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永青,他是當代的「神筆馬良」,中國殿堂級的童書插畫大師,將一生奉獻給孩子們,用一枝枝毛筆和一張張宣紙,繪製了無數的精美插圖。
3月12日20:00,我們特別邀請楊永青的女兒楊瑩瑩,為大家講述楊永青的傳奇一生。敬請期待!
——中少圖書
大師手繪中國故事有多迷人
要說近幾年什麼風很大,中國風一定有姓名。中國風備受關注,商業潛力和吸粉能力可圈可點;而在基礎教育領域,傳統文化和歷史的比重也進一步提高。講不盡的中國故事,已成為各家出版社爭相挖掘的靈感寶庫。
今天為大家推薦的,是中少總社的一本看家書,它最早於上世紀80年代出版;它的作者是我國當代著名的國畫家、連環畫家、版畫家、兒童美術教育家——楊永青。這就是《大師繪本館·楊永青》叢書中的一冊《曹衝稱象 司馬光砸缸》。
楊永青先生被譽為「新中國兒童畫最重要的奠基人」,他一生愛兒童、畫兒童,留下了大量的藝術精品。
楊永青(1927—2011)
楊永青的作品為何能受到幾代讀者喜愛,並成為中國繪本的經典呢?一起來看看《司馬光砸缸》——
《曹衝稱象 司馬光砸缸》
首先,楊永青的兒童畫,主要繼承了中國畫傳統技法。
中國畫的精髓在於筆墨,墨線的粗、細、曲、直、剛、柔、濃、淡,變化無窮,可以充分展現事物的神韻。司馬光砸缸的故事發生在一座中式庭院裡,在楊永青筆下,假山採用了骷髏皴法,空竅玲瓏,墨色變化細膩,有凹凸不平的立體質感;
橫放手機,欣賞效果更佳
竹林疏密穿插,虛實相間,近則濃,遠則淡;
橫放手機,欣賞效果更佳
芭蕉的葉片紋理,工筆考究,經得起用放大鏡細看。
橫放手機,欣賞效果更佳
故事越發展,視角越豐富,每一頁精心設計的構圖,暗合了中國園林營造中「移步換景」的理念。
其次,楊永青的畫,色彩明麗、純正和諧。
翻開第一頁,幾個孩子在做遊戲,他們身上穿的——朱紅、鵝黃、靛藍、嫩綠,這麼多顏色竟然能在一個畫面中友好共處。再細看,原來,紅色和藍色雖然飽和度都很高,但所佔面積一大一小,而非勢均力敵;而黃色和綠色的飽和度較低,更顯柔和;即使都是紅色,也有細微差異,讓人不得不佩服作者的巧思。小主角司馬光身著紅褂、佩如意鎖,自然地吸引了讀者的注意,色彩也起到了確立畫面重心、提示人物主次的作用。
橫放手機,欣賞效果更佳
另外,楊永青的畫,人物形象傳神生動,動態、情態刻畫十分到位。
你看,這個孩子就快被捉住了,只好背靠假山,抿著嘴不敢發出一絲聲音;司馬光相對「安全」,一隻腳已經邁了出去,還忍不住回頭偷笑。同伴落水後,他們雙眉緊蹙,跌坐在地,奔跑呼救的樣子是那麼焦急,衣襟都向後飄了起來。這源於作者對兒童生活的細心觀察,使我們感同身受。
橫放手機,欣賞效果更佳
楊永青不僅在藝術手法上造詣極高,在創作題材上也廣泛採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這套「大師繪本館」中不僅有神話傳說如女媧補天、八仙過海,還有經典民間故事蚌姑娘,寓言故事愚公移山,等等。
他還偏愛英雄少年的故事,除了曹衝、司馬光,還塑造了諸葛恪、荀灌等充滿靈氣的兒童形象,鼓勵少年兒童學習他們正直、機智、善良的美好品質。
對於楊永青先生,冰心先生評價他是一位「認真、純樸、正直,一心撲在兒童畫上的藝術家」。他自己說過,「為兒童讀物作畫,感到這任務是神聖的」。他始終保持了一顆童心,並滿懷對兒童的無限關愛。在藝術追求上,他即使身處逆境也百折不撓,晚年仍保持了旺盛的創作精力。他的巨大貢獻不僅對新中國的少兒出版事業和圖畫書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他作為中少社資深的編輯,其人格和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
以上圖片均選自《曹衝稱象 司馬光砸缸》
直播預告
3月12日20:00
不見不散!
識別二維碼,進入直播間
點擊「開播提醒我」,預約收看!
楊瑩瑩,中國當代畫家、插畫師,獨創了可愛靈動的「中國娃」系列形象,將中國風插圖推廣到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