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能在印度複製中國製造的神話嗎?

2021-01-15 康斯坦丁

現在,中國和印度的關係有些緊張,摩擦越來越多,印度管理者甚至要求屏蔽微信、支付寶等來自中國的App。同樣地,印度製造和中國製造也處在激烈競爭的狀態。相比於中國,印度不僅有超過九億的基礎人口,還非常便宜,人力成本僅僅是中國的二分之一。此外,印度有著強烈而嚴肅的等級分化,廣大的底層人民正期待一些救世主,帶領他們走出貧困。如果能窺探一回上流社會的生活,他們要麼患上精神絕症,要麼奮發圖強,尋找向上流動的通道。其中一個靠譜的通道就是製造業,普通人可以全情投入,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但是比較慢,難以有爆發之狀態。

眾所周知,蘋果組織裡有一個龐大的「印度幫」,他們早已擺脫貧窮,成為社會精英。現如今,他們主張在印度跑馬圈地、大興土木,擴大iPhone的製造產能,有一些「衣錦還鄉」的情愫在裡面。當然,商人逐利,庫克和蘋果還是會考慮投資收益比。

複製中國,印度製造如何崛起?

從現在的局勢看,蘋果在印度擴充iPhone產能勢在必行,一方面考慮印度的人工成本更低,更具有潛力;另一方面,美國和中國的貿易戰說打就打,蘋果不得不考慮最差的情況,於是把印度作為備選方案,特別是一些零部件的供應,印度更是規避貿易戰的最佳選擇。製造業常常會體現一個民族的性格,比如中國工人勤勞、刻苦,聽話的特性非常適合製造業,我們也的確創造了製造業的黃金時代,這也是為什麼全球最優秀的iPhone手機,製造產業鏈大部分都在中國,包括玻璃、外殼、電池以及整機的組裝製造,我們花費數十年才打造起如此完善的產業鏈。

業內人士都清楚,製造業牽扯的不僅僅是技術和設備,更會涉及到國計民生。因為勞動密集,人口眾多,連餐館、網吧、理髮店、娛樂場所都會影響到製造業的狀態,實在是一件挺複雜的事兒。基於中國的經驗,印度製造要想崛起,可以仰仗其豐富的人力資源以及低廉的工資,但建設產業鏈需要足夠的時間,就好像自然分娩、懷胎十月。

基於如此邏輯,蘋果首先要做一個長期規劃。他們在移轉手機產能前,必須要考慮產品的生命周期,能否支撐到十年後或者更遠,否則,印度產業鏈剛剛成熟,就有可能面臨「訂單消失」的尷尬,實在是很不划算;當然,蘋果規劃者還可以考慮生產線的可擴展性,比如生產iPhone的車間,可以通過升級改造變成iWatch、耳機,甚至有爆紅潛力的AR設備。如果解決不好這些問題,蘋果的投資將會變得非常保守,印度iPhone的出貨量會大大受限;其次,按照蘋果一貫的風格,他們管理產業鏈非常嚴格:一方面,蘋果會免費向代工商提供自動化、測試設備,看似虧本,實則牢牢掌握了產能規劃,如果有人不聽話,隨時能掐斷他們的脖子;另一方面,蘋果招募了大量的產業鏈精英,專門駐紮在供應商腹地,常年以強勢客戶的身份,要求代工商提供資料,美其名曰:support!這些人手裡的資料事無巨細,日積月累下來,早已變成非常寶貴的「建廠」SOP。

此外,他們也能要求中國供應商跑去印度建廠,無論是投資規劃,還是品質保證都是最優的選擇。問題在於,能夠有如此實力又樂於為蘋果做嫁衣的代工商並不多,大都是一些超大規模的企業,早已於印度建有生產基地,只需要做一些資源整合而已。

印度vs中國,製造業差距有多大?

