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這樣的方式死亡,很金基德

2020-12-14 再見美麗的小劃

「金基德死了!」

群裡出現這樣的消息,大家第一反應是不信。尤其是死在拉脫維亞的首都裡加這樣的地方。除了少為人知的人鏈以外,這個波羅的海國家,幾乎沒有太多存在感,甚至不該和一個韓國著名導演的死訊,聯繫在一起。

或許,許多人還是不知道,這些年,金基德身上都發生了什麼事情。有些人可能隱約知道,他被捲入了無可推卸的metoo事件定罪上。當然,這篇推送也不是要鞭屍聲討。

總之,作為一個曾經的金氏作品影迷,我在聽到他作為忠武路孤兒,被韓國主流電影人所不齒不屑的酒席八卦,也是相當震驚的。後來,儘管明白人如其片,不影響我的觀看,可是,我再也沒有喜歡的金基德作品了——除了那部他口口聲聲要幹掉自己的《阿里郎》。

這些年,金基德在雲南、澳門等地出沒,中國人還是迷信他的大計劃。可是,他終究沒能施展他最擅長的簡單粗暴那一套拍攝模式。死在拉脫維亞,或許是他最後的一次電影演出。

2020年,韓國導演金基德死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之前對《野生金基德》的書評裡,我將當時的金基德作品,劃分為三個階段。事實上,他是金基德(作品)的前半生,也是廣大中國影迷最熟悉的階段。

若以現在的蓋棺定論,我會把1996到2008年,作為金基德的前半生,然後是2008年到2020年,這是他的後半生。

在金基德的前半生,我跟許多影迷那樣,是通過《春夏秋冬又一春》的盜版碟,通過《漂流欲室》的三級片盜版下載,通過他在柏林和坎城的大紅大紫,來認識到這個韓國電影的異數。

野路子出身的金基德,為了逃脫父權魔掌,逃到了巴黎學畫,陰差陽錯寫劇本走上了電影之路。另一面的金基德,他在片場性侵女演員,以職務之便行各種不軌之事,也遭致其他電影人的不齒,直到近年被曝光,不敢回國。

我曾經這樣理解金基德的前半生。

1999年,韓國電影人發起光頭運動,韓國迎來了電影產業的黃金時代。這十年間,大概沒有哪一名韓國導演,有金基德般的困境,國內遭遇和國際聲望,完全不成正比。他頻頻開炮,換來的卻是冷嘲熱諷。他堅持一年一部的電影創作,終於還是沒能堅持下來,轉而扶植幫助直系導演成氣候。即便在最近幾年,當金基德無力繼續速成創作模式,他的知名度在中國依然不減。

為了更好地說明金基德的得失所在,個人把金基德的電影創作分成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就是1996年的《鱷魚藏屍日記》到2003年的《春夏秋冬又一春》,默默無聞的金基德積攢力量,突然化作一把利器,刺進了韓國電影的軀體。許多中國觀眾就在這一時期接觸到了金基德作品,像《漂流欲室》,裸女封面,誘人的包裝。不過那會他的名字毫不起眼,淹沒在了韓流當中。

第二個階段是2004年的《撒瑪利亞女孩》到2005年的《弓》,準確說來中國觀眾是在2004年認識了金基德,他先後拿下了柏林和威尼斯電影節的最佳導演。像弱化了暴戾氣息的《空房間》,帶有繪畫特質的影像相當符合國人口味,由此一舉成名天下知。試看今天菲律賓導演曼多薩,同樣是有雙城座上賓的待遇,然而名氣並不見長。

第三個階段是2006年的《時間》到2008年的《悲夢》,這之後金基德就處於蟄居狀態。這一時期的作品開始滑坡,影響大不如前。《呼吸》雖然入選了坎城電影節,然而那一年韓片的風頭盡屬《密陽》。李滄東是為數極少能讓金基德崇敬的本土導演(《野生金基德》有披露金基德與李滄東的微妙關係),敗給自己偶像,恐怕也沒什麼怨言。

