宙是不是無限的是這個問題其實是有爭論的。按照大爆炸理論,宇宙從一個奇點爆發而來,並不斷演化和膨脹。誠然宇宙非常之大,而且一直以超光速在膨脹。也正因為宇宙是不斷膨脹的,所以理論上是應該有邊界的,只是這個邊界我們好觀測不到罷了。
  • 一個讓人「毛骨悚然」的實驗,和宇宙本質有關,現代科學無法解釋
    在多數人的常識中,人類文明經過數百年的發展,科學知識已經可以解釋地球上發生的大部分現象,但是真的不存在科學無法解釋的事情嗎?當然不是這樣的,不論科學如何發展,都會存在一些現有知識無法解釋的事情,正是因為人類面對黑暗的宇宙還存在太多的未知,所以人類才需要不斷的發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