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導演竹內亮:不要戴著有色眼鏡看中國

2021-01-11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北京1月10日電 題:日本導演竹內亮:不要戴著有色眼鏡看中國

  中新社記者 馬海燕

  「眼下中國能夠同時做到疫情防控和經濟復甦,是對14億人共同努力的回報,絕不只是依靠政府的力量,我知道你不會戴著有色眼鏡看中國。」這是日本導演竹內亮在《後疫情時代》中的話,獲得了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的讚賞。

  在這部33分鐘的紀錄片中,竹內亮通過自己的視角,將「一邊把病毒控制好,一邊推動經濟發展狀態」的中國展示在世界面前,也希望把中國「後疫情時代」的經驗和力量分享給日本和其他國家。

  在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竹內亮強調,中國能取得後疫情時代的發展,是每一個人努力的成果。「現在中國疫情控制得已經很好了,而美國、歐洲、日本都還差很遠。西方媒體和日本媒體的分析是一樣的,就是不管是防控疫情還是恢復經濟,都是中國政府強制性的措施。但是作為一個住在中國的外國人,我知道中國不是這樣,不都是由政府做的,我們老百姓、每一個人都做努力了。」

  《後疫情時代》的主題是「逆勢爆發」。竹內亮稱,確定這一主題是在調研之後做出的,「我們發現雖然有疫情,很多企業其實增長得非常快,然後製作組討論確定了『逆勢爆發』這一主題。」

  紀錄片分為四章:第一章《沒人了》,介紹中國以新冠疫情為契機,各行各業加速了無人化的進程;第二章《全民直播》,介紹疫情期間直播賣貨的興起;第三章《「去除」新冠病毒》,介紹中國空氣淨化企業在疫情期間通過技術突破實現銷售額增長的經驗;第四章《「零感染」的武漢》,將鏡頭對準了聯想武漢工廠,武漢於4月8日解封,但這家工廠在3月底就實現了滿產復工。13000多名員工,到目前為止「零感染」。

  竹內亮將聯想武漢工廠的工作檯、食堂、宿舍等每個角落的嚴格防疫步驟,一一展現在觀眾眼前。他說,進去拍攝沒有受到任何限制,什麼都可以拍,「而且我們沒有腳本。大概的主題有了,但是具體要拍什麼不定,然後去了看到有意思的東西就拍。我們不擺拍,我們強調的是真實。」

  他告訴記者,該片從創意到播出歷時3個月,企業全部來自在微博上的徵集,「他們看過我以前拍的《南京抗疫現場》《好久不見,武漢》,對我很信任。總而言之執行下來都挺順利,沒有什麼困難。」

  片中也呈現了中國企業管理上、科技上的先進一面。但眾所周知,中國的一些高科技企業正遭受西方某些國家制裁,竹內亮直言:「不是企業的問題,是政治的問題。」

  竹內亮表示,西方國家包括日本的媒體,帶著偏見去報導中國,所以產生了很大誤解。「我經常說西方的媒體太過於黑中國,而中國的媒體太過於誇自己,所以還是要客觀報導。」

  他建議中國還要有能到達國外普通民眾的文化輸出,「日本人不知道除了經濟和政治之外的中國信息,如果他們能知道更多中國的電影、明星、偶像、動畫片、時尚等,對中國的好感肯定會增加。因為我也喜歡看中國的電影,覺得真的蠻有意思的,但是大部分日本人不知道。」

  該片於1月1日上線後,在中日兩國都引起巨大反響。在竹內亮微博下,許多中國網友表達讚賞和支持。在日本則有人羨慕中國的發展,也有人質疑紀錄片的真實性。

  「我沒有誇中國,我覺得我是客觀的,我只是把感受到的想法說出來而已。」竹內亮告訴記者,有日本網友說「竹內亮是中國政府的狗,中國政府的間諜」。但是他無所謂,「因為這些人也不看我的作品。看過我作品的人反應基本上都是好的,90%以上都是正能量的。」

  竹內亮說,該片1月3日登上日本影響力最大的雅虎網站首頁,網友的大部分反應是「中國這麼厲害」,或者「日本已經被中國超過了,所以我們日本人需要努力」等。不看作品就評論的則很惡意,「這個日本人怎麼這樣」,「這個竹內亮收了中國政府的錢吧」。他強調,看過片子就知道,片子不是假的,而是很真實的,不是為了誇而去拍的。

  竹內亮告訴記者,他下一個作品要拍長江。他在日本時一直給NHK(日本放送協會)拍紀錄片,10年前拍過長江。「2021年正好10年,我想再次去拍長江,通過一條河來展現中國10年的變化。長江邊有很多我喜歡的城市,南京、武漢、重慶、上海都在長江邊。今年打算再走一次,拍長江邊的風土人情。」(完)

