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活著》:願你有一路向前的勇氣,不為別的,只為了活著而活著

2020-12-12 吳婉絢

《活著》這本書講述了主人公福貴從富家子到落魄的過程。

最悲哀的是福貴曾混帳過,也浪子回頭了。

結果就在他想要好好過好自己的小日子,一切就好像有了盼頭的時候,天卻不遂他願:他才剛看到一點曙光就陷入黑暗,親眼見證著自己珍視的親人一個個死去,而他的生活也由此陷入了無邊的絕望,最後就連他的孫輩,一個小嬰兒,也離他而去。

世間偌大,卻仿佛徒留他一人和他的老牛。

還記得未曾讀這本書的時候,我只囫圇聽了一個梗概。作為一名文字工作者,我淺薄地發表過自己的看法——不夠悲劇。

在那時的我看來,福貴在「改過自新」的痛苦後,終於看到了隱約的幸福的希望。卻不想希望一個個接連粉碎。這雖稱得上魯迅先生所說的「悲劇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

但若要讓結局更加蒼涼,則不該讓希望粉碎得徹底,倒不如給福貴留下他的小孫子。

這個小孫子是他歷經滄桑後搖曳的希望,但也是他無法絕望,只能強撐著苟且活下去的羈絆。

當飽受苦難遇上無法割捨的羈絆,苟且地活著才是最可憐的下場。

可是當我真正讀完這本書才發現作者要寫的其實並不是一個悲劇,他是在用福貴至親的死亡書寫福貴的活著,是在用福貴的人生講解生命的意義。

所以看到書的最後時,我讀懂了生命的力量,並不是為了某個人、某件事活著,而是為了自己活著,「漫無目的」地活著。

這種「漫無目的」不是指渾噩、毫無目標地生存,而是一種困獸猶鬥的掙扎,是福貴在面對「不仁天地」時內心的抗爭:我要活下去。

當一個人真正讀懂何為活著,以及為了自己活著時,他才能懂得生命的真諦和偉大。

生而為人,行走於世間,能讓你的生命變得偉大的不是別人,而是你自己,就如春日的小草破土而出,就如斑斕的蝴蝶化繭成蝶。真正能讓你拼盡一口氣去掙扎著負重前行,是你自己。

很多時候,我們總是為別人活著,有的人是為了長輩的期望,有的人是為了伴侶朋友的認可,於是我們渾渾噩噩去拼搏努力,卻未曾真正為自己活過。有多少人從來只掙扎在別人的目光裡,卻從未估計過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沒有過為自己而活的人很難感受到生命的樂趣,所以當挫折來臨時,他們會比別人更脆弱,更不堪一擊。如果連生命都不屬於自己,那麼人生還有什麼是屬於你自己的呢?

