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我要來大熊貓基地拍日本飼養員小姐姐

2020-12-27 騰訊網

6月30日,日本電視臺早間新聞欄目介紹了講述解封後武漢現狀的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這部片子的導演正是今年3月因拍攝《南京抗疫現場》而在中日兩國引發較大反響的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

今日,亮相「金熊貓國際傳播高峰論壇」的竹內亮導演向記者談到了對「中國故事,國際傳播」這一主題的理解和心得,他也表示,三國文化、大熊貓是日本人認識中國、認識成都的一扇窗口,「我非常想去成都的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因為基地有一位日本的飼養員阿部展子,我希望拍她的故事,讓更多日本人能夠親自來中國看看,通過大熊貓更深入地了解中國,了解成都。」

《南京抗疫現場》的第一部登上了日本最大的網站雅虎日本的首頁,並在朝日、TBS、富士等日本各大電視臺反覆播放。《好久不見,武漢》也讓日本網友看到了解封後最真實的武漢。竹內亮2013年遷居南京,他在武漢歷經10天,通過普通人的故事展現武漢戰「疫」過程以及疫後恢復情況。他告訴記者:「當時好多西方國家的媒體,包括日本在內,都懷疑武漢真的是安全嗎?我就在中國,所以我想親自去看真實的武漢,把武漢的現狀介紹給全世界。」竹內亮說,拍攝這部紀錄片,不僅是給中國人看,想傳達給日本觀眾的訊息只有一個,就是讓他們了解現在真正的武漢、真實的武漢。

本次論壇的主題是「中國故事,國際傳播」,竹內亮也有深深的共識,他談了自己的心得,「很多西方國家,包括日本民眾真的不了解中國,所以我就是一個外國人的視角,將真實的中國傳達給全世界,比如我拍的很多中國題材紀錄片,觀眾們看完視頻,自然會有自己的見解,我無法左右。但我能做的,是盡我所能為日本人展示一個客觀、真實的中國。我只希望,大家能夠拋開偏見,理解現狀。」

談到中國故事國際傳播的「切入點」,竹內亮脫口而出「客觀和接地氣」,他還提到,日本青年網友特別喜歡小切口的中國故事表達,「美食、美景、偶像團體的文化,比如今年中國特別火爆的綜藝《青春有你2》,在日本也很受歡迎,年輕人也在追。」有趣的是,日本年輕人還迷上了小紅書,學習中國風的化妝,「我覺得這些文化方面的交流,就在增進理解和共情。」

今年是中國脫貧攻堅收官之年,竹內亮也沒有置身事外,前往大涼山深處布拖縣的一個村子住了兩周,將鏡頭對準一家彝族人,拍攝了一部紀錄片,即將在日本播出。「我就好奇是不是真的脫貧了?我去的小村子很窮,看到了很多讓我驚訝的成績,比如安置房的建設,但我也深深感到脫貧攻堅任重道遠。我拍這個紀錄片,就是客觀告訴日本觀眾中國的一個現狀。」

2010年因到中國拍攝《長江天地大紀行》,竹內亮開始拍攝《我住在這裡的理由》系列紀錄片,登上日本NHK、東京電視臺等知名媒體。竹內亮感慨,他住在中國這些年,中國「拍不膩,越拍越有意思」。因為中國在高速發展和變化,變化中的人物山川城市就是紀錄片人最感興趣的。

當被問及「後疫情時代」在中國有什麼新的拍攝計劃和想實現的夢想時,竹內亮表示,「『後疫情時代』也是接下來想要拍攝的主題。經過這次疫情,人們的生活、工作方式都發生了很大變化,新技術不斷湧現,大家對人生也有著新的思考。「有機會的話,我也希望通過拍攝,記錄下這些時代的新變化。」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 記者 陳蕙茹 攝影 陳蕙茹 編輯 李旻 校對 田莉

