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天,武漢人白浪數著日子。 9月5日,安徽訂購客戶準時收到了第一批秋裝。 從設計到交貨以天計算,快速反應能力已成為白浪這樣的漢正街服裝商戶們的「標配」。
千百意服飾有限公司總經理白浪。記者任勇 攝
「在有原創設計能力的商家裡,我們是發貨最快的;在發貨最快的商家裡,我們產品質量是最好的。」作為武漢千百意服飾有限公司總經理,白浪這樣總結「看家本領」。
近二十餘年修煉出的這種「硬核快反」能力,讓有著500多年歷史的漢正街重新「快」起來。全國乃至全球的信息流、人流、物流、資金流匯聚於此,用最快的速度內外雙向流動,以此形成國內國際大循環。 據漢正街管委會統計,這裡已聚集了萬餘家服裝企業,產業規模突破1000億元。其中,「漢派」時尚秋冬男裝佔據了全國40%以上的市場份額。
前來多福路上各商城逛街打貨的顧客川流不息,漢正街重回「商業氣」。記者高勇 攝「快速反應」實力領先,福建老闆組團開店
室外溫度直逼35℃,漢正街男裝商戶聚集的龍騰第一大道卻一片繁忙。 猛斯克男裝總經理陶國印忙著理貨。今年5月,做服裝生意近40年的他,從福建石獅來到漢正街開店。 「
看中的就是漢正街做服裝的『快反』能力,還有武漢輻射廣闊的內貿市場。
」
陶國印說,受到疫情不確定性和外貿訂單下滑的影響,今年經銷商訂貨多是小批量、多批次、急訂單。漢正街具備的快速反應能力正好切中客戶需求。
直播帶貨。記者任勇 攝 福建本是中國商務休閒男裝「大本營」。近年來,不斷有福建老闆組團來到漢正街,市場嗅覺敏銳的閩商們為何做出這樣的選擇? 已在漢正街開店兩年多的福建商人林雨順介紹, 目前,廣東、福建、浙江等地的男裝仍採用訂貨制,周期以「月」計算;而在漢正街,發貨以「周」計,經銷商可以邊銷售邊觀察市場反應,有需求就加單,適應「快時尚」節奏,大大減少客戶和生產廠家的資金佔用量。
帝仕平方服飾總經理吳維萬同樣來自福建。
「起初,我們是聽一些骨幹經銷商頻頻提到漢正街,說這裡可以在當季快速加單,不用提前三四個月訂大量的貨。」吳維萬說,他受命來武漢「一探虛實」,便在漢正街開了個檔口。
令他吃驚的是,駐紮武漢的6人小分隊,僅用半年時間,就完成了公司25%的銷量。
7天「快速反應」,構建四「流」大循環
漢正街吸引外地商人的「快速反應」有多快? 和君諮詢合伙人趙陽認為,這比Zara還快7天,在全國全球領先。Zara是「快時尚」發明者,全球有逾2000家門店,能在最快14天時間內將衣服製作完成送往門店,去年排在全球百強品牌第29位。
6月17日,漢正街的時裝商鋪在為「618」年中大促忙碌著,店員們充當模特,不時換上一件最新款的時裝給顧客看版型。記者詹松 攝 一周內「快反」,漢正街是如何做到的? 白浪描述了一件「漢派」服裝出廠的典型圖景—— 無論是在韓國、日本,還是在杭州、廣州、北京,漢正街的「買手」們吸收著全球當季的潮流靈感。 在漢正街,大部分駐廠設計師與全球「買手」線上溝通,融合最新潮流的同時,設計出符合訂單地域消費特性的服裝款式,設計時間不超過兩天。
新款時裝吸引眼球。記者高勇 攝
以漢正街為中心的100公裡半徑內,黃石、孝感、黃岡、鄂州、鹹寧、天門、仙桃、潛江、監利、洪湖、公安等省內城市的30餘個漢正街配套產業園區內,4000多家服裝生產工廠、數十萬產業工人迅速製作出最精巧的服裝。兩天內,就能把服裝小樣、大樣發給經銷商評估。正式生產同樣在兩天內完成。「跟單」師傅下廠確認服裝質量後,當天就打包、發貨。通過湖北四通八達的水陸空運輸管道,國內大部分地區能在兩天內收到貨物。
漢正街上,各式新潮服飾琳琅滿目。記者詹松 攝 「
這是一個足夠開放、足夠閉合的產業鏈。
」
武漢大學質量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室主任羅連發認為,漢正街之所以能做到「快反」,正是因為把全國、全球的信息流、人流、物流、資金流串了起來,研發設計在全球,交易貿易在漢正街,生產製造和倉儲物流在全省,終端銷售又輻射至全國。羅連發說,漢正街通過分工協作、資源互補,最大化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形成了跨區域經濟循環格局。「腦袋放在裡面,身軀放在外面」
服裝產業是漢正街新生產交易模式的一個縮影。 如今,在這塊1.67平方公裡的熱土上,紮根著44家專業市場、 1.8萬餘戶商家、13萬常住人口,其中80%是服裝商戶。