相關焦點

  • 訪日本導演竹內亮:中國人將「危機」轉化為「新機」的能力和速度...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蔡藝芃 黃秋霞報導視頻製作 蔡藝芃 荊培軒 胡思遠「對竹內亮導演不帶偏見地真實記錄中國走過的這段非凡歷程表示讚賞」,1月6日下午,在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華春瑩為日本導演竹內亮的紀錄片《後疫情時代》點讚。隨後,該話題迅速登上新浪微博熱搜第二名。
  • 日本導演竹內亮的「非典型」中國紀實
    在難以計數的作品裡,日本導演竹內亮的《好久不見,武漢》脫穎而出成為「爆款」,並被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點讚。    7年前,竹內亮攜妻兒從日本移居南京,以獨特的形式創作「非典型紀錄片」。5年裡他幾乎走遍了中國,堅持每周一更,拍攝住在中國的日本人以及住在日本的中國人,記錄下一個活著的中國、百種不設限的人生。
  • 日本導演記錄中國"後疫情時代",日本網友這反應…
    「眼下中國能夠同時做到疫情防控和經濟復甦,是對14億人共同努力的回報,絕不只是依靠政府的力量,我知道你不會戴著有色眼鏡看中國。」在紀錄片《後疫情時代》中,日本導演竹內亮通過自己的視角,將「一邊把病毒控制好,一邊推動經濟發展」狀態的中國真實地展示在世界面前。該片於1月1日上線後,1月3日登上日本影響力最大的雅虎網站首頁,引發了日本網友的熱議。
  • 乘風破浪的2020——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的中國又一年
    今年年初,一部《好久不見,武漢》在網絡爆紅,讓眾多日本網友感嘆「我想去武漢看看。」 11月27日,該片導演竹內亮受邀在南京大學演講時說:「因為很多日本人不相信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漢得到控制,我才想到把真實的武漢拍下來,這就是當時拍這部片子的初衷。」 竹內亮,42歲,日本千葉縣人,紀錄片導演。
  • 再登日本雅虎首頁!「南京女婿」竹內亮2021新作《後疫情時代》刷屏
    2021年1月1日,日本導演竹內亮的第一部紀錄片《後疫情時代》正式上線,竹內亮走訪了江蘇南京、無錫、蘇州等多地,通過自己的視角,把中國後疫情時代的經驗和力量分享給日本等國外民眾,「給他們一種參考和希望」。
  • 中國為什麼能做到?這位日本導演有話說
    一位日本導演通過自己的視角,拍攝了一部紀錄片《後疫情時代》,將「一邊把病毒控制好,一邊推動經濟發展狀態」的中國,真實展示在世界面前,也希望把中國「後疫情時代」的經驗和力量分享給其他國家,引起巨大反響。中新網記者近日專訪了該片導演竹內亮。
  • 導演竹內亮回母校,講述自己的2020
    現代快報訊(記者 邱驊悅 文/攝)11月27日上午,拍攝了《南京抗疫現場》《好久不見,武漢》等專題紀錄片的日本導演竹內亮回到了他的母校南京大學,以《乘風破浪的2020——日本紀錄片導演的中國又一年》為主題進行演講。除了講述自己的經歷以外,竹內亮還通過演講鼓勵在場的學生,多交日本朋友,多用不同的視角看世界。
  • 日本導演拍的中國紀錄片,為何能被誇上熱搜
    他叫竹內亮,是一名日本紀錄片導演。而這偏見產生背後的重要原因在於——他們沒有親眼見過中國是如何從疫情中走出來的。但竹內亮導演則要對他們說:「有人不相信中國,不要理他們。」他說:「眼下中國能夠同時做到疫情防控和經濟復甦,是對14億人共同努力的回報,絕不只是依靠政府的力量,我知道你不會戴著有色眼鏡看中國。」
  • 電影節|竹內亮:想做能賺錢的紀錄片導演
    原標題:《好久不見,武漢》導演竹內亮:不要小看觀眾 想做能賺錢的紀錄片導演「我的日本朋友對武漢有很多偏見。作為住在中國的外國人,作為紀錄片的導演,特別想去拍武漢,想給全世界介紹真實的武漢。」因為拍攝《南京抗疫現場》《好久不見,武漢》等抗疫紀錄片的日本導演竹內亮在國內真的火了。
  • 日本網友不信我拍的中國抗疫片?導演竹內亮獨家回應來了!
    編者按:1月1日,日本導演竹內亮拍攝的新紀錄片《後疫情時代》上線,這是竹內亮繼《南京抗疫現場》、《好久不見,武漢
  • 日本導演拍的中國紀錄片,為何能被誇上熱搜_生活_澎湃新聞-The Paper