倘若這麼看待,金基德真是來得快去得也快,短短十年就經歷了起步、抬升、高峰到衰退的軌跡。然而金基德的困惑並不是單獨現象,井噴型導演往往容易出現類似的瓶頸期,轉入真正的失語狀態——已經無法靠作品說話了。所以這個時候淡看大起大落,靜心下來梳理番金基德,恐怕是最好不過。

金基德後半生的作品,我唯一稱得上喜歡的一部,就是紀錄片《阿里郎》。至於《聖殤》和《莫比烏斯》,乃至《人間,空間,時間和人》,已經到了一種荒誕絕倫的程度。但便如此,他還是獲得了威尼斯最高獎。然後,開始出沒在中國各地,回答一些奇怪的映後QA,與粉絲影迷合影。

應該說,切換到現實頻道,我對這個韓國小老頭,並沒有太多看法,反而覺得他親和隨意,沒有任何電影導演的架子。

下文是我對《阿里郎》的評價,還有對金基德的看法。

這幾天總能碰見金基德導演,小個子、花白頭髮、一身普通著裝,看上去分明就是一堆路人當中的小老頭。然而,這畫面卻不及去年坎城帶給我的震撼大。

眾所周知,自2008年的《悲夢》後,金基德仿佛人間蒸發了一般,消息全無。別人還以為他在潛心創作,結果《阿里郎》亮相坎城,旋即爆出他患上抑鬱症和社交恐懼症等重磅新聞。光是看他那照片,形容枯槁,不過三年而已,卻仿佛被十幾年的時間給碾過,登時就蒼老憔悴了。當時就有無數個問號,好說歹說,他也是身處同一時代的知名導演,影響了許多人,怎麼現在就變成了這副模樣……

不過,6月17號晚上登臺亮相,這位自稱野生動物的韓國導演似乎狀態不錯,跟坎城一樣,他繼續高唱了一首《阿里郎》,面帶笑容。他的瓶頸和創作矛盾,好像通過這部極端又矛盾的紀錄片《阿里郎》獲得了釋放,重新迎來下一個人生出口。還記得2004年到2007年是金基德最輝煌的一段時間,他在國際上包括中國這邊收穫了極大聲譽,一舉成名。然而,從《時間》、《呼吸》和《悲夢》可以看出,金基德失去了曾經的靈感,徒留自虐和瘋狂,把玩符號、概念先行,但製作上卻更加粗糙簡陋。他的速成創作把自己逼入了一種窘迫狀況,人生和事業成功的背後是極度不自信——這些在《阿里郎》都有所反映。

儘管在片中,金基德一再解釋說,一是李娜英在《悲夢》的拍攝意外,二是副導演(張勳)的背叛離去,這兩件事情徹底擊倒了他,令他產生自我懷疑,對過去15部電影感到羞愧。可在我看來,有如在評論《悲夢》時指出過的:金基德曾用各種方法去虐待他的電影人物,這一回,他終於開始虐待他自己了,否則無法從負面情緒中徹底解脫。他把男男女女封閉在玻璃容器中,這一回,他把自己關在了帳篷裡面,與外界隔絕。在這個角度上看來,他和他的電影做到了高度一致。回看他在《怪物》上映時以及接受採訪的一系列言論,了解這個人的脆弱內心並不會太難。

《阿里郎》裡是金基德的自閉生活,他蓬頭亂髮,每天吃喝拉撒,自說自話還有半夜鬼敲門。他談到了韓國電影的問題,談到了作為人的問題。可以看到,金基德對三大節的參賽經歷如數家珍,足可見其自戀程度。他也承認了,國際電影節挽救了他,令他感到滿足,然而,光有這些,卻不足以挽救他在韓國國內的糟糕形象。或許,當他像異端一樣存在,半路出家還玩出了名堂,這都已經足夠招致忠武路電影人的恨意了。不過他說了,黑白同色,或許也是壞男人的反擊方式。

