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財帝原創 · 作者|懂財帝
蟄伏兩年的劉強東終於從幕後轉到了臺前。
2020年11月底,他高調宣布,要親自出來帶隊打贏社區團購之戰,而高調復出的背後是京東在這一年的高光時刻。
他曾經種下的種子如今已長成參天大樹,京東集團生態規模開始顯現。
達達和京東健康相繼上市,京東健康市值一度超過6000億港元,遠超阿里健康及平安好醫生;京東數科、京東物流也分別向創業板、港股遞交了招股書。
然而2020年最後10天內,沉寂了兩年的劉強東突然換將,將旗下雲與AI業務整合到京東數科,換下京東物流和數科的兩位掌門人,鐵三角瓦解。
回顧歷史,京東數次面臨變局都是在劉強東殺伐決斷的操盤下得以扭轉,如今重出江湖,京東也許再次來到了一個命運轉折點。
在劉強東在隱居幕後的時間裡,黑馬拼多多用戶數突破7.3億直逼阿里,把只有4.4億的京東被遠遠甩在身後,市值更是超過京東和百度市值之和。
除此之外,阿里、美團、滴滴在物流、即時配送、社區團購等領域衝擊著京東的物流和生鮮體系,網際網路巨頭的市場爭奪戰進入白熱化。
看似風光的表面下實則危機四伏,劉強東出山,親身掛帥。
但另一邊,他的對手黃錚在拼多多股價大漲成為首富之後立馬卸任CEO並出讓股權,馬雲外灘叫板監管之後一直沉默隱身。
對手紛紛隱去,在迷霧中前行的劉強東能否延續2020年的輝煌帶領京東衝出重圍?
重掌帥印:IPO收割機?
劉強東再次出山,他心中一定難掩過去三年的跌宕起伏。
3年前,劉強東是底層出身白手起家的創業勵志典型,還迎娶了「奶茶妹妹」章澤天,可謂愛情事業雙豐收。
明尼蘇達州事件之後,劉強東連同京東的形象轟然倒塌,京東每股價格從30美元一路暴跌至19美元,創造上市以來的最低,風暴漩渦中心的劉強東更是灰頭土臉。
那時起,劉強東密集卸任了京東超過50家公司高管職務,根據2018年底劉強東籤發的《京東商城組織架構調整的公告》,多個事業群負責人直接向徐雷匯報,劉強東放權退居二線。
之後集團新的高管團隊由京東商城CEO徐雷、京東數科CEO陳生強、京東物流CEO王振輝「鐵三角」執掌支柱業務,劉強東淡出公眾視線。
3年後,經過疫情淬火的京東,在資本市場迎來高光時刻。
2020年京東觸底反彈,迎來強勢復甦和增長,每股價格從19美元回升至80美元。
此前孵化的科技、健康、物流等獨角獸接連浮出水面。
年中,達達集團在納斯達克上市,市值超100億美元,到12月,達達的股價上漲將近2倍,營收的增長更是接近翻番。
年末,京東健康在港交所掛牌上市,開盤大漲33.18%,市值超過3000億港元,截止目前已達到4500億港元,市值遠超阿里健康和平安好醫生。
9月份,京東數科提交了在科創板的上市的招股書。彼時,業內給出京東數科約2000億元人民幣的估值。
同時,京東物流也開始以400億美金的估值籌謀2021年上市事宜。需要注意的是,這個連續虧損了12年的業務從2019年開始實現盈利,同時這也是京東旗下2020年有IPO消息的第三個子公司。
11月,京東集團發布了2020年第三季度業績。報告顯示,2020年第三季度,京東集團實現淨收入174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9.2%,超出市場預期。
這一年似乎可以稱為「京東的豐收年」。從明州那個夜晚開始的人生低谷,到2020年的輝煌,劉強東似乎實現了另一種意義上的逆襲。
兩年間劉強東雖然退居幕後,但他與京東依舊有著不可分割的關聯。
劉強東最後一條微博停留在2018年12月22日:「現在,我唯一能夠做的就是更加努力的投入到工作當中,讓公司發展的更好。」
劉強東雖然隱去,但是他的手依舊操控京東的每一個步伐。曾經在美國讀書時,雷打不動他每天跨洋出現晨會上。身處風波的他,雖然退隱,也少不了事必躬親。
去年初,劉強東發表致全體員工信,給出了京東2020年的三大戰略關鍵詞:擴展下沉市場、提升技術與服務,以及國際化。
6月,劉強東從京東CHO餘睿手中接過了京東數科董事長一職,如今餘睿接任物流CEO。
更讓人側目的是,2020年末京東物流CEO王振輝離職,陳生強卸任京東數科CEO。
不到十天時間,京東的三駕馬車——京東零售、京東物流和京東數科,2家公司的CEO換血。
似乎都從側面印證著無論是已經上市的京東健康還是是即將上市的京東數科、京東物流,都在劉強東的經營哲學和戰略布局之下。
