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克裡米亞戰爭 窺見大英帝國昔日輝煌 英雄勳章被拍出高價

2020-12-19 騰訊網

據英國《鏡報》8月2日報導,在慘烈的克裡米亞戰爭中,少校威廉·斯圖爾特(William Stewart)獲得的勳章,將以超過5000英鎊(約合45576元人民幣)的價格售賣。

1854年,為了遏制俄國勢力的擴張,英法聯合保護信奉伊斯蘭教的奧斯曼帝國,不得不與俄國兵戎相見,9月,英法聯軍包圍了俄國黑海艦隊的母港——塞瓦斯託波爾,並與俄國守軍展開炮戰。

10月25日,俄軍出其不意地發起了進攻,試圖奪佔英軍駐地巴拉克拉瓦,雙方由此爆發了激烈戰鬥。在這次戰役中,最為知名的是蘇格蘭第93高地團,該兵團擺出了兩列橫隊迎擊俄軍騎兵,這被稱為「細細的紅線」,還有卡迪甘輕騎旅的慘烈衝鋒,以及英軍重裝騎兵旅表現出的驚人的勇氣。

英軍重裝騎兵旅在敵眾我寡,且地形不利的情況下,果斷髮起進攻,800名騎兵以悍不畏死的衝鋒,在8分鐘內,一舉擊潰了3000名俄軍騎兵,贏得了聲譽,當然的,在這樣的慘烈中,英軍也付出了近三百人傷亡的代價,少校威廉·斯特爾特就是在這次戰鬥中湧現出的英雄人物之一。

在巴拉克拉瓦戰役中,威廉·斯圖爾特向俄軍疾馳時,他的戰馬中彈了,隨即騎上了另一匹馬,這匹馬先前的騎手已經陣亡,沒幾秒,一枚炮彈炸死了這匹馬,緊接著,威廉·斯圖爾特發現了一匹馬在亂跑,趕緊爬上了這匹馬,繼續發起衝鋒,但不幸的是,這匹馬也被一顆炮彈擊倒,威廉•斯圖爾特又騎上第四匹馬,繼續作戰。

在一名戰友的回憶錄中,威廉•斯圖爾特當天的英勇行為難以令人置信,很少有人在一小時內,有過這樣的經歷,至少有三匹馬中彈,戰後,這名普通勞工出身的英雄威廉•斯圖爾特,得到了維多利亞女皇的接見,1859年,他在東蘇塞克斯的布萊頓去世,享年45歲。

近日,威廉•斯圖爾特的參戰勳章被以5600英鎊(約合45576元人民幣)的價格拍賣,拍賣行的工作人員表示,該勳章將帶你直抵重騎兵旅的傳奇性衝鋒的現場,通過這枚勳章,大約可以窺見大英帝國昔日輝煌的景象。