跟北野武一樣,當金基德意識到不能這樣拍電影了——同時又拍不出新花樣時,他們都要嘗試殺死自己。只是,北野武依然可以遊戲人間,金基德卻用施虐的方式來嘲笑自己和觀眾。並非韓國容不下金基德,其實是他在內心深處容不下自己。這是一個極端缺乏存在感又渴望獲得別人矚目的電影導演,只要翻看他在拍攝電影之前的早年經歷,當苦力各種挨打,實在是一部辛酸血淚史。

《阿里郎》有幾個段落讓我印象深刻,一是看到他老淚縱橫地唱著《阿里郎》,上上、下下,上去又下來,中間閃出他電影作品的海報。無論他當時情感的真假,是在自我表演還是賣弄矯情,看著都覺得心酸;再者是出現《春夏秋冬又一春》的畫面,有人解釋說,那是參透佛學,重找動力。其實我倒一直覺得,佛的東西只是形式手段,並非金基德的終極追求。在我看來,出現他本人親自上陣的殘酷修行有另外一層用意——因為真正讓金基德獲得韓國本土關注的片子,其實正是《春夏秋冬又一春》,大概在那一年前後,金基德可謂意氣風發,他是在回望過去,重新獲取動力。

不同於受虐的《CUT》,金基德的《阿里郎》更像是施虐,對著銀幕罵罵咧咧、大飆髒話。當然,他自己也意識到了問題所在,總結陳詞說,人生就是自虐、施虐和受虐。事實上,只要把握這三個關鍵詞,你就能讀懂所有金基德作品,包括這部《阿里郎》。單純這樣想的話,金基德和他的作品,其實簡單到不能再簡單,實在沒什麼難懂的。

所以,早於金基德死了這件事,他已經在電影裡把自己殺死了。

換個更通俗的說法,我所喜歡的金基德,已經在電影裡死掉了。不是在《弓》,也是在《阿里郎》裡,往後,我再也無法欣賞他的電影,更接受不了他的三虐一體。

或許這樣的表述會讓一些人很難理解,當初你每部電影都會寫個評論表愛慕,如今人走茶涼開始說風涼話。事情不是這樣子,前一篇推送說了,你在20歲看到的《甜蜜的生活》,不同於你在30歲、40歲、50歲看到的《甜蜜的生活》。今時今日,我所理解的金基德,也絕對不同於大學生時代,我與朋友,淘碟路上所津津樂道的那個韓國壞小子。

好多豆瓣網友叫嚷著,想看看這個壞小子(人渣)蹦躂到八十歲,繼續搞出什麼動地驚天。或許,這些樸素的感情,可以用在一些導演身上,但對於金基德是不合適的。先於他被蓋棺,他的醜聞惡跡已經無可推卸。再者,不管你是不是同意這樣的說法,很多導演,只有十年左右的才華可以揮霍。我認為,金基德也是這樣的類型。他早就耗盡了精力與小聰明。

我個人很欣賞金基德的拍攝模式,他甚至比洪常秀更加神奇。洪常秀因為花邊醜聞而出圈,金基德因為metoo醜聞社會死亡。這都是電影以外的事情,也會反饋到他的電影裡頭。不少人還是會堅持,電影只是電影,我沒有時間去搭理他的訴訟。問題就在這裡,人的生活,不可能只有電影。電影以外,如果你所了解的電影圈充斥著這樣一些聲名狼藉的人物,況且,韓國電影圈並不是沒有遵循溫良恭儉讓的電影人可以受人崇拜。忠武路對金基德的排斥,也絕非對野路子的排斥。畢竟,他們還有李滄東,還有奉俊昊,名單往後,仍有樸贊鬱、洪常秀、林權澤、羅泓軫……

如果說,電影就是為了讓我們接觸生活與生命的更多維度,或許,金基德的人生劣跡不是他的主要功績——畢竟,沒有人因為一個導演強姦女演員而認識知道那個導演。那樣的人,只會是一名罪犯。我們該慶幸,更多人還是通過電影,知道曾有這樣一個韓國人,是那樣思考,不顧一切,懲罰自己,也侵犯了別人。

