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什麼能做到?這位日本導演有話說

2021-01-11 中國青年網

一位日本導演通過自己的視角,拍攝了一部紀錄片《後疫情時代》,將「一邊把病毒控制好,一邊推動經濟發展狀態」的中國,真實展示在世界面前,也希望把中國「後疫情時代」的經驗和力量分享給其他國家,引起巨大反響。

中新網記者近日專訪了該片導演竹內亮。

受訪者供圖

記者:我們知道疫情還在全球肆虐,您為什麼給片子取名《後疫情時代》,您想關注或表達的是什麼?

竹內亮:我個人認為這個病毒是不可能短時間被滅掉的,以後一兩年還是要一邊防控疫情,一邊發展經濟,這個狀態會持續一段時間。在我的概念裡,中國已經開始「後疫情時代」了,所以我想把中國的經驗分享給日本和其他國家。日本現在也是一邊防控疫情,一邊做經濟恢復,但是兩邊都做得不好。

記者:中國外交部發言人也對您這個片子表示讚賞。您在片中說了這句點睛之筆:「眼下中國能夠同時做到疫情防控和經濟復甦,是對14億人共同努力的回報,絕不只是依靠政府的力量,我知道你不會戴著有色眼鏡看中國。」是什麼樣的感觸讓你做這種判斷?您覺得中國能夠同時做到一邊疫情防控,一邊經濟復甦,原因是什麼?

竹內亮:現在中國疫情控制得已經很好了,而美國、歐洲、日本都還差很遠。西方媒體和日本媒體的分析是一樣的,就是不管是防控疫情還是恢復經濟,都是中國政府強制性的措施。但是作為一個住在中國的外國人,我知道不是這樣,不都是由政府做的,我們老百姓、每一個人都做努力了。

受訪者供圖

記者:這個片子您從籌備到現在播出大概花了多長時間?

竹內亮:三個月。10月份準備,11月份開始拍,然後12月份一邊拍攝一邊剪輯。

記者:有多少人在幫您做這個事兒?

竹內亮:不是幫,是一起做。團隊做的,不是我一個人做的。團隊大概有十幾個人,我和現場執行導演,還有三四個攝影師、剪輯師、宣傳、設計師等。

記者:腳本如何設計的?

竹內亮:我們沒有腳本。大概的主題有了,比如說今天要拍武漢的聯想工廠,但是具體要拍什麼不定,然後去了看到有意思的東西就拍。我們不擺拍,這樣會更快、更真實。我們要強調的是真實。

受訪者供圖

記者:紀錄片主題為什麼選擇「逆勢爆發」?企業是如何選擇的?您甚至還深入到聯想武漢的工廠內部,拍攝他們的各個角落,請問這一切是怎麼做到的?

竹內亮:前期調研之後,我們發現雖然有疫情,很多企業其實增長得非常快,然後製作組討論出來說片子主題就是「逆勢爆發」。然後我們就根據「逆勢爆發」這一主題,再去選企業。我們在微博上募集企業,很多企業報了名,比如聯想就是他們的公關部看到募集信息來報名。我們進去沒有受到任何限制,什麼都可以拍,他們也不看拍成什麼樣。他們看過我以前拍的《南京抗疫現場》《好久不見,武漢》,對我們很信任。總而言之執行下來還是挺順利的,沒有什麼困難。

記者:在深入這些工廠採訪拍攝的時候,您覺得有一些什麼樣的感觸?

竹內亮:中國的防控措施做得非常細。比如,我們在武漢的聯想工廠拍攝,其實武漢已經沒有新感染者了,但他們還是繼續做下去,而且很細而且很嚴格。13000多人要每天換兩次口罩、測4次體溫。這聽起來簡單,但是做起來真的很難。

受訪者供圖 

記者:您在片子裡也呈現了中國企業管理上、科技上的先進一面。但是眾所周知中國的一些高科技企業正遭受西方某些國家制裁。您認為網際網路的時代東西方的認知鴻溝仍然這麼大的原因是什麼?

竹內亮:其實中國的企業是沒有問題的,華為和抖音的問題不是企業的問題,是政治的問題。這個不僅是高科技的問題,還因為西方國家包括日本的媒體,帶著偏見去報導中國,所以產生了很大誤解。他們看有關中國的信息都懷疑,都戴著有色眼鏡來看。所以媒體也就造成了一個很不好的狀態。為什麼這樣做呢?是為了收視率,黑中國的報導收視率比較高。他們帶著偏見、帶著誤解來去看中國,這是個很大的問題。

受訪者供圖

記者:假如說我們要去彌補的話,應該從哪些方面入手?

