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讀| 在疫情中,拿什麼來形容南京的心?

2020-12-09 新華報業網

  大年初八傍晚六點半的南京新莊立交。從未有過的靜謐,也是從未有過的肅穆。來源:硬腿子@藍鯨隊長大張

  寫在前面

  四十天來,疫情成為舉國最為關注的焦點。這其中,有慷慨奔赴一線的白衣天使,有職責所在堅守崗位的各業人士:執勤交警、快遞小哥、公交司機、環衛工人、社區工作者……更多的人,因為疫情的阻隔,工作的節奏一度被按下「暫停鍵」,但是人們從來也不曾停止對疫情的關切,網際網路成為人們傳遞資訊和表達情緒最便捷的工具。

  南京大學社會學院教授陳雲松是大數據分析與研究專家,疫情發生以來,他和他的團隊,以「城市微信大數據分析」的專業技術,來「遠讀」南京,記錄和思考在疫情中的南京,我們和關心我們的人,在寫什麼、牽掛什麼、暗喻什麼?這其中,既有緊張悲愴的時分,也有安心自豪的段落,更有國際化的自信和寬厚格局。

  陳雲松說:在城市演進的大河中,無論是深水靜流的安逸之際,還是風高浪急的險要之時,讓每一粒鄉心,在城市裡平等而有尊嚴地安放和舒展,就是收穫人心的力量。

  南京的心

  文 | 陳雲松

  南京大學-約翰 霍普金斯大學中美文化研究中心

  中方主任

  南京大學社會學院教授

  01

  在疫情中,拿什麼來形容南京的心?這一個月來我做城市微信的大數據分析,一直在想一些形容詞。

  這些天來,我帶著學生用「遠讀」的方式去迅速發現幾千萬字涉及「南京」的微信裡,人們都在傳遞什麼樣的心情和信息。在疫情中的南京,我們和關心我們的人,在寫什麼、牽掛什麼、暗喻什麼?

  學術化地解釋一下我的工作,就是用大數據和機器學習的方法,來對幾萬條和城市有關的微信文本進行主題發現和情感分析。當然,不是大家在群裡的聊天記錄,而是每天我們成千上萬轉發的各類微信帖文。

  同一場疫情,不同的城市人生。我看到,在武漢,人們用堅忍和熱淚寫作;在北京,人們用堅守和豪邁寫作。在上海,人們用詞謹慎而文雅;在杭州,人們擁抱平臺和數碼。每個城市的氣質和命運,會透過人們為這個城市所書寫的文字,幽幽地流露出來。

  02

  這段時間,我關注南京還有其他的原因。在迎戰疫情的一個多月裡,南京人慢慢生出來的自信,似乎是這麼多年來我所沒有見到過的。好幾個場合,我都提到了這一點。

  從大學時代開始到現在,我見證過山西路的銀色的金字塔,湖南路星燈如雨的巨大廣告牌,還有身後滿目藍天的南大的北大樓。我聽到過更多的關於這座城市走馬燈式的大大小小的治理者的軼事。前幾天,我小心翼翼地打了一個散發著消毒水味的滴滴去仙林看我父親。他從蘇中小城搬來南京已不止10年,算是新南京人。在我漫不經心的回應中,他忽然仔細描述了社區裡如何組織起蔬菜上門,韓國人回來如何讓大家擔心但又很快被居家隔離——開始因語言不通難免有些不順。有他的親歷,有他聽的聽聞。但他的視角讓我覺得生動有趣,從一個蘇中人的角度,他覺得南京這一次蠻「有數」。

  「有數」在我們家鄉話裡,是一個很不容易的褒義詞。說這個人「沒數」,就是或偶爾會懵懂不清,或操之過度。大體上,南京人這次沒有把不該封的路封了,沒有把不應擋的人擋了,沒有把不應掛的橫幅掛出來,但也沒有讓病毒在古城蔓延。從治理和社會過程的角度看,在這類突如其來的挑戰面前,「有數」是一種難得的品質,不犯錯是不容易的勝利。當然,現在說勝利還為時太早,但起碼,街頭的餐飲,慢慢生動起來了。

