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子論文]漢正街搬遷的媒介生產

2021-01-08 手機鳳凰網

摘要 隨著漢正街的搬遷,一大批與之相關的新聞報導開始湧現。本文就「漢正街搬遷」這一重大社會事件生產的媒介產品為研究對象,分析媒體是如何建構搬遷事實,取得怎樣的傳播效果。概括來說,各類報導選擇客觀報導、對比式報導、解釋性報導等報導方式,取得了顯著的傳播效果,受眾的反饋升溫,突出話語權。

關鍵詞 漢正街 搬遷 報導策略 傳播效果 媒介生產

一,高度關注:漢正街是否該搬遷

漢正街,武漢的這個有著500年歷史的老名片,一直以來,都備受媒體矚目。從漢正街與浙江義烏商貿市場的對比報導,到漢正街火災頻發的調查性報導,漢正街,一直活躍在話題之中。2011年,因擁堵、火災等問題日漸凸顯,武漢市將對漢正街進行整體搬遷。對於「天下第一街」的命運變遷,社會給予了高度關注,而後,漢正街搬遷漢口北的新聞席捲而來:《漢正街市場禁止貨車通行,整體搬遷實質性啟動》、《去留漢正街》、《「天下第一街」將在漢口北續寫輝煌,漢正街3年內全部搬遷完畢》······

為何漢正街搬遷事件受到媒體的空前的高度關注?這個問題值得思考和解答。另外,在各家媒體對漢正街搬遷的報導策略上,我們更是有必要發現、分析和總結規律。而對於各種報導策略的傳播效果,通過一定的數據的統計和比較,以及受眾的反饋,我們也得出「漢正街搬遷」的媒介生產結果。

二,探本溯源:「搬遷」暴風報導的價值何在

漢正街搬遷,作為一種傳媒現象分析,涉及多方利益,蘊含多種意義,因而扯動眾人心。從漢正街存在的500年以來,它就是武漢水陸交通「窗口」,是我國中部最大的貨物「大本營」,是武漢的商業鼻祖,地位顯赫。由於其地理區位優勢,改革開放以來,漢正街的示範作用影響和帶動了全國商品批發市場形成,為社會化商品大流通、促進經濟的發展和市場繁榮作出過重要貢獻[1]。因此,漢正街——這個天下第一街,作為武漢的名片,當之無愧。如今,漢正街的整治搬遷,是處於現代性規訓下的理性規劃和建設,而媒體對於它的暴風似的報導,在於此現象背後的價值和意義。

「漢正街搬遷」這一報導的背後蘊含著巨大的新聞價值。首先,從政治性來說,漢正街搬遷,是政府為武漢城市規劃和改造所制定的的公共政策。而媒體是黨和政府的喉舌,政府通過媒體向公眾宣傳此次的搬遷方針、路線、政策,並組織引導公眾貫徹執行。因此「漢正街搬遷」這一重大公共政策就成為了這段時間媒體的新寵兒,對它的報導就對於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引導社會輿論、推動各項事業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從而能產生重大的社會影響力,形成良好的宣傳效果。 其次,從受眾接近性考慮,漢正街搬遷小到關乎武漢小批發商的生存,大到涉及全國各地進貨商的貨源,這個傳媒事件的受眾具有絕對的集中性和相對的廣泛性,潛在受眾數目巨大。第三,從重要性來說,漢正街,武漢的歷史名片,它的搬遷究竟是否利大於弊,受眾極為關心。漢正街的搬遷不僅僅是表面上對火災隱患的解決和處理,它還關乎武漢的這張重要名片的生存和毀滅。

另外,也由於漢正街搬遷的時間持續久,歷程長,因此給媒體提供了多種報導方式的選擇權。尤其是考慮到搬遷問題歷來遭遇搬遷難,此次搬遷過程難免會出現問題和困難,媒體能夠策劃相關的系列報導,獲得持續的關注。又或者是深度報導,為群眾解析和權衡搬遷的利弊。因此,媒介都選擇這一傳媒現象進行大規模的報導。

 

三,差異分析:媒體如何策略傳播

報導主題已定,「漢正街搬遷」的媒介生產則在於報導策略。三國時的魏國劉劭在《人物誌·接識》中說:「術謀之人以思謨為度,故能成策畧之奇,而不識遵法之良。」唐朝的詩人杜甫在《送靈州李判官》詩中說:「將軍專策畧,幕府盛才良。」明朝的陳汝元在《金蓮記·射策》中說:「諸生有何策畧,就此披宣。」清人孫枝蔚在《贈安肅梁明府木天》詩中說:「懷古詩篇進,憂時策畧新。」眼下,各大媒體對於漢正街的報導層出不窮,報導策略也呈現差異化,或僅僅建構搬遷事實,或揭示城市空間重組的文化政治內涵及社會歷史意義。

對於漢正街這一重大事件報導,在當下日趨激烈的新聞競爭環境中,對此傳媒現象的不同媒介生產,直接展示出各自的傳播策略。策略傳播,就是在傳播中運用巧妙的策略使傳播的影響力達到最大,實現整體效果的最優化。縱觀各家媒體的報導,總的來說,媒介產品在新聞角度的選擇和報導方式的使用上呈現差異化。