竹內亮:我經常說西方媒體太過於黑中國,而中國的媒體太過於誇自己,所以還是要客觀報導。我建議中國還要有能到達普通民眾的文化輸出,因為日本人不知道除了經濟和政治之外的中國信息,如果他們能知道更多中國的電影、明星、偶像、動畫片、時尚等,對中國的好感也肯定會增加。因為我也喜歡看中國的電影,我覺得真的蠻有意思的,但是大部分日本人不知道。

記者:您這個片子也在日本也有一些質疑的聲音,比如說這個人有一個中國夫人,他可能被中國收買了,您怎麼看待這種誤解?

竹內亮:我沒有誇中國,我覺得我是客觀的,我只是把感受到的想法說出來而已。對,有日本網友說:「竹內亮是中國政府的狗,中國政府的間諜。」但是無所謂,因為這些人也不看我的作品。看過我作品的人的反應基本上都是好的,基本上90%以上都是正能量的。在日本最大的網站雅虎首頁上也登了這個紀錄片的消息,觀眾的反應評論是「中國這麼厲害」,或者「日本已經被中國超過了,所以我們日本人需要努力」等。不看作品就評論的就很惡意,「這個日本人是怎麼樣?」「這個竹內亮收了中國政府的錢吧」。所以沒看這個作品的人我不理他就行了,我無所謂,不感興趣。

受訪者供圖

記者:這些負面聲音對您也不會有影響?

竹內亮:對。因為看片子就知道了,這個不是假的,而是很真實的,不是為了誇而去拍的。

記者:您在片子裡強調了疫情催生了無人化快速發展,可能是未來趨勢。但是無人化也會造成大量的人失業。您覺得無人化未來將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竹內亮:我個人的想法是未來有一部分工作無人化,還有新的工作出來。比如駕駛無人化,公交車司機的工作沒了,但是更早前沒有汽車的時代,本來(也)沒有這個工作。所以隨著高科技發展,肯定很多工作(要)被淘汰,但是同時(會)產生新的工作。人類的歷史就是這樣。

記者:您接下來還有拍攝計劃嗎?

竹內亮:下一個作品要拍長江。因為我在日本的時候一直給NHK(日本放送協會)拍紀錄片,10年前就拍過長江。10年前我從長江源頭青藏高原到上海拍下來,花了一年(時間)。2021年正好10年,我想再次去拍長江,通過一條河來展現中國10年的變化。我2013年從日本搬到中國,長江邊有很多我喜歡的城市,南京、武漢、重慶、上海都在長江邊。今年打算再走一次,拍長江邊的風土人情。

(來源:中國新聞社)