如今,他重新擔任京東數科董事長,京東季報再次響起了讓人熟悉的宿遷式英語……明州輿論悄然熄火。
掌控欲極強的劉強東,重掌京東帥印不遠了。
或許,過不了多久,劉強東將昂首挺胸在宿遷給父老鄉親發出一疊疊的百元大鈔。只是不知道,奶茶妹妹還不會再次執手相望,露出羨煞旁人的「忘夫眼」。
重掌核心:下沉高頻之戰
劉強東雖沒有公開表態出山,但是他帶領京東兄弟們殺入團購賣菜大戰是他復出的信號。
劉強東隱身的兩年裡,遇到了最大的敵人——拼多多,它僅僅在5年中迅猛崛起,抓住微信下沉市場,用戶突破7億,市值超過2200億美元,用戶數量與市值遠超京東。
其實早在6年前,劉強東牽手馬化騰,騰訊入股京東,微信給京東讓出了最好的位置,但是劉強東似乎不屑於在微信玩營銷,宿遷出身的他,在意的是北上廣等大城市的市場。
而來自杭州的黃崢看到了這個下沉市場,農村包圍城市,如今從四五線城市殺回一二線。
直到2019劉強東年才意識到下沉市場的威力,在微信上推出「京喜」,但是似乎大勢已去,市場不需要第二個拼多多。
曾經微信給了劉強東一份真摯的「愛情」,劉強東沒有珍惜。
如今,網際網路賣菜的風再次在疫情下掀起巨浪。新老網際網路巨頭們都意識到這是一塊肥肉——用戶數量巨大,高頻,剛需。
面對巨大的誘惑,官媒「網際網路巨頭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的錢」的反對聲似乎也不能阻止巨頭們的撒錢圈地的步伐,幾百個城市同時地推,砸錢、補貼、打折……
「燒錢-搶市場-壟斷-提價」,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這樣的打法網際網路巨頭們早已爛熟於心。
黃崢、王興、程維跑在了前面,滴滴、美團、拼多多三巨頭下的社區團購平臺12月件單日量峰值均已突破1000萬。
這背後是網際網路小巨頭旗下「打工人」瘋狂的加班,拼多多22歲的員工在凌晨一點倒在了新疆團購的黑暗之夜。這這場大戰中,996似乎早已過時,「大小周」「007」才是標配。
「我們認為這是最高效的模型。這個模型能幫助我們滲透到市場,尤其是四五六線、低級別的城市。」王興也在財報電話會議上強調,這將是美團業務的核心點。
京東對下沉市場用戶的渴望同樣迫切。
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京東活躍購買用戶數達到4.416億,同比增長32.1%,增速創下過去三年來的新高,一年淨增了1億多活躍用戶。而這1億多活躍用戶中,有接近80%來自於下沉新興市場。
36氪報導,京東員工透露東用戶跟拼多多一直重合度很低,但2019年開始,這個比例超過了40%,京東原有的地盤開始被佔了。2019年,拼多多市值超過京東,GMV也全面趕超京東。
壓力之下,2020年11月底劉強東宣布,親自下場帶隊,「將帶領京東打好社區團購一仗」。
12月7日,京喜從零售集團下屬事業部升級為京喜事業群,新任負責人李亞龍直接向劉強東匯報。
看著其他巨頭們跑在了前面,劉強東下重注,用一筆高達7億美金的投資,把社區團購的老兵、被業內認為最值得併購的興盛優選拉入陣營。美菜網旗下「美家買菜」也被京東買下,估計價格在2億美元以內。
資本一擲千金,團隊全力動員,但這並不是京東的初次試水。
早在2017年底,京東就推出了7-Fresh,對標河馬生鮮,之後經歷了多次架構調整,被整合到大快消事業群;2019年初,劉強東曾帶領幾名管培生推出社區團購品牌京東區區購,但戰略地位並不高,錯失了先機。
在所有做社區團購的網際網路巨頭裡,京東可以說是最早入場的那一個,也是到現在為止,國模優勢並沒有凸顯。
當年那個能打的老劉,什麼時候能再回來,這恐怕是京東眾兄弟心中的期盼。
此次劉強東歸來,熟悉的賽道面對的卻是陌生的對手。
京東既缺少美團、滴滴規模龐大的地推團隊,也沒有拼多多對下沉市場流量入口的覆蓋度。
但京東的優勢在於覆蓋全國的倉配能力以及7fresh等業務此前在生鮮供應鏈上的積累。
京東集團首席戰略官廖建文解釋:「京東集團投資興盛優選,主要基於雙方在商業價值觀層面的高度一致,我們共同的目的就是用技術和供應鏈能力賦能線下門店……通過他們來觸達和服務消費者,而不是替代他們。」
「用技術和供應鏈能力賦能線下門店」的差異化打法能否在其他巨頭的爭奪中分得一杯羹再一次考驗著劉強東。
揮刀換將:管培生打天下?
