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 文丨陳 桐
編 輯丨奈 奈
文娛價值官解讀:
ID:wenyujiazhiguan
新冠肺炎疫情給中國社會按下了暫停鍵,卻給線上娛樂帶來了更多機會,幾個月來,比起線下經濟停擺的厄運,短視頻和直播行業卻受益良多。
這其中,快手也在高歌猛進。
去年6月份,快手創始人宿華和程一笑在發給全員的內部信中,對公司現狀提出了不滿,在隸屬公司目前存在的種種問題和危機後,宿華為快手突圍定下了一個硬性目標:2020年春節之前,將快手日活數由2億提升到3億。今年2月21日,快手大數據研究院發布《2019快手內容報告》,報告顯示,快手日活在2020年初已突破3億,完成了宿華去年訂下的KPI。
3億日活對快手,不僅是硬實力的跨越式提升,也是一種極具象徵意義的精神圖騰,邁過3億大關的快手,正在朝「更深一層的多元方向」去努力,從內容的廣度、垂類的深度到生態的維度都在深入挖掘、高歌猛進。
昔日「土味十足」的快手,越來越多面,也越來越豐滿了。
撕掉刻板印象
一位媒體朋友昨天向價值官吐槽,翻看最近兩周的手機屏幕使用時長統計,發現每日使用時長最多的APP已經從微信變成了快手,單日平均時長為2.5小時,由於沒有完全復工,微信的使用頻率明顯下降,娛樂性APP使用時間明顯變長,不知不覺中,快手成了他每天停留最長的APP。
靠「土味」起家的快手因為下沉到底層生活的內容使得用戶的忠誠度一直很高,比起抖音那種狂歡之後的孤獨,快手反而顯得更「快樂」。
這種踏實和快樂對於因為疫情影響而停擺的生活,可謂一劑良藥。若在平時,忙碌充實的工作之餘,都市白領晚上刷一會兒高冷洋氣的短視頻,可能是很好的調劑,但對連續幾個月宅在家裡的人來說,這種懸浮內容可能會讓人更加煩躁,讓生活更空洞,而平民化色彩濃重,「土嗨」十足的快手這時候對心靈的慰藉也許更恰到好處。
早在快手創立之初,宿華就希望能做一款屬於普通人的產品,沒有明星導向,不捧紅人。「希望用戶在意的是快手上的自然產生的內容,而不是我們這個平臺去支持什麼、推動什麼。」
這樣的定位對於在這個特殊時期吸引更多圈層用戶相當有幫助,當然,跨過3億日活大關的快手這一段時間也在努力突破自己的單一定位,朝更多面的方向進階。
4月12日晚,總臺央視主持人歐陽夏丹和王祖藍組成的「祖藍夏丹」組合和鄭爽、蔡明、十堰市副市長王曉等66位快手達人為湖北公益賣貨,並在央視新聞客戶端、央視新聞快手號、央視新聞微博同步直播,整場直播觀看人次超過1.27億。疫情之下,如何助力經濟更加穩步恢復和發展,直播帶貨就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出口和平臺,而快手促成的跨界組合也為直播帶來了更多變化。
3月13日,快手開啟「親愛的,K歌啦」直播,黑龍、盧庚戌、湯潮、王箏、劉飛鳴等歌手帶領快手老鐵們依次轉場5個包廂,與知名藝人同臺K歌。2月29日晚,快手和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舉辦了線上音樂會,紐約的坂本龍一、波士頓的劉與操和郭雅志、龐寬等九位音樂人,共同完成了一場打破時空限制的音樂接力。
無論是和KTV龍頭公司雷石的聯動,還是和高雅藝術的融合,可以看出,快手正在全面撕掉刻板的地域屬性和圈層屬性,在進一步拓展國民性的同時,變得越來越多元。
正在消退的小鎮氣質
和很酷、很潮、很年輕的抖音不同,快手從一開始就靠著「接地氣」站穩了腳跟,早期的快手內容相當親民,吃燈泡、一秒喝一瓶白酒、點燃纏在身上的鞭炮,雖然在抖音用戶眼中,「老鐵」、「666」這樣的內容顯得有點土,有點low,但正是因為這種下沉到底層生活的內容才使得快手用戶的忠誠度很高,不得不說,最樸素平常的內容往往有著神奇且強大的生命力。
宿華曾經表示,他希望「快手是世界的一面鏡子,照出世界最完整、最準確的樣子,記錄每一個人」。
