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開啟國產科幻電影元年

2020-12-27 華夏經緯網
《流浪地球》逆襲 春節檔奪冠 口碑票房雙豐收 

《流浪地球》劇照 圖片來源:全天候科技(上海)

      這個春節檔應該是屬於《流浪地球》的。作為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國產科幻電影大片,該片在上映前的口碑就已經在圈內發酵。但影片在大年初一的排片量卻只有11.4%,跟《瘋狂的外星人》、《飛馳人生》、《新喜劇之王》差得不少。但該片的走勢非常迅猛,到了大年初三,該片的排片就上升到了24%,最終以3.34億的單日票房成為了冠軍。此後,該片的排片不斷上升,從2月8日開始,該片的票房佔比在8部春節檔的電影中就超過了50%,可謂是砍下了春節檔電影的半壁江山。

      春節檔大戰打響前,《流浪地球》的預售票房在八部同檔期影片中僅排名第四,不及前三部喜劇片,該片甚至一度被認為「不太適合春節檔電影氛圍」。誰能想到,春節檔鳴鑼72小時之後,伴隨著「遠遠超出預期」「中國終於有了自己的科幻片」「看哭了」等難掩激動的網友評價,該片便攀升至票房榜第一位,至此,冠軍地位便再難以被撼動。

     《流浪地球》不但口碑好,還擁有足夠的話題性,也是其成績好的原因。近幾年,《紅海行動》《流浪地球》等看似與節日氣氛不那麼相符的影片,卻在春節檔拔得頭籌,從側面說明,喜劇類型已經退燒,能夠引起觀眾好奇和興趣的新類型正在崛起。同時,觀眾對影片是否符合合家歡已經不做特別要求,而是要有足夠的話題和拿得出手的水平,電影能否讓人在春節期間的聚會、朋友圈裡提供可以消磨時間、各抒己見的話題,已經成為時下年輕人的「剛需」。

    相關連結:

            《流浪地球》票房20億春節檔奪冠  

            春節檔5天50億票房《流浪地球》逆襲奪冠  

            電影春節檔票房創新高 《流浪地球》逆襲領跑  

            《流浪地球》黑馬逆襲 朋友圈掀起「影評大賽」  

            中國科幻電影由《流浪地球》出發 卡梅隆送祝福  

            春節檔電影盤點:票房口碑雙豐收 科幻電影迎來大突破  

            《流浪地球》上映以來熱度不減 對國產科幻電影多一份期待  

            《流浪地球》奪冠助春節檔電影票房再創新高  

導演郭帆揭秘《流浪地球》拍攝幕後

導演郭帆劇照 圖片來源:新華網

      在《流浪地球》之前,導演郭帆執導過兩部電影,都與科幻無關。所以當人們知道他要來拍攝一部由劉慈欣小說改編的科幻大片時,質疑幾乎是不可避免的。郭帆導演近日接受新華網採訪,直言拍攝《流浪地球》遇到的最大困難就是信任,「他們都在懷疑,憑什麼是你來做這件事?你有什麼能力?你需要去證明自己,獲得信任,那是一個長時間的過程。」

     「行星發動機」高達11公裡,是地球能夠承載的建築物的極限,發動機底盤直徑30公裡,這樣一個龐然大物,如何讓它在鏡頭上呈現從而被觀眾接受,是一項巨大的挑戰。

拍攝現場 圖片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流浪地球》中大量的防護服及特殊道具製作不論設計還是最終呈現,都具有相當大的難度。不同的顏色、版型、材質、織物密度,細緻到單個材料的外形、重量、以及感觀都需要421工作室(現為Studio MDI)的同仁們進行幾十次甚至上百次的調試升級。防護服在最初概念階段就設定分為民用和軍用兩種,最為直觀的就是民用的要「軟」,軍用的要「硬」,北京421工作室(現為Studio MDI)按照郭帆導演與郜昂帶領的美術組定下的「重工業質感」及寫實的設計基調,專門為《流浪地球》設計並製作了5套軍用外骨骼裝甲,15套頭盔及背包,還有19套軟質防護服,除此之外還有大量的特殊道具製作。電影《流浪地球》中冒險小分隊成員姜志剛(飾剛子)與楊軼(飾溜子)第一次看到軍用防護服就被震驚,他們表示:「外骨骼裝甲非常有質感,尤其手臂上的機械感十足。」

    相關連結:

            電影《流浪地球》打造"流浪美學"  

