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直呼「鬼斧神工」,秦派內畫大師這樣講中國故事

2020-12-24 中華網陝西

他是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他也是「秦派」內畫藝術創始人

他還是中華文化的記錄者

他讓鼻煙壺成為絲路上的「文化使者」

他用鼻煙壺向國際講述中國故事

他就是內畫大師張鐵山

1979年,16歲的張鐵山拜師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冀派鼻煙壺內畫創始人王習三,開始了他的鼻煙壺內畫學習生涯。張鐵山學藝的時期,也是國家用工藝美術創匯的時期,在那個大的時代背景下,他們所創作的鼻煙壺內畫作品大多都銷往國外。

經過10年的學藝,1988年,張鐵山回到陝西西安,創辦了內畫藝術研究室,將自己所學的鼻煙壺內畫技藝帶到了西安,開始了自己的創業生涯。

張鐵山說,他選擇回到陝西西安,是因為西安的歷史文化渾厚,隨手拈來都是養料;另一方面是當時的西安已是中西部對外開放交流的高地,豐富的歷史文化遺蹟吸引著眾多外國人前來遊玩,這為鼻煙壺內畫的銷售提供了廣闊的市場。

張鐵山剛在西安紮根初期,創業十分艱難,在城中村租了一間15平米的小屋,黑暗潮溼,但仍堅持創作。他說:「我住在出租屋裡創作,到附近賓館,將作品推銷給來西安旅遊的外國遊客,頗受歡迎。」

外國遊客對陝西文化、中國文化的熱衷,促使張鐵山度過了創業初的艱難時期。

「外國人稱讚鼻煙壺內畫是『鬼斧神工』,過去他們不知道這是怎麼畫的,躺著畫還是倒著畫......」每每提及於此,張鐵山神色裡滿是得意。

而張鐵山也經過多年的研究和實踐,吸收別派之所長,繼承了陝西地域特有的周、秦、漢、唐之國韻,創立了以潤、透、精、雅為特點的「秦派」內畫藝術。

鼻煙是舶來品,傳入中國後,鼻煙盒漸漸東方化,產生了鼻煙壺。作為盛鼻煙的容器,鼻煙壺小可手握,便於攜帶。「鼻煙壺是地道的中國發明。」據張鐵山介紹,鼻煙明朝傳入中國,鼻煙和鼻煙壺清朝開始興盛,後經過發展,金器、漆器、木器、竹器、石器、玉器等材質的內畫鼻煙壺「走出去」。

18世紀初中國製作的鼻煙壺,已成為一種流行的手工藝品,並通過歐放商人、羅馬教皇的使節、各國的使節和傳教士、官員們逐漸流傳到國外。到了清代嘉慶時期,中國的鼻煙壺曾作為國與國交流的最珍貴禮品又流傳到海外,名聞遐邇。並成為外國上流社會的玩物,還形成了大批相關的文學藝術著作。

在世界上,中國素有「煙壺之鄉」的稱譽,其中鼻煙壺以其精巧卓絕的製作技術,在國際上被有的收藏家認為,鼻煙壺是集多種工藝之大成於一身的袖珍藝術品。

張鐵山介紹,在國內,對於內畫藝術和鼻煙壺製作的技藝,各大流派底氣十足,但遺憾的是,相關的中文、譯文著作屈指可數,這也成為了內畫藝術和鼻煙壺技藝傳承的「短板」。

為了傳承內畫藝術和鼻煙壺技藝,張鐵山自己撰寫出版了2本鼻煙壺藝術學術專著,多年來堅持收徒傳藝,先後培養了學生30多位,其中省級工藝美術大師3名,專業內畫技師18名。同時,在精準脫貧攻堅戰中張鐵山主動擔當作為,開放教學門檻,招收了6名身體有障礙的人士學習內畫,幫助他們獲得一技之長。