  微信是人心在手機上的投影。在微信中,你能清晰地看到,和中國每一個城市一樣,疫情中的南京城,有緊張悲愴的時分,有安心自豪的段落。南京人為殉職的醫生和逝去的患者流淚,南京人也被盡心的志願者和社區工作者打動。南京人在微信裡小心地求證著各類信息、提醒著親朋好友,也驕傲地為自己城市的醫生、省裡其他十二個市還有縣裡的醫生奔赴湖北喝彩。南京人還會指點江山、器宇軒昂地品評政府哪些做得到位、哪些還不到位,南京的治理者,也在聆聽和努力。南京人一起築牢防守的女牆並恢復城市的元氣。

  江蘇省人民醫院援鄂醫療隊出徵

  03

  其實,在中國的城市群裡,南京的話不多。但前些日子,南京人默默地把航班的武漢乘客安置到郊區的黨校。這幾天,南京的大小媒體都在說一句,為入境的朋友提供「無差別」的疫情防控服務,讓我內心一動。

  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辦發布的 「無差別疫情防控服務」通知

  「無差別」是一個有格局的詞。南京人怎麼對待南京人,就怎麼對待武漢人、湖北人、外地人、韓國人、日本人、外國人。這是東方古老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立身哲學,也是當代公民「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契約精神,更是「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命運共同體的智慧前提。因為我們是城市的主人,自然要有這樣的淡定大氣。

  透過海量的微信文本,我覺得南京有了一些深層的國際化都市的氣息。這是因為,我心目中的國際化,不是高聳天際的紫峰大廈,也不是遠眺大江的南京眼,甚至也不是大學城裡的白皮膚、黑皮膚的留學生---- 如果我們把留學生圈養在一個玻璃溫室裡,給他們中國學生所不能接觸到的雨水和養分,那他們只是我們城市的無關緊要的點綴品,而構不成一個城市有機體的真實部分。

  我心目中的國際化,乃是一種深深植根於民族自信的淡定氣質,和心靈上的開放、平等與包容。是一種這樣的品格,會讓城市中來中國各個角落和世界五洲七海的人,都感到「無差別」的安心。

  當你清楚傾慕南京的李白勝過雪萊,長於南京的曹雪芹完全可以對話莎士比亞,你就會覺得我們的城市並不需要用特殊的空間來邀約金髮碧眼的異鄉人。但只要他們來,我們就以市民待之、善意處之,不卑不亢,不偏不倚。我身邊的南大同事們,已經在編輯國際抗疫社工志願者行動的心理支持手冊,多國語言的版本;中美中心分散在全球的同學,協商了時差並一起在網絡上課和聽講座。

  南京大學-約翰 霍普金斯大學中美文化研究中心 於2月24日正式開始新學期線上課程教學

  04

  我有個文化上的直覺,南京「無差別」的淡定,或許還因為它很久以前就是一座習慣以平和寬厚看待世界的城市,而太多人誤以為這只是一座充滿嘆息的塵封悲劇的地方。其實,你我可能都不會想到,大概在1100多年前的大唐,南京的溧水縣尉,是一位韓國人。

  他叫崔致遠,當年他的祖國新羅,首都金城就是今天韓國的慶州市。他12歲時,作為一個留學生來到大唐壯麗的長安求學。他是大唐的國子監生,並在公元876年,也就是20歲那年,被任命為溧水縣尉。他在南京的三年,把詩作結為《中山覆簣集》,引用的是《論語 子罕》「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大意是激勵自己行百裡者半九十的意思。多年後,他經歷了晚唐的變亂,離開中國回到新羅,並成為今天被朝鮮和韓國學界奉為「東國儒宗」的一代大家。