圖片來源:鏡報,網絡

相關焦點

  • 《全面啟動》導演諾蘭獲「大英帝國勳章」 皇室成員威廉王子授獎
    記者羅凌筠/綜合報導英國導演克裡斯多福諾蘭(Christopher Nolan)上周四接受英國皇室表揚,威廉王子代表伊莉莎白女王,在白金漢宮為諾蘭頒發大英帝國司令勳章(CBE)。克裡斯多福諾蘭1998年推出第1部長片,2000年以《記憶拼圖》打開好萊塢大門,生涯代表作包括《黑暗騎士》3部曲、《全面啟動》、《星際效應》、《敦克爾克大行動》等電影,他在導演、製片、編劇上的成就,獲得英國皇室肯定。克裡斯多福諾蘭獲頒大英帝國司令勳章(CBE)。
  • 英、俄、土耳其,從三個方向將昔日的波斯帝國變成了今日的伊朗
    4、大英帝國從印度北上 歷史進入19世紀,大英帝國將整個印度都變成了自己的殖民地。當俄國人從北向南出擊之時,英國人也從印度開始向北進攻,兩國的相遇之地便是阿富汗和中亞地區。 1856年,波斯和大英帝國之間爆發了戰爭,兩國爭奪的焦點便是阿富汗。
  • 貝嫂維多利亞獲皇室勳章 被英國人罵慘了
    不過大家其實也不用那麼生氣,因為OBE在所有勳章裡的排名裡其實挺差勁的,真正比它NB的勳章多了去了。。。  在英國的勳章體系裡,有一個傳說中的勳章,叫「維多利亞十字勳章」,因為它在戰爭爆發時才可能頒發!1853年,歐洲大陸爆發了「克裡米亞戰爭」, 英國、法國等其他國家向俄羅斯帝國宣戰。
  • 克裡米亞戰爭:從這段戰爭歷史中,我們得到了什麼啟示
    在戰後,在亞歷山大一世的倡議下,俄羅斯帝國、奧地利帝國和普魯士王國締結了神聖同盟,維護君主政體,反對法國大革命在歐洲所傳播的革命理想。這麼一來,沙俄就長期充當了「歐洲憲兵」的角色。 而全盛時期的俄羅斯帝國疆域多達2280萬平方公裡,北起北冰洋、南達黑海南部、西起波羅的海、東達阿拉斯加,人口也僅次於中國和大英帝國。
  • 被英女王授予大英帝國勳章,凱特王妃最愛的珠寶品牌:Annoushka
    從這個作品,就可以窺見品牌的一絲風格:靈動、創意,充滿想像力。左:張雨綺 中:Gigi 右:Rihanna 佩戴Annoushka品牌珠寶2012年,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為了表彰Annoushka對英國珠寶業所做的貢獻,授予她大英帝國勳章(MBE)。
  • 無奈的順應:大英帝國的世紀遺產
    於是,如何維護大英帝國的優勢,不讓其他後來者奪取這種優勢,就成為本書要回答的重要問題。  坐看雲起雲落:大英帝國的世紀舞臺  挑戰、角力、結盟,縱橫捭闔,明爭暗鬥,整體動員,風雲際會。20世紀上半葉的歷史,就在這種背景下展開了。而大英帝國,顯然是上半場的主角,另一個實際上可以充當主角的美國,卻還在韜光養晦,靜等坐收漁利的大好時機。
  • 俄羅斯帝國與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十二場戰爭,俄羅斯越戰越大
    比如,英國與歐洲大陸崛起的強國。  大英帝國一直奉行,歐洲大陸均衡政策。歐洲大陸誰有能力崛起為可以統一的力量,就與誰為敵。  英法百年戰爭,大英帝國與拿破崙法蘭西第一帝國的戰爭。  大英帝國在一戰中跟二戰中,兩次跟德意志帝國的戰爭。  德意志帝國跟法蘭西帝國的將近200年的相愛相殺。
  • 老師不會告訴你,世界上第一個日不落帝國,其實不是英國而是它
    大家都知道,曾經號稱日不落帝國的大英帝國曾經統治世界。但是大英帝國統治世界的時間卻眾說紛紜,有些人認為大英帝國的輝煌只持續了19世紀,有些人則認為大英帝國在打敗西班牙無敵艦隊後,已經統治世界三百多年。所以我們來看一看,大英帝國究竟稱霸了多久?起初,大不列顛只是一座孤懸海外的小島,在歐洲諸王看來,它不過是一塊被徵服的土地。
  • 甘地和大英帝國的衰落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1861年前後那幾年,正是維多利亞女王最忙的時候,克裡米亞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鎮壓印度僱傭兵第一次大起義,都是那段時間發生的。她因此忽略家庭,倒也可以理解。不過除了出兵擴張,女王對殖民地的管理,同樣喜歡親力親為。
  • 《世界之戰》:火星人入侵大英帝國
    這裡面既滲透著大英帝國在一戰之前的戰爭恐慌,又有英國人難得一見的對殖民主義的反思,僅此兩點足以讓這個劇可圈可點。這個時候的大英帝國已經開始走下世界老大的神壇,無力掌控世界局勢,同時又對戰爭有一種山雨欲來般的恐懼。劇中出現的火星入侵者,與其說是外星人,不如說是在1905年這一年英國人內心恐懼感的一個凝聚。這道理和日本人想像出怪獸哥斯拉是同樣的心理機制。從這個角度來說,H·G·威爾斯的小說《世界之戰》既可以看成是關於火星人入侵地球的科幻想像,也可以讀解成是在上上一個世紀之交英國人對於本土遭到入侵的戰爭恐懼。