相關焦點

  • 日本學生模仿夜神月作息考上名校,卻遭網友質疑,中國學子有話說
    都說日本是一個神奇的國度,還真不是瞎說的,之前就有一個新聞,故事裡的主角是一位非常喜歡動漫作品《死亡筆記》的動漫迷,而這位日本動漫迷居然靠著《死亡筆記》這部動漫裡的內容,而最終考上了心儀的大學,而且還是一個日本非常知名的名牌大學!
  • 日本導演拍的中國紀錄片,為何能被誇上熱搜
    他叫竹內亮,是一名日本紀錄片導演。最新這部《後疫情時代》則著眼於疫情後恢復的中國。為的是解答許多外國人最關注的的問題——為什麼中國可以恢復得如此之快?他說:「眼下中國能夠同時做到疫情防控和經濟復甦,是對14億人共同努力的回報,絕不只是依靠政府的力量,我知道你不會戴著有色眼鏡看中國。」
  • 這位大哥不會日語卻在日本呆了11年,還成功買車買房,究竟怎麼做到的?
    笑起來非常樸實,很有親和力。連主持人跟他打招呼時,都會喊他「師傅!」節目組遇到廖明時,他正在上日語最初級的平假名和片假名。老師讓所有同學上臺寫,其他年輕學生都寫對了,就他寫錯。(把「つ」寫成了英文單詞的「c」)於是,主持人對這位看上去不太合群的男學生,產生了強烈興趣。主持人問他為什麼在語言學校學日語,他回答,「我在日本工作」。
  • 日本導演記錄中國"後疫情時代",日本網友這反應…
    在紀錄片《後疫情時代》中,日本導演竹內亮通過自己的視角,將「一邊把病毒控制好,一邊推動經濟發展」狀態的中國真實地展示在世界面前。該片於1月1日上線後,1月3日登上日本影響力最大的雅虎網站首頁,引發了日本網友的熱議。
  • 外網刷屏——這位日本導演,想讓世界看到中國抗疫真相
    這條視頻在微博上有超五萬轉發,上了日本雅虎首頁,後來被翻譯成十餘種語言在全世界傳播。外國人視角、無臺本拍攝、豐富紮實的細節,讓這部紀錄片同時受到了中外網友的歡迎。一個月後,竹內亮導演又拍了《南京抗疫現場》第二部,他上了日推熱搜,也再次成為微博上的「網紅導演」。
  • 日本導演拍的中國紀錄片,為何能被誇上熱搜_生活_澎湃新聞-The Paper
    他叫竹內亮,是一名日本紀錄片導演。最新這部《後疫情時代》則著眼於疫情後恢復的中國。為的是解答許多外國人最關注的的問題——為什麼中國可以恢復得如此之快?他說:「眼下中國能夠同時做到疫情防控和經濟復甦,是對14億人共同努力的回報,絕不只是依靠政府的力量,我知道你不會戴著有色眼鏡看中國。」
  • 網飛要拍《水滸傳》,這位日本導演還拍過戰國時代的電影…
    日本導演佐藤信介,國內影迷可能不是很了解,其代表作有《狗狗心事》、《殺戮都市》、《王者天下》等。>《王者天下》海報這部電影去年在日本叫好又叫座,上映42天,就拿下了5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3.2億元)的票房,還獲得了中日電影周「金鶴獎」最佳導演獎和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影片獎提名
  • 奈飛翻拍《水滸傳》,日本導演能拍好中國名著嗎?
    第3005期文化產業評論最近,奈飛宣布了拍攝《水滸傳》的新計劃,並由日本導演執導。雖然奈飛有著「優質好劇」的金字招牌,但是繼《新鹿鼎記》和《雷霆戰將》爆冷門之後,觀眾似乎對改編逐漸失去信心。奈飛的高品質能夠繼續延續嗎?經典IP會翻車嗎?日本導演能演繹好中國故事嗎?跟著文化產業評論(ID:whcypl)一起看看吧。
  • 日本AV女導演增多
    AV女演員,拍攝現場的男性攝影師和男性導演讓她們不是很自在。所以,AV業的這種現狀也在發生變化,現在日本AV已經不再是以前那個由男性員工主導的行業,日本AV現在允許更多女導演走進這個行業,給AV帶來一股女性導演的新風氣。  一位名叫Haruna的女導演從藝術院校畢業後,放棄了電視臺的工作,加入了一家AV製片公司擔任導演。她說AV這個行業壓力不大,這點她很喜歡。
  • 一個日本導演,拍了中國南京的抗疫紀錄片,火遍日本
    竹內亮導演緊急連線「北漂」日本志願護士》。視頻中,導演與一位日本護士連線,兩位日本人全程使用日式普通話交流。 疫情爆發後,導演立刻想到了她,希望能通過她了解一些醫院的情況。 春香在視頻中介紹了當時疫情的情況、病毒的傳染特性,也向觀眾示範了戴口罩的方式。 疫情爆發初期,竹內亮也和前段時間的日本民眾一樣,有些小看這個病毒。