  位於揚州瘦西湖的崔致遠紀念館

  南京的淡定和安靜,讓登科不久卻未能大展宏圖的崔致遠沉下心來,在中國的南方開始慢慢積澱人生。當時的弱冠少年,寫出了「秋風惟苦吟,世路少知音。窗外三更雨,燈前萬裡心」的思鄉之作。倘使他生活在今日的秣陵,因為微信,鄉情恐怕要少得多;倘使他和我們同樣面對這無情的疫病,定也會和我們一起守護自己的社區、自己的仙林、自己的南京、自己的杭州、武漢、上海、北京。

  在南京這樣的大城市,大多數人,誰又沒有自己的鄉心呢?每一座城市的壯美、財富和智慧的源流,其實都不神秘、不複雜,就是因為她能接納和匯聚色彩繽紛的人群,讓這些人能夠覺得「此心安處,便是吾鄉」。我們的城市治理者,其實不需要高深的學術和莫測的智力。在城市演進的大河中,無論是深水靜流的安逸之際,還是風高浪急的險要之時,讓每一粒鄉心,在城市裡平等而有尊嚴地安放和舒展,就是收穫人心的力量。

  在疫情裡,人心難安。但在春天的微信中,在三月的南京街頭,我們能看到湧動著的是一股復甦的精神和櫻花般燦爛但持久的力量。曾讓我們困厄和憤怒的疫情,會將煙消雲散,讓我們帶著反思,更深懷著珍貴的信念,慢慢地恢復我們城市往日的厚重脈搏。因為南京,是一座讓人安心的城市。

