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脫貧攻堅·戰貧故事】阿漢的幸福生活

2020-12-17 新疆新聞在線網

  【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

  秋日的三場槽子牧業新村,色彩斑斕,美不勝收。

  穿戴一新的阿漢,面帶喜色,精神抖擻地站在村口等候著我們。

  一

  5年前,因採訪相識後,阿漢時不時地會打電話,說村裡的變化,因為我們的耐心傾聽,阿漢從心裡把我們當成了朋友。

  正午的陽光照映在阿漢黑紅色的臉上,泛出油亮的光芒,把他的笑容襯託得格外燦爛。

  走進5年沒見的吉木薩爾縣北庭鎮三場槽子牧業新村,眼前的情景讓我們異常驚喜:這片曾經荒涼的大草灘,如今變得頗為現代,一條條筆直的柏油馬路貫穿村莊,馬路兩旁是一棟棟統一設計建設的牧民院落,院落外綠樹成蔭。

  阿漢帶著我們參觀了他的院子。前院種著蔬菜、果樹,還養著雞。走進他家屋裡,窗明几淨,電視、冰箱一應俱全,家具物件收拾得整整齊齊。阿漢說,這些年,政府先後為三場槽子牧業新村投資配套建設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安居房,大力改善人居環境。

  「這套新房子是抗震安居房,120平方米,房子總共花了8萬多元,我只掏了1.8萬元,其餘都是政府補助的。」阿漢說。今年,他又翻新了院牆,也是政府補助的。房子和院牆都建好了,他積極響應政府號召,拆除了院裡的牲畜棚圈,將自家的牲畜養在村上的養殖小區。

  在阿漢家的牆上貼了一大片獎狀,有20多張。阿漢自豪地說,這都是他3個孫子的獎狀,其中有一張是獲得全國小學生才藝大賽一等獎的獎狀。「我這輩子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上學。」阿漢說,搬到這個村後,離學校近了,他就努力供孩子上學。後來3個孩子都上了大學,畢業後都有了穩定的工作。現在,孫子們學習也都很好,他心裡很高興!

  二

  「你們來得正好,要好好把我們村上的變化寫一下!」阿漢說。

  阿漢是這個村最早一批搬遷定居的哈薩克族牧民。他介紹,三場槽子牧業新村最早是北庭鎮的一個牧業村。1968年,政府在這裡建立牧民定居點,從全縣3個山區鄉鎮搬遷來了數十戶牧民集中定居。

  阿漢清晰地記得,那個秋天的早上,暖暖的陽光散落在秋季的山林,閃著金色的光芒。在地處山區的泉子街鎮吾塘溝牧業村,一行馬隊趕著牛羊,沿著村裡的蜿蜒山路前行,馬背上馱著的是十幾戶牧民的家庭成員,以及他們的全部家當。

  當時只有10歲的阿漢不知道,對於他和他家以及其他十幾戶牧民來說,這是一次歷史性的搬遷,他們要搬到一個全新的住地——北庭鎮三場槽子牧業新村。

  曾經,阿漢也想過上學,但是學校離他家路途遙遠,父母親就沒讓他去上。在他當時的想像中,他也會像他的父輩們一樣,長大後趕著一群牛羊,過一種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逐草場而居的傳統生活。而這次的搬遷,讓他的生活從此變得與祖輩們不同。

  那時的三場槽子牧業新村,處于吉木薩爾縣北部平原鄉鎮——北庭鎮的一處大草灘上。各種野草茂密地生長著,大風吹過,草浪滾滾,一群群牛羊,散落其間,像天上落下的朵朵白雲,這裡是牛羊的美麗草場。