從成立西安張鐵山內畫藝術研究室,到1994年升級為西安鐵山內畫藝術研究所,再到2002年創辦陝西鐵山內畫藝術研究院,張鐵山從一名手藝工作者轉變成內畫這種非物質文化遺產(以下簡稱「非遺」)技藝的傳承教習者。此外,他還聯合相關單位,讓內畫藝術和鼻煙壺技藝傳承走進中小學。近期,他又在力促與陝西高校合作,或將開設內畫藝術和鼻煙壺通識類選修課程,讓該項技藝傳承走進大學課堂。張鐵山說他想讓「秦派」鼻煙壺內畫在自己手中發揚光大,依靠專業、成體系、有權威的學術著作,讓高超的內畫和鼻煙壺技藝,再一次昂首闊步地「走出去」。

從自成一派,到獲評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在旁人看來,張鐵山已經問鼎內畫藝術的最高殿堂。但已近花甲之年的張鐵山,現在還憋著一股勁兒,「就是想把鼻煙壺藝術的話語權奪回來,讓中國的優秀文化走向全世界,通過鼻煙壺講述中國的故事。」

在西安曲江新區新開門,張鐵山籌建的鼻煙壺藝術博物館已初具規模,不久後將向市民和遊客免費開放,這裡也是其「秦派」內畫藝術和鼻煙壺藝術創作和傳習的新基地。內畫藝術也將在絲綢之路起點,重新煥發生機,搭載著「一帶一路」這趟便車,再次走向世界,讓鼻煙壺成為絲路上的「文化使者」。

在鼻煙壺藝術博物館,張鐵山創作的題材有國史黨史、革命故事、青山綠水、脫貧故事、抗擊疫情……張鐵山表示,作為一位傳統文化、傳統技藝傳承者,應該時刻思考怎樣利用手中的畫筆,傳承好陝西文化、講好中國故事,在這方寸之間彰顯文化自信,記錄時代,傳承愛國情懷,擔負社會責任。

