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從來沒有一位選秀節目的素人選手,因為沒有被導師選中,敢躺在地上「耍賴」。
而這種情況,第一次發生在了綜藝節目《跨次元新星》中。這檔由愛奇藝自製的國內首檔虛擬人物才藝競演節目,被網友們戲稱為「紙片人」版《青春有你》。2020年10月27日晚,《跨次元新星》播出第二期下半集,其中一位名為「豹愛飽」的虛擬人物,想要進入Angelababy的隊伍而不得,躺在地上不肯走,最後翻滾出了舞臺。
「豹愛飽」翻滾離開舞臺丨圖源《跨次元新星》
這也應和了網友們評價這檔節目時,使用頻率最高的三個詞:尷尬、荒唐、好笑。
在東西文娛的採訪中,愛奇藝表示,《跨次元新星》的核心理念就是:把虛擬偶像拉到真實世界。依託技術、以三次元偶像運營的方式,來推動虛擬偶像真正走出二次元空間。讓虛擬偶像和非二次元核心用戶產生實時交互,像真人一樣在真實的空間表現自我,甚至成長。也就是說,在節目運營層面,除了虛擬偶像看得見摸不著,其他一切都與真人選秀綜藝無異。
然而,節目播出後,知乎問題帖下只有為數不多的十幾條回答,網友們評價也較為兩極化。虛擬偶像參加真人選秀、二次元闖入三次元,依然一定程度上出現了「水土不服」的現象。
「次元」不好跨
為了實現「跨次元」的目標,愛奇藝選擇的策略是:突破一般二次元節目的風格和圈層,在二次元和三次元的審美中找到平衡。
愛奇藝選擇保留二次元的價值核心,同時並不希望以非常卡通的形式呈現,認為這樣不利於給觀眾提供真實感。同時,太過真實的場景,又不符合選秀節目的舞臺要求,因此,節目組花了不少心血,試圖找到一個能讓二、三次元用戶都有代入感的中間點。
比如,把虛擬偶像和大眾熟悉的真人選秀形式相結合;把錄製場地打造成具有《哈利波特》元素的奇幻博物館;邀請常常到二次元跨界的騰格爾作為「次元博物館」館長,Angelababy、虞書欣、小鬼(王琳凱)三位高流量藝人作為「擴列師」,吸引三次元用戶觀看。
虛擬選手也五花八門。有一眼看去有點像王者榮耀英雄「莊周」的正太少年寐魚;有來自樂華娛樂、杜華親自為其打call的「樂華傳奇」顧城;也有來自齊鼓文化、和SING女團一起排練的「扇子化身」扇寶;也有像豹愛飽一樣,人格化程度還不太高的虛擬選手。
「扇寶」演繹《寄明月》丨圖源《跨次元新星》
不過,「翻車」名場面也不少。
首先是技術問題。比如出場後備受擴列師喜愛的選手寐魚,卻在互動過程中出現技術故障,人物動作不受控制,被迫離場,調試後再重新回到舞臺。選手背後的「中之人」,即幕後聲優和表演者,隨機應變解釋道:這是不小心「閃了腰」。
遭遇技術故障的「寐魚」丨圖源《跨次元新星》
愛奇藝表示,為了滿足現階段預期的效果,在方案執行中已經克服了各種困難。但由於節目首次採用了動捕實時數據接入實時渲染引擎錄製,再通過技術手段將動捕數據實時傳輸到3D虛擬偶像中,技術挑戰很大。實際拍攝中,多機位依次出現故障,對技術團隊來說故障原因和修復如同「玄學」;現場屏幕、機位擺放需要反覆調試,沒有任何捷徑可走,才能保證導師和選手視線的自然交錯等等。
對於寐魚的故障,網友們還算寬容。但對於另外幾位選手的吐槽,則充滿了無奈和搞笑。
虛擬選手慕容淺在宣傳圖中是一位膚白貌美的古風帥哥,人設也是「貌比潘安」的設定,但在實際節目錄製中,卻出現了顏值「崩塌」的情況。不少網友在豆瓣和微博等平臺評論道:「原來二次元虛擬偶像也有『照騙』,觀眾實慘。」
慕容淺宣傳圖vs節目建模圖
選手們的二維形象和宣傳圖,畫風精美,讓觀眾們有了較高的期待,但落到了節目真實的3D效果時,卻出現了實物與照片差距過大的情況。讓觀眾們不得不接受:若實物與圖片不符,圖片僅供參考。
就這一問題,專注虛擬技術的研發公司更是深有體會。已申請20多項發明專利的中科深智,在虛擬技術領域深耕多年,是央視節目《開講啦》背後的虛擬直播技術提供方。他們對刺蝟公社表示:從技術角度上說,這確實難度很大。
