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揭示:新型冠狀病毒還有潛在易感器官!心臟、食道、腎、膀胱...

2020-12-14 騰訊網

臨床發現,新冠肺炎(NCP)患者除出現肺部感染典型症狀外,危重患者還出現腎臟、心臟等多器官損害,甚至功能衰竭。此症狀提示該病毒除感染肺部外,也可能侵染人體其他臟器。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9日獲悉,上海交大系統生物醫學研究院科研團隊最新研究揭示出新型冠狀病毒潛在的易感器官。相關研究成果於2月8日發表在中國出版的學術雜誌Frontiers of Medicine《醫學前沿》上。

之前研究表明,受感染的病人初期顯示出與2003年席捲中國的非典型肺炎(SARS)相似的症狀。在國內外科學家多方努力下,病毒的基因序列被迅速解析,證實這是一種與SARS有高度同源性的新病毒,被命名為2019-nCoV。迄今,由這種冠狀病毒確診感染者超過3萬人,重症患者6000餘人,死亡700多人。

為了揭示這種新型冠狀病毒是否侵犯其他器官以及通過何種細胞侵犯,上海交大系統生物醫學研究院韓澤廣教授會同一些在校老師開展攻關研究。該研究以基本明確的2019-nCoV冠狀病毒經過人的ACE2受體侵入細胞這一結論為突破口,以肺泡二型(AT2)細胞因ACE2受體的高表達,而成為這種冠狀病毒侵入的首要靶標,從而推測該病毒還可能通過ACE2攻擊人體其他器官。

因此,研究利用最新的單細胞RNA測序數據,對人體主要生理系統包括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消化系統和泌尿系統相關器官和細胞類型的ACE2表達進行分析,進而構建易受2019-nCoV冠狀病毒侵犯的人體器官風險分布圖。

在研究過程中,他們利用肺單細胞RNA-seq數據估計肺AT2細胞中ACE2陽性的比例,並以此數據作為基線。若其他器官中存在任何一種細胞類型所含有的ACE2陽性細胞比例大於或等於該基線值,則認為該器官為高風險。結果,通過對人體四大系統,即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消化系統和泌尿系統部分器官的10套單細胞數據分析,結果顯示,心臟、食道、腎、膀胱和迴腸都具有與肺泡中相似或更高的ACE2基表達,提示這些器官有可能受到新型冠狀病毒侵襲。而這些器官分別所含有的AT2細胞、心肌細胞、腎近曲小管細胞以及迴腸、食道和膀胱上皮細胞因為高表達ACE2,而有可能成為病毒侵襲的入口。

【圖示:2019-nCoV 病毒易感器官分布圖。紅色:研究發現的高易感器官,包括氣道,食道,肺,心臟,腎,迴腸和膀胱。灰色:未在本研究中發現高易感特徵部位,包括鼻黏膜,支氣管,肝臟和胃。】

韓澤廣等認為,該研究具有重要的潛在臨床價值。2019-nCoV是一種新出現的冠狀病毒亞型,其對人體的侵襲路徑還沒有被完全掌握。這項研究則利用最新的單細胞測序數據,分析其宿主細胞受體ACE2在不同細胞類型的表達譜,冀望評估人體不同器官受病毒侵襲的風險。研究結果顯示,除肺細胞外,還有其他器官如心、腎、小腸等存在病毒侵襲的危險。

專家表示,儘管病毒往往首先經由呼吸道侵染到肺部,但是隨著病情的進展,尤其是病毒血症的出現,病毒也有可能經由循環系統感染更多的人體內部器官,這可能與患者後期出現腎衰竭和心肌炎等症狀有關。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結果同時也提示病毒有可能藉助尿液和糞便傳播。總之,該基於單細胞測序技術的研究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預防和治療提供了參考數據和部分理論依據。上海交通大學系統生物醫學研究院鄒欣博士、陳可博士和2019級在讀碩士鄒佳偉為研究論文共同第一作者,韓澤廣教授為通訊作者,郝潔博士為共同通訊作者。【附原創文章連結:http://journal.hep.com.cn/fmd/EN/10.1007/s11684-020-0754-0】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了解到,上海交通大學1月23日率先啟動「醫工交叉研究基金新型冠狀病毒防治攻關專項」,支持學校教師和醫護人員圍繞新型冠狀病毒的快速檢測、疫苗及藥物研發和疫情防控等方面開展研究,為新型冠狀病毒的感染及新發突發傳染病的防控提供解決方案。