張鐵山還表示,接下來,紅色延安系列、秦嶺系列、建黨一百周年紀念系列等是他計劃推出的系列新作品,把最好的精神食糧奉獻給人民,向建黨百年獻禮。

相關焦點

  • 「CCTV探索·發現」匠人匠心之冀派內畫創始人王習三
    【探索·發現】匠人匠心之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王習三王習三冀派內畫泰鬥、創始人首批亞太地區手工藝大師中國第一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河北省衡水市一級美術師>歷任第七、八、九、十屆全國政協委員衡水市特種工藝廠副廠長、廠長現任衡水市內畫藝術院院長九三學社第二屆衡水市委名譽主委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常務理事
  • 《天下吉祥》內畫景泰藍寶尊入選第五屆中國當代工藝美術雙年展
    2020年12月31日,中國工藝美術行業的標誌性盛會——第五屆中國當代工藝美術雙年展在中國藝術研究院油畫院美術館隆重開幕。首款景泰藍、內畫跨界力作《天下吉祥》入選參展,一經亮相便吸引了不少觀眾的駐足欣賞與合影留念。
  • 張增樓大師內畫作品賞析
    最美不過江南雨作者:滕曉燕江南雨景無疑是中國最美的景色。張增樓的內畫作品《江南雨》又一次以內畫的形式完美的詮釋了江南雨的美景。2011年,河北日報刊登的《大師張增樓》一文曾介紹過他的內畫作品《寒雨》,實際上這兩幅作品畫在同一尊煙壺的兩面,一面是春天的江雨,一面是秋日的山雨,都是江南雨景。這尊煙壺的材質是發晶,巧的是兩面發晶粗細及分布並不一致,一面粗礪且較密、另一面柔細且略梳。
  • 你知道古代的老外們都怎麼稱呼中國?「支那」、「震旦」「秦」
    「中國」這個名稱的含義經常因為時代不同而有所變化,但是,中央之國的含義是始終存在的。但在十九世紀中期以前,古代中國人並不常用這個名字,特指中國,外國自然更不會這麼說了。那古代的老外們都怎麼稱呼中國呢?目前已知最早老外對中國的稱呼是古梵文中的「支那」,至少在公元前四世紀的印度史詩「羅摩衍那」和「摩訶婆羅多」中就已經出現。學界主流認為這應該是秦的音譯。玄奘到古印度面見國王,也曾說過「支那著錢王之國號大唐者,我軍之國稱。」古代印度人還常給這個名字加上前綴,變成「摩訶支那」,有時還會加上後綴變成「震旦」,兩者都可理解為「偉大的支那」。
  • 張增樓大師繪製的《女王風採》內畫系列
    《女王風採》內畫系列 作者張增樓2006年曾為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八十歲壽辰繪製過一件內畫肖像,作為女王生日十大禮品之一,深得女王喜歡,收藏於白金漢宮,女王曾專門寫了感謝信。這次作者選材於女王不同時期的影像為題材,創作了《女王風採》系列壺一套十件,反映不同時期女王風採。
  • 男子在鼻煙壺內畫鄧布利多
    近日,河北衡水的宋雲飛在鼻煙壺內畫鄧布利多的視頻走紅網絡。宋雲飛是一名冀派內畫青年藝術家,已從事內畫藝術二十幾年,內畫藝術作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從清朝流傳至今已200多年。宋雲飛表示,將身體力行做好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工作。
  • 「一頭壺」牽出博山內畫傳承譜系
    文/圖 記者 李波「我得到一隻內畫壺,這隻內畫壺特別大,聽老內畫藝人說這應該叫『一頭壺』。」近日,內畫壺收藏者丁先生告訴記者,此壺系竹筆繪製,整體施墨彩,小橋流水人家,一片安定祥和的氛圍。記者看到,內畫壺上面寫著一行字:「時在己卯杏月寫於小隂山房南軒新一作」。
  • 大師開講啦!詹姆士沙姆斯將中國故事講給世界聽
    人民網北京4月15日電  (記者李巖)由亞太未來影視(北京)有限公司、北京電影學院、青年電影製片廠主辦,北京電影學院故事餐吧承辦的「大師講堂」——「詹姆士·沙姆斯:將中國故事講給世界聽」,將於4月18日13:30在北京電影學院新圖書館報告廳舉行
  • 老外在中國遇老外,講著東北話熱情搭話,網友:掌握了嘮嗑的精髓
    要說兩個金髮碧眼的老外在中國遇上那會是怎樣一種場面呢?不少網友可能會想,他們肯定是巴拉巴拉地聊著英文。最近一段小視頻顛覆了大家的想像,兩人對話內容讓人笑噴!視頻中一個老外流利地講著東北話,而另一個真的有點兒懵了……不少網友表示這老外太把自己當中國人了,這也太會嘮嗑了吧!視頻中,只見有著在中國多年生活經驗的的老外對新來的老外格外地「照顧」,時不時搭話:「不懂啊?」
  • 老外在中國遇老外對話火了,網友:掌握了大媽嘮嗑精髓
    近日,一段視頻在網上走紅:一位在大連生活了多年的老外遇到另一位來中國沒多久的老外,兩人對話內容讓人笑噴!視頻中,只見有著在中國多年生活經驗的的老外對新來的老外格外地「照顧」:時不時搭話:「不懂啊?@今晚偷貓:像那種過年回家的七大姑八大姨追著問你有沒有對象延伸閱讀:老外中英文混雜大喊:my god,我想回中國!見多了講中文時夾雜英語的中國人,你見過講英語時夾雜著中文的外國人嗎?
  • 布滿漢字 老外眼裡的中國鍵盤竟是這樣