  十天前,雞鳴寺路的櫻花消息樹,已經靜靜綻放了

相關焦點

  • 給你三秒用一個詞形容南京人
    可樂樂是因為一群人而愛上南京這座城市。圖源:@westwind西風如果一定要用詞語來形容南京人,樂樂的腦海裡浮現出來的是隨時給需要幫助的人伸出援助之手的熱情,是滿大街排隊也不願意委屈自己的胃的好吃。樂樂就會看見南京大媽正義凜然地數落做錯的那方,毫不吝嗇。很多外地人會誤以為她們是在多管閒事,但她們心裡想到的只有一點,只要你身在南京城,就是南京的一部分,南京人絕不能讓自己人受委屈。有時候出遊,遇到溫暖的太陽輕柔地灑在樹上,南京的大媽在樹下伸出雙手,隨風搖擺,充滿著對生活的熱情。樂樂能從南京大媽的笑顏中讀到一陣陣生機。
  • 疫情之下的荷蘭人有多瘋狂?我在荷蘭3個月,親眼見證了一切|遠讀重洋
    來源:遠讀重洋出品 | 遠讀重洋轉載授權請在本文後留言從3月份開始,新冠肺炎疫情在歐美國家愈演愈烈。截止4月3號,歐洲累計確診人數已經超過了50萬人;死亡人數已經將近4萬。它在提醒我,有什麼不對勁了。當時我還不知道荷蘭已有新冠肺炎的確診患者。但直覺告訴我,這和肺炎有關。那是最後一個無憂無慮的周日。那天之後,一切都改變了。
  • 南京文藝界48小時創作《我相信》:送給南京,送給武漢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牽動著人們的心,南京文藝界積極行動起來,用音樂、繪畫、詩歌、動漫等各種文藝方式,為武漢加油,向醫護人員致敬,提醒市民注意安全防護……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文藝支援」!文藝志願者們拿在手裡的歌譜都還帶著筆墨芬芳——是手寫的。南京的「火神山」—南京市公共醫療衛生中心的一線醫護人員。(薛曉紅/攝)江蘇醫療隊出發去武漢,醫療隊員在道別。
  • 揭秘疫情期間的「網絡兼職」,都有什麼套路?
    2020一個多災多難的年份,還沒有開始,就已經打亂了很多人的計劃,尤其是那些2019年底辭職,打算自在的過個年,2020年從頭開始的人,因為疫情,都待業在家了。一次次推遲的復工日期,讓這一批失業的人已經不能用著急來形容了!
  • 外地人來南京吃喝指南
    時代在進步,外地人對「來南京玩」這件事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除了經典景點一一打卡,遊玩路線合理安排,大家更多地關注點好像都轉移到了:如何吃到最本地最好吃最正宗最有生活氣息的美食。拿好它,你就是朋友圈裡的王者。
  • 依壁雕鑿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常用於形容人比較牛逼,傲氣
    依壁雕鑿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常用於形容人比較牛逼,傲氣時間:2020-05-25 15:53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依壁雕鑿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常用於形容人比較牛逼,傲氣 釋義:字面意思為部分山上石階的建造過程(依靠巖壁雕鑿)。
  • 南京拿了倆!
    紫峰大廈和南京長江第四大橋二、橋梁工程(3項):泰州長江公路大橋、南京長江第四大橋(南京棲霞山長江大橋)、雲桂鐵路南盤江特大橋。三、鐵道工程(3項):新建拉薩至日喀則鐵路、鄭州至徐州鐵路客運專線、雲桂鐵路。四、隧道工程(3項):南昌市紅谷隧道工程、揚州市瘦西湖隧道工程、杭州市紫之隧道(紫金港路—之江路)工程。
  • 南京大學:拿一篇4區的SCI論文也能評正教授
    南京大學在教師職稱評價改革中,走在了全國前列,加上今年國家連續發文要求高校進行深度職稱評價體系改革,不再看影響因子,不再看誰的SCI論文數量多,而是要求看論文是不是做了原創性、創新性工作作為主要評價依據。
  • 馬雲:真正一流的領導力,是把自己的能力「放下」|遠讀重洋
    來源:遠讀重洋最近,「企業家的搖籃」湖畔大學又開始招生了。這一次,來自世界各地的1500多名企業家報了名,只有145位企業家進入了最終面試,其中包括搜狗的CEO王小川、獵豹移動的CEO傅盛、UCCA尤倫斯美術館館長田霏宇等知名企業家。
  • 枉顧《通知》精神 南京銀行疫情期間強勢催收屢遭投訴
    中國網財經3月9日訊(記者裡豫 胡朝輝)據中國網財經中心記者了解,截至2020年3月9日,聚投訴網站上針對南京銀行的投訴已超過263個,且在近幾個月來呈現遞增趨勢,而投訴解決率僅為16.35%,遠低於同期普通商家平均44.44%的解決率。這些投訴主要集中在「暴力」催收、套路貸、高利貸等問題。
  • 南京藝術家連夜創作錄製「戰疫」歌曲《我相信》
