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貼門神的傳說

2020-12-15 在學弟子

春節過年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貼春聯,貼門神,喜氣洋洋過新年。

圖片來源於網絡感謝欣賞

關於貼門神的傳說是這樣的。唐朝初年,唐太宗李世民做了皇帝以後,勤政愛民,國泰民安,老百姓都生活的很幸福。但是李世民卻有一個苦惱,每到過年的時候就會心緒不寧,夜做惡夢,御醫看了也看不出有什麼病,國師也說不出是什麼原因,大家都為唐太宗的情況感到憂心,唐太宗自己休息不好,再加上心情不好,身體每況愈下。就在大家一籌莫展時,丞相魏徵就向唐太宗建議,一是要天下百姓過年時貼春聯放煙花爆竹歡慶新年,二是請秦瓊大元帥為李世民門前站立守衛。

圖片來源於網絡感謝欣賞

李世民都同意了,秦瓊於門前站立當晚李世民酣暢入睡,沒有再做惡夢受驚憂,李世民甚為高興。但是天長日久這樣也不是辦法,畢竟秦瓊天天站著也受不了啊。魏徵也在想更好的辦法,看到人們在門上貼春聯時靈機一動,就讓畫師畫了秦瓊的畫像貼在門上,效果和秦瓊本人站立一樣,李世民大為喜悅,就稱門上所貼畫像為門神,可以護宅看院,保一家平安。

