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是應對國內外複雜嚴峻經濟形勢,打通梗阻、暢通循環的關鍵一招。如何精準破解堵點和痛點,激發中小企業更大的發展活力?
12月4日,央視《焦點訪談》以《營商環境更優 市場主體減憂》為主題聚焦各地的創新和探索。成都以城市機會清單助力新產業新業態更好發展,成為被關注的地方經驗。
從不到5家到1000多家
這家企業現身說法
鏡頭裡,成都市金牛區機關第三幼兒園的門口,小朋友入園前都要跟一款名叫「小諾」的機器人打招呼。識別身份、檢測身高體重體溫、對話交流,這一過程只需要5秒鐘。「小諾」的加入,讓以往單調的檢查更有趣味,小朋友們都說「它每天都有各種各樣的圖形」。
△「小諾」在為小朋友測體溫
對於幼兒園來說,小諾機器人將每天採集到的數據同步傳送到學校後廚、保健、財務等部門,可以更好地安排小朋友的配餐、運動和計費等相關事項。「運用數據可以讓我們對孩子的服務更精準、更加溫暖, 提高工作效率,」成都市金牛區區機關第三幼兒園執行院長黃莉這樣評價。
受到各方歡迎的這款機器人,在當初推廣時卻困難重重。「2018年成都市不超過5家幼兒園在使用,拓展過程非常艱難,」四川諦達諾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CEO許波說,新產品要為市場接受需要長期的推廣,當初只能拜託同學朋友來推薦。就在企業舉步維艱的時候,經過調研審核,「小諾」機器人2019年進入了成都第一批城市機會清單。
△許波接受採訪
「在整個城市機會清單的推動下,很多的學校和教育部門主動跟我們對接,到目前為止全國56個城市1000多家在對接,還有很多是大學的研究機構,在這個技術合作的過程中對我們企業成長是很大的推力作用。」在接受採訪時,許波欣喜地透露了新變化,上海交大、大阪大學相關研究人員通過微信朋友圈了解到諦達諾的機會清單信息,主動聯繫諦達諾尋求在人臉識別、情緒分析等方面開展技術合作。
「成都的創業者群體裡有一句話是,』給優惠不如給機會』,過去只能靠緣分,現在我們都獲得了公平對等的合作機會,」許波表示。
「城市機會清單」多渠道發布
更多企業因此受益
許波遇到的這種難題,幾乎在所有的初創型中小企業推廣新技術新產品時都會碰到。
2019年3月成都成立了新經濟發展委員會,著力解決創新型中小企業的市場對接難等問題,聚焦企業生產經營中「哪裡有機會,怎麼抓機會」的堵點痛點問題,創新推出「城市機會清單」,也就是說把政府部門的項目建設、政府採購、服務購買等信息,以及企業產品或服務的應用領域、產能、聯繫方式等信息,通過線上「城市機會清單發布廳」和線下定期召開新聞發布會和清單推介會的方式進行公布,及時釋放政府、企業兩端的供需信息,讓市場主體獲得平等參與城市建設的市場機會。
△成都城市機會清單發布會現場
「比較好的解決了機會不均等、不公開的問題,」成都市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趙仕品指出,普通的招投標,大企業有更多的機會,場景建設給了中小微企業更多的機會。
成都攜恩科技有限公司通過「城市機會清單」發布了利用無人機採集圖像和數據,提供防疫和應急管理服務的信息,展示了公司在城市治理和科技防疫等方面的能力。很快有6家地方政府部門與其洽談,開展合作。今年上半年,攜恩科技又利用「城市機會清單」釋放新應用場景,進一步拓寬業務,新增合同金額較去年同期增長352%,實現強勁增長。成都攜恩科技有限公司CEO劉洋說:「城市機會清單把機會都展示出來了,為企業提供了新的應用場景,給企業提供了機會,讓我們更容易融入到城市的發展戰略中來。」
不只是諦達諾和攜恩科技,更多企業因城市機會清單受益,加速新技術新產品應用落地。今年疫情很多企業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成都市根據企業需要,創新創造應用場景,推出3批次疫情防控、復工復產850多條供需信息,促進50多家企業的無人機、智能消毒機器人等創新產品得到規模化應用,20多家企業獲得銀行授信3000多萬元,企業新產品與社會新需求通過機會清單實現了快速匹配。
△無人機工作中
同時,為進一步幫助創新型企業新技術新產品拓展應用場景,成都組建「創新應用實驗室」和「城市未來場景實驗室」,由政府提供資金支持,鼓勵企業圍繞智慧城市建設、新消費等領域,開展新技術攻關和推廣試點,推動更多新技術新產品落地應用。
營商環境建設在路上
把企業市民感受作為評價「第一標尺」
種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成都以「城市機會清單」為起點,使貼心的企業服務落到實處,提升城市的政策供給能力和創新包容度,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攜手企業共享發展機遇。
「優化營商環境對於成都而言,可以幫助政府完善規章制度,提高政府效力,增強城市的競爭力,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對於企業而言可以保護企業的合法權益,幫助企業提升競爭力,實現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相互賦能;對於市民而言,可以增加就業機會,提高工資收入,提升獲得感,增強幸福感。」
△成都風貌
今年3月,成都圍繞突出特色強品牌,按照統籌國際通行規則、國內評價標準和成都營商環境短板的要求,把企業市民感受作為評價「第一標尺」,充分吸收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期間市級部門和各區(市)縣出臺的針對性扶持政策,在落地落實營商環境1.0、2.0政策體系的基礎上,出臺了《成都市全面深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實施方案》,即成都營商環境3.0版政策體系,大力建設「蓉易辦」營商環境品牌,積極培育「辦事不求人,辦成事不找人」的社會文化,力爭把成都打造成為投資貿易便利、行政許可便捷、要素獲取容易、政策精準易享、法治保障完善的利企便民新高地。
截至2020年10月,成都市已發布8批次清單共2800多條供需信息,成功對接1400多條,實現融資140多億元,並不斷探索創新容錯試錯機制,為企業創新產品進入市場創造更多機會,從而更好地優化了營商環境。
紅星新聞記者 鍾茜妮
編輯 劉宇鵬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