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的講,如今國產車的外觀設計、內飾氛圍已經能做到不輸豪華品牌的水準了。更誇張的是,這些車的價格只有豪華品牌的一半。
假如一輛車的外觀、內飾、駕駛總分為300分,每項100分。那大多數合資品牌每項可以拿到80分,總分240分。但大部分國產車外觀、內飾可以拿到85分甚至90分,然而駕駛的部分有可能拖了後腿。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有一輛國產車的駕駛能拿到70分以上,哪怕仍與合資品牌有一絲差距,但考慮到實惠的價格,它就具備了彎道超車的能力。
這次體驗的主角長安CS75PLUS,就是一款具備了這種能力的車型。它在外觀、內飾拿到了90分的同時,也把駕駛提升到了70分以上。對於國產車而言,這是一件非常難得的事。
所以這次試駕的感受,我想先從長安CS75PLUS最令人「驚喜」的駕駛開始講起。
駕駛感受≈合資品牌的中等水平
來自長安集團藍鯨系列的2.0T渦輪增壓發動機,最大馬力233匹,最大扭矩360牛·米,匹配一臺愛信的8AT變速箱。無論怎麼看,這組參數都能夠令人信服,這也是長安CS75PLUS駕駛表現出眾的基礎之一。
上手的第一感覺,其實是從腳下傳來的。油門踏板的前段比較靈敏,控制好力度是關鍵。如果貿然將油門深踩,車輛真的就會「抬起頭」表現出一副準備彈射的架勢(倒車也是這樣)。
這不是因為動力儲備不足而刻意調教的,相反,長安CS75PLUS的中後段加速能力絲毫不減。只不過隨著速度的變快,風噪和發動機噪音會向你抗議。
與靈敏的油門踏板相反的,是前段偏軟的剎車踏板。這種有點像硬派越野車的剎車腳感,會讓平時開轎車的駕駛員稍稍適應一陣。制動力整體的表現自然不差,只不過這個時候就不能再吝嗇腳下的力度了。
這輛車最大的亮點來自於變速箱,8AT綿密的齒輪比就像棉花糖,順滑的令人無法察覺它的存在。恍惚之間,我有一種在使用CVT變速箱的錯覺。長安集團對於AT變速箱的調教能力確實非同小可,甚至單單就此一臺變速箱,就為駕駛感受貢獻了20分。
整個動力系統中,唯一的小遺憾是渦輪介入稍顯突兀。發動機在1900rpm左右時,腳下會傳來渦輪葉片輕微的不安分。
前麥弗遜、後多連杆懸架的使用在意料之內,然而底盤濾震的表現卻在意料之外。這並不是說它好壞與否,而是它比我想像當中的更軟。
面對路面上的大小坑窪,這輛車會很從容的選擇過濾掉所有震動。哪怕很高的減速帶,車內也體會不到強烈的撞擊感。不過,車輛的濾震能力也帶來的容易顫動的副作用。尤其是快速通過大型減速帶時,後橋的顫動感會比前橋更大一些。
好在,出色支撐性能夠幫忙穩住車身姿態,車內的乘客也不會像坐船一樣感到不適。
這輛車另一個讓人驚喜的地方,是它的轉向手感。尤其是低速轉向時,方向盤會比較「粘手」,像是「兩隻手伸進了蜂蜜罐」裡,這與上一代奔馳轎車的轉向手感頗為相似。
駕駛方面最後一個特點,是這輛車配備了L2級別的自動駕駛輔助系統。它的功能和特色主要來自於一套叫IACC的集成式自適應巡航,我們在道路上測試時,它的跟車距離、加速、減速都比較自然。只不過由於傳感器太多,車輛經常會發出一些不同的提示音。
不看廣告看療效,長安CS75PLUS的駕駛感受在自主品牌中擁有非常高的完成度。相比合資品牌,也基本相當於主流水準。所以單以駕駛感受而言,長安CS75PLUS至少有75分,甚至80分的能力。如果細節之處稍加調整,未來它的得分一定會更高。
外觀原創度很高 有一定辨識度
不避諱的說,以前長安在外觀設計上會有一些借鑑痕跡。但隨著這種設計越來越成熟,如今長安大部分車型都有了很高的原創度。長安CS75PLUS,就是代表車型之一。
整車前臉最突出的兩個特點,分別是「紡錘式進氣格柵」和「貫穿式LED大燈」。
進氣格柵幾乎佔了整個前臉50%的面積,氣勢磅礴。如何能在大設計趨同下做出自己的個性,非常考驗再創新能力。很幸運,長安做的很不錯。