所以,作者想寫的,其實從來都不是悲劇,而是生命。這就是這本書至今都讓人念念不忘的原因:原來生命本身就已經如此偉大。

在你覺得前途茫茫時,在你覺得生活無趣時,不妨看看這本書,去見證生命的意義,去感受生命的力量,然後接下來去好好地過好你的人生,去過好僅此一份的、屬於你的人生。

相關焦點

  • 活著的意義,只為活著
    對於我小時候的事,兒子很喜歡聽,常常問得特別詳細,說完一個再讓說一個,聽這些的時候,他通常是笑嘻嘻的,偶爾還調侃一下:爸爸,那你現在多吃點。這有違我的初衷,但回頭想想,這些事情他都沒經歷過,怎麼可能會有感觸,就像父輩說起他們小時候沒有吃的,吃樹皮吃花生殼的經歷,我們也想像不出,心想:那玩意,怎麼能吃?
  • 《活著》經典語錄,有活著的勇氣已是可貴
    《活著》經典語錄,有活著的勇氣已是可貴《活著》是我國作家餘華的經典之作,講述了在時代背景下,主人公福貴一家經歷的種種磨難,所有的親人都先後離他而去,最後只剩他自己與一頭老牛相依為命。《活著》像是一個歷盡滄桑老人的餓人生感言,讀《活著》仿佛變成了書中的「我」,聽著福貴老人講述他經歷的種種。福貴從年輕時的敗家到清醒,面臨種種磨難和生死離別之後,依然堅韌的活著,對待人生也有了各種各樣的感悟。下面是《活著》中的部分經典語錄,一起來感悟這本書帶給我們的人生啟示。
  • 餘華:人是為了活著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
    因而面對生活中的迷茫、陰霾,坎坷時,活著就要忍受歲月裡的平庸、瑣碎、孤獨、痛苦,而只有熬過那段苦難或灰暗的日子,一切都會柳暗花明,活著就有希望,活著就有意義有人說:「如果你已經體會過命運的無常,就一定要讀一讀餘華的《活著》。」
  • 餘華《活著》人生不可不讀的經典:被命運碾壓過,方知活著的勇氣
    餘華《活著》人生不可不讀的經典:被命運碾壓過,方知時間的慈悲本來是富N代的福貴,卻是名副其實的「賭二代」。賭通宵回家的福貴面對父親噼裡啪啦責罵:畜生,又堵了一夜,你這小王八蛋,狗改不了吃屎,再胡折騰,徐家這點家底總會被你敗光,你怎麼就不能學點好的。
  • 餘華:活著是為了活著而活著,而絕非為了活著以外的事物而活著
    讀完餘華的《活著》,我對於活著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活著》從一個旁聽者的角度道出了一個普通人平凡而曲折的一生。主人公福貴出生在戰亂紛飛的年代,從富貴到貧窮,他的一生,都在經歷著家人相繼離世的苦痛。老年的時候,就只剩下一頭老牛與他為伴。讀完福貴的一生,我的內心尤為沉重,感受到一種莫名的壓抑。福貴的經歷是悲痛而絕望的,在生活稍有起色的時候,生活就給了他一拳又一拳的重擊,打在他瘦骨嶙峋的身軀上,痛到他無法呼吸。
  • 餘華《活著》:好好活著,比「死」更需要勇氣
    當你一次次撐下去的時候,你會發現,你遠比自己想像的要堅強,你對苦難的承受能力遠比你想的要強得多。餘華的《活著》,就講述了一個中國農民一次次在苦難中站起來的故事。強者,會選擇好好活著,因為活著,比死更需要勇氣。有一個吉林女孩,她叫杜雲霞。在13歲的時候,雲霞反覆地遭受臉上結痂、長鱗屑、長紅斑、瘙癢的痛苦,她得了一種叫銀屑病的怪病。
  • 豆瓣9.2《活著》:小人物的大悲劇,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
    第一次經受苦難:從少爺淪落為底層福貴嗜賭成性,家珍勸阻讓他戒賭,他不聽,家珍一氣之下帶著孩子回了娘家。當得知自己輸光家產的時候,福貴死活要拿命去賭,搬回最後一局。旁邊的人說:你現在什麼都沒有了,命也就不值錢了。福貴這才接受這個赤裸裸的現實。
  • 莊子活著不為名利,他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呢?
    但莊子的「無為」學說與老子的「無為」學說有很大的不同,老子強調「積極無為」,主張為而不恃,要求以退為進、以曲求全、以柔克剛。莊子則傾向「消極無為」,荀子曾批評:「莊子蔽於天而不知人」,點出了莊子學說的缺憾。但這些都是由各自的人生觀決定的。從莊子的學說中,看到更多的是自我陶醉的精神境界,他生不為仕,隨性自然,認為個體的人高於社會的人。
  • 活著的意義——讀《活著》有感
    一口氣讀完了餘華的《活著》已是半夜1點,好的文學作品就是有這樣的一種魔力,讓讀者不忍放下的魔力。《活著》是一個美女送我的一本書,剛看到名字時就下意識的認為這肯定又是一本講述主人公悲慘命運的小說。確實,《活著》講述了福貴坎坷的一生:富家少爺嗜賭成性,最後賭光了家產,氣死了父親。
  • 「王潔作品」活著,便是活著——讀餘華作品《活著》有感
    「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我們正如身處大海中的航船之上,始終會在浪尖與谷底起伏,起落之間便是人生百態。在長時間的航行中,出發時的目的會漸漸地被人們遺忘。沿途的風景讓人沉醉其中,無法自拔;海上的風浪讓人敬畏三分,心生膽怯……會受到誘惑,但也有想從中抽身的時候;會感到害怕,但也有想鼓足勇氣面對的時候。映射到現實生活中,我想世界上的大部分的人都是這樣,不停地同自身命運抗爭,最終卻又妥協性地走在一起。以自身為例,高中時期我渴望進入大學,但是備考的過程是煎熬的,與此同時我也經歷著親人離世的痛苦和只增不減的家庭矛盾。