「實時渲染對軟體技術、硬體配置和網絡都有很高的要求,這是導致難以在直播中看到很高質量動畫的重要原因。比如,先P好一張圖很容易,處理好一段動畫也只要多花點時間,但要實時生成高質量動畫,對軟硬體的要求就太高了。」
雖然網友們明白,這些問題大多是由於技術限制等客觀原因,的確很難避免。但不得不承認,這種顏值差距過大的「翻車」,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節目的整體效果。
「老二次元」栩栩對刺蝟公社說:「虛擬形象最關鍵的點,還是要好看。視覺效果是「紙片人」的第一印象,足夠好看才能吸引到更多二次元愛好者。」
然而,在栩栩看來,《跨次元新星》最根本的問題不在於技術,而在於節目組追求二、三次元平衡的策略不可行。「這個節目在二次元圈子和秀粉圈子裡,都沒什麼水花。它可能從最開始就沒有吸引到二次元和三次元的人,兩邊都沒有討好。」
「紙片人」的世界
栩栩是一位畫師,在圈子裡小有名氣。她曾深度參與了圈子裡自發舉辦的虛擬人物選秀企劃《創造55》,創造了頗受大家喜愛的虛擬形象。
她創造的虛擬形象粉絲很多,粘度也高,活動結束後的這一年裡,每當栩栩發布和與虛擬形象有關的圖片作品,粉絲們依然積極進行評論互動。據栩栩估算,她的微博活粉中大概有1/10,是《創造55》吸引來的。
《創造55》曾舉辦兩屆,第一季選女團,第二季選男團。第二季活動進行時,恰逢愛奇藝《青春有你》第一季播出,真人選秀如火如荼。企劃無關商業,純粹是畫手們「為愛發電」,但《創造55》卻在微博成功「出圈」,這出乎栩栩等一眾畫手的預料。
創造55第二季第二次排名第一位。圖源《創造55》微博;畫師微博:阿隨-sushenji-
「可能是跟受眾有關係。」栩栩總結道,「《創造55》這個企劃本身偏向二次元,二次元愛好者就會比較感興趣。中途吸引到了一些選秀粉絲,他們對選秀模式感興趣,就會來關注。同時《創造55》又滿足了大家追星的欲望,顏值高,總能找到一個代入點,吸引大家pick。」
這種代入感是通過大量真實的細節建構出來的。
第二季選手俞書霖 與 第一季出道前輩肖晏 合影。圖源:FIS娛樂傳媒;畫師:飛絮
比如,每個虛擬形象都會有自己的人設。企劃發起人會在社交平臺放出一張表格,有興趣參加的畫手都可以來填表。表格裡,畫手可以發布虛擬形象的公式圖,即制服照,也要填身高、年齡、性格等。
「那時想要參加的人挺多,應該會有100多個畫手。但正式活動的話,太多人參加會搞不過來,最後就選了55個,所以企劃叫做《創造55》。」栩栩說。
角色的篩選過程,和綜藝節目海選很相似。發起人會捨棄那些人設不夠完善、畫得不夠精美的角色,同時如果多個角色類型比較相似,就會選取最優。栩栩和相熟的畫手朋友一起組建了虛擬的「娛樂公司」,第一季中,公司有兩個畫手的角色入選,到了第二季,只有栩栩創造的角色成功入選。
「會有那種追了兩季的粉絲,感慨說我們公司就只剩一個『獨苗苗『了。」栩栩邊說邊笑。
而虛擬角色最重要的真實感,並非一蹴而就實現的,而是來自於畫手們在活動和日常中,為形象投注的無數心血。栩栩把這種心態形容為:養孩子。
栩栩為自己創造的虛擬角色「肝」了許多圖。練習生訓練圖、綜藝首秀圖、行程通告圖、訓練室休息圖、接受採訪圖、甚至是角色出道之前的學生圖、和家人合影圖……這些圖片都有較為明確的時間線,逐漸支撐起了一個有血有肉的人物。
畫師為何正昌繪製的前置劇情丨圖源微博
畫手們之間還會合作,繪製公演圖、打歌圖、選手們共同出席的雜誌封面圖等,以建立角色與角色之間的人物關係,完善這個靠圖片撐起的虛擬世界。而隨著活動持續推進,熱度逐漸升高,畫手們甚至還會與中V音樂合作,共同製作虛擬角色的單曲或公演視頻。
《創造55》公演舞臺。圖源畫師微博:一灘懶惰的飛絮
《創造55》公演舞臺丨圖源畫師微博:司頓_
大量內容累積起的質變,是畫手和粉絲們共同建立起的信念感。粉絲們會關注自己pick的虛擬形象,在某張圖片中有沒有瘦、有沒有黑眼圈,還會專門去問創造他的畫手,最近這個角色是不是過得太辛苦?