    對於我們來說,使用QWERTY英語字母的鍵盤打出一個個漢字是最正常不過的事情,可是在老外看來,那簡直就是神一樣的技能。    在老外眼中,我們用來打字的鍵盤應該是長這個樣子:一個圓形的大鍵盤,上面布滿了常用漢字,需要使用哪一個字就按下對應的按鍵。
  • 今天,一起點亮這些作品,聽它們講述淄博的陶瓷故事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王一君用陶瓷作品講故事三十多年深耕陶藝,王一君用陶瓷作品講故事,作品榮獲中國工藝美術「百花杯」特等獎、中國文聯「山花獎」、中國輕工聯合會陶瓷金獎、「聯合國教科文民間藝術國際組織」金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陶藝學會」優秀作品交流獎、山東「泰山文藝獎」、獲得3項專利。作品入選中國美術館、上海世博會、法國羅浮宮等展覽,載入中國美術館《天工開物》集。
  • 老外竟這樣聊中國,看完你快不認識中國了!
    原標題:老外竟這樣聊中國,看完你快不認識中國了!當然,單單只有名牌的話,怎麼可能就這樣代表「有錢」的中國留學生?!有兩個網友就趕緊用自己身邊的例子給我們擺事實講道理:給你們看看什麼叫真·財力雄厚。
  • 老外不服:真是中國遊戲?
    老外眼中的武俠遊戲該是啥樣?要講明白這個問題,不得不翻翻他們製作過的遊戲,你會發現中西方的文化差異很大,老外做出來的"中國武俠"遊戲,常常讓人哭笑不得。以李小龍為代表的中國功夫明星,引領了上世紀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香港武打電影的一個輝煌時期,黑黃運動衫,一身腱子肉,雙節棍加標誌性的喊叫,直到現在人們也常討論,李小龍有多能打,足見李氏功夫在老外心中的影響力,不過當遊戲裡面加入老外理解的武俠元素就是兩回事了,打的是龍爪手,喊的是"拽根死怕母",屬實讓玩家尷尬,因此老外能做出《少林與武當》(Shaolin vs Wudang)這樣的"中國風"
  •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是無窮無盡的,但也可以賞心悅目,像大師的傑作
    不知道大家覺得能不能讓人賞心悅目,把所有的停滯點都當成一首詩,茫茫人海瞬間愛上了人,真的很討喜,成千上萬的世界和自然的鬼斧神工層出不窮,讓人回味無窮,這風景充滿了活力,我喜歡獨自一人,但很少有人看到美麗的風景。
  • 釋讀中國歷史129:秦帝國倏忽而逝,接盤的項羽只會胡鬧
    ,接盤的項羽只會胡鬧(簡版)04:41來自繽紛歷史清清講朋友們,大家好歡迎您來到我的專輯,繽紛歷史清清講。成為諸侯後,也還是個被其他諸侯國極度邊緣化的邊陲小國,甚至幾度要聯手滅了它,但之後堅定地走上了變法強國的道路,在鬥爭中越來越強大,最終統一了中國。秦王朝是一個劃時代的存在,尤其雄才大略的秦始皇在中國曆朝歷代的八百多位帝王中更是出類拔萃的人物,中國自秦王朝後奠定了 「大一統」的思想觀念,這之後,儘管也存在過分裂時期,但最終還是走向了統一。
  • 價值派大師VS成長派大師
    成長派大師的投資收益率:費雪,費雪的投資公司不公布業績,據有人推測其投資業績是年化18%-20%。彼得林奇,13 年,年化收益 29%,累計 27.4 倍。安東尼波頓,28 年,年化收益 20.3%,累計 176.8 倍。
  • 十年秦迷,是你變了,還是我變了?
    《秦時明月6》已經發布有一段時間了,作為一名十年秦粉,老二次元,真的有種智商被按在地上摩擦的感覺,想起初見秦時美好,猶如鄰家小妹,清純而不做作,一眼就會看到你的好。現在的秦6是什麼鬼?當年的鄰家小妹活不下去,成了某高級會所的妖豔賤貨?每天騷擾弄姿,只知道想方設法讓你掏錢?節操碎了一地?看到第六集的時候,整個人都感覺不好了,我很懷疑掩日就是官方派出來的豆b,專業水劇情三十年。
  • 老外又要Amazing了!中國的快遞已經不止是快了,更像神話
    一直以來,中國電商都以遠超世界平均水平的速度快速增長,從電商平臺購買生活用品乃至水果生鮮已經成了我們許多人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就拿京東來說,早在2010年,京東就上線了"211限時達"服務,簡單來說就是上午11:00前下單,當日送達;晚上11:00前下單,次日送達,現在這一服務已經覆蓋了全國超過95%的縣市地區,在某些一線城市來說,當日買當日達的服務體驗甚至比自己直接去線下店購買還要方便,畢竟下班的時候,北上廣深的地鐵誰擠誰知道……前一段時間,有媒體對老外進行了採訪
  • 18000人民幣一晚的中國酒店,老外全程都是:哇塞!我的天哪!
    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中國的各行各業都和國際接軌的非常好,比如說娛樂業、酒店業等等。這些在全球來說,外國有的中國也有,外國沒有的中國也有。中國在娛樂方面,從古至今都是冠絕全球的,中國在吃喝玩樂方面,敢說第二,沒有國家敢說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