            郭帆做客《今日影評》:尋找中國科幻文化內核  

            郭帆:拍攝《流浪地球》遇到的最大困難是信任  

            《流浪地球》導演:現在定義「國產科幻電影元年」為時尚早   

吳京首演太空人 助力中國科幻電影

吳京劇照 圖片來源:廣州日報

      由郭帆執導、劉慈欣同名小說改編的科幻電影《流浪地球》日前曝光了一支30秒的貼片預告。片中,吳京飾演的太空人首次亮相:在短暫的劇情裡,他和俄羅斯籍的同伴一起走向了空間站艙門,正要執行某項嚴峻任務。

     《戰狼2》後,吳京對出演電影的選擇非常謹慎,他曾說在家養傷時,跟郭帆導演因聚餐讓他發現了這個劇本,看完後當即熱淚盈眶。了解完整影片籌備的狀態後,他認為這個項目跟他籌備《戰狼》系列時的狀況很像,在郭帆身上也看到了自己當初的那個衝勁兒,二話不說就接拍了。他身兼主演和投資人,無論是雪中送炭投資6000萬元,還是「客串」了31天,都讓無數影迷感動,他的精準眼光與魄力也讓人讚嘆。如果《流浪地球》票房真能如預測般超過50億元,那麼吳京手握兩部超50億票房的主演影片,這樣的成績在內地前無古人,短期內也必然「後無來者」。

      除了客串出演,吳京還擔任了《流浪地球》的出品人。他笑稱自己是被「騙」來的:「導演先是找我去客串,郭帆的狀態就像當年我拍《戰狼》時一樣,開創一個類型電影非常不容易,我很願意支持他。可拍著拍著,他跟我說超支了,我想既然參與進來了,那就投資吧。最後我客串了31天的戲,結束時他又跟我商量說能不能不收片酬,那就不收吧。

    相關連結:

            吳京演的《流浪地球》 劉慈欣怎麼看

            吳京上太空 科幻片《流浪地球》偏寫實

            劉慈欣小說《流浪地球》改編科幻片偏寫實 吳京加盟

            《流浪地球》23億票房助吳京登頂「百億先生」在等他

            吳京自曝因工作太忙忽略兒子 對兒子「有歉疚」

            吳京從客串到投資《流浪地球》 網友:簡直「空手套戰狼」

原著作者劉慈欣:中國科幻電影正式起航

劉慈欣劇照 圖片來源:中新網

      2019年春節檔期電影票房冠軍非《流浪地球》莫屬。作為這部電影的原著作者、電影監製,劉慈欣曾表示,中國科幻電影開啟了壯麗的航程。電影版《流浪地球》十分有個性,「第一次把中國人對故土和家的情感在太空尺度上展現出來,震撼心靈。希望這個春節有更多的人能夠感受到中國科幻的魅力,感受這部充滿厚重感、帶有中國式情感的中國科幻電影」。

      劉慈欣認為,一部好的中國科幻電影,絕不僅僅是在視覺上「拼接」一些中國元素就行了,更為重要的是對社會文化的刻畫。「在《流浪地球》中,人物的行為方式、情感表達以及地下城社會面對災難的反應,都在深刻地傳達中西文化的差異。

      劉慈欣說,好的科幻片拍得像歷史片。我的理解是,科幻片要有站在未來看現在的恢弘歷史感。在這方面,製作團隊下的功夫觀眾是能夠感知的,冰封的城市地標建築,北京市交通管理局溫馨提示,卡式電視遊戲機,毛筆書寫的大紅福字,這些精心選擇的細節都與未來場景構成了有意味的衝突,使觀眾在會心一笑中實現沉浸感和臨場感。物境營造這個科幻電影最基礎部分,是《流浪地球》最硬氣的所在。

    相關連結:

            《流浪地球》作者劉慈欣:科幻作家不可能預測未來

            劉慈欣點讚科幻電影《流浪地球》:震撼心靈

            談小說《流浪地球》電影改編:科幻影視新跨越

            借力《流浪地球》 經典科幻書籍衝上熱銷榜

            劉慈欣:帶上地球去「流浪」表達了中國人對故土的深深眷戀

            春節假期小夥伴們讀書忙 《流浪地球》同名小說受追捧

國產科幻片《流浪地球》緣何獲得成功

圖片來源:新京報 

      《流浪地球》最大的成功是擁有中國式情感。「由於文化的親緣性,中國觀眾必然會對含有中國價值觀的重工業電影有極強的訴求。」張苗認為,綿長的父子親情、深厚的家國情懷,是《流浪地球》引起人們共鳴的關鍵因素。