  • 日本導演竹內亮的「非典型」中國紀實
    一個日本導演,為何要長居南京、記錄中國?看起來似乎不經意、很隨意的紀錄片,為何能感動萬千網友?長江日報記者近日專訪了竹內亮,尋找他「住在這裡的理由」。    ■ 「非典型日本人」在中國創業    11月底,在武漢街頭採訪時,竹內亮常聽人說:「我認識你,拍武漢的那個日本導演。」一番交流後,不少人又會說:「你不像日本人啊。」
  • 這位青年導演拍限制級有一手
    我年齡比別人大,我也願意跟這樣的年輕人在一起合作,挺開心的,能學到好多東西,他們都非常有才華。然後,我們監製是中國唯一一個在日本獲過漫畫大獎的著名漫畫家。所以,跟他們在一起合作很開心,我也挺願意幹這個事兒的。    尹川:萬哥太謙虛了。
  • 被外交部表揚,這個日本導演拍的中國疫情紀錄片爆了
    沒想到關於中國疫情最好的紀錄片,都來自一個日本導演。 一個日本導演,為何對中國疫情有這麼多的感觸,對中國有這麼多了解,那得從竹內亮的個人經歷說起。
  • 這位讓小津自愧不如的日本導演,為何大多數人對他一無所知?
    但實際上,這位在37年電影生涯中創作了87部影片的導演,長久以來被世界影壇和批評界所忽視。除了自1980年代始北美和歐洲舉辦的不多且很大程度上不完整的他的回顧展以外,當代普通電影愛好者恐怕對他87部電影一無所知。都以呈現普通人瑣碎日常的生命狀態和家庭關係為創作主題,成瀨巳喜男不免經常被世人拿來與其同時代的小津安二郎進行對比。
  • 華春瑩點讚日本紀錄片導演:不帶偏見地真實記錄中國
    有記者提問,近日,日本導演竹內亮拍攝的紀錄片《後疫情時代》引發中日網友熱議,在各類媒體平臺上有著不俗的播放量。在各界高度重視增進中日相互了解的背景下,發言人對該片有何評論?華春瑩回應道,我也看了這部片子。我注意到這是竹內亮導演繼《南京抗疫現場》、《好久不見,武漢》之後,一年之內拍攝的又一部以中國抗疫為主題的紀錄片力作。
  • 這位狠心的日本媽媽,為什麼刷屏了中國朋友圈?
    本圖來自上海一兆韋德u9隊員家長舐犢情深,這位媽媽明白此時的兒子正迫切需要她的安慰與鼓勵,但她更知道,人生的路需要自己去走,可以幫他一次兩次,但不能庇護一生。遺憾的是,在中國,受根深蒂固的家教文化影響,家長幫孩子處理大小事務似乎已經成為一種常態,小到吃飯喝水,大到擇業婚娶……難怪有人評價道:中國的家長是一輩子的家長,而中國的孩子則是一輩子的孩子。
  • 中國還辦馬拉松?日本導演拍《後疫情時代》,獲千萬日本民眾關注
    與此同時,日本導演竹內亮拍攝的中國紀錄片《後疫情時代》也在1月1日上線,並在3日登上日本影響力最大的雅虎網站首頁,獲得數千萬日本網友的關注。(圖片來源▲竹內亮 《後疫情時代》)該紀錄片以極易獲得日本民眾共情理解的馬拉松賽事鍥入,竹內亮導演從每一位馬拉松跑者都經歷過的最普通、但在當前又極為珍惜不凡的參賽視角,娓娓展現出2020年南京馬拉松暨東京奧運會選拔賽舉辦的難得場景
  • 日本導演竹內亮:不要戴著有色眼鏡看中國
    中新社北京1月10日電 題:日本導演竹內亮:不要戴著有色眼鏡看中國  中新社記者 馬海燕  「眼下中國能夠同時做到疫情防控和經濟復甦,是對14億人共同努力的回報,絕不只是依靠政府的力量,我知道你不會戴著有色眼鏡看中國。」這是日本導演竹內亮在《後疫情時代》中的話,獲得了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的讚賞。
  • 巨石強森為什麼現在在好萊塢這麼火?導演有話說
    WWE的冠軍得主,如今炙手可熱的超級明星,巨石強森如今的熱度幾乎可以壟斷一個電影行業,像《速度與激情》系列,《海灘遊俠》以及最近上映的《狂暴巨獸》等等,幾乎所有人都知道這個人的名字或者是看過他的電影,不過究竟為什麼強森現在這麼受導演們的喜愛呢?
  • 湖南衛視出品的紀錄片《中國》,為什麼請日本人配樂?
    例如由《河西走廊》製片人李東珅、總撰稿鄧建永,以及《大國崛起》執行總導演、總撰稿周豔聯袂主創。另外,該片的配樂,則由日本音樂家梅林茂及中國作曲家徐鯉聯手製作。那麼問題來了:如此厚重,如此正史般、史詩般的介紹中華歷史的紀錄片,為什麼要由日本人配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