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70年代初,正在排練著《紅色娘子軍》的舞蹈隊成員陸丹丹(張慧雯飾)被叫到了工宣隊辦公室,而她的母親馮婉瑜(鞏俐飾)亦在此等候。主任沒有多廢話,婉瑜的丈夫丹丹的父親,勞改期間的右派分子陸焉識(陳道明飾)逃跑了。
沒有給二人太多驚訝的時間,主任大談政治思想,並等著她們的表態。三歲後便沒見過父親的丹丹青春有力地站在了組織的一邊,婉瑜則只是心不甘情不願地表示自己明白了。
演出已到了敲定人選的最後關頭,跳得最好的陸丹丹卻因逃犯父親而落選了主角的位置,女孩在雨夜的路邊委屈大哭。同一時間,灰頭土臉的陸焉識繞過了家門口組織上的監視者,輕輕叩響了暌別十幾年的家門。
獨自在家的婉瑜似乎已猜到了門的對面是誰,她從窗戶偷偷瞥著樓下的監視者,淚流滿面卻沒有給丈夫開門。陸焉識從門縫塞進一張寫著見面時間地點的紙條後無奈離去了,下樓途中迎面撞上了回家的丹丹。兩人感覺到了對方的身份,可惶恐下的丹丹只向流著淚的父親表示沒有人想見你。
陸焉識匆匆離開後丹丹並沒有上樓,而是找到了在路邊監視的指導員。滿腦子只想著做主角的女孩試探著對方,指導員也心領神會,表示只要你提供的情報重要,我跟學校一通氣兒你還不是想跳啥跳啥。聽聞如此,中國好青年陸丹丹果斷賣爹,而收到紙條後追出門外的婉瑜恰好目睹了一切。
第二天一早,不顧女兒的阻攔婉瑜還是去火車站赴約了。看著約定時間已過,焦急的陸焉識摘下了遮面的大口罩走出了角落,在人頭攢動的車站大聲喊起了婉瑜的名字。聽到叫喊聲的婉瑜也終於看到了自己的丈夫,可還沒來得及高興便發現聽到喊聲的不只有自己,指導員帶著紅袖標們殺到了。夫妻二人拼了命地奔向對方,卻終是被搜捕隊硬生生隔開,焉識被押走了。
三年後,可笑的鬧劇落下帷幕。已被平反的陸焉識回歸了從前知識分子的神貌,跟著丹丹從火車站回到了日思夜想的家。不久後外出買菜的婉瑜也回來了,陸焉識難掩激動,卻隱隱發覺妻子的話語與態度有些異樣,她竟不認識自己了。
原來在車站事件後的三年間,婉瑜因時常受到組織上的精神折磨患上了失憶症。雖然在女兒與街坊四鄰的幫助下,婉瑜相信了陸焉識已被平反,可還是認不出自己的丈夫,每日一早便出發去火車站舉著牌子等待著他的歸來。而這一切都被默默跟著她的陸焉識看在眼裡。
婉瑜的情況讓焉識十分痛心,無奈只得求醫,醫生了解情況後表示婉瑜這樣的失憶症更多是腦部問題。但中國醫院還沒有心理學療法,所以只能靠身邊人的心理暗示喚醒她的幻覺記憶方有一線轉機,博學多識的陸焉識立刻明白該怎麼做了。
焉識與已經長大懂事的丹丹一起想了很多辦法,卻都沒有效果。情急之下,陸焉識心生一策。一天,如往常一樣從火車站無功而返的婉瑜在樓梯間便聽到家中傳來了一首熟悉的鋼琴曲,那是年輕時陸焉識在家常會彈奏給自己的旋律。她走進房間,透窗而灑的陽光下飄舞著閃爍的灰塵,而輕撫琴鍵的人是那麼熟悉。聽到門前皮包與接車名牌掉落的聲音,焉識強忍內心的情緒沒有回頭繼續彈奏著。而隨著一隻手溫柔地搭在他的左肩,琴聲消失,泣不成聲的陸焉識知道,婉瑜的丈夫終於回家了。
焉識起身用顫抖的身體將婉瑜擁入懷中,哭成淚人的夫妻二人十多年來第一次感受到了對方的溫度。就在這時婉瑜的神情不易察覺地起了一絲變化,接著重重一拳捶在了這個陌生人的胸口,擊碎了陸焉識的心。
第二天,本應大受打擊的陸焉識像沒事兒人一樣化身熱心人幫婉瑜將樓下的重物搬到了家中,這個重重的箱子中竟都是自己曾寫給婉瑜的信件。當然,寄箱子的人是丹丹,這個巧合只是父女聯合計而已。眼睛已不太靈光的婉瑜看著歲月斑駁的信紙略顯為難,一旁的焉識自告奮勇地表示自己可以念給她聽。而這樣的日子一晃就是很多年,這個陌生的男人也變成了婉瑜的老朋友。
歲月如梭,火車站前那個每天舉著「陸焉識」名牌等著自己丈夫的女人已經坐上了輪椅。所幸的是,現在身邊有一個人守著她,陪她一起等。
《歸來》改編自嚴歌苓小說《陸犯焉識》,卻摒棄了大量原著章節內容,僅以其中一小部分劇情加以改編。這也造成了我認為本片最大的一個問題,即歷史背景的嚴重淡化。從陸焉識在勞改期間遭到迫害逃跑到三年後的平反歸鄉,這一系列可以充分深化主題的劇情僅佔到電影時長的不到1/4,而焉識對婉瑜的不離不棄則佔比過大,我承認很多橋段通過陳道明與鞏俐精湛的演技感人至深,但感人過後稍加思考便發現這樣的劇情幾乎可以放在任何時代社會背景下,換兩位小鮮肉主演便和腦殘偶像劇毫無二致。本作編劇對於劇情天平的把控,我個人認為是有些失衡的。好在導演及主演們的水平足夠優秀,使這部稍落俗套的文藝片仍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