      從精神層面來說,在影片宏大的故事設定、突破天際的想像和盪氣迴腸的敘事下,我們能看到中國人的世界觀、中國人的思維方式、中國人的行為邏輯。無論是犧牲、忍讓、顧全大局捨棄個人利益,還是執著的親情紐帶、向死而生的勇氣;無論是對家園故土的眷戀和珍視,愚公移山一般的執著,還是影片中因為缺乏交流溝通而疏離的父子關係,都有很多現實中的投影。

      在全球視野之下,《流浪地球》或許只能算是科幻電影領域「點點繁星」之中的一顆。但是,就國內市場而言,《流浪地球》卻更像一顆「孤星」,乃至於行業的「啟明星」。《流浪地球》的成功,證明了中國作者也能寫出有著瑰麗想像的科幻劇本,證明了中國影人也能藉助電影工業體系打造出好萊塢級的特效,證明了中國影片也能在類型片的道路上取得成功,更證明了中國觀眾對科幻電影也有高度的觀影熱情。中國影人只要能夠抓住眼前的機會和風口,趁機多推出幾部優秀的作品,就有希望徹底扭轉之前的「惡性循環」,為國產科幻電影打開局面。

    相關連結:

            《流浪地球》何以動人

            《流浪地球》電影中的科與幻

            春節檔電影:高質量成就好作品

            2019春節檔大混戰,誰能笑到最後?

            「流浪地球」靠譜嗎?科學家這麼說

            《流浪地球》的成功是起點而非終點

            你想知道的《流浪地球》的問題,都在這裡了

            國產科幻大片《流浪地球》春節受歡迎 憑什麼?

            電影「春節檔」:類型多樣是趨勢 質量「硬核」是關鍵

            投資僅為好萊塢四分之一 是什麼令《流浪地球》燃爆

《流浪地球》臺詞成交通安全宣傳語

「平安北京」官微截圖。圖片來源:華龍網

      春節期間,電影《流浪地球》火了!與此同時,「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行車不規範,親人兩行淚」這條標語在電影中多個場景反覆出現,堪稱《流浪地球》中最火和最經典的情節。有網友表示,「下了血本的特效,不及北京市第三區交通委的20個字」。今(12)日,有市民開車通過重慶忠縣滬渝高速公路尖子山隧道路段時,看到高速路的電子屏上也出現了這樣的標語。

       這短短20個字,不僅在現實中火了,在社交網絡上也被各大「官博」改編接力。@電影流浪地球 在官方微博中借用這句臺詞,提醒初六返程的人們注意安全。沒想到,這條微博讓一眾「官博」轉發接力。@平安北京 轉發並評論原微博說:地球在流浪,交規不能忘;行車要守法,平安來歸家。@北京交警 也轉發並評論稱:我在崗位上,無暇去顧及,原來電影也可以這麼貼心。傳播正能量,我決定選擇希望!

    相關連結:

            交警轉發《流浪地球》臺詞不只有趣 

            蹭《流浪地球》熱度宣傳交規,這操作我給滿分

            接地氣!應景!《流浪地球》最火情節現身重慶高速路段電子屏 

編輯策劃:張祝華

相關焦點

  • 2019是中國科幻電影元年?流浪地球之後,國產科幻電影紛紛來襲!
    2019已過去近一半的時間,位於電影票房榜首的依然是今年大年初一上映的電影《流浪地球》。這部電影也重啟了人們對於中國科幻電影的憧憬。科幻電影其實並沒有統一的分類,但我個人還是傾向於以科幻小說的分類進行描述。即硬科幻、軟科幻。
  • 《流浪地球》:國產科幻電影的新紀元
    2019年2月5日大年初一,國產科幻電影《流浪地球》正式與觀眾見面,首映當日就突破了2億元的票房大關,同時豆瓣評分飆升至8.3分,最終以46.55億的票房躍升為國產電影票房第二(僅次於《戰狼2》)。許多影評人和觀眾將《流浪地球》的上映稱作是中國科幻片元年的開啟,同時也將《流浪地球》稱為硬科幻電影。《流浪地球》改編自中國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的同名小說,講述了2075年太陽即將毀滅,人類必須通過「流浪地球」計劃逃離太陽系另尋家園的故事。
  • 《流浪地球》國產科幻電影走向新紀元
    這幾天終於去看了網絡輿論兩極分化的科幻巨作《流浪地球》,在二刷之後暫且中立的對這部電影發表一些感受電影講述了在2075年,太陽發生了不可控制的反應,地球面臨被摧毀的局面。為了人類生存,集結全球各國之力在地球表面建造了上萬座行星發動機,推動地球離開太陽系尋找新家園。最後,完成了這項任務。但地球上的人們還是要想辦法逃離太陽系尋找新的家園。
  • 電影《流浪地球》引發科幻熱:國產新人小說銷量猛增40倍
    近日,電影《流浪地球》持續熱映,強勢帶動國產科幻小說暢銷,先是《流浪地球》原著作者劉慈欣作品全線熱銷,多個版本的《流浪地球》登上排行榜。緊接著,科幻小說銷量被帶動,讀客文化出品的國產科幻小說《AI迷航》一夜之間躍入噹噹小說暢銷榜第17名,銷量猛增40倍,業內人士感慨「2019年科幻元年開啟」。《流浪地球》小說原著春節賣出十餘萬冊《流浪地球》以黑馬身份殺進今年春節檔,擊敗了寧浩的《瘋狂外星人》和韓寒的《飛馳人生》,一路高歌猛進登頂第一。
  • 《流浪地球》為什麼引發「中國科幻電影元年」大討論
    2019年的春節檔,由於《流浪地球》的出現,中國科幻電影元年已經到來的聲音逐漸佔據輿論市場,從國家級媒體到地方媒體,以及各種自媒體和粉絲,都紛紛發出自己的聲音。本文將回顧並梳理以下問題:中國科幻電影元年概念的提出及其背後的時代脈絡;為什麼大家都在期待中國科幻電影元年;為什麼普遍認為是《流浪地球》而不是《瘋狂的外星人》開啟了新的時代,這種觀點是否具有合理性,並分析當下對《流浪地球》《瘋狂的外星人》評論兩極分化的原因。《流浪地球》劇照。
  • 科幻電影《流浪地球》「意外」大獲成功的背後
    影片《流浪地球》中的地下城場景圖,來源於網絡。後來《臥虎藏龍》獲了諸多國際大獎,這部武俠片包含了西方對中國人的各種「想像」,辮子、功夫、山水風景……  中國人拍武俠大片可以,但何時才能拍出屬於自己的科幻大片?長期研究科學技術史的上海交通大學教授江曉原一直在追問。  「所謂的『中國科幻元年』,它只能以一部成功的中國本土科幻大片來開啟。有抱負的中國科幻作家,和有抱負的中國電影人,都必須接受這一使命。」
  • 2019年真的能稱為「科幻元年」嗎?
    《流浪地球》拍出了大眾想像中的科幻大片,但它不是科幻片的唯一形態。時光網特稿 2019年春節檔,《流浪地球》成為一種現象。據最新數據,影片的票房已經突破46億人民幣,是中國影史票房第二高的影片,僅次於《戰狼2》。伴隨著紅火的票房,《流浪地球》也一時間成為話題熱點。其中,「《流浪地球》開啟中國科幻電影元年」的口號在媒體和大眾間播散開來。
  • 中國科幻元年裡程碑《流浪地球2》確認定檔2023年大年初一
    對於被譽為中國科幻元年的國產科幻大片《流浪地球》,大家肯定至今仍記憶猶新。 因此太陽系已經不再適合人類生存,面對絕境,為了自救,人類提出一個名為「流浪地球」的大膽計劃,即傾全球之力在地球表面建造上萬座發動機和轉向發動機
  • 中國硬核科幻電影元年,真的到來了嗎?
    《流浪地球》電影中的航空飛船2019年春節檔的最大贏家是兩部科幻片。《流浪地球》從關乎人類命運的宏大敘事出發,掀起一股硬核科幻觀影熱潮,《瘋狂的外星人》則對外星人題材進行了成功的本土嫁接,讓國產科幻電影更接地氣。兩部科幻類型電影取得了巨大的票房成功,佔據了最黃金的春節檔的榜首和榜眼。有人不禁據此得出結論:2019年是中國硬核科幻電影元年。