    編者按:武漢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牽動著人們的心,南京文藝界積極行動起來,用音樂、繪畫、詩歌、動漫等各種文藝方式,為武漢加油,向醫護人員致敬,提醒市民注意安全防護……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文藝支援」!
  • 如果「奼紫嫣紅」不能形容「綠」,還有什麼可以形容「綠」?
    「你見過甲方爸爸最奇葩的需求是什麼?」「'五彩斑斕'的'黑'不算什麼,上次有個客戶跟我談,讓我做出'奼紫嫣紅'的'綠'」。女問男答的一段短視頻,吐槽男主是中國園林設計師。先不說客戶的話有沒有毛病,作為一名園林設計者,把客戶跟你溝通時的談話拿出來當笑話消遣,對你的客戶有最基本的尊重了嗎?還是覺得這麼一個刁專的客戶根本賺不到這筆錢?雙手是用來幹活和吃飯的,大腦是用來記憶和想像的。作為園林設計者,想像是必備條件。客戶說要「奼紫嫣紅」的綠,那就一定有「奼紫嫣紅」的「綠」,如果你硬要說沒有,那就是你工作不合格。
  • 「致敬英雄」影展亮相新街口金鷹 記錄疫情下的南京故事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城市的生產生活節奏。在看不見硝煙的戰場,有一群人為我們逆行而上。南京醫護人員白衣作戰袍,慷慨赴荊楚;黨員幹部、基層一線人員、各行各業的志願者戰鬥在群防群控第一線,守護著我們的家園……在此期間,南京城市攝影隊的攝影師們深入一線,用快門記錄下了無數深刻而動容的瞬間,以「致敬英雄」之名,向全社會展示疫情之下城市的生活,勇敢的力量,奉獻的精神,表達對英雄的敬意,迎接城市的重啟。
  • 不一樣的書單來了:比爾·蓋茨「2020夏季推薦書單」(內附深度講解...
    來源:遠讀重洋夏天到了,陽光明媚,天氣溫暖,又是一個讀書的好季節。這個夏天,有什麼適合我們讀的書呢?有一個人可以告訴我們答案。他就是比爾·蓋茨。前幾天,比爾·蓋茨推出了他的「2020年夏季推薦書單」。比爾·蓋茨說:「我經常被問到,疫情期間應該做些什麼事情來分散注意力,為此我給大家推薦今年夏天最值得閱讀的5本書。」這5本書中,有真實事件的回憶錄,有異域探險的小說故事,有著名企業家的自傳,有歷史事件的分析,也有對當前經濟的深刻思考。
  • 南京某大學一研究生自殺!拿什麼說師德——是惡魔還是導師?
    沒能等到畢業高光時刻不幸的生命悄然隕落2019年12月26日晨,南京某高校材料學院2017級一碩士研究生在實驗室意外死亡視頻中一位女性在學校行政樓上號啕大哭,哭喊著「我的兒子沒有了」。視頻中的聲音悽厲無比,在這寒冷的冬天顯得更加的冰冷。
  • 網傳南京玄武飯店因疫情封閉,南京警方:這是謠言
    現代快報訊1 月 24 日,一則網上消息稱,南京玄武飯店因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被封閉。現代快報記者從南京警方和玄武飯店核實到,這是一則假消息。△網傳聊天截圖網上消息稱,一名武漢人到南京玄武飯店,用了家裡人的身份證辦理入住手續,家裡人是南京人,酒店保安在樓下看到了鄂 A 牌照的車輛之後報了警,後來整個玄武飯店封了。玄武飯店是南京一家知名的五星級酒店,事實果真如此嗎?
  • 徐崢女兒學造句,用這詞兒來形容爸爸,網友:瞎說什麼大實話
    徐崢寵女兒是眾所周知的事情,陶虹說女兒和爸爸的關係非常好,在學習中也常常拿爸爸舉例子。有一次老師讓學生用特定詞「聰明」「沉甸甸」等詞造句,女兒說「我的媽媽很聰明」,接著畫風突變,到徐崢身上就是「我的爸爸沉甸甸」,真是一不小心就暴露了什麼。這下全網都知道了徐崢女兒學造句,用了這詞兒來形容爸爸,網友:瞎說什麼大實話。
  • 「古都南京」玩什麼?南京72小時上線!來看看!
    沿著秋日古道,在鐘山懷古品秋,在秋日的陽光下徜徉池杉湖溼地,觀看用璀璨的燈光向世界講述中國的傳奇的大寶恩寺琉璃塔,今天下午,以「玩」為主題的「南京72小時2020南京文化旅遊(上海)推介會」在上海舉行。
  • 「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2020,你會選擇什麼」
    「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這一年,你會選擇什麼」,有媒體不久前進行了一次街採。正讀大一的學生、還在實習的求職者、出門打拼的外地人紛紛停下了腳步。每個人的答案都不盡相同,每個人的情感卻又出奇一致。今天,就讓我們也來聊聊2020,聊聊過去這一年。2020年的開始有些猝不及防。
  • 暖心語錄:別人用溫柔來形容你,而我用你來形容溫柔
    別人用溫柔來形容你,而我用你來形容溫柔。Others use gentleness to describe you, and I use you to describe gentleness.直到最後真的不是不介意,只是看開了,只是不捨得離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