  • 電影《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
    張藝謀的電影《活著》是改編於餘華的小說《活著》,故事講述了富貴的富裕奢侈的生活,到最後的妻離子散。常言道:沒有嘗盡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就不會懂得家和萬事興的真諦。電影《活著》講述的是中國四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一個富裕家庭裡發生的故事。
  • 我們為什麼要活著?餘華的《活著》帶給我們的三條人生啟示!
    我是發現讀書之美,跟你分享每一本我閱讀過的好書,喜歡的朋友請關注我!文|發現讀書之美我們都曾不止一次地思考過同樣一個問題,我們為什麼要活著?是為了成家立業,傳宗接代?還是為了功成名就,留存青史?但是你是否想過,如果你身邊的所有的親人都已離世,只留你一個人孤零零地活著,此時只有你一個人獨自在家面對疫情的孤獨與悲涼?餘華的《活著》這本小說便講述了一個人的孤獨悽涼的人生。
  • 讀餘華《活著》有感,有時候活著也是一種幸福!
    打開了這本精簡版的《活著》最先映入眼前的是作者的自述。緊接著我看到是作者和一位飽經滄桑的老人徐福貴的交談。老人福貴是本書的主人公。他的經歷是時代的變化和命運的安排。讀完這本書,我有一種和主人公相談的衝動,我真心的想當面告訴他:你所處的時代是中國社會急劇變化而不安靜的年代,希望你在歷盡萬千磨難之後,能夠安享晚年。
  • 活著且活得精彩,人為什麼要活著?——曼瑜天雅
    人,應該為夢想而活,為價值而活。人生,沒有什麼既定的命運。所謂的宿命論,不過是意志薄弱的人給自己尋找的一種藉口。人活著,絕不是為了活著而活著,而是活得精彩,敢拼,肯付出,人人都可以活得精彩。人是這個地球人自知的最高級的生物,之所以高級是因為人類有思想行為。人會有自己的想法,可是依舊會有人問:人為什麼要活著?活著的意義是什麼?1.活著不僅是活著,更重要的是生活生而為人,活著肯定有理由。
  • 人生活著才是最需要勇氣的。
    人生活著才是最需要勇氣的。 為什麼活著總是這麼難。 人活著確實是需要勇氣的。 才僅僅23歲的我, 可能已經感覺到了人生的迷茫, 也許人活著真的是難的吧,
  • 人活著到底為了什麼?
    當我們年紀大了,是否兒女繞膝,一路陪著你走過前半生的老伴,是否還在你枕邊,理想是否實現了,是否還有更多的遺憾. 當我們探尋活著是為什麼的時候,我們多半是因為現實生活遇到了巨大不順,所以想給自己找個繼續撐下去的理由。 我們生下來不是因為被某人選中的,不存在一個適用於所有人的使命。
  • 餘華《活著》:講述3個人生道理,告訴你活著的意義是什麼?
    《活著》是作家餘華的代表作之一,講述了在大時代背景下,隨著內戰、三反五反,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等社會變革,徐福貴的人生和家庭不斷經受著苦難,到了最後所有親人都先後離他而去,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頭老牛相依為命。福貴究竟是為了什麼而活著?他曾擁有良田百頃、深宅大院,然後在賭博中喪失殆盡。
  • 人生,我們為了什麼而活著?
    ——尼採 在我們每一個人僅有的人生當中,有的人是僅僅為了自己活著的,只要自己高興,不論做什麼事情都可以。而有的人的一生卻是為了孩子而活著,只要孩子幸福,自己吃什麼苦,受什麼罪,都行。當然,還有人是為了自己身上的一份責任而活著。
  • 只有讀了餘華的《活著》,我們才能體會到活著的真諦
    我以前只看過《活著》原版,但我看了張藝謀電影《活著》。就像命運不可抗拒,這就是命運。我經常想,人活著是為了什麼?這本書回答說,人活著沒有理由,只是為了活本身,而不是為了任何事物而活著。也許你能看到一些悲傷和嘆息兩次。事實上仔細閱讀後,福貴既不是紳士也不是壞人,年輕時不是東西,當他老了,他知道如何糾正和努力靠自己的雙手生活來保護自己的家庭,但他還是做不到。這正是普通人的生活,有起有落,浮浮的起伏。他讓我想起了《老人與海》裡的老人,他們非常相似,福貴一直在與生命的「鯊魚」抗爭,並且沒有被摧毀。世界變化無常,沒有人知道下一個災難。
  • 人,究竟是為了什麼而活著
    檢驗一個人的標準,就是看他把時間放在了哪兒,當你決定把時間放在享樂的時候,你只會得到短暫的快樂,而當你決定把時間放在對你有意義的事情上的時候,你得到會持續不斷的快樂和獲得身心的巨大滿足。別自欺欺人,當生命走到盡頭,只有時間不會撒謊,時間會告訴我們曾經做過的錯事有多愚蠢,曾經堅守的誓言有多不堪。人這一輩子,除了生死,沒有絕對的輸贏,因為只要你還活著,你就還有逆風翻盤的機會,只要你還活著,你就可能贏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