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裡還有機會?」
在國內MCN市場競爭一片紅海的情況下,機構正在尋找新的出路。其中,出海潮愈發火熱,而TikTok成為了熱門選擇。
TikTok常居全球各大App應用下載榜前三。然而,有機構人士表示2018年入局TikTok才是最佳時機,如今已經沒那麼好做;但也有機構認為TikTok像早期的抖音,現在入局還有機會。
短視頻工場還了解到,TikTok已經上線了星圖平臺,並即將上線購物車功能,正在走抖音此前走過的路。
近日,有媒體報導稱快手推出了一款新的海外短視頻App「SnackVideo」,界面跟TikTok極為類似。
出海浪潮下,平臺「廝殺」,MCN則在尋找下一個掘金之地。
到TikTok掘金
15世紀到16世紀曾被稱為大航海時代,歐洲的船隊出現在世界各地的海洋上,發現新的土地,搭建新的貿易渠道。
因此也誕生了大量的航海家,對當時的航海家來說,出海有折戟汪洋、失去一切的風險,但同時也意味著有機會找到掘金之地。
如今,一批MCN正在加速出海掘金。
「我去年本來對接了日本的TikTok,準備出海的。」
一家MCN機構的負責人阿城告訴短視頻工場。團隊原本計劃今年投身TikTok市場,但因為疫情影響,不得不暫時中止。
他非常看好TikTok的發展,認為它像早期的抖音,現在出海還有機會。
首先,儘管TikTok已經風靡全球,在東南亞、美國等地均有亮眼表現,但有不少國家仍有機會。
數據顯示,今年1月,TikTok全球下載量首破1億次,超過WhatsApp成為當月全球下載量最高的App。截止今年2月,TikTok全球下載量已經逼近20億。
據場妹了解,目前已經有不少機構在做TikTok,阿K便是其中一個,早在2018年,阿K就已經快人一步開展TikTok業務。
TikTok的布局遍布全球各個國家,阿k主要做的是印度市場。據阿K介紹,印度當地的人對短視頻很熱衷。
2018年做TikTok,漲粉特別快。2018年7月,musialy和TikTok合併,雙方數據打通,流量很大,阿K也吃到了紅利。
而相對來說,今年做TikTok漲粉反而沒那麼快,但部分國家都還屬於早期階段,現在入局還比較合適。
阿K今年準備開拓其他國家的TikTok業務,但同樣是因為疫情原因,無法繼續推進。
「還是要本土化運營,搞個VPN翻牆做號的,我認為不太行。」
阿K目前在印度自己組建團隊,做本土化運營。目前也有機構據點放在國內,主要依靠VPN翻牆做號,這種方式有諸多限制,阿K認為很難做起來,還是得本土化運營。
據了解,阿K的團隊有30多個員工,在內容上三條線發展:內容自製、內容達人合作、平臺訂製內容。
內容結合印度當地特色,主做街邊採訪和美食領域。
其次,有機構選擇出海淘金,則是抱著先在國外發展,最後再殺回國內的想法。
「在海外籤約做矩陣之後,可以回到國內做MCN。」由於新機構在抖音發展不起來,阿城說,先到海外籤約網紅,時機成熟後可以再輸送回國內發展。
在海外發展成熟後,可以籤約國外的達人。據其介紹,如今海外不少人想在國內抖音發展,阿城的想法是將這批人送到國內,做差異化內容。
過去,不少外國人在抖音走紅,如唱說唱的「嘿人李逵」,表演手勢舞的「Aleks Kost」,還有音樂達人巴哥Bart。
這些外國達人在國內更容易吃得開,因此漲粉速度也快。
無論是出海做內容、孵化達人,還是籤約一批達人再回國內發展,海外市場再次成為了MCN機構關注的焦點。
TikTok加速商業化
3月12日,字節跳動創始人張一鳴發出內部信,宣布組織架構全面升級。張一鳴則將出任全球CEO,領導公司全球戰略和發展。
在國內網際網路日趨飽和的大背景下,字節跳動的重心將轉移至海外。
這或許也給想要出海掘金的MCN機構們釋放了利好信號。
然而,與國內相比,TikTok的商業變現還不成熟,做TikTok的MCN目前最主要的變現方式是廣告,也有的依靠官方補貼。
據阿K說,團隊目前接到的廣告並不多,而且廣告需求不一,要價並不統一。
「對於帳號要求沒有特定的價格,有按照品牌付費,有按照條付費、百萬粉絲達人有的要價比國內都貴,有的便宜得跌破想像。」
而據了解,目前TikTok已經上線了TikTok creator marketplace(海外抖音星圖平臺社區)。目前,布控出海已經受官方邀請入駐。
據悉,目前TikTok購物車未開的情況下,TikTok上的網紅還無法進行直接進行帶貨,只能通過在海外星圖上進行視頻拍攝製作的服務,再將網紅視頻作用於TikTok Ads廣告投放體系,然後落地到自家的店鋪或者獨立站。
此外,據其介紹,之後各個地方的TikTok會開通購物車,電商會成為海外TikTok機構的另一個變現途徑。
在國內直播帶貨如火如荼的當下,TikTok網紅帶貨的時代也即將到來。
「國內不少大品牌已開始藉助TikTok做營銷推廣了。」周子豪表示。
MCN的新機會?
「新媒體沒法做了,除非出海。」
MCN急著出海,背後呈現的是他們難以藏住的焦慮。阿城告訴場妹,如今新機構想在抖音從零開始做孵化,基本沒有機會。
「去年就起不來了,別說今年。」對於平臺生態裡的達人和MCN而言,入場早與晚,脫穎而出的難度天差地別。
紅海之下,不僅新入局的機構難以生存,如今不少老牌機構也在尋求突破。
MCN的變現方式向來單一,基本以廣告為主。
早期大量投入,後期入不敷出,這給MCN帶來了很大的經營壓力。很多MCN 經不起長久的消耗戰,急於轉型或尋找新的變現方式。
如今,直播和電商如火如荼,不少MCN機構入局。有機構嘗試讓達人做電商帶貨,也有機構鼓勵達人開直播,依靠打賞變現。
但真正能做起來的並不多,不管是電商還是秀場直播,都並非是機構擅長的業務。
在趨於白熱化的競爭之下,國內的MCN機構急於尋找出路,出海就成了新的選擇。
不管是紮根其他國家、做大做強,還是在海外發展成熟後,帶著資源殺回國內,出海對於當下MCN機構來說,更像是一次曲線突圍。
而且,隨著TikTok加速商業化,構建商業體系,MCN機構無論是出海做內容、孵化達人,或許能從中分得一杯羹。
只是,不管過去還是現在,那些出海尋寶的航海家們,最終能找到金礦的從來都只有少數人。
最終又有多少MCN能淘到金?
E N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