貫穿式尾燈不算罕見,但貫穿式的前大燈還是不常見的。前幾天剛剛交付的理想ONE算一個,長安CS75PLUS也算一個。這條大燈並非日間行車燈,所以白天是不參與工作的,只有到了晚上才能一睹真容。
整車的尺寸為4700x1865x1710mm,軸距為2710mm。雖然官方定位為緊湊級SUV,但由於「PLUS」的存在,該車的實際尺寸已經接近了中型SUV。
運動版車型會有幾處撞色設計,比如車門下方的紅色裝飾條,翼子板上的「S」標誌。而且車側和車尾都使用了碳纖維紋路的裝飾板,與普通版車型有所區分。
輪胎的尺寸為225/55 R19,樣式比較中庸。真正值得思考的是,19寸的輪轂仍然能給這輛車提供非常柔軟的底盤反饋,低配的17寸車型恐怕會更軟。
車尾的亮點有兩個,分別是「尾燈」和「雙邊雙出」的排氣。
尾燈的造型設計感極佳,就像電影《哥斯拉》裡面「魔斯拉」的翅膀一樣,而且內部的紋路仔細看也是「S」的字樣。
車尾下方的擴散器和排氣管映襯了運動版車型的風格,蓋住後備箱這甚至就像一臺「性能車」或「跑車」。而且這四個排氣管都是真實的,並非像現在很多「去燃油車化」的裝飾。
可能是10-15萬元區間最好的內飾氛圍
如果整體來看,長安CS75PLUS整輛車最大的亮點就是內飾。
深紅配色的加入,使得整車檔次感得到了一次升華,尤其是中控臺的設計。如果僅從圖片上看,這似乎就像是奔馳的「翻版」。但實際效果沒有任何借鑑的痕跡,整個中控臺偏向駕駛員一側,並且中控屏放在了觸手可及的位置。
「豪華與科技」並存,可能是對這套內飾最好的詮釋。相比之下,方向盤的設計反而並沒有什麼亮點,好在手感比較出色。
全液晶儀錶盤與中控屏仍然連接在了一起,但並不是像奔馳那樣的「無縫銜接」,而是明確劃分了區域。儀錶盤左側還有一排觸摸式按鍵,只不過行駛的時候操作並不是很方便。
儀錶盤的顯示效果其實和中控屏可以放在一起講,基本都是顏色靚麗、UI扁平化的流行趨勢。儀錶盤可以更換的不同的模式,中控屏也能自行更換主題。語音助手的加入聊勝於無,啟動詞為「小安你好」,有時候實在找不到一些功能的時候它可以幫上忙。
重點來了,這輛車的觸摸式按鍵居然帶有震動反饋!要知道,連很多合資品牌都會忽視這項功能,長安對於細節的拿捏確實讓人心頭一暖。不過震動反饋的手感還有提升空間,如果再細膩一些會更好。
整車紅色的材質均是真皮包裹,黑色的材質為搪塑材質。兩種材質的手感都不算很軟,視覺效果出色但手感較為普通。
擋把區域也是整車精緻感比較強的部分,電子擋把行程很短,甚至一根手指就能撥動。右側還有音量調節和切換歌曲滾輪,沒有採用無極滾輪這點很好,否則容易誤觸。
運動版車型為一體式座椅,乘坐感基本無可挑剔。坐墊長度足夠,靠背柔軟,兩側的支撐性也沒有夾屁股或夾大腿,並且所有的優點後排座椅都繼承了過來。另外,由於CS75plus不提供四驅版車型,後排的中央地板是純平的,中間乘客不會沒地方放腳。
全景天窗的採光面積極大,甚至延伸到了後排乘客的頭頂。
官方給出的後備箱容積是620L,放倒後排之後可以達到1450L,空間很大而且深度很廣,放大行李箱不用擔心長度。除此之外,後備箱兩側都有小儲物格,放小物件比較方便。
寫在最後
「想用低廉的價格,獲取更好的產品」,這種心理其實每個人都會有,就像無論我們買什麼車進店都會詢問優惠一樣。可是,想要外觀、內飾、駕駛雨露均沾未免有些太過理想化。
就像開頭說的一樣,如果一輛國產車在價格低、外觀內飾好看的同時,駕駛感受還不錯,這樣它的競爭力就會大大提升。
長安CS75PLUS正好切中了這個區間,它的綜合能力已經不輸任何一款合資品牌車。消費者唯一需要在意的,是他關注的重點在哪。如果是內飾的科技感與豪華感,那售價15.49萬元的頂配長安CS75PLUS,可真就是「香上加香」了。當然, 其實也不一定非要買頂配,12.49萬元的自動豪華型舒適配置就不少,比如全景天窗,主駕6向電動座椅,還有360度影像,妥妥的夠用了。
影像版權均歸指臻汽車所有,轉載需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