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華泰證券發布關於2021年A股市場的策略展望報告,報告指出,基於經濟長、中、短周期的位置判斷和A股盈利、估值、供需的預測,認為2021年A股仍在「牛背」上,自上而下投資主線為「全球再通脹和製造業投資周期回升」,對應配置思路:交易「再通脹」,以大宗為盾,以製造為矛。
長周期――康波不遠,嬰兒潮交替;中周期――朱格拉回升,中美互補
報告指出,當前至2028年左右,中國製造業有望受益於美國「嬰兒潮」(2000~2009後推15年左右)和中國「少兒潮」(2012~2018後推10年左右)的接替。當前技術追趕國與技術領先國的競爭加劇是康波蕭條階段的典型特徵,從歷史周期推算,2030~2040年左右康波周期有望逐步進入回升階段,從三個關鍵技術領域考慮,中國有實現彎道超車、引領下一輪康波回升的可能性。明年中美朱格拉周期共振向上且互補,美國回升主力來自於家庭設施、信息設備更新,中國回升主力來自於生產設備、信息設備更新。
短周期――流動性內收斂、外填充,基本面內外共振、內外互洽
報告指出,2021年基本面內外共振、內外互洽。內外共振:疫後壓制需求進一步釋放、疫前庫存周期底部的接續回升、各國財政刺激進一步落地、貿易環境轉暖。內外互洽:美國經濟修復的主動力來自居民部門、家庭槓桿率和房屋空置率均處20年歷史底部,中國企業部門產能保存最完整、資產負債表壓力相對較小,在貿易環境轉暖假設下,中國企業受益於美國家庭設備更新周期。2021年流動性內收斂、外填充,A股估值壓力不大:從中美經濟修復節奏和結構考慮,全球再通脹而非通脹;國內信用或貨幣收緊對A股估值形成壓力分別需三個條件同時具備或兩個條件具備其一,我們認為明年不具備。
自上而下投資主線是:全球再通脹和製造業投資周期回升
報告指出,2009年以來歐美私人部門資本開支增速雖回升,但仍較為不足;2018年以來企業投資意願受國際環境影響而被動回落,供需不匹配程度增加;2020年新冠疫情階段性影響全球需求,同時也永久性影響部分中小產能,總供給相比疫情前減少;2021年疫後全球經濟共振修復之下,我們預計供需不匹配程度將更顯著,通脹水平回升搭配仍友好的融資環境,有望牽引全球製造業投資周期回升。中美製造業產能利用率、美國耐用品訂單增速、標普500非金融企業現金流增速、A股製造業資本開支增速等為驗證。
2021年大勢:基於A股盈利、估值、供需預測,大盤中樞有望抬升
2021年盈利預測:自上而下,預計A股非金融營收同比增速約11.4%、淨利潤同比增速約25.3%;自下而上,預計A股淨利潤同比增速約14%、A股非金融淨利潤同比增速約21%;季度趨勢,預計Q1淨利潤同比增速達年內高點後回落,Q4再度企穩回升。2021年估值預測:相對估值視角,預計滬深300合理PE-TTM中樞約14.58倍;絕對估值視角,預計滬深300合理靜態PE中樞約14.40倍。2021年供需預測:股票供給端,預計首發募集規模達0.63-1.05萬億元,解禁規模與2020年基本持平;資金需求端,預計機構增量資金1.45萬億元,整體供需平衡壓力大於2020年。
2021年配置:交易「再通脹」,以大宗為盾,以製造為矛
沿自上而下主線「全球再通脹和製造業投資周期回升」,我們的配置思路是交易「再通脹」,以大宗為盾,以製造為矛。「盾」關注海外定價權較高、與製造業投資相關性最高的工業金屬、小金屬;「矛」關注中下遊設備零部件的「製造新生」,機械、電新、汽車等行業順疫情、順經濟、順政策、順技術,重點尋找符合工業自動化、綠色化、互聯化方向的隱形冠軍;另外關注計算機,企業增加資本開支的兩大方向為自動化和數位化。
關注同花順財經(ths518),獲取更多機會
責任編輯:yj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