  • 《流浪地球》:開啟中國電影超級英雄時代
    《流浪地球》毫無疑問是近年來最為成功的國產電影之一,更是國產科幻電影的裡程碑,而它帶來的影響也在逐漸發酵。流浪地球的意義是全方位的,而以劉啟/劉培強等人為代表的英雄角色更為國人帶來的中國超級英雄的曙光。
  • 《流浪地球》之後,中國的科幻電影走向何方
    2019年春節,《流浪地球》橫空出世,46億,創造了中國科幻電影的奇蹟。不少人將2019年稱為中國科幻元年,很快一股科幻熱在中國影視圈瀰漫。以科幻為名的項目越來越多,都夢想它可以成為第二個《流浪地球》。
  • 《流浪地球》並不完美,卻是中國科幻電影的裡程碑
    大年初一,二刷IMAX版本的《流浪地球》,也依然抑制不住地淚流滿面。如果說提前點映讓我確認了「中國科幻電影元年」的開啟,但整個大腦久久處于震撼之中無法做過多思考,那麼這次二刷則讓我注意到更多細節,經過沉澱之後,我可以肯定地說,《流浪地球》是一部中國科幻電影裡程碑式的作品,必將載入史冊。
  • 中國科幻電影元年 需著陸在科學基礎之上
    中國科幻電影元年 需著陸在科學基礎之上王鐘的「在某種程度上,公眾對科幻作品的接受能力,也是社會科學素養高低的體現。對科學技術的未來有期待和嚮往,對科學創新的當下自然有動力和追求。近些年,常有本土科幻愛好者討論中國科幻電影元年何時到來。
  • 2019,說好的中國科幻電影元年,一年夢尋如何?
    2019年大年初一,《流浪地球》在不被看好的情況下,一路逆襲,一騎絕塵,成為中國票房史上黑馬之一,並被稱之開啟了中國科幻元年!2019年已經過去,讓我們盤點這個夢尋跡幾何?21部科幻片貢獻27%票房,4部國產科幻片貢獻10%!
  • 華語科幻電影元年卒於「上海堡壘」
    自從《流浪地球》上映之後,大家都說2019年是中國科幻電影元年。中國科幻電影元年始於《流浪地球》,沒辦法,這第一槍實在太響了。以至於,在它之後,只要是科幻題材,都會被劃到這科幻電影元年當中。滕華濤是小妞電影元年的創始者,拍科幻片,他行麼?他不行。如果說,中國科幻電影元年始於《流浪地球》,那麼它就卒於《上海堡壘》。
  • 從《三體》到《流浪地球》 中國科幻片終於起航
    雖然我之前也覺得應該如此,因為屬於中國電影人的時間到了,但電影還是超出我的預期。」——科幻作家韓松在看完《流浪地球》後,這樣在微博上寫道。 看來,行業和媒體喊了多年的國產科幻元年到來了。 到底什麼算作中國科幻電影的元年?不同人有不同的答案。韓松在採訪中曾經表示,1980年的《珊瑚島上的死光》已經開起了中國科幻電影的元年。
  • 《流浪地球》:中國科幻電影之崛起
    《流浪地球》,講的就是以為是主演結果是龍套的吳京,在中國農曆新年這一天,率領著地球人開著地球拋棄太陽,然後教唆兒子在木星上點了個超級大炮仗的勵志親子故事!其實對於筆者而言,這部電影給中國電影,尤其是科幻題材的電影所帶來的影響和意義,已經遠超這部影片存在的本身。之前看國產的科幻電影,諸如《未來警察》《機器俠》之類,都是披著科幻電影的外衣取了這麼一個冠冕堂皇的噱頭來賺觀眾的眼球,結果那些粗製濫造的特效水平和無聊的劇情,將觀眾對於國產科幻電影的信心一次次擊得粉碎。
  • 中國科幻電影元年?看完這部國產科幻,你又會失望了!
    一部號稱燒腦科幻的電影,在電影院上映一個月,收入不到800萬票房,最近在影視網站上線了。於是手賤刷了一遍,發現群眾的眼睛都是雪亮的——這都啥玩意兒啊?想起春節的時候,《流浪地球》的大火,讓人們提出一個概念,說2019年是「中國科幻電影元年」。
  • 《流浪地球》後,國產科幻終於又出黑馬!我要第一個安利
    《流浪地球》重映,Sir前兩天說過。評論裡還是能看到影迷們對國產科幻的期望。這事有好有壞。我們火了劉慈欣,火了《流浪地球》,證明目前在文學和電影兩個領域都有拿得出手的作品。但。只有劉慈欣,只有《流浪地球》呢?扎心吧。別急。我們還有一群人,在沒那麼多關注的地方,埋著頭,咬著牙,為國產科幻尋找更多可能性。它叫「國產動畫」。
  • 要拍出下一部《流浪地球》,除了暢銷科幻小說還缺什麼?
    近日,國家電影局、中國科協也印發《關於促進科幻電影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將科幻電影打造成為電影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點和新動能,把創作優秀電影作為中心環節,被稱作「科幻十條」。有了優質科幻文學資源,就可以拍出下一部《流浪地球》嗎?「科幻」熱下,科幻電影的春天來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