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我再長大些,可以獨自一個人踏上徵程之時,我想要去遙遠的國度,想要去遙遠的島嶼,想要去杳無人煙的島嶼,想要去沒有痛苦,沒有悲傷的島嶼。在那個島上,當我想要攀登時就爬上樹木,當我想要遊泳時就暢遊海中,當我想要沉眠時就酣然入睡,一想到只有我不存在的城市,我的心情就會變得非常輕鬆,想要去很遠很遠的地方。
這段文字是動漫《只有我不存在的城市》(只有我不存在的街道)中雛月加代的作文。這部改編自三部敬的同名漫畫,出眾的懸疑色彩,緊湊的劇情,細節的刻畫表現使它成為16年最火爆的動漫。
動漫講述了29歲三流漫畫家男主藤沼悟利用「再上映」能力(穿越回不好的事件發生之前的時間點,可以阻止該事件的發生,但失敗的話就會一直重複)回到過去完成救贖的故事。
相信很多看過動漫的小夥伴都曾經被這段飽含深情的話所打動。雛月加代遭受母親的暴力行為,時常被關在小倉庫裡瑟瑟發抖,性格也變得不喜歡與人接觸,還被同學們嘲笑衣服落時。
種種因素刺激之下,幼小的加代有了一個強烈的願望:去一個遙遠的國度,沒有悲傷,沒有痛苦,自由自在的遙遠島嶼。
看到這裡,小編已經眼眶溼潤,含淚待落。這就是共情,共的不是偉大的大同大愛,而是平平常常的,每個人或許都會經歷的平常之情。
小時候,當我們不開心時,當我們受委屈時,當我們默默哭泣時,可能都曾經幻想過這麼一個地方,一個和加代心中所想別無二致的地方。
這種對生活中兒童情感的細膩捕捉,並把它完美還原在動漫中,看罷,腦海中可能不會有什麼津津樂道的「大場面」,但是我們內心的豐盈的情感和久久迴蕩在心中的震撼卻不會比任何一部番少一點。
因為這部動漫,用細節,我們生活中很少被注意的細節,但又是多麼溫馨的細節,一點點徹底使我們的心靈淪陷。
如果說懸念、治癒、救贖這類合乎作品的形容詞是描述劇情,那麼動漫表現的平凡正常的生活我願稱之為核心。
我們看到劇情的救贖與懸念,但感動我們卻無聲的是這和我們相差無幾的平凡生活。換句話說,我們感動,或許是因為看到了自己做到了自己想做的事。
藝術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主人公藤沼悟如果沒有「再上映」能力,那麼一切都不會有所改變,他依然是一個29歲的三流漫畫家被迫轉行送外賣,對著母親的遺體不能做一絲一毫改變,無法走入自己內心,害怕相信。自己生命中的遺憾也只能永遠卡在心間。
求職、童年遺憾、父母關係是每個成年人都會經歷的。
秘密基地、玩伴矛盾、對未來無力的嚮往是每個孩子都會經歷的。
而愛情,在生活裡是不完美的。動漫中也是,很多小夥伴看到長大的加代抱著孩子來看悟時,都唏噓不已。
而我想,這才是真正的生活。所以在動漫中,對親情、友情的表現烘託遠大於愛情。
我們終究不會有回到過去這種超能力,能做的只有把握當下,這部動漫用懸念的情節,細膩的故事告訴我們:別讓自己留下遺憾,想做什麼就去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