「福建老闆來了,這兩年杭州、廣州的老闆也來漢正街開店了,這條街上的南腔北調又多起來了。」51歲的溫州商人曹金娒已經在漢正街經營服裝24年。
1996年,他第一次來到武漢。時值6月,正是服裝生意的淡季,又是大熱天。「漢正街上卻人擠人,四川、安徽、江西、湖南、河南等地的人都來這裡打貨。」曹金娒記憶很深。
對外開放看深圳,對內搞活看漢正街。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漢正街成為搞活市場經濟的標本。但到了2005年,義烏市場銷售額已是漢正街的3倍。
顧客們正在貨架前挑選心儀商品。記者詹松 攝 進入新世紀,漢正街一直走在「復興」路上。 「漢正街要從『買周邊,賣周邊』的中間市場向『買本地、賣周邊』的工貿市場轉型。」10年前,著名經濟學家鍾朋榮建言,漢正街要把「腦袋放在裡面,身軀放在外面」,商貿帶動工業,工業又促進商業,不斷循環才有不斷的生機。
不少店鋪的店員忙著將服裝打包準備發往外地。記者詹松 攝
近20年,漢正街不斷「修煉」: 把「腦袋」放在裡面,強化原創設計,發展電商和跨境交易功能。 把「身軀」放在外面,將生產、倉儲、物流等功能向外剝離,同時做大做強。
6月17日,漢正街的時裝商鋪在為「618」年中大促忙碌著,進行網絡直播賣貨。記者詹松 攝
「腦袋」和「身軀」的協同,讓漢正街逐步重新找到了自己的「快反」特色。研發、設計、打版、生產、展示、銷售「六位一體」的服裝全產業鏈在湖北「1+8城市圈」內基本形成。全面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以漢正街全區域全產業鏈條為代表的武漢,正強力帶動省域和長江經濟帶經濟發展,助力中部崛起。「創二代」接棒,盤起「新國貨」
32歲的白浪,自詡為漢正街「創二代」中的「老」人。
從小睡在衣服堆裡,白浪看著父輩們從擺地攤開始,靠著四處打貨、薄利多銷,在漢正街站穩腳跟。 「
以前我們到福建進貨,現在換福建人到漢正街來開店,漢正街不再只是一個交易外殼,而是有了自己的『裡子』。
」
白浪2015年就高薪聘請設計師,做原創品牌,進駐天貓商城、用抖音帶貨,還在紅安縣自建近萬平方米的工廠,總車間位超過1300個。去年,白浪的女裝產銷量突破100萬件,全國經銷網點超過60個。 更加注重原創設計、更多利用網際網路資源,漢正街「創二代」正接棒做實漢正街的「裡子」。
千百意服飾有限公司總經理白浪。記者任勇 攝
去年,曹金娒的兒子曹克利也入駐漢正街雲尚國際時尚中心,開設了自己的品牌店。與父親專注男士正裝不同,30歲出頭的曹克利瞄準年輕市場,主打潮牌。每過一段時間,他就去韓國看版、進貨,再融合設計成「新國貨」。
上海前灘新興產業研究院院長何萬篷說,
工業經濟時代,哪裡有企業,哪裡有就業;服務經濟時代,哪裡有人群,哪裡有產業。年輕人「流」進來,「留」下來,「轉」出來,自然人的生活性消費活動就轉化為法人的創新創業活動。
為了強化設計創新驅動,今年8月,漢正街設立「漢派原創設計基地」,已引入30餘位版型設計師、100餘位原創設計師,幫助漢正街商戶發展原創品牌。
商品種類多樣。記者詹松 攝 生活新品的策源地、首發地、薈萃地、試驗場、競賽場……去年9月,武漢出臺《漢正街復興總體設計方案》,要將漢正街進一步打造成「買全國、賣全國」「買全球、賣全球」的國內強大市場樞紐和國際性供應鏈管理服務中心。「武漢有強大的國內市場和科教人才資源,在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漢正街有了新的機遇,還要再加大轉型,爭取再次走在全國前列。」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流通與消費研究所所長董超說。 按照計劃,到「十四五」末,漢正街年交易額要突破3000億元,跨境電商交易額年增長100%以上。
涼爽整潔的購物環境令人流連忘返。記者高勇 攝 去年底,武漢跨境電商服務資源中心在漢正街成立。今年7月,840輛來自漢正街的寵物推車從孝感工廠整柜上車,發往亞馬遜位於美國的海外倉。這是漢正街首張跨境電商訂單。 嘗到甜頭的商戶程新國現正著手準備發往海外的第二批貨,而白浪則準備著出國看版、進貨。
長江日報出品 記者:蔡木子 吳曈 康鵬 編輯:曹欣怡 校對:張瑩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