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娛理
你可能還記得一個月前微博上很火的一部短紀錄片:一位日本導演用攝影機紀錄了疫情期間的南京:隔離外來人員,每天嚴格測量體溫,學生停課上網課,無接觸式點餐,防疫信息APP……他認為,850萬人口的南京沒有一例因新冠肺炎而死亡的案例,這是上下一心團結努力的結果。
這條視頻在微博上有超五萬轉發,上了日本雅虎首頁,後來被翻譯成十餘種語言在全世界傳播。
外國人視角、無臺本拍攝、豐富紮實的細節,讓這部紀錄片同時受到了中外網友的歡迎。一個月後,竹內亮導演又拍了《南京抗疫現場》第二部,他上了日推熱搜,也再次成為微博上的「網紅導演」。
截圖自微博
一場疫情,讓世界各國陷入共同命運,卻也加深了對彼此的誤解。七年前懷著促進中日文化交流的夢想來到中國定居的竹內亮,在今年看到一些外網的歪曲性報導後,決定用鏡頭紀錄下中國的抗疫措施,還原事實真相,為其他國家提供借鑑經驗。
竹內亮會說一口流利的中文,他決定要把餘下的人生都紮根在南京。他告訴娛理工作室,他的下一個目標是武漢——想把武漢從汙名中解除出來,將真實的現狀傳遞給世界。
以下文字根據竹內亮導演與我們的交談整理而來。
《南京抗疫現場》系列,起初是打算拍給日本看的。在中國也能這麼火,我是萬萬沒想到的。
原本我覺得拍一部就差不多夠了,但是最近日本的疫情又開始嚴重了。第一部介紹的是一些城市表面的防疫措施,沒有醫院內部操作,日本那邊的網友希望看到更具體的防疫措施,所以我又拍了第二部。
截至4月13日,全球疫情形勢依舊嚴峻
第一部拍的都是我們身邊的生活:我自己的家,上班路上,公司裡,離我們公司最近的麥當勞,離我們公司最近的觀光地等,沒有刻意去選擇什麼地方;
竹內亮在南京家中
第二部我選擇的地點主要是隔離酒店、超市和醫院。這是我針對日本的一些最新情況來選擇的,因為日本的超市現在出現了斷貨現象;有醫院的醫護人員被感染;日本也終於開始隔離外來入境人員,他們想知道具體怎麼做比較好。
竹內亮與接受採訪的南京傳染病醫生合影。這家醫院在疫情期間接收了93位感染者,最後全部出院,沒有一位醫護人員被感染。
第一部《南京抗疫現場》上線後,反響特別大,江蘇的、南京的、還有好多報紙電視臺都瘋狂報導我,很多人都認識我了。這樣的好處是拍第二部時,想申請進入很多地方拍攝就變得容易了,沒再像第一部裡那樣,被攔在夫子廟外邊。
我的習慣依然是無臺本拍攝。現場我的團隊只有我、攝影師和一個編導,有時會加一個助手,加上後期一共只有五六個人,設備主要是單反。第一部我們只花了三天時間,第二部用了一星期時間製作完成。
《南京抗疫現場》登上日本雅虎首頁
可能是我的職業病吧,我特別喜歡在現場尋找一些有意思的細節。
像你看到的「非接觸安心卡」、放盒飯的小凳子,還有醫生的手寫筆記,都是我們現場發現的。這種感覺就像獵人搜尋獵物一樣,每次都能捕捉到意料之外的驚喜。如果你提前準備好臺本,一門心思忙於執行臺本的話,反而可能發現不了這些細節。
我是比較喜歡出鏡的。我認為紀錄片不可能百分百客觀,所以並不避諱略微主觀的表達方式。我喜歡把我自己的想法、視角、聊天過程,一切都原原本本呈現出來。可能我跟有的採訪對象聊得很開心,就拍得很順利;或者可能聊得很尷尬,我都拍下來,大家也都可以直觀感受出來。
很多紀錄片導演藏在攝影機後,把導演的存在感抹除,我覺得那樣反而有幕後操縱的感覺。
圖片自微博
對於《南京抗疫現場》,日本網友的反應有很多種,大部分都是驚訝。
第一部上線的時候,他們說南京的抗疫措施太嚴格了,日本做不到這麼嚴格,也不需要做這麼嚴格。但是到了第二部,他們就表示好羨慕,希望日本也能採取這樣嚴格的防疫措施。
當然,每個地方都有「鍵盤俠」。有個別日本網友質疑:這些都是攝影棚裡拍的吧?新增感染人數歸零,這個數據是真實的嗎?