相關焦點

  • 金基德去世:「我用拍電影對抗這個世界」
    金基德:20歲的時候我被同街區的小流氓騷擾,當時在工廠工作,我就自己做了一把槍,想要一了百了,那算是我年輕時開始與世界對抗的起點吧。事實上,我一直都在工廠工作,至今勞動者的意識很強,我喜歡親自動手做自己想要的東西,也相信勞動使我懂得的那些道理,比如電流電晶體和電容器裡的對抗,這個世界就是這樣相生相抗的。
  • 金基德因新冠肺炎去世_媒體_澎湃新聞-The Paper
    Vitalijs說,金基德此行除了參加一些業界會議外,更重要的是想在拉脫維亞海濱城市尤爾馬拉購買房產並辦理居留證。但是他既缺席了會議,也沒有按計劃前往政府機構辦理業務。在此情況下,Vitalijs立即報警尋人。11日下午,Vitalijs獲悉,金基德當天早些時候在當地一家醫院中死亡,死因是新冠病毒感染併發症。
  • 再見了,獨一無二的金基德
    但在筆者看來,金基德是韓國導演中少見的以赤裸裸的、疼痛的方式切入現實的一位,更是少見的在表達上跳出窠臼、深具東方美感的一位。痛和美,構成了獨特的金氏美學。底層出身,15歲輟學,工廠打工。《撒瑪利亞女孩》中,少女以出賣身體的方式向好友贖罪。《壞小子》中,小混混透過一面鏡子看愛人賣淫而痛苦得面容扭曲……這絕非獵奇,而是金基德對人類普遍境遇的一種刻畫。這樣的刻畫並不脫離社會現實,而是處處呼應之。在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的關係被物與物的關係取代。「人非工具」的啟蒙理想已被異化的殘酷現實抹去。
  • 金基德去世,他滿是爭議的前半生,值得重新審視嗎?
    金基德喜歡挑戰人性的禁忌橋段,《收件人不詳》,《莫比烏斯》,《壞小子》這樣的作品裡形成了極為強烈的個人風格。因此,有人稱他的作品為死亡邊緣美學,也有人稱他的作品以消費女性作為噱頭。之所以金基德能說出這樣的話,也並非毫無底氣。畢竟他的「獲獎運」實在太好了。雖然他的作品屢屢在韓國受挫,但卻總能海外電影節上頻頻將榮譽收穫囊中,「牆內開花牆外香」的獲獎戰績實屬令人豔羨,也不得不讓他的名字深深的烙印在韓國電影史上。
  • 天才導演,情色大師,厭女標誌,性侵嫌犯……誰是金基德?
    這其中涉及的是道德和倫理,還有生活方式的正確與否。出賣肉體雖然看似和在建築工地上汗流浹背地辛苦勞作沒什麼區別,但在當今社會中這卻被視為社會底層人物的謀生手段。我們社會有這樣一種傾向,即人們可以接受利用自己的身體去搬運物品,但卻無法接受利用自己的身體去接觸別人的身體。二者看起來的確存在著很大區別,但我卻不這麼認為。如果有靠大腦謀生的生活方式,自然也存在利用身體謀生的生活方式。
  • 釜山電影節負責人哀悼金基德,客死他鄉詳情曝光:住院兩天便去世
    有報導稱,因為此前在韓國的不光彩指控,金基德計劃移民到拉脫維亞,並打算通過在海濱城市尤爾馬拉買房的方式獲得綠卡,但是,他沒有在約定的時間出現,因此朋友去拜訪了他,方知他去世的消息。拉脫維亞著名電影導演維塔利·曼斯基(Vitali Mansky)因為擔心,去了醫院,他表示:「由於嚴格的隱私規定,花了很長時間才知道他在哪裡」並確認了他的死亡。
  • 金基德,你現在在幹什麼?