圖片來源於網絡感謝欣賞

民間慢慢地也效仿春節時貼春聯門上貼門神,這就是流傳下來貼門神的傳說。

相關焦點

  • 貼門神:為何古代門神只供秦叔寶、尉遲恭?別的大將不能守門嗎?
    說起來門神,想必很多農村的孩子極其的熟悉,小時候可能不知道門上那兩個手持大刀的人是誰,等到長大以後才知道,那真是唐朝鼎鼎大名的大將軍秦叔寶和尉遲恭。 每當過年之前,總會和母親一起,做漿糊,然後貼門神。聽母親說,這門神的作用可大呢,可以擋得住妖魔鬼怪,貼上門神,以後咱們全家人就會很少生病。由於小時候村裡面的迷信思想,讓我對這兩個門神上的人物好奇不已。
  • 不要只是貼門神了,來看看關於門神的歷史由來
    但「門神"之名,始見於東漢鄭玄《禮記·喪大記》之注,但在此之前的西海漢,已有在門上畫神像,也就是把門神人神化者。《漢書·廣川王傳》記其殿門畫有古勇士成慶,短衣大絝長劍。以武士為門神,這大約是最早的記載了,而且也明確了門神的主要職責,就是用武力阻止任何邪物進入門內,以保佑主人的平安。但是,古代並不是所有的門神都有具體的人物來承擔的。
  • 過年你家還貼門神嗎?
    我國自古都有貼門神的習俗,隨著時代的變遷,門神也出現了多種形式。從唐代以後人們大多以胡敬德和秦叔寶為門神。《西遊記》小詞有「本是英雄豪傑舊勳臣,只落得千年稱戶尉,萬古作門神」之句。門神是一項豐富多彩的民間藝術,門神的題材也多種多樣,畫法各異,但是大多都是色彩豔麗,形象淳樸。唐以後門神的題材也越來越多,內容也日漸豐富起來,多為朝官將軍等,並加上各種各樣代表吉祥的器物,表達出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期待。
  • 除了灶神門神,過年期間,還要祭拜這五位神仙!
    今天,阿草就給大家盤一盤,過年期間,五位必須祭拜的神仙!灶王祭灶王,是中國傳統節日習俗之一,灶王(灶神)為民間灶頭供奉之神,也稱灶君、灶王爺等。商朝末年,姜子牙幫助周武王討伐紂王,歷經多次浴血之戰,終於打下江山,裂土封侯。姜子牙受師之命,立下封神榜。
  • 送灶神、掛門神、貼窗花 海南「做年」氛圍濃
    在水缸上貼「利是錢」。李佳飛 攝萬寧過年貼的門神像。 李叢嬌 攝海口人貼的年符。 龍泉 攝進入臘月,海南「做年」的氛圍越發濃鬱了,採屋掃塵換爐灰、備好酒果送灶公、家家戶戶做「甜粑」(年糕)、發市出街備年貨……其中,貼年符也是一項重要的儀式。
  • 中國神話傳說中,過年出沒的四大妖魔鬼怪,你知道幾個?
    眾所周知,我們中國很多古老的傳統節日,都和古代的神話傳說有關,這也是一種文化底蘊的體現,世界上很多節日的起源也都和神話有關。而作為我們中國最大的節日,春節自然也是如此,春節俗稱過年,背後其實隱含著很多神話傳說。
  • 我國門神的起源與傳說
    大約到了南北朝時期,二位門神改變了風格,身穿鎧甲,手執斧鉞。人們為了驅鬼避邪,就在左扇門上畫上神荼,為左門將軍。在右扇門上畫上鬱壘,為右門將軍,然後再畫上老虎。到了唐代,唐太宗時期,門神換了人選,以秦叔寶、尉遲恭為門神。
  • 年年過年貼春聯,你知道春聯的由來嗎?有一個人起到關鍵作用
    小編的老爸在貼春聯又到了一年一度貼春聯置辦年貨過大年的時候了,小編家把養了一年的肥豬殺了,親戚朋友分了分。臘月二十三「辭灶」供養了灶神。就算開始過年。春聯的前身,桃符西周「春聯」桃符還有門神的功能西周時就傳說,遠古時候有神荼、鬱壘兩兄弟住在東海度朔山桃樹下,專門抓惡鬼用蘆葦捆起來餵老虎
  • 春節的來歷由來及傳說故事 中國春節過年傳統習俗介紹
    [小年大年是什麼意思]春節的來歷由來及傳說故事  關於春節的起源有多種說法,其中幾種較具代表性的說法,如春節源於臘祭,春節源於巫術儀式說,春節源於鬼節說等,但其中被普遍接受的說法是春節由虞舜時期興起。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帶領著部下人員,祭拜天地。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歲首。據說這就是農曆新年的由來,後來叫春節。
  • 過年貼「綠色對聯」是啥意思?傳說中的「年獸」長什麼樣兒呢?
    過年過了這麼久,你知道春節為什麼又叫「過年」嗎?這是因為古代有個關於怪獸的傳說,關於這個傳說有好幾種說法,有的稱之為「年」,有的稱之為「夕」。這裡我們講一下「年獸」的故事。相傳,在遙遠的古代,有一種怪獸叫做「年」。「年」長的很兇惡,頭如獅子、身如壯牛。
  • 「貼門神」的正確姿勢,分分鐘了解中國門神發展史