相關焦點

  • 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COVID-19最新研究進展(第5期)
    (2019-nCoV)的結合域和新型潛在的藥物靶點。新型冠狀病毒是冠狀病毒亞群的一員,其含有正極性的單鏈RNA基因組,為了揭示新型冠狀病毒基因組的進化機制,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對新測序的新型冠狀病毒毒株和20株密切相關的冠狀病毒毒株進行了全面的基因組分析,在不同新型冠狀病毒毒株基因組93個位點中的98個核苷酸突變中,研究者發現有58個核苷酸突變會引發胺基酸的改變,這就揭示了一種中性進化的結果,然而,新型冠狀病毒毒株WIV04和蝙蝠冠狀病毒
  • bioRxiv:特殊模型有望幫助預測新型冠狀病毒的潛在藥物靶點
    2020年3月7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篇發表在預印版平臺bioRxiv上題為「Predictions for the binding domain and potential new drug targets of 2019-nCoV」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北京科技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成功預測了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
  • 中醫基礎理論——腎與膀胱的病機
    腎的病機腎藏精,主水,主閉藏,主納氣。腎精是人體生長、發育和生殖的基本物質,腎主閉藏,腎精宜藏不宜洩,腎陰腎陽是人體諸陰諸陽之本,所以腎的病機特點是虛多實少,即使有實證也是本虛標實。腎氣不固主要體現在精、經、尿、便、胎、帶不固上,表現有男性:精關不固,會有遺精、滑洩的症狀;女性:衝任不固(月經不固),會有月經過多、淋漓不斷或滑胎(胎元失固)的症狀;帶脈不固,會有帶下過多、帶下清稀的症狀;腎開竅於二陰,膀胱之氣不固,會有尿頻、遺尿的膀胱失約症狀;大腸之氣不固,會有大便失禁、脫肛的腸虛滑脫症狀。
  • 新冠肺炎診療方案第八版來了|新型冠狀病毒|新型冠狀病毒...
    二、病理改變對肺臟、脾臟、肺門淋巴結和骨髓、心臟和血管、肝臟和膽囊、腎臟、腦組織、食管、胃和腸黏膜、睪丸等器官和組織從大體解剖和鏡下表現分別進行了描述,並描述了組織中的新型冠狀病毒檢測結果。三、臨床特點(一)臨床表現。
  • 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COVID-19最新研究進展(第8期)
    doi:10.1126/science.abb7269Scripps研究所的科學家進行的一項研究顯示,21世紀初從一名非典(SARS)倖存者身上發現的一種抗體揭示了最近這種導致COVID-19的新型冠狀病毒的潛在弱點。4月3日發表在Science雜誌上的這項研究,首次以接近原子尺度的解析度描繪了人類抗體與新型冠狀病毒的相互作用。
  • 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COVID-19最新研究進展(第4期)
    他們揭示了在二聚體組裝過程中全長ACE2的高解析度結構,模型研究結果表明,冠狀病毒的兩個S蛋白三聚體能與一個ACE2二聚體同時結合,本文研究結果為闡明2019-nCoV的感染機制及後期開發新型療法提供了新的線索和思路。
  • 外媒:為什麼新冠病毒會「選擇性」攻擊一些器官?
    參考消息網10月19日報導外媒稱,來自西班牙薩拉戈薩大學數學與應用學院的一位數學家試圖用數學方法解釋為何新冠病毒會對一些器官造成損傷,而不會影響另一些器官。據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經濟新聞網10月18日報導,由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呼吸道大流行病出現超過10個月後的今天,醫學界和科學界仍然對這種新型病毒對人體的影響存在很多疑問。這種疾病的特徵之一是,能造成明顯的多器官損傷。其主要影響的是肺部,但在重症患者中,損傷可能會擴展到心臟、肝臟、腎臟和神經系統的某些部分。
  • 解讀《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
    : 1.傳播途徑補充糞便及尿對環境汙染造成氣溶膠或接觸傳播的可能性; 2.新增病理改變部分,根據目前有限的屍檢和穿刺組織病理觀察,對肺臟,脾臟、肺門淋巴結和骨髓,心臟和血管,肝臟和膽囊,腎臟,其他器官進行結果總結; 3.臨床表現新增部分兒童、新生兒及孕婦的症狀;
  • 夠科普:面對新型冠狀病毒 蝙蝠這次還會「說謊」?
    冠狀病毒顆粒結構  生活不易,健康最貴。最近的一個熱點話題——新型冠狀病毒(Coronavirus),攪和得生物圈不得安寧。今天就扒一扒蝙蝠、果子狸、駱駝……和新型冠狀病毒的「相愛相殺」。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MERS-CoV)和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SARS-CoV)屬於β冠狀病毒。  1965 年,Tyrrell 等用人胚氣管培養從普通感冒病人鼻洗液中分離出一株病毒,命名為 B814 病毒;Hamer 等用人胚腎細胞分離到類似病毒,代表株命名為 229E 病毒。
