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昌理工學院與南開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天津市生物質類固廢資源化技術工程中心合作在國際著名雜誌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上發表了高水平研究論文。該論文第一作者為武昌理工學院生命科學學院江洋博士,第一單位為武昌理工學院,雜誌影響因子6.395,屬於中科院大類分區環境學領域的一區TOP期刊,實現了新突破。
據江洋博士介紹,他與南開大學有關專家以及武昌理工學院環境工程系主任黃周滿等人一起研發了一種新型的生物反應器「袋式生物反應器」。該反應器在肥料生產過程中的應用情況非常好,它的特點在於其工作模式採用全新的間歇式封閉系統。在該系統中微生物處於密閉空間,大大降低了水資源的消耗量,同時由於採用了封閉系統,所以熱量的損失也大大減少,實現了既節能又環保的目的。通過兩個袋式生物反應器的串聯模式,成功地將堆肥尾氣中的氨氣回收利用,轉化為肥料中有價值的氮素,實現了變廢為寶的目的。
江洋博士表示,該生物反應器是研究團隊的原創技術成果,該反應器的研發成功標誌著武昌理工學院環境工程專業在生物質類固廢資源化領域的研究達到了行業先進水平。
據了解,環境工程專業是武昌理工學院特色重點專業,師資力量強,教學團隊中有教授5人,副教授2人,博士6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人,湖北省楚天學者計劃「楚天學子」1人;環境工程學科是湖北省楚天學者設崗學科,擁有ISO/TC183/WG24《銅、鉛、鋅精礦中氟和氯的測定 離子色譜法》和ISO/TC102/SC2/SG36《鐵礦中氟和氯的測定 離子色譜法》兩項國際標準工作組,主持制定2項ISO國際標準。環境工程專業團隊2016年、2018年兩個年度獲得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培養的學生在湖北省大學生課外學術活動挑戰杯大賽等專業賽事中獲獎。( 汪巧園 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