毫無疑問,蘋果作為最賺錢的企業,早就具備了深度的全球視野,他們能站出來開發新資源,也未嘗不是一件壞事。如前文所述,印度想要快速崛起,在很大程度上要複製中國,比如挖掘豐富的廉價人力資源,建設配套的供應鏈體系,以及培訓工人的製造技能。當然,最重要的是要培養產業鏈的管理人才,他們需要hold住印度局面。

印度製造離中國製造還有多遠?這個問題的答案簡直是包羅萬象的。其實,單從人口數量上來看,他們已經具備同中國製造掰手腕的底氣,但從人口質量(特指從事製造業)來看,印度和中國相差很遠。如今的印度,還存在著高頻的種族問題,一些底層的印度黑人連一個「言簡意賅」的姓氏都不配擁有,在教育、醫療、就業方面更會受到限制。印度製造業的流水線工作,估計就是留給這些人的。相比於中國工人兢兢業業,印度工人則比較懶散,生產效率僅有中國工人的三分之一,而且缺乏連續工作的熱情,有些人剛剛發工資,第二天就出去瀟灑了;此外,印度製造還不能開設夜班,這樣設備、樓層的稼動率瞬間就會下降一半,要知道蘋果一條生產線的設備價值往往高達上億元。

兩個極端,印度白人又天生高貴,大部分人都已經移民歐美並且找到了非常不錯的工作,尤其是在軟體編程,高端經營管理方面更是頗有建樹。這意味著,印度本土的管理幹部非常稀缺,如果要大規模地移轉產能,勢必會有大量的海外派駐幹部奔赴印度,如蘋果總部人員、中國供應鏈的管理人員等等,這些人的安置問題將耗費大量時間。

其實,製造業的設備、流程、車間環境,都是相對容易複製的,最難複製的還是人員的管理體系以及工人之於生活的態度。要知道,印度是一個被長期殖民統治的國家,他們的英文能力高於中國,這一點在蘋果業務中是優勢,但是他們飽受殖民之苦,有濃重的「及時行樂」心理,這就是為什麼他們在領到工資之後,就不想來上班了。還有,濃重的宗教文化、生活習慣好像烏雞一樣,是烏到血水裡的東西,比如牛是印度人的神物,它們的糞便,誰也不能隨意處理之,還有就是手抓吃飯,明明已經有乾淨的刀叉和筷子,他們卻全然不接受,足以證明其對美好生活「缺乏嚮往」。再回顧中國製造之崛起,基本靠著「追求好日子」的想法,大家願意改變,願意付出,願意為了下一代奮鬥和忍受,所以,才完成了如今的製造神話。印度想要追趕,先安排二十年吧!(科技新發現 康斯坦丁/文)