  • 王立祥薦: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心搏驟停患者心肺復甦專家共識
    SARS-CoV-2屬於冠狀病毒科β屬冠狀病毒,基因特徵與蝙蝠SARS樣冠狀病毒有85%以上的同源性[2],主要通過呼吸道飛沫和接觸傳播,也可能通過氣溶膠和糞-口等途徑傳播[3],人群普遍易感,呈聚集性發病。COVID-19傳染性強,臨床表現複雜多樣[4-6],部分患者發展成重症和危重症。
  • 回答500年前達文西的疑問,揭示人類心臟未知的秘密
    年前提出的問題,即排列在人類心臟內表面肌肉纖維的複雜網狀結構的功能,並揭示了這些肌肉的形狀對成人心臟功能和心力衰竭等疾病的影響。對人類來說,心臟是第一個發育的功能性器官,在受孕後僅四周就開始自發跳動。在心臟發育的早期,心臟會生長出複雜的肌肉纖維網絡——稱為小梁——在心臟的內表面形成幾何圖形。這些結構被認為有助於心臟發育,但它們在成人中的功能自 16 世紀以來一直是一個未解之謎。「我們的工作大大提高了我們對心肌小梁重要性的認識。」
  • 新型冠狀病毒到底從哪來的?通過什麼感染的人類?現在有新答案了!
    2020-02-07/17:24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疫情發生以來
  • 膀胱腫瘤的是是非非
    這是達醫曉護的第2605篇文章 腫瘤是一個令人刺眼的字眼,但又無時不發生在我們身邊,掌管尿液產生和排洩的泌尿系統也難逃其害,膀胱作為貯存尿液的主要器官
  • 武漢病毒所石正麗團隊最新研究:新型冠狀病毒或來源...
    武漢病毒所石正麗團隊最新研究:新型冠狀病毒或來源於蝙蝠  Winnie Lee • 2020-01-24 12:07:33 來源:前瞻網
  • 你的腎是什麼樣的?你的尿液是怎麼產生的?
    泌尿系統是由腎臟、輸尿管、膀胱和尿道組成的排洩系統,主要是將機體代謝過程中所產生的各種不為機體所利用或者有害的物質向體外輸送。其中,被排出的物質包括營養物質的代謝產物和衰老的細胞破壞所形成的廢物,以及一些多餘的無機鹽、蛋白質等。
  • 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COVID-19最新研究進展(第6期)
    科學家鑑別出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免疫反應的潛在靶點!doi:10.1016/j.chom.2020.03.002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Cell Host & Microb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美國La Jolla免疫研究所等機構的科學家們就通過研究首次分析了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的機體有效免疫反應的潛在靶點,如今研究人員能利用已知的冠狀病毒的數據來預測SARS-CoV-2的哪些部位能夠激活宿主的免疫系統反應。
  • 最新研究!穿山甲或為新冠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抗病毒概念龍頭連續...
    來源:數據寶炒股少煩惱最新研究表明,穿山甲為新型冠狀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再傳重磅消息!據華南農業大學官微消息,華南農業大學、嶺南現代農業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教授沈永義、肖立華等科研人員,通過聯合攻關,在新型冠狀病毒潛在中間宿主的溯源上取得突破。他們的最新研究表明,穿山甲為新型冠狀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
  • 冠狀病毒和新型冠狀病毒的含義和區別、以及特徵是什麼?
    動物冠狀病毒包括哺乳動物冠狀病毒和禽冠狀病毒。 哺乳動物冠狀病毒主要為a、β屬冠狀病毒,可感染蝙蝠、豬、犬、貓、鼠、牛、馬等多種動物。
  • 關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中國醫學科學院專家組答疑解惑
    目前我國正處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防控的緊要關頭,有關「新型冠狀病毒比SARS病毒溫和」的說法,有可能會令人誤解,甚至削弱公眾對預防的重視程度,更可怕的是,還可能造成部分人產生鬆懈和僥倖心理。  我國學者最新發表在《柳葉刀》雜誌上對武漢41例2019-nCoV感染病例的研究結果顯示,2019-nCoV感染具有與SARS相似的呼吸系統疾病臨床症狀,病死率也不容小視。
  • 任麗麗:新型冠狀病毒病原學研究對臨床的提示
    大數據線索還有哪些提示呢?病毒使用的受體也是人體生理活動下必需的宿主因子,受體高表達區域可能對病毒嗜性器官具有提示作用,但需要注意細胞類型和組織分布部位,是否自然感染狀態下病毒能夠直接接觸到這些細胞。此外,要考慮是否有病毒血症,病毒可通過二次體內分布攻擊各個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