    但這樣一位「國寶級」導演,在忠武路(韓國電影界)卻不受重視。他票房最高的作品《只愛陌生人》,只吸引了70萬觀眾。在重視學歷的韓國影壇,只有初中學歷的金基德被看作只是一名「情色導演」。2008年後,金基德宣稱自己換上了社交恐懼症,開始離群索居。沒辦法社交,但他仍然要拍電影。2011年的紀錄片《阿里郎》,編劇、導演、演員、後期製作、主題曲演唱,全部由金基德一人完成,加之大量的自問自答和獨白,整部影片猶如金基德的一次自我獨家專訪。
  • 著名導演金基德去世,韓國電影界「一片寂靜」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張靜 董銘】韓國JTBC電視臺13日稱,著名導演金基德11日在拉脫維亞去世後(享年60歲),根據其家人意願,將在當地火葬並舉行葬禮。據韓國外交消息人士透露,金基德家屬疫情下難以前往拉脫維亞,希望授權韓國駐當地大使館代辦葬禮。
  • 韓國「電影巨匠」金基德悽慘落幕:住院無人知曉、死後葬禮渺茫
    曾經被封為「電影界巨匠」的金基德卻迎來了悽涼的結局。據韓國媒體12 月14 日報導:因為感染新冠以及併發症而在拉脫維亞去世的導演金基德生前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住進了醫院,甚至在死後連葬禮也尚未確定。韓國駐拉脫維亞大使館昨日( 13 日)通過外交部與金基德的遺屬取得了聯繫,但葬禮程序至今仍未確定。韓娛沒有圈獲悉,遺屬已經向韓國大使館轉達了想要將葬禮委託給大使館的意向。據外交相關人士稱「大使館方面將按照遺屬們的意願提供幫助」、「據我所知,葬禮的場地和流程還沒有確定。」
  • 金基德遺體或在拉脫維亞火化 家屬因疫情難赴葬禮
    來源:海外網金基德海外網12月13日電據韓聯社12日報導,韓國知名導演金基德11日凌晨因新冠併發症在拉脫維亞去世,終年59歲。最新消息稱,其家屬決定授權韓國駐拉脫維亞大使館,全權處理金基德的葬禮事宜。因此金基德的遺體可能在當地火化。據韓國外交消息人士透露,金基德家屬已向大使館方面轉達了希望授權其代辦葬禮的意願,具體程序還在協商中。金基德家屬疫情下難以前往拉脫維亞,故作出上述決定。
  • 毀譽參半 金基德孤獨地走了
    金基德突然離世的消息令人惋惜,釜山國際電影節執行董事長全陽俊在社交媒體上發文哀悼:「從朋友那裡,我聽到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金基德導演從哈薩克斯坦搬到拉脫維亞,卻在生日前一周因新冠去世。住院兩天後,就匆匆離去,對於韓國電影界是無法彌補的巨大損失,令人十分悲傷。願逝者安息。」
  • 釜山國際電影節執行委員長:金基德去世是韓國電影界的巨大損失
    【環球網報導】據韓國SBS電視臺剛剛消息,韓國釜山國際電影節執行委員長全陽俊(音譯)11日通過個人社交媒體發布了導演金基德死亡的消息。韓國SBS電視臺:釜山國際電影節執行委員長:金基德導演於60歲生日一周前因新冠去世全陽俊在個人社交媒體帳號上表示,從哈薩克斯坦評論家處得知金基德去世這一「受衝擊的噩耗」。全陽俊表示,金基德去世的噩耗距離他12月20日的60歲生日不過約一周時間。
  • 韓國導演金基德因新冠去世,特立獨行拿獎無數
    到了1996年,懷揣導演夢的金基德終於籌到了資金,著手拍了生平第一部電影《鱷魚藏屍日記》。他的作品在網上很長一段時間都無人問津,「手法業餘」、「粗製濫造」等字眼,更是韓國主流影評人給他的標籤。然而,和在韓國內遭受的冷遇不同,金基德作品特立獨行的表達方式,卻在國外引起了很大的反響。