不過,起步之初的快手雖然靠下沉式內容迅速站穩了腳跟,在短視頻領域混得風生水起,但過度下沉的內容很多時候並沒有如宿華所言,記錄下這個世界最完整準確的原貌,從吃燈泡、吃蟲子到一秒喝一瓶白酒、鞭炮炸襠,很多走紅的視頻呈現出來的,是一個頗具魔幻現實主義色彩、光怪陸離卻並不真實的社會。
當然,這種似乎與主流審美背道而馳的文化對於網際網路用戶來說是有吸引力的,不僅僅是對農村人群,對於一二線城市的白領來說,同樣會追捧這種「土味文化」。高壓的工作,布滿規則與秩序的成人社會給一二線城市的白領帶來了太多壓力,這些人需要一些刺激且強烈的情感抒發來緩解壓力。不管是為了獲得存在感,還是真的喜歡,不可否認,這些看似荒誕不經的「土味」視頻帶給他們的快樂是真實的,遠比競品平臺那些高冷小姐姐、小哥哥來的痛快。
發展到今天,下沉式內容的優勢和標籤當然還要堅持,這畢竟是快手起家的根本,但當發展到一定程度後,如果還固守在「土味」中志得意滿,快手就無法真正擺脫城鎮青年的標籤和如影相隨的草根氣息,成為一款真正的國民性爆款。
藉助這次線下行業停擺帶來的影響和洗牌,快手正在多維出擊,疫情期間的數場直播,快手都展示出超前的進階能力。從行業上,直播不再局限於零售電商的直播帶貨,從教育、新聞、健康、娛樂、健身乃至生活的每個細分門類,快手正在用新業務承接春晚湧入的新流量,為每個行業拓展新的互動和消費邊界。
與此同時,快手也在夯實下沉式內容的基礎上,有意搶佔更多一二線城市的用戶,從高端音樂會、藝術展到各種在線教育和在線娛樂,從「五環外」逐漸包抄到「五環內」,多元化的內容也在快速提高著快手垂類的深度和生態的維度,逐漸淡化自身小鎮青年的單一氣質。
在這個過程中,快手在繼續提高自己的滲透率,加上在公域流量扁平化分發方面的天然優勢,持續破圈的同時,在B端和C端的商業化都打開了更大的想像空間。
後3億日活時代的破圈與破局
一系列動作和新產品的推出讓快手的未來多了更多可能,事實上,通過上線遊戲、工具和年輕化等垂直維度產品,以「組合拳」的方式加速商業化,正是快手後3億日活時代最重要的戰略方向。
在延展內容和用戶邊界的同時,快手2020年應該會根據自己的用戶特性,重點發力廣告、直播電商業務,並低調發展遊戲等領域。
事實上,快手平臺向來以「直播帶貨」的電商銷售能力著稱,知名的「1106賣貨節」就是由快手舉辦購物狂歡節活動。疫情期間,快手推出了「百城縣長直播助力」、「短視頻帶貨挑戰賽」 等新賽道,通過實時互動,拉近買家與賣家的關係,帶來高轉化率和銷量。此外,快手也通過布局產業帶,幫助主播在源頭建立直播基地,積極配合著主播源頭帶貨的這種需求,同時,也在積極疏通外部電商渠道,基本與主流電商交易平臺實現了全面打通,一頭對接工廠貨源的產品,一頭連接粉絲用戶。
不難看出,快手直播帶貨正成為商家的銷售「新路」,其打造的「產業帶」也在形成新的電商生態體系。基於原生態內容的真實性、私域流量的信任價值衍生出的KOC營銷模式,將成為快手未來一個核心的變現模式和競爭力。
與此同時,遊戲也將是快手一個重要發力方向,雖然一直很低調,但從去年中旬開始,快手移動端的遊戲直播DAU已經超過3500萬、遊戲視頻DAU已經超過5600萬。為了進一步發力遊戲直播,快手趁熱打鐵推出了「百萬遊戲創作者扶持計劃」,給予創作者更多站內流量和曝光並出人意料拿下了《英雄聯盟》S9賽事的轉播權。
在二次元領域,一直距離較遠的快手也動作頻頻,與二次元領域MCN機構合作推出虛擬直播,為動漫二次元內容打開更快速直接的變現通路。
結語
在夯實加固原有護城河的同時,快手也在通過延展內容的圈層和邊際,探索如何生成、突破與用戶之間更深層牢固的關係鏈。更重要的是,透過各種新生態和新業態的建立,快手正在悄然改變著自己的商業價值和審美底色,在後3億日活時代,面對競爭者,有了更多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