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陳海峰 通訊員 張城
近日,商丘市睢陽區古宋街道辦事處南海社區曾莊村裡人山人海,烈日也衝不散從四面八方趕來的觀眾,那裡正在上演的是「商丘市目連戲傳承保護中心」目連戲大展演。
一陣陣高亢的目連號子,與低沉渾厚的打擊樂器所奏出的平穩鑼鼓聲,形成強烈對比,營造出一種神秘的氛圍。
據了解,這次演出由商丘市睢陽區政府、商丘市豫劇三團、商丘市睢陽區古宋街道辦事處三家單位聯合舉辦這場商丘目連戲大展演,「掃黃打非」公益文化宣傳,既有商丘豫劇三團專業演出,也有香山小學的學生在臺上的熱情獻演,其演出內容,精彩呈現了商丘目連戲演出方式的豐富性。
商丘目連戲在商丘戲曲史中佔有重要地位,從它可以看出豫劇發生發展的脈絡,具有顯著的學術價值和實用價值。
由商丘市豫劇三團傳承中心展演傳統《包青天》與傳統大戲《目連救母》,當地村民與各地聞訊趕來的鐵桿戲迷朋友們一百多人,熱鬧歡快地觀看了精彩紛呈的高水平戲劇演出。儘管該劇在商丘民間已是家喻戶曉,但是仍然讓廣大群眾看得如痴如醉,報以陣陣的熱烈掌聲。
這次的精彩戲劇演出,讓當地群眾過足了難得的「戲癮」,著實讓村民們在家門口便欣賞到重量級的精品藝術,深切感受到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與國家文化軟實力巨大發展所帶來的甜蜜成就感。
演出後,村民群眾們在舞臺下流連忘返,久久不願離開,有的還真誠地幫忙劇團裝卸演出物資,盼望商丘市豫劇三團的老師們下次早點再來,生動展現了文藝工作者與廣大群眾的魚水情深場景。
「希望通過目連戲的展演,能夠弘揚『與人為善、百善孝為先』等傳統價值觀念。」該街道辦事處主要負責人說,目連戲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應該充分認識目連戲的「瑰寶」地位,把目連戲傳承傳播的文章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