    我國最早的門神大概是老虎,可能古人認為老虎是百獸之王!鎮壓百鬼肯定也是綽綽有餘。用來祛邪的風俗其實由來已久,是在《左轉·昭公十年傳》中就有過「逐伐虎門」的說法,這裡的「虎門」可不是我們林則徐「虎門銷煙」的「虎門」,而是畫了老虎的門,東漢大學者王充在《論衡》卷十二《謝短篇第三十六》中記載當時的民俗稱「歲中逐疫……畫虎於門闌」,「歲終」就是每年的最後一天,這一天要把老虎畫在門上驅逐瘟疫,《風俗通記》也記載到「畫虎於門」可見種種的鐵證都指向老虎,這種兇猛的野獸,很可能是我國人民群眾第一代的普及開來的「門神品牌
  • 不再放鞭炮、不再盼著穿新衣、不再盼著過年,如何讓孩子明白過年
    馬上要過年了,我家4歲的兒子早已放了年假,他剛剛上小班,這是他的第一個假期。自從放假以來,兒子就屢屢問我,媽媽我為什麼放假啊?我每次都回答道:「因為要過年了啊!」可兒子每次還會追問:「媽媽,什麼是過年啊?」
  • 首發|2021門神到,一年順遂平安保!
    河北武強 武門神中國人很注重節日的儀式感。放鞭炮、逛廟會、大掃除、年夜飯……這些習俗每一樣都寄託了大家對新一年美好的期許。而貼春貼、掛年畫更是必不可少的習俗之一。蘇州桃花塢 黃金萬兩年畫是中國古老而珍貴的民間藝術之一,以前過年時,家家戶戶都會在門上、牆上張貼漂亮的年畫,雅俗共賞。
  • 春節年俗知多點,說說貼福字、倒貼福字的起源和傳說
    正值新春佳節,神州大地一片熱鬧歡騰,若說春節的「主角」,當然是各種各樣的習俗,壓歲錢、除夕守夜、迎財神、貼福字……春節有道不盡的話題,那麼,關於家家戶戶貼福字的習俗,你了解多少?貼福字的起源和傳說貼福字由來已久,據說起源3000多年前的周朝,與大名鼎鼎的姜子牙有關。由於《封神榜》小說的存在,姜子牙在民間儼然神仙一樣存在,姜子牙輔助周武王滅了商紂王,贏得天下後,手執封神榜,開始封神,之前那位嫌棄姜子牙貧窮的前妻馬氏,亦前來討封。
  • 小記探片會:小門神大正義 點映口碑獲贊良心國產動畫
    傳說~~~~~  門神神荼和鬱壘是兩兄弟。因為近年人間不再關注神仙,神界經濟蕭條,門神、土地爺、八仙等等小神們面臨下崗失業的危險。門神鬱壘決定去人間,做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情,證明門神的價值。鬱壘和神荼先後來到人間,遇到了小鎮上的單親母女小英和雨兒,之後發生了一系列意想不到的有趣驚險故事。
  • 「印度人牽象」和「蒙人馭虎」圖,藏地的「門神」形象
    「印度人牽象」和「蒙人馭虎」圖,藏地的「門神」形象文/舒放雖然總是感嘆年味越來越淡,過年沒什麼意思了——然後難忘2020年春節,卻反證了傳統節日對我們的重要性南北各地的年俗不同,但除夕貼對聯,可以說是全國性的一個春節民俗。「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描寫的就是家家戶戶貼春聯的情景。貼對聯的時候,通常還會在門正中間貼一個「福」字,而在之前(可能現在還有少數農村地區保留著這一風俗)除了對聯,大門上是要貼門神的。很多年輕一代恐怕都不知道我國的門神是何方神聖了。
  • 盤點中國最著名的四大門神!傳說中的門神鼻祖也只能排第二……
    門神,是作為民間信仰的守衛門戶的神靈,是中國民間深受人們歡迎的守護神。但是,在我國悠久的歷史中,門神遠不止一位。今天,阿草就來給大家盤一盤,最著名的四個門神!四、老虎商周時代就有了「門神」,那時的門神是老虎。
  • 還有58天過年,我猜你又沒錢了
    我老媽也是七零後,總跟我說起她們小時候過年如何如何,那個年代物質生活不像現在,姥姥家裡條件還算不錯,所以每年過年我姥姥家都會殺一頭年豬。相比之下老爸家裡過年就差了很多,據老爸說,他小時候過年家裡可沒見殺過豬。
  • 詩詞裡過大年|放爆竹貼門神,竟和李世民玄武門之變有關
    有了爆竹,過年從味覺,到視覺,再到聽覺,都日發的生動起來。在宋之前,民間傳說天下的鬼都畏懼神人神荼、鬱壘,於是常用桃木刻上這兩位的模樣,放在自家門口,以避邪防害。以後,為了節省麻煩,乾脆在桃木板上刻上他們的名字代替。認為這樣做同樣可以鎮邪去惡。這種桃木板後來就被叫做「桃符」。
  • 道教:灶神、門神
    灶神的起源很早,據神話傳說,與火有關的不大神炎帝、祝融皆為總神,因此其信仰可能與原始社會的氏族社火有關。另一說,祭灶是報以先炊之德,而祭老婦人,可能是母系氏族社會母祖分食的遺蹟。但據歷史文獻的記載,如《禮記·月令》中就已經有了祀灶的記載,祀灶被列為國家祀典的五祀之一。自漢代以來,無論宮廷還是民間,都虔誠信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