  • 日不落帝國進化史:為何三場戰爭就奠定一個世界性帝國的版圖?
    本土面積只有24.41萬平方公裡的英國在歷史上曾經創造了一個殖民面積達3550萬平方公裡的日不落帝國,在這個帝國最為輝煌的時代,它不僅是海洋和陸地上的霸主,在1800年以後主導國際事務更是長達近一個世紀,所以人們把這段時期稱之為「不列顛治世」,而英國所主導的國際秩序又被稱之為「不列顛治下的和平」,足見那時候英國世界霸主的地位何其堅挺。
  • 新民說·大英帝國套裝
    新民說·大英帝國套裝(締造大英帝國+重鑄大英帝國) 暢銷八十年的英國通史! 【 內容簡介 】 《締造大英帝國:從史前時代到北美十三州獨立》 大英帝國是人類歷*強大的殖民帝國,曾統治全球1/4的陸地與人口;在其領土上,太陽永不落下,是為「日不落帝國」。那麼,*初僅僅是孤懸於歐洲大陸外的一個海島,如何成為後來的龐大帝國?
  • 18世紀開始的亞洲,大清帝國曾與俄羅斯帝國、大英帝國三分天下
    18世紀的亞洲,以版圖而言,大清帝國和俄羅斯帝國是當時最大的兩個帝國,這也是清王朝的巔峰時刻,但俄羅斯的擴張卻仍在繼續,而另一個帝國——大英帝國已經來到了亞洲。 3、大博弈——大英帝國和俄羅斯帝國平分中亞和西亞 大博弈,嚴格來說是從19世紀初才開始的,但大英帝國和俄羅斯帝國之間的競爭其實從18世紀便已經開始了。
  • 強世功:大英帝國的精心撤退製造了人類史上最悲慘的自相殘殺
    就此而言,邱吉爾的高明之舉並非抑制印度獨立和拒絕歸還香港,而是一九四七年著名的「鐵幕」演說,其目的是挑撥蘇聯和美國在「二戰」中的合作關係,創造出「冷戰」局面,迫使新興的美國與英國結盟,利用美國的力量來維持大英帝國不至於徹底崩潰,利用美國對抗蘇聯的力量來壓制殖民地解放運動。
  • 英國貨幣史:大英帝國下英鎊霸權形成記
    工業革命後,英國的殖民擴張加劇,一方面滿足了政治目的(英國海軍對全球制海權的絕對控制),另一方面也滿足了經濟目的(利用殖民地的原料和市場,加速推進英國的經濟騰飛和財富增長)。軍事實力和經濟實力同步膨脹,共同撐起日不落大英帝國的全球霸主形象。
  • 二戰前的大英帝國:實力衰退嚴重,霸主地位搖搖欲墜
    俄國、德國、法國乃至美國、日本和義大利,都曾吃過英國的虧。不過二戰前,英國的實力嚴重衰退,其霸主地位已經搖搖欲墜。實際上,早在一戰前,英國就已經出現了衰落的跡象。確切的說,英國走下坡路是從19世紀末開始的,其標誌性事件就是第二次布爾戰爭(1899年10月11日至1902年5月31日)。
  • 大英帝國還能強大多久呢?你可能不敢相信
    所以從英國崛起,到現在,整個強大周期已經接近300年時間,已經是近代以來大國中,強大最久的大國了。那麼從現在來看,大英帝國到底還能強大多久呢?你可能不敢相信。大英帝國最高峰時期,在全球有3000多萬平方公裡的領土,控制世界一半多的人口,堪稱執世界牛耳。
  • 印度赫赫一時的莫臥兒帝國,是如何被英國完全佔領的?
    莫臥兒帝國曾是印度歷史上版圖最遼闊的帝國,除了半島最南端外,帝國幾乎佔領了整個南亞次大陸,面積大約在450萬平方公裡,遠大於今天的印度共和國。那麼大英帝國又是如何佔領莫臥兒帝國的呢?這基本上就是後來莫臥兒帝國的歷史走向。4、大英帝國來了在印度建立東印度公司的並非只有英國,還有荷蘭、法國。印度是歐洲人夢中的財富之地,哥倫布、達伽馬的大航海都是為了繞過奧斯曼帝國尋找到達印度的航路。
  • 黎智英號召亂港分子向「大英帝國」學習,黃絲演員之女逃回香港後...
    千秋萬代之後,大英帝國及其聯邦倘能苟存於世,後人將稱『此為其最輝煌之時刻』。」邱吉爾有沒有說過這段話,可能翻譯有所不同我沒找到原句。但是從文風可以看出,翻譯者與引用者均以「大英帝國」為「最輝煌」,而且還要「千秋萬代」。估計黎智英在撰文的時候,腦海中又浮現出米字旗在身後飄揚的「光輝」場景了吧。
  • 英國百眼巨人:日不落帝國的「四不像」神獸?
    大英帝國曾經的輝煌,已經在20世紀上半葉消磨殆盡。無論是海軍,陸軍還是空軍,英國幾乎在向美國全面靠齊。英國已經有太長時間沒有獨自進行一場戰爭,所以1982年馬島海戰爆發的時候,整個英國都有些不知所措。面對戰爭,英國皇家海軍只能想盡辦法增加輔助船隻,許多貨櫃貨輪甚至都被改造成了運兵船和武器平臺,頗有些敦刻爾克大撤退時的樣子。我們今天要跟大家介紹的百眼巨人號,也在馬島戰爭中初露崢嶸,彼時的它還叫「競爭者貝贊特」號。後來皇家海軍正式引進此船,改進後就成為了日不落帝國的「四不像」神獸:百眼巨人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