  阿漢一家和其他牧民從此在這裡生活了下來,這一住就是52年。

  阿漢學會了放牧養殖,又和其他牧民一起學會了改良土壤,學會了種植莊稼,他們在這片土地上紮下了根,過上了定居生活。

  三

  走在村裡,處處都能感受到變化。

  在阿漢的引導下,我們走進了村民馬木爾汗 · 柯郎的家。2014年,馬木爾汗一家被確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當年政府給他家分了4頭扶貧牛、17隻扶貧羊。到現在,4頭牛和17隻羊變成了15頭牛、110隻羊,去年他家的純收入超過4萬元。

  「黨和政府關心扶持我們,我們一定要好好幹,繼續擴大養殖規模。」馬木爾汗說。

  阿漢說,這些年,村裡開展農牧業基礎提升工程,村上的耕地都建成了滴灌田,建立了標準化養殖小區,開展品種改良,推廣科學養殖。現在的三場槽子牧業新村,已經成了遠近聞名的養殖專業村。

  在村上的服裝刺繡加工車間裡,村民阿依古麗 · 託爾遜正忙著手上的活。

  2018年,新疆月華製衣有限公司在三場槽子牧業新村建立了扶貧車間,阿依古麗第一時間報名進廠上班。

  「工廠辦到了家門口,出了家門就進廠門,既方便照顧家裡人,也不耽誤掙錢。」她說。阿依古麗家是村上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過去生活貧困,後來到製衣廠上班,每月都有穩定的收入,生活就好了起來。去年,她家還在縣裡買了一套76平方米的商品房。

  村黨支部書記艾力 · 艾合買提說,過去村上的婦女大都在家帶孩子做家務,現如今,她們當中已經有50餘人進了村上的扶貧車間,成了產業工人,外出務工創業的也不少,她們成了家裡增收的主力軍。

  「現在,我們村上除了老人和小孩,其他人基本上是個個有活幹、人人會賺錢。」艾力說。

  「現在新房子有呢,牛有呢,羊也有呢!吃的自來水,病了有醫保,上學有學校,我每個月還有1000多元的老黨員補助呢!過日子發愁的事情沒有了,高興的事情多得很!」阿漢說。(蓋有軍 高承善)