47歲的劉強東依舊年輕,他的野心不止於團購賣菜,他曾豪言:京東市值將超過阿里巴巴。
如何才能做一個稱職的公司掌舵者?騰訊集團高級管理顧問楊國安曾經給出一個經典的公式:企業發展=戰略*人才。
從第一個緯度——戰略角度審視京東,會發現劉強東最成功創業,在於豪賭在於百億級資金砸入物流和供應鏈,這是京東持續保持差異化的核心原因。
京東快遞一日達甚至半日達的消費體現,粘住了北上廣深等城市高質量的消費者。京東的供應鏈和物流優勢,更是在疫情下凸顯的淋漓盡致,讓馬雲帶領的四通一達們望塵莫及。
但是,多個戰略機遇期,京東頗為猶豫徘徊,它被大環境推著走,巨頭之間的業務界限不斷模糊,京東在各個領域都想分一杯羹。
2018年前後,京東曾高薪聘請人才,學習百度、阿里,深耕技術,但2019年上半年的人事調整,又將這些人請走。
京東近幾年的創新業務包括AI、無人車、智能硬體、物聯網、AR/VR、O2O、跨境電商等等。這其中既有京東零售業務相關的擴展,也有不少高投入低回報的項目,甚至有踩坑的風口。
劉強東的戰略徘徊,讓京東錯過了電商的關鍵趨勢——微信場景裂變、直播帶貨、短視頻電商。
而這正是拼多多們抓住的增長點。
劉強東在《京東是誰》的內部信寫到:「外界有這樣一個評價:『京東鼎盛的時期是14—15年剛剛上市時,是行業懼怕的對象……但忽然之間大家發現:京東開始跟著別人背後什麼都學競爭對手,京東開始迷失了自己。』這個評價非常犀利,卻不失中肯。」
從第二個緯度——人才角度看,阿里兩江如潮,騰訊人才輩出。京東人才最大的特色是管培生,還有劉強東引以為豪的「三劍客」。
劉強東不否認京東迷失過自己,雖然沒有追上時代,但京東專心做好了圍繞電商最緊密三駕馬車——京東商城(CEO徐雷)、京東數科(CEO陳生強)、京東物流(CEO王振輝)。
從左到右依次為王振輝、徐雷、陳生強
京東物流可以說是最定義京東也是京東最大的一架馬車,這個12年前種下的種子如今成長為京東最有力的防護盾。
然而在2020年的最後十天內,陳生強卸任CEO轉任「幕僚長」,王振輝則因為「個人原因」辭職,三駕馬車只剩下徐雷。
陳生強的明升暗降不乏大背景原因,即螞蟻集團上市被叫停,監管部門嚴肅整頓網際網路金融,京東金融在敏感時期投放的涉嫌違規信貸廣告被批。
數科換帥也許是京東此前公告中強調的對「相關管理者和責任人嚴肅處理」中的一環。
但王振輝的離職則顯得諱莫如深。
王振輝自2017年出任京東物流CEO便開始帶領京東物流面向社會全面開放,並創新應用自動化及5G技術,推出了全球第一個全流程無人倉及5G智能園區。
2020年8月,王振輝曾發出一封全員信,宣布對京東物流使命願景、組織架構和品牌形象三大戰略進行升級。同時,京東物流的組織架構也一併調整為全國7大區域、8個前臺和7個中後臺。
彼時王振輝還信誓旦旦,這一調整是京東物流自2012年8月註冊成立以來,歷經8年後「以更年輕、更科技、更開放的形式與公眾見面」。
然而短短4個多月後,王振輝再也無法兌現諾言。
原京東物流CEO王振輝
京東此次人事更迭,除去王振輝因個人原因離職這個因素外,很可能也有培養年輕高管的因素存在。
接替王振輝的是京東CHO餘睿,在京東高管體系內,這位80後管培生也是京東最年輕的副總裁。
在2020年1月的致員工信中,劉強東提到:「這一年,最讓我欣慰的是,集團各個部門都湧現出了一批價值觀過硬、有能力、有擔當的領軍人才。」出自管培生的餘睿就是劉強東舉出的案例之一。
而接任京東數科CEO的李婭雲,2017年12月加入京東集團,先後擔任京東集團法務負責人、審計監察負責人、首席合規官等職務。一個領銜人力資源,一個負責合規和審計業務,餘睿、李婭雲應該也是劉強東最信任的高管之二。
但成長主要在京東,職業經歷此前為白紙的管培生們面對瞬息萬變的商戰,如不能及時做出調整乃至提出有價值建議,最終為所有結果負責的仍舊是劉強東。
劉強東重用80後,或向外界表明,其正值壯年,此時無需考慮接班人。
在劉強東隱身的兩年中,京東「鐵三角」穩住大盤,讓一度陷入增長瓶頸的京東,重新打開了上升空間,從陰霾走向黎明。
如今他從幕後走到臺前,兩次出手對京東數科和京東物流掌門人做出閃電調整,鐵三角只剩徐雷,新上任的年輕高管能否勝任暫不可知。
面對用戶增長困境以及外部巨頭的激烈追趕,京東迫切需要找到新的增長極,隨著劉強東的復出,短暫的黎明之後京東的前路又開始布滿迷霧。
2021年,劉強東帶著聽話的年輕管培生,再戰京東。
說明:數據源於公開披露,本文僅代表該作者觀點,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 F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