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寺日誌#
隨著動漫製作技術及觀眾要求的提高,近年來頻繁出現周播動畫播到最後鴿一陣的情況。國外有《血界戰線》停播數月再放最後一集,國內流行起停播數月再播下半部,四月國創新番《大理寺日誌》製作組決定重做最後一集,導致最後一集鴿了半個月才播。那麼,問題來了,重做一遍,就能讓觀眾滿意了嗎?
答案是肯定的,肯定不滿意啊!
為什麼呢?因為期待值是不同的,我們永遠不知道被製作方銷毀的原版什麼樣,沒有對比就看不出新版有多好。
在製作方鴿的這段時間裡,越是鐵粉就越會期待,拼命腦補重做之後會有多好,喜歡的原作劇情會不會出現呢?時間會不會加長呢?畫質會不會變好呢?音樂會不會換新呢?這些期待,在最後復播的時候,能有50%被滿足,就算製作方厲害了。
好傳動畫被採訪的時候說,欠觀眾的都是高利貸,遲早要加倍奉還的。
這只能是句玩笑話,因為,根本就還不起。一千人眼裡有一千個《大理寺日誌》,一千人心裡有一千個完美最終話的版本。即便能一口氣播50集,每集播1個小時,還有願意點快進和不願意點快進的觀眾呢。
就拿本鹹魚來說,我就認為,只有讓我從頭看到尾,三刷都一點也不想跳過片頭、片尾,才是我真心愛的動畫,我想點快進的地方就是不和我口味,沒有吸引到我的地方,用最惡毒的說法,就是製作方沒把這個地方做好。
一個東西自己不滿意,回爐重造是正常的,但千萬不要說是為了讓觀眾看更好的作品,像鹹魚這樣惡毒又矯情的觀眾就不買帳。
話說回來,找一部真愛動漫,跟找人生伴侶的難度係數差不多,大部分人都是找一個還算看著順眼的人,湊合過一輩子,不去追求真愛。
本鹹魚自認為看動漫算多了,不算沒事扒拉出來的新漫畫,至少每個新番季的動畫都要看一遍,一年幾百部,看了十幾年,如今能稱得上真愛的動漫,一隻手都能數得清。
每一季有一部看得過去的動漫追追就不錯了,眾口難調,動畫公司也不容易,我也不會畫漫畫,也不會做動畫,不能太吹毛求疵。
但是,製作方也不能太過分,連1%的期待值都沒有達到,就不要怪某些惡毒的觀眾來噴了。
本鹹魚對於《大理寺日誌》最終話的最大期待是——解謎。
一部好看的動畫一定是有懸念地,但只有懸念就很煩人了。這部動畫開篇就謎團重重,陳拾的哥哥是誰呢?李餅為什麼變成貓了呢?為什麼會入獄呢?為什麼又被武則天放出來了呢?
都到最終話了,起碼解一個謎吧,兩個更好,多多益善。然而,看完最後一集感覺大會員都白充了。舊謎一個沒解,還留下一堆新謎。
貓爺參加武則天的生日宴,發現上臺表演的戲子攜帶的武器是開刃的,顯然這戲子是要行刺誰,貓爺跳出去要求與戲子共同表演,以阻止戲子行兇,最終只有兩隻手的貓爺輸給四隻手的戲子,被戲子捅了一刀,口吐鮮血倒下,生死不明。
貓爺和戲子對戰的畫面是不錯,漫畫還沒完,動畫也據說會出第二季,貓爺肯定是沒死,問題是,他為何不直接舉報戲子帶兵刃上臺?武則天看戲子殺貓爺,為何那麼淡定?
《大理寺日誌》就這樣完結了,連角色陣營都沒有明確,就這樣完結了,從第一集到第十二集,就是一本糊塗帳,這本糊塗帳全是問號,連一個句號都沒有。
有些人會說,看不懂你去看漫畫唄,不看原作你就不是粉瞎BB啥?
難道看了十二集動畫,其實就是看一套原作+唐朝小知識宣傳片嗎!
這種糊塗帳動畫,會有人想追第二季嗎?肯定是有的,因為一個謎沒解呢,如果第二季開播,鹹魚肯定要第一時間去確認一下貓爺死沒死。畢竟國產動畫魔改日新月異,好傳動畫會不會嫌貓爺沒紅起來,原創一個新主角,誰也不知道。
《大理寺日誌》的評分有9.8之高,播放量卻與評分不符,大家死命吹寶藏動畫,最終也落個叫好不叫座,不是觀眾沒有欣賞品味只喜歡看低俗,是劇情方面確實有硬傷。
畫質、音樂和角色設定是一部動畫的外貌,連貫的劇情是靈魂。成功的作品,需要討喜的外貌吸引人去深入了解有趣的靈魂,兩者缺一不可。言盡於此,歡迎鐵粉(腦殘粉)們在評論區噴起來,鹹魚臉皮厚得很,麼所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