第一部《南京抗疫現場》先是做的日語版,反響很大,全世界很多華人跟我們聯繫,問能不能出一個英文版,因為歐洲等一些地區的疫情也很嚴重,當地措施也不夠重視。我們答應了,加了一些外景,夫子廟那段、一人一桌吃飯都是英文版裡加的。我在視頻裡還說了不要歧視戴口罩的亞洲人,華人網友也很感謝我們。
後來,通過很多網友的幫助,我們又有了德語、義大利語、法語、西班牙語、俄羅斯語、阿拉伯語……等14個語種的版本。法國電視臺、馬來西亞雜誌、俄羅斯電視臺還有英國媒體都聯繫我們轉載視頻。我們希望分享範圍能繼續擴大,給全世界分享和參考中國的防疫措施。
油管上已有《南京抗疫現場》多語種版本
日本富士電視臺報導《南京抗疫現場》
《南京抗疫現場》火了之後,我上了央視的《今日影評》和江蘇衛視的《一站到底》等節目。《一站到底》我自己看不下去,因為跟平時不一樣,不太習慣,也感到很害羞。後來我還嘗試了直播,直播就還好,要放鬆多了。
《南京抗疫現場》雖然火,但我們基本上賺不了一分錢,拍攝的費用、人工酬勞都是自費,各地授權也都是免費的。
這場疫情對各個公司的影響都很大,不只是我們公司,大家都是一樣的。疫情打亂了我們今年原本的工作計劃,有贊助商的項目也打了水漂。
我們公司目前有二十四五名員工,資金情況沒有那麼樂觀。但是還好,還沒有倒閉。
我們是一家視頻內容製作公司,除了疫情相關的內容之外,平時在做的節目還有《我住在這裡的理由》、美食節目、關於日本明星的節目,以及一些有贊助商的宣傳片等。資金主要來自贊助,以及視頻網站的點擊量分成,但是不多。
竹內亮的另一個紀錄片系列《我住在這裡的理由》
當初我來到中國,想法很單純,就是想把日本文化傳遞給中國人。但現在我要做的事情越來越多了。
在來到中國之前,我給日本的NHK、東京電視臺拍過紀錄片,2010年來中國拍過《長江天地大紀行》,當時很多中國人問我,山口百惠怎麼樣、高倉健怎麼樣?我意識到很多中國人對日本的了解還停留在過去。所以我想拍片,把真正的日本介紹給中國。
我的妻子是中國人,結婚幾年後,我們說服了家人,來到南京定居發展。
我的中文是2013年剛搬到南京的時候,在南京大學學了三個月,現在過去七年了,說得還可以嗎?我可能是語言天才吧。(笑)
截圖自微博
今後,我打算一輩子就住在南京了。因為我的老婆孩子、我的嶽父嶽母、我們公司同事、合作夥伴、朋友都在南京,所以我喜歡南京,就這麼簡單。
前些天我在網上徵集了一些疫情期間的普通講述者,關於他們的新片已經拍完了。我都沒想到會那麼有意思,不同職業、不同身份的老百姓看待疫情,一百個人的故事完全不一樣。
疫情結束後,我最想拍的地方是武漢。
現在全世界對武漢仍然有一點誤會,包括西方國家,包括日本也是,大家都以為武漢還是很危險,對武漢的印象還是特別不好。所以我想去到武漢現場,把真實的武漢現狀傳遞給全世界。
圖片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