相關焦點

  • 印度iPhone工廠亂成一團 蘋果離不開中國製造
    蘋果正在把產業鏈部分轉移到印度和越南,富士康和緯創等代工廠,正在把一部分MacBook筆記本、iPad和低端iPhone產能從中國轉移到東南亞、南亞。十幾年前,當時蘋果COO庫克在中國建立了蘋果的代工廠和供應鏈模式,以中國為大本營,以富士康為主要合作夥伴。現在十幾年一個輪迴,蘋果要離開中國了嗎?當然不是,中國製造的競爭力,目前來說仍然是世界第一。即便蘋果轉移一些產能到越南和印度,也替代不了中國的作用。
  • 印度製造,為什麼複製不了中國經驗?帶大家了解一下深層的印度
    之後作為配合,印軍不斷的越線進入中國的領土,試圖營造出一種中國正在被孤立,營商環境急劇惡化,不在適合投資市場的範圍,希望配合擠壓在華的外資企業儘快離開中國。8月伴隨著蘋果開始要求富士康在印度設廠,班公湖的槍聲再次響起!!
  • 印度抵制中國製造產品遭蘋果警告,美國人率先替中國企業出頭
    自從中國跟印度邊界發生衝突之後,印度分子就一直藉機來超越對華的本質,並且還頒布了一系列對中國進口商品的治理措施。包括嚴格控制中國製造電子產品的清關,還沒等中方對此作出決策呢,被惹怒的美國企業就率先替中國企業出頭了。
  • 9家蘋果供應商擬遷入,印度大膽放話:要在手機製造領域超越中國
    來源:金十數據為了提高「印度製造」的水平,今年印度對外企手機製造商出臺激勵計劃,印度此前宣稱,即使遇到疫情,也有9家蘋果供應商選擇遷入印度。印度的目標已不滿足發展電子製造業,而是成為電子製造領域的強國。據印媒報導,當地時間14日,普拉薩德在印度工商聯合會年度大會上直言,印度已經是世界第二大手機製造國,現在的目標非常明確——成為第一。值得一提的是,印度在2017年成為僅次於中國的世界第二大手機製造國。
  • 小米加冕「印度之王」!中國製造是如何讓外國人頂禮膜拜的?
    印度是全球增長最快的手機市場,每天有30萬新人加入智慧型手機用戶群,小米連續3年成為印度最暢銷的手機品牌。2020年至今,小米已經在印度銷售手機2900萬臺,比中國還要多200萬臺,在印度佔有四分之一的市場。 十年前小米創建時,科技媒體稱它是「中國蘋果」。蘋果設計師很生氣,他們嘲笑小米手機是廉價的iPhone追隨者。
  • 康斯坦丁:印度製造,還缺什麼基因?
    ,荒廢了十幾年的整個產業鏈需要慢慢修補,至於,新興的印度、越南等製造基地更是需要厚積薄發的過程,更何況,他們在供應鏈、製造工藝水平、乃至工人文化方面都遠遠落後於中國,事實上,看似風光的印度,現在充其量也就是中國製造的小弟,並且可能長期是中國製造的小弟。
  • 印度嚴控中國產品進口,蘋果躺槍
    iPhone 12躺槍,蘋果高管「急了」據路透社引述業內人士消息,印度目前嚴格控制從中國進口的電子產品質量驗證,批准速度拖慢,導致上個月蘋果新款iPhone的進口放緩,包括小米等企業生產的其他產品也都受到影響。
  • iPhone代工廠被打砸燒的背後:印度想要打敗中國製造,是在做夢
    試問,誰還敢來印度投資?正解局出品最近,有媒體報導,蘋果公司供應商緯創資通在印度的一家iPhone代工廠遭到暴力打砸。此次打砸事件背後,暴露了印度製造的哪些問題?為什麼說,印度想取代中國製造,沒那麼容易?01印度工廠遭打砸緯創集團總部位於中國臺灣,前身是宏碁電腦下屬的DMS部門(設計、生產和服務部門)。
  • 在中國為什麼很少看到「印度製造」的出現?
    雖然莫迪一直公開稱印度2017年的經濟增長率在百分之七以上,但實際上這只是一個不可信的謊言。因為比較諷刺的是,若印度的經濟在持續增長,怎麼連國家人口的上廁所問題都無法徹底解決呢?這是怎樣的一個現狀?難道印度真想在廁所實現全面衝刺嗎?可見印度製造業的現狀值得深思。中國製造遍布全球,印度製造在哪?
  • 莫迪又想鼓吹印度製造,網友神回復:生產印度商品的設備是進口的
    印度總理莫迪一直有一個非常宏大的理想,他想要在其任內將印度製造提上一個新的高度,不管是在他第一 個任期,還是第二個任期,莫迪都把印度製造作為最重要的任務在推行,不過現實卻總是很殘酷,目前為止印度製造並沒有什麼太亮眼的成績,不過這並沒有讓莫迪意志消沉,近日他又想鼓吹印度製造了!