    他叫竹內亮,是一名日本紀錄片導演。而這偏見產生背後的重要原因在於——他們沒有親眼見過中國是如何從疫情中走出來的。但竹內亮導演則要對他們說:「有人不相信中國,不要理他們。」他說:「眼下中國能夠同時做到疫情防控和經濟復甦,是對14億人共同努力的回報,絕不只是依靠政府的力量,我知道你不會戴著有色眼鏡看中國。」
  • 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我要來大熊貓基地拍日本飼養員小姐姐
    6月30日,日本電視臺早間新聞欄目介紹了講述解封後武漢現狀的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這部片子的導演正是今年3月因拍攝《南京抗疫現場》而在中日兩國引發較大反響的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
  • 「網紅」紀錄片導演竹內亮:以一個外國人的視角,將真實的中國傳達...
    下午的紀錄片分論壇以「融通中外·全球視野——中國紀錄片時代之責」為主題,邀請了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紀錄頻道總監梁紅、紀錄片製片人劉鴻彥、探索傳媒集團副總裁魏克然、北京師範大學紀錄片中心主任張同道、著名紀錄片導演梁碧波、日籍紀錄片導演竹內亮等參與討論。
  • 《後疫情時代》的導演竹內亮大有來頭,登上央視的日本人
    作者丨張育 這段時間被華大姐點名讚賞的網絡紀錄片《後疫情時代》刷屏了,製作人兼主持人竹內亮引起中日網友的熱議。其實,竹內亮早在2010年便與中國結緣,此後還娶了中國媳婦,一直生活在中國。竹內亮雖只是一個小小的網絡自媒體主持人,但他的過往經歷卻不簡單。
  • 竹內亮:拍攝真實有趣的中國是我的初心
    2020-10-08 20:57:20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央視新聞客戶端原標題:日本紀錄片導演:拍攝真實有趣的中國是我的初心定居南京的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十幾年前因為拍攝紀錄片認識了他現在的妻子,也開啟了他的中國情緣。
  • 導演竹內亮的「請回答2020」:出圈很幸運,但四十不惑
    11月27日,住在南京的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現身南大仙林校區,分享2020「年終總結」《乘風破浪:日本紀錄片導演的中國又一年》。後期專訪中,他用「出圈」來作為自己的2020關鍵詞,到了四十不惑,已經過了一紅就膨脹的年紀,接下來就「好好拍片,看運氣吧」。
  • 國際時評 丨 日本導演的《後疫情時代》為何引發廣泛共鳴
    新華社北京1月11日電(記者鄭漢根)最近,日本導演竹內亮拍攝的紀錄片《後疫情時代》在中日兩國引起熱烈反響。紀錄片如實呈現中國社會一邊防控疫情,一邊有序復工復產等情況,引發中國網友深深共鳴和紛紛點讚。很長時間以來,尤其是新冠疫情暴發以來,西方一些政客和媒體利用自己掌握的話語權,極力歪曲和抹黑中國,企圖誤導國際輿論。竹內亮也看到了這些對中國的偏見和汙名化,「我正是希望他們能客觀看中國,所以才想到策劃這部紀錄片。」2020年10月1日,遊客在湖北武漢黃鶴樓景區觀看演出。新華社記者肖藝九攝尊重事實,是任何一個稍有理性的人面對世界時都應有的基本態度。
  • 我們做紀錄片的理由 | 導演竹內亮與製片人趙萍訪談
    竹內亮:當中國已經逐漸復工復產時,日本的疫情還非常嚴重。《南京抗疫現場》是我們為日本雅虎拍的一個短片,沒想到在日本反響非常好,在日本有幾千萬人看,很多媒體和電視臺都在轉載和轉播,或者來採訪我。日本的主流電視臺也就七、八家,有些臺的不同欄目都來採訪我,大約有十幾次的採訪,我的臉整天在日本電視臺上出現。很多朋友都說「我在電視上看到你了」。
  • 日本導演竹內亮拍攝《後疫情時代》引發中日網友熱議,華春瑩:讚賞
    記者問:近日,日本導演竹內亮拍攝的紀錄片《後疫情時代》引發中日網友熱議,在各類媒體平臺上有著不俗的播放量。在各界高度重視增進中日相互了解背景下,請問您對該片有何評價?華春瑩:我認真觀看了這部片子,並注意到這是竹內亮導演繼《南京抗疫現場》、《好久不見, 武漢》之後,一年內拍攝的又一部以中國抗疫為主題的紀錄片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