參加過兩季活動後,栩栩的感受是:首先,想讓「紙片人」出圈,還是必須先在某個垂類上做好,或者切入角度特別打動某個群體。其次,持續的內容產出,才會讓「紙片人」活得更久。
技術與文化
無論傳播度是否達到節目組原本的預期,《跨次元新星》仍然具有重要的創新意義。
客觀來看,《跨次元新星》首次嘗試了行業內較先進的虛擬技術,在大型綜藝節目中的應用。同時,在技術難題帶來的種種限制和阻力之下,團隊「帶著鐐銬跳舞」,通過強度較大的配合,儘可能將其對虛擬偶像的想像力落地。在國內,第一次讓三維的「虛擬偶像」,以選秀形式實時出現了觀眾視野之中。
虛擬技術公司也需要這類節目的出現。中科深智團隊表示,《跨次元新星》的優勢在於,它能夠讓虛擬直播技術的商業價值被展現,並且在實際應用中被進一步挖掘。如果有機會,他們也很願意安排旗下的虛擬形象參與這類節目。「從市場和宣傳角度,這是很好的曝光機會;從產品和技術方面,能幫助團隊在新的應用場景中發掘技術更多的可能性,這對於我們這類以技術研發和技術美術實力見長的公司來說尤為可貴。」
想要技術創造更大的價值,需要市場的認可和普及。但想要實現虛擬偶像真正意義上的「跨次元」,將更為不易。
這種不易,技術的限制只是一方面,更多來自於圈層文化中不同的運作方式。
比如在《創造55》企劃中,畫手們用一張紙、一支筆,也可以持續產出內容,為虛擬人物灌注生命力,吸引到粘性極高的忠實粉絲。而在市面上已經出現的其他虛擬偶像企劃中,比如樂元素的《戰鬥吧歌姬》,六位唱跳實力不算頂尖的虛擬人物,也能在發行單曲、錄製跳舞視頻、舉辦直播活動和演唱會等內容中與粉絲互動,讓粉絲們找到參與感和養成感。
《戰鬥吧歌姬》直播翻跳舞蹈(羅茲、墨汐和玉藻)圖源丨B站
最關鍵的是,虛擬偶像的「跨次元」,不能夠成為一場對於不同次元的妥協。偶像本就靠粉絲的「愛」而誕生。對於虛擬偶像來說,這種「愛」更需要被精心設計和打造。「紙片人」的房子雖然不容易倒塌,但想把房子蓋起來,卻比真人偶像更加不易。
在許多二次元愛好者們的眼中,他們還是會在人格化程度較高的虛擬偶像身上,找到代入感。比如《跨次元新星》中沒有被擴列師選擇的Purple,是一位賽博朋克造型的電子音樂人,她的性格並不完美,卻更像真人,寡言少語,有些高冷。據「阿蘇拉故事會社」的資料顯示,她是黃子韜二次元形象「韜斯曼」的同門師妹,在知名國際雜誌《Wonderland》的中文版創刊派對上,Purple也作為唯一一位虛擬偶像出席活動。
而在和刺蝟公社的對談中,中科深智團隊卻提到,目前覺得《跨次元新星》裡的虛擬偶像「太像人了」。虛擬偶像有自己的特色和優勢,目前在節目當中展現出來的「超能力」還太少,期待節目後續能帶來更多驚喜。
某種層面上說,正在發展的新技術,和現有文化之間存在鴻溝,幾乎是一種必然。所以,技術和文化的結合,勢必要在二者的深度互動中,逐漸找到彌合之處。
從更宏觀的意義上看,《跨次元新星》正是一次虛擬技術與次元文化之間的深度互動。這種互動的最可貴之處,並不在於其是否完成預期目標,而在於對那條通往兩個次元橋梁的積極探索。技術會為社會和文化帶來更多變化,而技術的發展也必將經歷文化最純粹也最殘酷的考驗。在這種互動中,人們會慢慢明白,該在哪裡做加法,哪裡做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