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多數熱血動漫作品,除了深入人心的人性刻畫之外,最精彩的莫過於各種打鬥場景的呈現,熱血澎湃的打鬥場面不僅能迅速調動起觀眾的熱情,還能給觀眾帶來非常過癮的視覺享受。在動漫世界裡,我們看到過無數經典的戰鬥場面,《進擊的巨人》中的「兵長砍猴」,《鬼滅之刃》中華麗至極的「19集」巔峰,《海賊王》中路飛「以下克上」的名場面,為觀眾帶來了一次次「視覺盛宴」。
鬼滅19集
筆者此次想要介紹的是戰鬥場景刻畫非常多的《火影忍者》,在火影的世界中,日常除了修煉就是參加各種戰鬥任務,當生於黑暗之中的忍者成為光明的職業之後,每一場打鬥不再是黑暗之中的較量,而是藍天之下的正面對決。
岸本老師將許多日本文化元素融入了這部作品中,讓觀者在看這部作品的時候還能了解到很多日本文化知識,幾場著名的戰鬥更是將日本神話故事巧妙的融入了其中,讓粉絲在看番之餘還能對其文化知識有進一步的了解。
火影忍者
今天筆者就作品中幾場著名的改編自神話傳說的戰鬥,來聊聊《火影忍者》中戰鬥場景和日本文化元素的結合。
其實火影世界一開始的戰力系統安排的還是很到位的,一招一式有其來歷且能夠看到明顯的效果,水遁、土遁以及火遁都能看到水火土,除了大蛇丸的禁術之外,忍者們遵守著忍者世界的基本規則。
水遁
大多數招式都是非常容易理解的,也符合客觀規律。在忍者對戰中,實力依靠的是方方面面的配合,查克拉,技巧和克制機制,以及運氣成分,對於戰鬥結果至關重要。上忍對於下忍的克製作用也是非常明顯的,戰力系統的合理安排決定了這部作品一開始的穩定地位。
後期隨著岸本老師對整個布局的深入思考,戰鬥形式有了明顯的改變,各種大格局的對戰場面一一出現,基於神話故事的改變其實也相對貼合了故事原型,這些場面將神話和戰鬥結合,算是戰鬥形態的一種創新,讓讀者耳目一新的同時還能對日本文化有一定了解。
傳說神器
在宇智波佐助和哥哥宇智波鼬的這場戰鬥中,雖然是兄弟倆的對決,但因為大蛇丸的加入,戰鬥最終又變成了兩個神話人物之間的對決。
斬殺大蛇
在這場戰鬥中,原本是弟弟佐助向哥哥鼬的復仇,無奈佐助在戰鬥中因為力量消耗過度,被大蛇丸鑽了空子差點利用八岐之術反殺,此時鼬為了保護弟弟,利用須佐能乎斬殺了大蛇丸的八岐大蛇,將其徹底從弟弟身上抹去。這場戰鬥也由此演變成了這兩個人的戰鬥。
宇智波鼬使用須佐能乎打敗了大蛇丸的八岐之術,其實來源於日本的神話傳說,須佐之男斬殺八岐大蛇。須佐能乎也可以翻譯成須佐之男,大蛇丸的八岐之術從外在形式上來看,就是八頭八尾的八岐大蛇化身。
八岐大蛇
鼬的須佐能乎的「十拳劍」,來自於葫蘆中的「酒」,使用之後能讓被擊中的人進入夢境的幻術之中。
在日本傳說中,須佐之男從日本神界高天原被放逐到出雲國之後,遇到食人的巨大妖怪八岐大蛇,它已經吃掉了一對大夫婦的七個女兒,為了保護他們最後一個女兒,須佐之男自告奮勇的去單挑大蛇。
他先讓老夫婦製造了烈酒並放入八個酒桶之中,生性嗜酒的八岐大蛇聞到酒香之後飲了個痛快之後醉酒不醒,須佐之男趁此機會手持「十拳劍」準備將其斬殺,還在其尾巴處發現了鋒利的「天叢雲劍」交予天照大神,隨後他迎娶了老夫婦最後一個女兒稻田姬並定居出雲國。
須佐之男斬殺八岐大蛇
在這場戰鬥中,須佐能乎對戰八岐之術,其實來源於日本神話傳說須佐之男斬殺八岐大蛇的故事,作品中的設定包括十拳劍都有跡可循。雖然並不是按照原作改編,但借用了傳說的很多設定,對於日本觀眾來說,這些故事大多耳熟能詳,所以看番時也會產生強烈的代入感。對於國人來說,倒是一個了解日本文化的方式。
八岐之術vs須佐能乎
這場戰鬥的結果也尊重了神話傳說,須佐之男成功斬殺了大蛇,宇智波鼬使用須佐能乎也打敗了八岐之術,讓佐助徹底的擺脫了大蛇丸的控制。