相關焦點

  • 讓富裕走近群眾——新疆克州、和田確保脫貧攻堅成效
    在阿克陶縣絲路佳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巴仁鄉汗鐵力克村貧困戶斯迪克江·居麥克說:「我家現在不用燒煤取暖,用電用水都很方便,還買了新電視、洗衣機,告別了深山裡的艱苦生活。」自從搬入安置點,他家迎來了嶄新生活。如今,絲路佳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已遷入5個鄉鎮及牧場的逾1400戶居民。
  • 【新疆脫貧攻堅 · 戰貧故事】來聽聽他們的脫貧致富故事
    這次轉移就業不僅幫助我家擺脫了貧困,還為我將來的長久幸福奠定了基礎。工作之餘,我在網上自學英語已半年多了。我學英語的目的,是想將來做一個翻譯。過一兩年,我打算先做小生意,然後自己再創業,把新疆的特產多多賣到內地去。  剛到公司的時候,我的工資是3000多元,現在我的工資漲到4000多元。
  • 【新疆脫貧攻堅 · 戰貧故事】阿克塔什印象
    2018年搬到阿克塔什鎮後,清澈的自來水,方便的天然氣,漂亮的安居房,便捷的線路車,學校醫院在附近,生活的舒適便捷讓阿依夏木古麗「搬來就不想走了」。  為幫助搬遷群眾早日適應新生活,阿克塔什鎮成立了便民服務中心,開展「生活技能培訓」,提供便捷的「一站式」服務。  「搬遷只是手段,脫貧才是目的。」
  • 刻在我心底的名字.阿漢和Birdy的愛與誠.
    我生活在澳洲,一個包容性非常強的國家,在這裡,同性戀人們可以得到親朋好友的祝福,像異性戀一樣結婚,領養小孩,組建屬於他們的家庭。今天說的這個電影——《刻在你心底的名字》,是1980年代的臺灣,當時民風非常淳樸的臺灣,對同性戀這個事情打擊非常嚴厲,稍微穿著女性化,或者行為女性化,也會受到無盡的欺凌。
  • 2020,中國脫貧故事贏得世界讚嘆
    這個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創造了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蹟:改革開放40多年來,7.5億人成功脫貧,對世界減貧貢獻率超過70%,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減貧目標。惟其艱難,才更顯勇毅。惟其篤行,才彌足珍貴。堪為世界之最的減貧速度和減貧數量,講述的是一個為全球減貧事業注入強大信心的勵志故事。
  • 重慶榮昌「小院講堂」:村民點讚脫貧攻堅 共話幸福生活
    ……在榮昌區吳家鎮代興村,窗外陰雨連綿,村辦公室裡卻是一片熱鬧,正在開展小院講堂「你助我脫貧,我為你點讚」活動,50餘名脫貧戶講述自己的脫貧故事,寫感恩語,為如今的幸福生活點讚。脫貧戶田華首先拉開了話匣子。他說,有了國家扶貧政策支持,他癱瘓的妻子住院能報銷90%的費用,解決了他的後顧之憂。
  • 《re0手遊》阿漢敲詐怎麼樣 阿漢敲詐屬性技能圖鑑
    導 讀 在re0手遊裡,阿漢敲詐是輸出向的三星卡,必殺技群毆很有特色了。
  • 「繪」生活 助脫貧 向幸福出發
    近年來,新疆昌吉供電公司駐奇臺縣塔塔爾族鄉大泉湖村工作隊協助當地政府,通過三區分離改造、安裝動力電、發展養殖業等方式幫助村民脫貧致富、改善人居環境,現在29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實現脫貧。在這條「走出來」的脫貧路上,幸福正在「生根發芽」。
  • 對生活時時關注 有困難及時幫助(決戰脫貧攻堅一線故事·我們脫貧...
    對生活時時關注 有困難及時幫助(決戰脫貧攻堅一線故事·我們脫貧了④) 2020-12-21 15:28:19   來源:
  • 堅持脫貧防貧兩手抓 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
    河北日報訊(記者趙建)5月6日,全省脫貧防貧工作經驗交流會召開。省委副書記趙一德在會上強調,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實省委省政府和王東峰書記要求,堅持脫貧防貧兩手抓,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副省長時清霜主持並講了意見。
  • 【新疆脫貧攻堅 · 戰貧故事】遇見「小香」後
    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  王新紅  夜幕降臨,墨玉縣烏爾其鄉阿瓦提村村民多萊提塔吉汗 · 依什麥麥提把一碗熱騰騰的羊肉湯飯,遞到身體有殘疾的大兒子阿卜力提普 · 麥麥提阿卜杜拉手上。  飯桌旁,剛從村幼兒園回到家的小兒子穆海麥提 · 麥麥提阿卜杜拉聞到飯香,伸手拽了拽多萊提塔吉汗的衣角說:「媽媽,我也想吃羊肉湯飯。」
  • 中國減貧的奧秘是什麼