相關焦點

  • 「網紅」紀錄片導演竹內亮:以一個外國人的視角,將真實的中國傳達...
    下午的紀錄片分論壇以「融通中外·全球視野——中國紀錄片時代之責」為主題,邀請了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紀錄頻道總監梁紅、紀錄片製片人劉鴻彥、探索傳媒集團副總裁魏克然、北京師範大學紀錄片中心主任張同道、著名紀錄片導演梁碧波、日籍紀錄片導演竹內亮等參與討論。
  • 乘風破浪的2020——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的中國又一年
    11月27日,該片導演竹內亮受邀在南京大學演講時說:「因為很多日本人不相信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漢得到控制,我才想到把真實的武漢拍下來,這就是當時拍這部片子的初衷。」 竹內亮,42歲,日本千葉縣人,紀錄片導演。
  • 日本導演竹內亮的「非典型」中國紀實
    繼6月執導《好久不見,武漢》成為「爆款」後,這次竹內亮再次將鏡頭對準武漢。他表示,「武漢,我會一直拍下去,把真實的武漢傳遞給世界」。    一個日本導演,為何要長居南京、記錄中國?看起來似乎不經意、很隨意的紀錄片,為何能感動萬千網友?長江日報記者近日專訪了竹內亮,尋找他「住在這裡的理由」。
  • 拍武漢紀錄片的日本導演:想把真實武漢傳達世界 日本反響很大
    撰稿 | 記者 陳晨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開篇,日本導演竹內亮在武漢見到的第一個受訪者對他說,「我做過核酸檢測了,沒事。」竹內亮對這一場景記憶猶新,他知道武漢人經歷了什麼。在此之前,竹內亮在日本做了十幾年的紀錄片導演,後來又隨妻子定居南京。
  • 電影節|竹內亮:想做能賺錢的紀錄片導演
    原標題:《好久不見,武漢》導演竹內亮:不要小看觀眾 想做能賺錢的紀錄片導演「我的日本朋友對武漢有很多偏見。作為住在中國的外國人,作為紀錄片的導演,特別想去拍武漢,想給全世界介紹真實的武漢。」因為拍攝《南京抗疫現場》《好久不見,武漢》等抗疫紀錄片的日本導演竹內亮在國內真的火了。
  • 日本網友不信我拍的中國抗疫片?導演竹內亮獨家回應來了!
    編者按:1月1日,日本導演竹內亮拍攝的新紀錄片《後疫情時代》上線,這是竹內亮繼《南京抗疫現場》、《好久不見,武漢
  • 因執導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火爆全網 日本導演竹內亮開拍後...
    竹內亮(前右)和粉絲合影 楚天都市報記者蕭顥攝楚天都市報訊(記者戎鈺)那個因為拍攝武漢而紅遍全網的日本人,又來了。昨日下午,憑藉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走紅的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在漢舉辦觀眾見面會,兌現了他對楚天都市報記者許下的承諾:「我一定會再去武漢,和大家說一句:好久不見。」今年6月,竹內亮執導的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與全球觀眾見面。該片以10個武漢普通家庭為主角,真實再現了這座英雄城市與人民如何艱難走過2020年的冬春之交。
  • 一個日本導演,拍了中國南京的抗疫紀錄片,火遍日本
    據導演介紹,短紀錄片「南京抗疫現場」是由全公司的員工共同策劃的,匯集了每個人在南京「抗疫」期間的體驗與感受。「比如我是開車上班,但有些員工要乘坐地鐵,他們就會給我出主意,應該要拍關於地鐵的哪些防護措施。」 在短片中,和之夢的員工也傾情出鏡。公司行政按照政府要求,準備了相應物資,每天記錄員工的體溫,將出行記錄上報給有關部門。
  • 日本導演竹內亮:不要戴著有色眼鏡看中國
    中新社北京1月10日電 題:日本導演竹內亮:不要戴著有色眼鏡看中國  中新社記者 馬海燕  「眼下中國能夠同時做到疫情防控和經濟復甦,是對14億人共同努力的回報,絕不只是依靠政府的力量,我知道你不會戴著有色眼鏡看中國。」這是日本導演竹內亮在《後疫情時代》中的話,獲得了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的讚賞。
  • 日本導演拍的中國紀錄片,為何能被誇上熱搜
    他叫竹內亮,是一名日本紀錄片導演。前不久,他在中國拍攝的最新紀錄片《後疫情時代》引發國內外網友熱議。竹內亮成為了一名紀錄片導演。他曾為NHK和東京電視臺拍過不少紀錄片。在2007年到2018年之間,他就拍攝了近50部電視紀錄片。其中跟中國有關的佔去了大多數。
  • 我們做紀錄片的理由 | 導演竹內亮與製片人趙萍訪談
    竹內亮:當中國已經逐漸復工復產時,日本的疫情還非常嚴重。《南京抗疫現場》是我們為日本雅虎拍的一個短片,沒想到在日本反響非常好,在日本有幾千萬人看,很多媒體和電視臺都在轉載和轉播,或者來採訪我。日本的主流電視臺也就七、八家,有些臺的不同欄目都來採訪我,大約有十幾次的採訪,我的臉整天在日本電視臺上出現。很多朋友都說「我在電視上看到你了」。
