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r Heart J:中國學者發現高血壓及降壓治療與COVID-19死亡相關

2020-12-22 健康界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是由冠狀病毒SARS-CoV-2引起的大流行性疾病,隨著病毒的傳播,迄今為止COVID-19病死率約在1%~5%之間。先前有研究表明,在中國的COVID-19患者合併高血壓發生不良預後的風險可能會增加,高血壓患者的死亡率危險比(HR)為1.70(95%CI 0.92–3.14)~3.05(95%CI 1.57–5.92)。然而這些前期工作並未排除混雜因素,例如年齡,而年齡恰是COVID-19相關的死亡預測因子。

SARS-CoV-2通過血管緊張素轉換酶2(ACE2)受體進入人體細胞,ACE2在人體中廣泛表達。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s)和血管緊張素受體阻斷劑(ARB)是兩種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RAAS)抑制劑可用於治療高血壓和心臟、腎功能衰竭。動物模型及人體中的報告表明,ACEI或ARB治療後ACE2的表達可能會增加,因此或可增加機體對病毒進入宿主細胞後繁殖的敏感性[1]。儘管ACEI或ARB對人類ACE2的影響尚無定論,但這項研究已引起越來越多的關注,即ACEI或ARB可能會增加(或降低)COVID-19患者的死亡率。

2020年6月4日,中國西京醫院的研究人員在《European Heart Journal》雜誌上發表了一項回顧性觀察研究,他們通過對火神山醫院收治的所有COVID-19患者進行回顧性觀察研究,根據感染前的病史或所用藥物對高血壓和治療進行分層,發現高血壓及降壓治療與COVID-19死亡率有關聯,並對高血壓與降壓治療對COVID-19患者的預後之間的聯繫進行了詳細闡述[2]。

圖1: doi:10.1093/eurheartj/ehaa433

研究方法及研究對象

這項回顧性觀察性研究,比較了因COVID-19住院的患者中高血壓狀態和降壓治療類別與死亡率之間的關係。研究納入了從2020年2月5日至2020年3月15日在中國武漢市火神山醫院住院的所有患者,在2877例住院患者中,共有29.5%(850/2877)的患者有高血壓病史。

本項研究的主要終點是住院期間的全因死亡率,其他重點包括症狀發作與出院之間的時間、有創機械通氣的使用率以及COVID-19症狀的嚴重程度。圖2顯示本項研究的主要流程及操作步驟。

圖2: 研究主要流程圖

研究結果

1、高血壓患者傾向於發展為重症COVID-19疾病

此項研究共納入2877例確診COVID-19的連續住院患者。從症狀發作到出院(最後一次隨訪)的中位時間為39(30-50)天。與無高血壓的患者相比,患有高血壓的患者年齡更大,且過往有糖尿病、心絞痛、中風、腎衰竭或血運重建(PCI或CABG)史,並且接受了更多的糖尿病和高血壓藥物治療。

觀察結果顯示,共有34/850(4.0%)的患者在高血壓隊列中死亡,22/2027(1.1%)的患者在無高血壓隊列中死亡(HR 3.75,95%CI 2.19–6.41,P <0.001)。調整混雜因素後,與無高血壓相比,高血壓仍使死亡風險增加兩倍(校正後的HR 2.12,95%CI 1.17-3.82,P = 0.013)。兩組患者從症狀發作到出院的時間相當。但是,高血壓患者傾向於發展為重症COVID-19疾病(P<0.001),並且更有可能接受有創機械通氣(P<0.001)(表1)。

表1: 兩個隊列之間臨床結果的比較

2、不同隊列患者死亡率比較

然而研究發現,未接受抗高血壓治療的患者(11/140)的死亡率顯著高於接受降壓治療(23/710)的患者的死亡率(7.9%:3.2%,HR 2.52,95%CI 1.23–5.17,P=0.012);混雜因素調整後,未進行降壓治療的患者的死亡風險仍然更高(HR 2.17,95%CI 1.03–4.57,P = 0.041)。

接受降壓治療對患者中,有183例(25.7%)的患者接受過RAAS抑制劑治療,有527例(74.2%)的患者接受了β-受體阻滯劑、CCB或利尿劑(非RAAS抑制劑)治療。調整前後,RAAS抑制劑組和非RAAS抑制劑組之間死亡率的數值差異無統計學意義(2.2%vs. 3.6%,校正後HR 0.85,95%CI 0.28–2.58,P = 0.774)。兩組患者從症狀發作到出院的時間,COVID-19的嚴重程度和通氣百分比均相似(圖3)。