  • 金基德:那個用身體說話的人開始沉默了
    金基德在中國的影迷,無論是人數,還是比例上,都遠超韓國本土。他為此對中國也極有好感,數次來中國,若被人認出,籤名合照均來者不拒,跟他電影中的冷冽恰成鮮明反差。他甚至動過把自己的工作重心,全部移至中國的念頭,但原因種種,並未如願。也許就是因為這樣的緣故,我和金基德還吃過一次飯,他給我的印象,他的人比他的電影要柔和,要有禮儀,也多了許多微笑。
  • 一生爭議不斷的金基德去世,他生前這話竟一語成讖
    據介紹,金基德在上個月20日到達了拉脫維亞,住在尤爾馬拉的一家酒店,準備在當地買房並申請居留籤證,結果不幸感染上了新冠住進了醫院。實際上,自從12月5日金基德突然失聯後,大家都非常擔心。拉脫維亞著名電影導演維塔利·曼斯基特意去了醫院打聽消息,他表示:「由於嚴格的隱私規定,花了很長時間才知道他在哪裡」,並確認了他的死亡。"
  • 金基德,你現在在幹什麼?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但這樣一位「國寶級」導演,在忠武路(韓國電影界)卻不受重視。他票房最高的作品《只愛陌生人》,只吸引了70萬觀眾。在重視學歷的韓國影壇,只有初中學歷的金基德被看作只是一名「情色導演」。2008年後,金基德宣稱自己換上了社交恐懼症,開始離群索居。沒辦法社交,但他仍然要拍電影。2011年的紀錄片《阿里郎》,編劇、導演、演員、後期製作、主題曲演唱,全部由金基德一人完成,加之大量的自問自答和獨白,整部影片猶如金基德的一次自我獨家專訪。
  • 「壞小子」金基德死於新冠,春夏秋冬不再有下一春
    金基德之死就好像一部金基德電影。這位韓國最具爭議導演,因為此前在韓國的不光彩指控,計劃移民到拉脫維亞,並打算通過在海濱城市尤爾馬拉買房的方式獲得綠卡,但是,他沒有在約定的時間出現,朋友因此去拜訪他,方知他去世的消息。金基德是因新冠於12月11日在拉脫維亞去世的,享年59歲。
  • 《末日之船》金基德再探人性底線,絕望女人靠什麼在絕境中求生
    某韓國女演員曾表示,金基德是一個性侵別人時還會洋洋得意告訴對方他和誰用了哪種姿勢的人。她已經在黑暗和死亡面前徘徊了很久,甚至想要放棄過生命和夢想,但很慶幸能活到現在。 拍攝《收信人不明》時,某女演員也曾被金基德撕裂衣服,在遭遇反抗後金基德扇了她十幾個耳光,並稱是喜歡這個女演員才對她這樣。
  • 金基德的基德式結局:掩蓋了荒謬人生的更大荒謬,也以此文懷念他
    當然,這樣的畫面在他的作品中見過很多次了。一個網站用「拉脫維亞新型肺炎」形容殺死他的病毒。有人問他為什麼要走到遙遠的國度,客死他鄉。可是,流亡、放逐,有意無意踏上自毀之途,隨時是他電影的情景。也許,病魔實在太厲害,他來不及作出任何反應;也許,假如讓金基德挑選自己的死亡方式,現實並沒離他有意無意的安排太遠。
  • 韓國著名導演金基德感染新冠去世,曾計劃與杭州一公司合作拍片
    據韓國媒體報導,韓國導演金基德因感染新冠於12月11日晚在拉脫維亞去世,終年60歲。目前金基德的家人已收到其去世的信息。金基德原打算在拉脫維亞購置房產,申請永久居留權,但並沒有按時出現在交易場所。金基德的當地陪同翻譯在醫院確認了其死亡的消息。金基德近期一直在俄羅斯、哈薩克斯坦,並剛剛在哈薩克斯坦完成了俄語對白新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