  • 被外交部表揚,這個日本導演拍的中國疫情紀錄片爆了
    2021年的第一天,日本導演竹內亮拍攝的紀錄片《後疫情時代》上線。 很快就在網上引發了熱議,連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都表示讚賞。
  • 我們做紀錄片的理由|導演竹內亮與製片人趙萍訪談
    肖龍:當時為什麼要拍《武漢》這個片子? 竹內亮:當中國已經逐漸復工復產時,日本的疫情還非常嚴重。《南京抗疫現場》是我們為日本雅虎拍的一個短片,沒想到在日本反響非常好,在日本有幾千萬人看,很多媒體和電視臺都在轉載和轉播,或者來採訪我。
  • 日本導演的武漢紀錄片火了:把真實的武漢呈現給世界,消除偏見
    而去年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獲坎城金棕櫚大獎的《小偷家族》的評分也只有8.7分。「雖然我跟是枝裕和導演沒有見過面,但是他也曾經拍攝過紀錄片,我們算是一個圈子裡的人」,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竹內亮回憶,以前在日本拍攝紀錄片時,他用的攝影師也跟是枝裕和合作過,「我想我們的創作理念是一樣的,就是通過作品來反映普通人的真實生活。」
  • 日本飼養員在四川:大熊貓是日本人認識中國的一扇窗口
    :大熊貓是日本人認識中國的一扇窗口  作者 嶽依桐  來自中國各地的遊客13日在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以下簡稱基地)門口排起長隊。太陽產房內,該基地唯一一位外籍飼養員阿部展子與大熊貓幼仔「春生」玩耍的畫面,引得遊客們不斷按下快門。  今年35歲的阿部展子來自日本新潟縣,從小便喜愛大熊貓。為了實現成為大熊貓飼養員的夢想,阿部展子先在日本學習中文,後來又到四川農業大學學習動物保護,最終圓夢。  在日本上野動物園工作數年後,想要與更多大熊貓近距離接觸的阿部展子來到四川,於2017年成為基地的飼養員。
  • 日本導演拍的中國紀錄片,為何能被誇上熱搜_生活_澎湃新聞-The Paper
    他叫竹內亮,是一名日本紀錄片導演。前不久,他在中國拍攝的最新紀錄片《後疫情時代》引發國內外網友熱議。竹內亮成為了一名紀錄片導演。他曾為NHK和東京電視臺拍過不少紀錄片。在2007年到2018年之間,他就拍攝了近50部電視紀錄片。其中跟中國有關的佔去了大多數。
  • 去武漢並非為尋找英雄,導演竹內亮講述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
    中新社·華輿訊 據東方新報報導 「外國人對武漢的了解一直停留在今年2月份,我想把武漢現在真實的樣子告訴給全世界。」這是旅居中國的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拍攝《好久不見,武漢》的目的。隨著武漢的解封和世界其他地區疫情的嚴重,人們對武漢的關注度逐漸減弱,如果信息得不到更新,武漢將給人們留下一個「危險城市」的印象。
  • 訪日本導演竹內亮:中國人將「危機」轉化為「新機」的能力和速度...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蔡藝芃 黃秋霞報導視頻製作 蔡藝芃 荊培軒 胡思遠「對竹內亮導演不帶偏見地真實記錄中國走過的這段非凡歷程表示讚賞」,1月6日下午,在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華春瑩為日本導演竹內亮的紀錄片《後疫情時代》點讚。隨後,該話題迅速登上新浪微博熱搜第二名。
  • 日本紀錄片導演:想讓全世界看到疫情之後真實的武漢
    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記錄下10個武漢人經歷新冠肺炎疫情的故事:  想讓全世界看到疫情之後真實的武漢  「我做過核酸檢測,放心。」這是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中,一位開日料店的武漢人見到竹內亮時說的第一句話。  竹內亮今年41歲,是日本資深紀錄片導演,2013年來到中國,定居南京。
  • 日本導演的武漢紀錄片火了:「我要光明正大地告訴大家,武漢很安全」
    竹內亮執導的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Long Time No See, Wuhan)26日晚在網絡播出,不到24小時,播放量已超過2500萬次。一個住在南京的日本人,帶著一位編導、兩位攝影師,在武漢歷經10天,拍攝了「十個家庭十個故事一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