圖3: Kaplan–Meier生存曲線從出現症狀開始的死亡率。(A)有或無高血壓的患者,(B)接受或未接受降壓治療的患者,(C)使用ACEI / ARBs(RAAS抑制劑)或使用β受體阻滯劑、CCB或利尿劑(非RAAS抑制劑)的患者,之間的死亡率比較。

結果討論

研究人員表示,本項研究主要結論可以概括如下:

(1)在對混雜因素進行調整後,與非高血壓患者相比,高血壓患者的COVID-19死亡風險相對增加了兩倍;

(2)有高血壓病史但未接受降壓治療的患者與接受抗高血壓治療的患者相比,死亡風險顯著更高;

(3)使用RAAS抑制劑和非RAAS抑制劑治療的患者之間的相對死亡率、COVID-19的嚴重程度和通氣百分比無統計學差異。然而,在薈萃分析中,RAAS抑制劑往往與較低的死亡風險相關(圖4)。

圖4: 薈萃分析顯示接受RAAS抑制劑和非RAAS抑制劑者的死亡率

迄今為止,僅有少數幾項臨床證據表明降壓治療可能會影響COVID-19的預後。然而,歐洲心臟病學會高血壓委員會(ESC)建議醫師和患者應繼續採用常規的降壓治療。本項研究表明,與未經高血壓治療的患者相比,入院前接受抗高血壓治療的患者死亡率較低。這些數據支持ESC的建議,指出除非得到醫生的指導,否則患者不應中止或改變其降壓治療。

研究局限性

來自西京醫院的學者表示,本項研究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1. 為了估計抗高血壓藥物的真實治療效果,進行了多變量調整的Cox比例風險模型。但是,觀察研究通常存在缺陷,例如無法包括所有相關的混雜因素,尤其是那些無法衡量的混雜因素,從而導致無法調整的偏見。

2. 儘管當前的研究招募了2877名患者,是迄今為止是最大的隊列研究之一,然而本項研究僅比較了183例具有RAAS抑制劑的患者和527例具有非RAAS抑制劑的患者。從統計學上講,研究結果應謹慎使用。

3. 作為一項回顧性研究,由於隔離病房的局限性和遏制COVID-19流行的緊迫性,該研究未詳細記錄一些數據,如心電圖和超聲心動圖。

4. 這項研究中的數據可以短期評估抗高血壓治療效果的臨床結果。仍需要對這些療法的效果進行長期前瞻性研究。

儘管該項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仍可以確定的是COVID-19合併高血壓患者不應停止降壓治療。同時薈萃分析也顯示,RAAS抑制劑的使用可能與更低的死亡風險相關,然而這僅僅是一項回顧觀察性研究,無法證明RAAS抑制劑與COVID-19死亡風險之間存在因果關聯,僅發現其相關性,因此未來還需要更多的證據支持本項研究的結論。

參考文獻:

1.   Wrapp, D.; Wang, N.; Corbett, K.S.; Goldsmith, J.A.; Hsieh, C.L.; Abiona, O.; Graham, B.S.; McLellan, J.S. Cryo-EM structure of the 2019-nCoV spike in the prefusion conformation. Science 2020, 367, 1260-1263, doi:10.1126/science.abb2507.

2.   Gao, C.; Cai, Y.; Zhang, K.; Zhou, L.; Zhang, Y.; Zhang, X.; Li, Q.; Li, W.; Yang, S.; Zhao, X., et al. Association of hypertension and antihypertensive treatment with COVID-19 mortality: a ret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20, 41, 2058-2066, doi:10.1093/eurheartj/ehaa433.


