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慈欣當年的小說原本
《流浪地球》作為小說,寫作於20年前,即2000年發表於《科幻世界》第7期。
可見,一個作家要想成名,需要漫長的歲月積澱。
2008年11月,湖北長江出版集團,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
2018年4月,《流浪地球》作為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銀火箭少年科幻系列》中的一冊出現。
2018年6月,《流浪地球》作為由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劉慈欣少兒科幻系列》中的一冊再次出現於讀者們眼前。
《流浪地球》根據劉慈欣同名小說改編,影片故事設定在2075年,講述了太陽即將毀滅,已經不適合人類生存,而面對絕境,人類將開啟「流浪地球」計劃,試圖帶著地球一起逃離太陽系,尋找人類新家園的故事。
《流浪地球》是如何拍成電影的?
《流浪地球》是由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西文化旅遊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登峰國際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郭帆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出品的科幻片。
由郭帆執導,吳京特別出演,屈楚蕭、李光潔、吳孟達、趙今麥領銜主演。
《流浪地球》同名科幻長詩
詩人李者也,原名李華振,當代「古詩復興運動」的致力者,愛國主義詩人、豪放派詩人、山水詩人、科幻詩人。
被評價為「當代最有可能把古詩寫成暢銷書的作家」。
目前主要作品有40多本詩集,其《四庫全詩》叢書的口號是:「中華復興之夢,詩歌不可或缺。因為,無詩歌不大唐,無詩歌非盛世,無詩歌豈古國?」
其中,李者也為《流浪地球》曾經寫過一首同名的科幻長詩(而且是古詩詞),收錄在其詩集《時光終歸滄桑:一位時空旅行者的諸世紀詩集》一書裡。
該詩被無數科幻迷、詩詞愛好者熱追,認為開創了中國古詩詞與科幻有機結合的先河。
該詩節選如下:
《流浪地球》(詩詞版)
(又名《星際移民》詩詞版)
詩/李者也
天之下,地之上,蒼穹之深氣之壯。
億萬星辰接大荒,茫茫無際遼且曠。
其間三界萬物生,居之如飴醇如釀。
哪知滄桑多無情,奇災突至自天降。
天欲傾,地欲裂,勢將毀我街與巷。
日無光,月無芒,塗炭生靈滌而蕩。
自然之法寒如冰,血卻未冷心猶燙。
文明之明應黎明,何忍暗夜成絕唱。
祖之地,昔之邦,難捨家園舊之樣。
無畏前路九生死,攜我故土流而浪。
應可期者未之來,不可泯者希之望。
命之運,責之任,男兒當仁不可讓。
闖,縱是地獄吾亦往,為尋方與向。
拼得此身千百戰,不許親人淚中葬。
光,年,道雖遠兮夢在前,路可丈。
必將一日應可達,以得其所安而放。
千難萬險何懼哉,若奮爭,終不喪。
一線曙光破空曉,復我生機欣然盎。
故園可遷不可棄,總是吾心依與傍。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若有情天可抗。
科是科,幻非幻,求索不可限其量。
造物不解誰是主,萬事勇者皆可創。
【節選自詩人李者也寫的「中國第一部科幻詩詞集」《時光終歸滄桑:時空旅行者的諸世紀詩集》一書】
該詩被認為開創了中國古詩詞與科幻有機結合的先河。
中國第一部科幻詩詞集:《時光終歸滄桑:一位時空旅行者的諸世紀詩集》
這本詩集,被無數科幻迷、詩詞愛好者熱追,認為是中國古詩詞與科幻有機結合的典範之作,是「中國第一部科幻詩詞集」。
滄桑,是一個沉重的話題,是一個無解的方程。
面對茫茫蒼穹、漫漫時空、冥冥歲月,我們禁不住疑問:
百年前發生了什麼?百年人生短亦長,造物皆難逃無常。
千年前發生了什麼?風雨路上無客還,光陰逝水何蒼茫。
萬年前發生了什麼?萬代追溯史之前,古人仍居猿之旁。
億年前發生了什麼?億載可向不可往,冥冥洪荒嘆蒼涼。
兆年前發生了什麼?杳杳只知億與兆,冥冥不計歲與齡。
太古紀,寒武紀,侏羅紀,諸世紀。
時光由溟而入冥,終將一日無人記。
在滄桑面前,每一個發問都顯得那麼渺小。
何以消愁?唯有詩歌。
我們試圖用詩意為滄桑作註解、尋答案。
這是該書的簡短序言。
《流浪地球》背後的特效鏡頭
《流浪地球》在初剪初期視效鏡頭達到4000個,最後縮減到2200個,這一數量仍超過了一些常規電影全片的鏡頭量。其中50%是高難度的視效鏡頭,還挑戰了大量的全CG鏡頭,比如用全CG鏡頭將上海砌入冰牆等等。影片還專門成立了UI組,負責片中所有儀表和顯示屏交互界面的設計。為了提高真實感,讓屏幕反射在演員臉上的面光和眼神互動更加逼真,劇組全程堅持實景UI拍攝 。
詩人李者也寫的「中國第一部科幻詩詞集」《時光終歸滄桑:時空旅行者的諸世紀詩集》一書,或許將引發一場古詩詞與科幻界的有機結合的古詩復興運動。
就像20年前劉慈欣嘗試著寫科幻小說一樣,萌芽時每人想到日後會引起轟動。
您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