  • 印度蘋果製造工廠發生暴亂,130多名員工被捕
    上周六,印度 IT 中心班加羅爾郊外的緯創資通位於納薩普拉(Narsapura)的工廠發生暴動,此工廠的主要業務為iPhone的組裝製造。大約有2,000名員工,對辦公家具、組裝零件和車輛等進行了損害。其中大約有130人被捕。
  • 三大代工廠齊聚印度,轉移步伐加快,蘋果是否會步三星後塵?
    如果和碩印度工廠投入運營,這將是蘋果三大代工廠首次齊聚印度,蘋果手機印度造已經不再是一句虛言。早在2019年中美貿易摩擦之際,就有媒體報導蘋果有意將30%的產能轉出中國,按照每年蘋果手機兩億部的出貨量估算,30%大約是6000多萬部,這樣的產量對於1-2家工廠就足夠了。
  • 才準備啟動5G測試,印度高官喊電子製造業已超越中國
    儘管較中國在內許多國家都慢,但普拉薩德喊出未來5年要讓印度成為全球電子製造中心,特別是智慧型手機產量要超過中國。普拉薩德是在出席印度工業與國內貿易促進局、工業聯會共同主辦的活動時發言,他說:「我們正試圖用印度的數位生態系統來反思所有行業的治理。4G在印度運行得很 好,5G也一樣,我們很快就會開始測試。」
  • 打砸蘋果工廠風波未息,印度又喊出5年6.5萬億「超越中國」的口號
    早在今年6月初,普拉薩德宣布三項有關印度電子製造業的扶植髮展計劃,預計共投入5000億盧比(大約445億人民幣),並直言不諱的表示,印度在代工製造領域的投入,正是為了超越中國。要知道,在電子設備領域,我們中國不僅是全球最大的需求市場,同樣也是最大的製造市場。
  • 緯創印度工廠遭員工打砸,這就是為什麼中國才是世界工廠!
    緯創資通是是蘋果最大的代工供應商之一,其在印度的該代工廠目前可為蘋果生產 iPhone 7 和第二代 iPhone SE。對此,蘋果方面也迅速展開調查,並發表聲明表示:"我們的初步調查結果顯示,由於未能實施適當的工作時間管理流程,供應商違反了行為準則。在完成糾正措施之前,緯創將不會從蘋果獲得新的訂單。"
  • 蘋果印度工廠大暴亂,2000人打砸搶燒,內情並不單純?
    蘋果將代工廠轉移到印度夢或破碎?近年來,隨著我國製造業向中高端轉型,勞動成本不斷增加。加上現在蘋果的競爭對手相當多,銷量遠不如以前獨大的時候,為了削減生產成本、保證利潤最大化,蘋果開始將代工廠由中國轉移至印度,庫克還向外界表示,不會再花冤枉錢。今年年中的時候,印度有媒體曾稱,蘋果已有8個代工廠順利從中國轉入印度,將全面開啟印度製造生涯。
  • 印度代工廠被砸,蘋果急著把生產線遷出中國,現在後悔了嗎?
    為了擺脫對中國的依賴,美國蘋果公司正在將代工生產線往越南、印度等東南亞國家轉移。比如在上個月,富士康被曝出計劃將一部分的iMac電腦和iPad生產線搬到越南,最快明年上半年就能投產,這將是富士康首次在中國以外的地區生產iPad;至於印度,目前已經有8家蘋果代工廠從中國轉移到了這個國家。
  • 日本神話中的玉藻前,到底是從中國到印度,還是印度到中國的?
    要是看過日漫《犬夜叉》,開篇那段四魂玉被射碎分散各地,就是借鑑玉藻前這段神話故事。(還有七龍珠) 在日本神話故事中,玉藻前原本生於印度,名為華陽天。
  • 印度正在製造國產軍裝,這麼多年穿的是「中國製造」?
    中印兩國之間的矛盾如此巨大,本以為已經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境界了,但筆者最近卻發現,印度身上穿的軍服也許來自中國?當然,這件事情也令印度方面十分不滿,和印度總理莫迪想要自力更生的要求相左,所以,近期印度正在大力發展其自己紡織工業。
  • 蘋果在中國製造,但蘋果的核心元件,沒有一個產自中國
    中國這十幾年來被稱為世界工廠,出口型製造業發展迅速,很多外企紛紛來中國置辦工廠,比如說蘋果,美國的蘋果實際上是在中國製造的,富士康是蘋果的代加工廠,而富士康在中國大陸有很多工廠,其中蘋果最後的組裝就是在中國大陸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