相關焦點

  • 高血壓目前沒有根治方法?降壓治療是關鍵!5類常用降壓藥的選擇
    近來,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大家長時間的待在家中難免焦慮,再加上目前季節交替、氣候變換,很多高血壓病人在測血壓的時候,發現自己的血壓增高了。大家在積極的進行治療性生活方式幹預的同時,高血壓用藥需嚴謹對待,個體化降壓藥物應用原則是十分重要的。
  • JAHA|中國學者最新發現:血壓水平與糖尿病的患病風險有關!
    Diabetes Care:探討非裔美國人和白人的血壓與糖尿病患病風險的關聯2011年,曾有學者在《Diabetes Care》發表了相關研究,使用ARIC、CARDIA、framingham heart study三個資料庫的受試者信息,探討了非裔美國人和白人的血壓與糖尿病患病風險的關聯[3]
  • 中國中重度高血壓患者治療的困境與出路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重度高血壓患者中,高達58.8%的患者並沒有接受治療,這其中,又有約70%的患者並不知曉自己的病情,30%知曉卻未接受治療。而在接受治療但仍存在中重度高血壓患者中,只有15%左右的患者按照指南建議進行聯合降壓治療,超過80%的患者僅接受了單藥治療,血壓無法得到有效控制(圖1)。
  • 中輕度高血壓怎麼治療?北京降壓0號如何?吃多久見效?
    中輕度高血壓怎麼治療?中輕度高血壓怎麼治療?降壓要多快才好?吃了北京降壓0號後就再次去找醫生,說藥效不好,血壓沒降下來,要求換藥,其實這都是錯誤的認識。降壓治療,切莫心急!專家指出,中輕度高血壓怎麼治療?第一,不能心急。
  • 中輕度高血壓怎麼治療?適合長期服用的降壓藥怎麼選?
    中輕度高血壓怎麼治療?大多數患者都需要堅持服用降壓藥治療。 其實,現在有很多種一天只需要服用一次的適合長期服用的降壓藥供患者選擇,價格上既有五六塊錢一片的進口藥,也有一天不到一塊錢的實惠藥——複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降壓0號),效果都是一樣的好,長期堅持服用,不管是從操作層面還是經濟層面都並不難。 那麼中輕度高血壓怎麼治療?
  • 降壓藥超全總結:當高血壓遇上腎功能不全,降壓藥該如何選擇?
    本文略長,可收藏,慢慢看~拉至底部,有總結版哦~一、降壓目標根據《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8年版)》和《中國老年高血壓管理指南(2019年版)》,慢性腎功能不全(CKD)患者的降壓目標與蛋白尿關係密切:1.
  • 高血壓的降壓藥需要注意什麼?
    其實,這樣的高血壓朋友們在選擇降壓藥的時候,一味追求價格,買來的藥物不一定就適合你。另一方面,價格會影響我們對降壓藥的依從性,而高血壓治療又是一個要求依從性好的治療過程。因此,價格和降壓藥好壞並不是一定成正相關關係的。價格貴了的藥物,如果自己家庭條件不夠,會讓患者吃了反而內心有一種內疚感:都是我得病才花這麼多錢。
  • 使用吲達帕胺,夜間服用降壓藥物……,控制頑固性高血壓有妙招
    大多數高血壓患者經過抗高血壓藥物治療後,血壓可以控制達標,總有小部分患者在應用了包括利尿劑的3種降壓藥物後,血壓仍然沒有達標,對於這類頑固性高血壓,怎麼辦呢?近期,一篇發表在心血管病學進展雜誌有關頑固性高血壓管理的文章指出,診斷頑固性高血壓必須排除血壓測量誤差、白大衣效應和藥物不依從引起的假性頑固性高血壓。
  • 新冠病毒來襲,高血壓是否要停用普利類降壓藥?藥學專家為您支招
    在本次新冠病毒疫情之處,人們發現病情較重的新型肺炎患者中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腦卒中。可以看出,老年人和有基礎疾病的患者是死亡的高風險人群。 最近有學者提出,新型肺炎合併高血壓者,建議停用普利類降壓藥,這樣問題就來了:普利類降壓藥作為一線降壓藥之一,為何又會與新冠病毒肺炎扯上關係呢? 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與新冠病毒 在解釋普利類藥物與新冠肺炎關係之前,首先介紹一下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ACE2)。
  • 高血壓≠不能動 科學運動有益降壓
    因此,很多患者得了高血壓後不願意運動,甚至連路也不願多走,這種想法是不對的。事實上,運動並不是高血壓的「敵人」,相反,適當運動可以達到一定的降壓效果。運動並非高血壓的「敵人」陸華指出,高血壓患者可以每周運動五天以上,每天參加至少30分鐘以上的中等強度運動,如走路、慢跑、騎行或遊泳等動態有氧運動。
  • 腫瘤高血壓,新的概念,引領防治策略的變革
    咱們現在就結合最新的研究結論,介紹相關的觀點。高血壓,按照發病原因,曾經被劃分為原發性與繼發性等2類。繼發性高血壓的部分類型,存在腫瘤相關因素,比如,多囊腎或者嗜鉻細胞瘤,可以引起頑固的高血壓。此外,曾經有研究發現,高血壓女性患乳腺癌的風險增加了15%,其中的機制,可能與高水平的G蛋白偶聯受體激酶4,GRK4相關,GRK4會導致高血壓,還會存在於乳腺癌細胞中,但是,卻不會存在於正常的乳腺細胞內。從本星球的疾病統計結果看,高血壓的發病率,在過去40年間,增加了1倍;同時,癌症每年造成960萬例死亡,是全球疾病死亡的首要原因。
  • 有白大衣高血壓,心血管已受損!溫州學者Meta分析