    原標題:中國減貧故事為何如此動人在人類減貧經驗國際論壇上,一位國際人士讚嘆:「因為經歷過貧困,我深深感到,貧困不僅會在物質上,也會在精神上削弱人們的能力,讓人失去自我價值認同。正因如此,消除貧困才顯得如此重要,中國成功的減貧故事才如此動人。」
  • 懷化24小時 | 走向勝利——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系列報導⑧│築牢防貧...
    1、走向勝利——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系列報導⑧│懷化市鞏固拓展脫貧成果,率先探索整市推進「精準防貧綜合保險」——築牢防貧壩 幸福留在家2020年,脫貧後返貧人數和新增致貧人數分別為0。致貧返貧數字「雙歸零」的背後,是沅陵縣開展「精準防貧綜合保險」的創新實踐。「築牢防貧壩,幸福留在家。」
  • 朝著幸福的方向奔去——內蒙古全力推進脫貧攻堅系列報導之一
    並深情寄語:「只要還有一家一戶乃至一個人沒有解決基本生活問題,我們就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眾對幸福生活的憧憬還沒有變成現實,我們就要毫不懈怠團結帶領群眾一起奮鬥。」「特別感謝總書記給我家帶來的幸福生活。他說了,阿爾山的旅遊事業必然要火起來。你看,現在真的火起來了!」老伴馮秀華對眼下的日子心滿意足。放下斧頭、鋸子,拿起鐵鍬和鎬,砍樹人變成了護林員。轉型後的阿爾山市全域變景區,「紅色」遊、鄉村遊、民俗遊,美麗經濟風生水起,貧困人口就地脫貧增收,2019年正式退出國貧旗縣序列。
  • 蓬勃生長的美麗生活——隴原大地上的脫貧故事
    新華社蘭州12月3日電 題:蓬勃生長的美麗生活——隴原大地上的脫貧故事  新華社記者任衛東、宋常青、王朋  不屈的隴原人民創造了減貧奇蹟。隴原人民用生態之美、產業之美、砥礪奮進之美戰勝苦瘠,深度貧困地區「新顏」換「窮貌」,貧困群眾用「歡顏」取代「苦臉」,美麗生活在隴原大地蓬勃生長。
  • 「我的脫貧故事」脫貧不能「等靠要」,幸福生活「手創造」丨興義市...
    以前我家的生活是這樣的:房子破破爛爛、三餐粗茶淡飯、出門兩手空空、錢包比臉乾淨(臉上至少還有鬍子)。通過我和幾位幫扶責任人幾年來的不懈努力,共商共建,一系列幫扶政策落地生根,我家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過上了以前做夢都想不到的幸福生活。現在我家的生活是這樣的:住房寬敞亮堂、三餐魚菜噴香、出門摩託代步、錢包鼓鼓脹脹。
  • 強特色 興和田——新疆農信社助力和田地區脫貧攻堅紀實
    玫瑰花是愛情的象徵,但對於和田地區許多農民來說,玫瑰花是脫貧致富的「幸福花」。近日,筆者來到和田市玫瑰產業發展的龍頭企業——新疆和田陽光沙漠玫瑰有限公司,立刻就被該公司產品陳列室裡琳琅滿目的產品深深吸引:玫瑰花醬、玫瑰花茶、玫瑰精油、玫瑰純露、玫瑰蛋白粉……一朵小小的玫瑰如何延伸出近100多個品種的產品,成為帶動當地脫貧的特色產業?
  • 12本民情日記 3年脫貧故事——記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墨玉縣扎瓦鎮...
    光明日報記者 王瑟走進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田地區墨玉縣扎瓦鎮敦巴格村第一書記樊勇的辦公室,12本民情日記本十分顯眼。這些日記本,詳細記載了50歲的樊勇3年間與群眾共同奮鬥的魚水深情,以及敦巴格村在脫貧路上的發展與變化。
  • 新疆喀什疏勒縣融媒體中心阿依帕夏·圖拉普:搬出幸福來
    原標題:新疆喀什疏勒縣融媒體中心阿依帕夏 圖拉普:幸福,在這裡綻放 主持人好,觀眾朋友好。我現在是在葉城阿克塔什鎮和大家來分享我的故事。這個鎮,是全疆最大的易地搬遷安置區之一,而在故事中我的身份也從一名記者變成了扶貧駐村幹部。 那年立春,我開始了三年掛職當駐村幹部的經歷。
  • 雪克來提·扎克爾在哈密市調研時強調: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12月5日至6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主席雪克來提·扎克爾來到巴裡坤哈薩克自治縣、伊吾縣,實地調研脫貧攻堅工作。他強調,要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精神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按照自治區黨委部署要求,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增強內生發展動力和發展活力。雪克來提·扎克爾來到東天山下的巴裡坤哈薩克自治縣海子沿鄉尖山子村,這個村通過精準實施定居興牧工程、通村油路、產業發展等扶貧項目,已實現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