在第四次忍者大戰之時,被穢土轉生復活的鼬聯合弟弟宇智波佐助對抗仙人藥師兜,其實是來源於日本神話傳說建御雷神奉天照命的命令討伐出雲國的故事。
兄弟合力
在傳說的故事中,建御雷神和天鳥船神受到天照大神的命令來到出雲國,向當時出雲的統治者大國主要回出雲國的統治權,《古事記》中記載天照大神曾脅迫大國主讓出他所統治的出雲國,這個過程是由建御雷神來完成的。
建御雷神
在《火影忍者》中,佐助的原形就是日本神話中的建御雷神,他是日本神話中的雷神、刀劍之神和弓術之神,這些都能在佐助的身上一一找到對應。佐助鼬兩兄弟對戰藥師兜的這一環節,就是為了讓兜讓出自己的統治權,此時通過各種布局幾乎完成自己統治的兜,最終不幸敗在了兩人手中,也是對應了歷史,最終藥師兜敗在了「伊邪那美」之下,因為他沒有認清自我。
兄弟合力
包括後來鳴人和佐助的終結谷之戰,兩人斷手,也是對應了日本神話裡最著名的建御雷神與建御名方神的角力,最後建御名方神雙手摺斷。
斷手
《火影忍者》中的戰鬥形式,從開始的遵循事實,到後來的合理改編,戰鬥形式上出現了明顯改變的同時,還融入了很多日本文化元素,作者在創作的同時也與時俱進的打造出了多元文化,才能讓這部作品走的更遠。
除了以上幾場對決之外,作品中很多打鬥場景都是來源於神話故事,這種戰鬥形式不僅極大的豐富了戰鬥場景的故事內涵,還能讓觀眾在看作品的時候有所收穫。《火影忍者》這部作品也可以說是一部日本文化百科全書,裡面有大量體現日本文化多樣性的元素,從人物到故事,從打鬥場景到對話,漫畫作者岸本老師更是通過此部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打造了日本的文化自信。
除了經典的打鬥場景刻畫之外,火影最動人的是對人物的思想和精神的刻畫,鳴人不屈服不放棄的精神,自強不息是每個時代所有少年人最需具備的品質,從漩渦鳴人到故事裡很多少年人身上都能體現出這一點,這也是我們喜歡鳴人和這個故事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少年強
從人物的性格刻畫,再到每個人的價值觀體現,作品大多數時候都帶有現代人嚮往的正能量,這一點是不受國家和民族限制的,一部好的作品能夠讓觀眾找到自己前進的力量,忍者精神也被認為是日本武士道精神的另一種體現,是民族精神的反映。
精神
從個人到整體,再聯繫起日本的文化,作品中很多方面都包含了日本的民族文化,從名稱到人物形象塑造,再到以上提到的戰鬥方式和經典戰鬥的來源,都是日本文化的一種不同反應,巧妙的將這種文化融入到故事中,加深作品內涵的同時還能夠通過另一種方式傳承日本文化,讓動漫成為了民族精神和文化的傳播載體,帶給不同國家的人以鼓勵和啟示,這也就是作品打造了日本「文化自信」的由來。
佐鳴
由此聯繫到近年來「萬物皆火影」的說法,很多國漫被指「抄襲、借鑑」《火影忍者》,讓不少漫迷都十分氣憤,《一人之下3》中的打鬥場景被指抄襲《博人傳》最經典的打鬥場面,後來因為考慮到是同一個武術指導黃成希才作罷。其實火影裡面出現中國武術的影子,最先考慮的不應該是其借鑑了中國武術的內涵嗎?
包括後來《霧山五行》火了之後,又有人以莫須有的證據說起抄襲火影,後來被「群起而攻之」,原作者刪稿道歉。究其原因,《火影忍者》在文化傳承方面確實有其過人之處,可以學習這種對文化的繼承和傳播的方式,但「國漫皆火影」的想法,也過於極端了。
誰說的?
說到底,目前國漫發展還有一個重要的點,就是要打造文化自信,將民族和國家對自身文化價值的覺悟和自信心進一步提高起來,中華文化五千年,能夠傳承和打造的經典文化太多太多,將中華文化充分吸收再體現出來,才是國漫發展的根本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