    近年來,陸續有研究發現,白大衣高血壓,即在診室量血壓高而動態血壓監測或自己在家量血壓卻正常,可能也不是好事兒。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育英兒童醫院研究人員發表的一項Meta分析表明,白大衣高血壓的確對身體有不良影響,這類患者的心血管系統已出現損害,只不過損害程度小於持續性高血壓患者。但是,研究者發現,對於白大衣高血壓患者來說,應用降壓藥物並不能降低心血管事件的發生風險。
  • Science:聯用羥氯喹與阿奇黴素或可有效治療COVID-19,但心血管死亡...
    用羥氯喹治療COVID-19已成為許多醫院的標準方法。該藥物通常與抗生素阿奇黴素合用,一些研究表明該藥物也具有抗病毒作用。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已授權COVID-19患者緊急使用氯喹和羥氯喹。但是,沒有一項大型的隨機試驗證明這些藥物(單獨或與阿奇黴素聯用)可有效治療該疾病。目前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羥氯喹在治療COVID-19上沒有很大療效。
  • 透析合併高血壓患者的猝死,該如何防治?
    而且大量的臨床研究也肯定了β受體阻滯劑在透析合併高血壓患者中的治療價值。一項Meta分析發現,伴有高血壓、心衰、冠心病*的透析患者使用β阻滯劑和不使用β阻滯劑在全因死亡率方面有顯著差異(圖1)。如《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8)》明確指出:β受體阻滯劑可以對抗交感神經系統的過度激活而發揮降壓作用,可應用於不同時期 CKD 患者的降壓治療。《中國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2018)》則同樣認為:β受體阻滯劑依然是心衰合併透析患者的有效藥物之一,且應儘可能逐漸達到目標劑量或最大耐受劑量。不僅如此,國外指南也表示了對於β受體阻滯劑的認可。
  • JAMA子刊:在武漢疫情爆發早期,很多死於COVID-19的患者存在延遲插管
    2020年4月16日訊/生物谷BIOON/---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之前稱為2019-nCoV)導致2019年冠狀病毒病(COVID-19),如今正在全球肆虐。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中國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首都醫科大學、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和北京協和醫院的研究人員報導在中國,許多死於COVID-19的患者可能有延遲插管的情況。
  • 專家:高血壓患者去醫院應做哪些檢查?降壓藥如何選擇,值得收藏
    的確,高血壓的治療要遵循個體化原則,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降壓藥選擇。同樣是高血壓患者,即使血壓水平相同,其最佳治療方案也不盡相同。而且,降壓藥物除了適應症之外,還有一些禁忌人群。因此,除了血壓水平,醫生還需要全面了解每位高血壓患者的具體信息,然後才能推薦最適合你的降壓藥。
  • 這個「量身定做」的降壓療法來了
    眾所周知,腎臟可以通過腎神經調節交感神經張力來控制血壓,降壓藥物中常見的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抑制劑(RAASi)也是通過作用於這一機制實現降壓的。RDN正是基於這一原理,試圖採用介入手術的方式替代藥物治療高血壓,並應用於藥物治療作用有限以及服藥依從性差的患者。
  • 高血壓急症的規範化診治【新】|烏拉地爾|高血壓|硝普鈉|SBP|-健康界
    近些年來,國內外在高血壓急症領域的大量研究報導,不僅為診斷和治療提供了充分的循證醫學證據,也為起草制定符合中國臨床實際需要的相關規範提供了條件。因此,我們邀請了國內十多位急危重症領域的專家,在參考2016年以來國內外發表的相關指南及共識,並在近年來發表的相關實驗研究等的基礎上,起草了《中國高血壓急症治療規範》(以下簡稱《規範》),供臨床醫生尤其是急診醫生診療使用。
  • 提防高血壓,這5類降壓藥需牢記
    高血壓是我國成人患病率較高的慢性病之一,也是心腦血管病最重要的危險因素。據《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和國家心血管病中心發布的《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8》數據顯示,我國現有高血壓患者2.7億人,18歲及以上居民高血壓患病率為25.2%,並呈現上升趨勢。
  • 中輕度高血壓怎麼治療?用了北京0號降壓藥何須怒砸車
    若問中輕度高血壓怎麼治療?先明確什麼是中輕度高血壓?從這張《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8年修訂版》中的表可以看出,收縮壓在140~179mmHg、舒張壓在90~109mmHg之間,就是中輕度高血壓。對於中輕度高血壓怎麼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