3.1 媒介產品差異之的新聞角度

(一),取材角度

新聞角度是新聞採寫者在發現、挖掘和表現新聞事實時的著眼點和側重點,構成事物的各個因素和各個側面,都是新聞報導可以選擇的角度。對於漢正街搬遷這一公共政策,通過分析,可以發現大多省內區域媒體與省外媒體的取材角度有很大的不同。省內媒體更加注重於政府官方意志的表達,充當政府的喉舌。如《武漢晚報》在2011年8月31日《「天下第一街」將在漢口北續寫輝煌,漢正街3年內全部搬遷完畢》的新聞報導中借報紙的媒介形式讓市漢正街綜合整治和搬遷改造工作領導小組回答市民的問題,一定程度上是在表達官方意志,不得不讓人覺得此報導的地方主義色彩;而《楚天都市報》在2011年8月14日的《漢正街市場禁止貨車通行,整體搬遷實質性啟動》中,則僅僅客觀介紹政府的政策與態度,過多強調政府的優惠政策以及搬遷意義。

而在外省的媒體報導中,則能夠關切到更多的漢正街相關利益方以及商戶的想法,以及當地市民的聲音。如《三聯生活周刊》的2011年4月的專題報導《去留漢正街》之中,對此事件提出了疑問:傳統批發還是現代商業,城市改造如何平衡民生保障?並報導了背後的充滿火藥味的「民意調查」之會議,形象而真實的再現商戶們的不滿與憤懣,市民的不舍與質疑。「支持整頓,但是堅決反對搬遷!」在這篇報導中,商戶們發出了自己的聲音。另外,在《第一財經日報》2011年8月30日的報導《漢正街搬遷的利益較量》中,則從不同的方面評說了漢正街搬遷的阻力與弊病。而這些,在省內的區域媒體裡是看不到的。

 

(二),寫作角度

從寫作角度的新聞角度方面來分析,可以發現,有些媒體僅僅使用描寫的表達方式,如《長江日報》2011年8月31日的新聞報導《漢口北十項優惠,承接漢正街市場轉移》,具體介紹漢口北商貿物流樞紐區管理委員會出臺的十項優惠辦法;而有些媒體則使用敘事的表達方式,如2011年8月17日,《法治周末》的《武漢漢正街涅槃:昔日CBD 難離「市井氣」》,具體敘述了漢正街上布店老闆李晶橋、三輪摩託車司機潘麗華的日常生活變化來展現搬遷給普通人生活帶來的影響,這種新聞角度,就體現了媒介更多的人文關懷。

3.2 媒介產品差異之報導形式

內容和形式是辯證的統一。沒有無形式的內容,也沒有無內容的形式,內容決定形式,形式依賴於內容。新聞報導方式便是新聞報導內容的載體。在漢正街搬遷事件這一傳媒現象中,省內省外媒體報導方式各有差異,因此也直接影響此傳媒現象的傳播。

(一),客觀報導

常見的新聞報導形式諸如客觀報導,在此次有關漢正街的大規模中佔有最大分量。客觀的報導形式是指在新聞的具體報導形式即表現方法上,也應「秉持」客觀原則,意見與事實分離,呈現的新聞不含感情,努力做到公正、平衡。如2011年8月14日的《楚天都市報》的《漢正街市場禁止貨車通行,整體搬遷實質性啟動》,齊全的5W要素,客觀的事實報導;還有2011年8月20日的《楚天金報》的《漢正街月底前搬遷一批市場》,短小篇幅完成搬遷事實建構;又如《楚天都市報》2011年9月27日的新聞《漢口北六大優惠承接漢正街搬遷》,將客觀性落實到位。但是,這種報導方式也就僅僅只是提供訊息,很難有深度和廣度。

(二),調查性報導

在此次的大規模報導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以調查性報導為報導形式的媒介產品。而在此種報導形式中,更多的是調研式調查性報導。這類報導意在調查清楚事實的真相,既不刻意批評,也不著意表揚。報導的目的不是為了揭發內幕醜聞,而是立足現實,面向未來,興利除弊,意在通過對社會問題或社會現象的深入調查、剖析,使問題得到關注,用建設性的主張求的社會共識,推動社會良性發展。在2011年2月22日的《湖北日報》中,《漢正街將被限期搬遷,天下第一街命運大轉折》,通過小標題來提出問題「漢正街,沒了?」來引發讀者思考,也是為後文所做的原因探究作引,在接下來的文章中通過分析漢正街的衰退之因,指出搬遷勢在必行,最後再給漢正街搬遷提出建設性的意見,並表示出展望。

(三),對比式報導

同時,也有一定數量的對比式報導出現在各大媒體,通過現象對比、背景對比,使新聞不僅具有明確的事實說服力,同時具有雄辯的邏輯力量,從而賦予新聞以一般作品難以企及的深度與力度,從而更能引發受眾對於搬遷事實的思考。在這些對比式的新聞報導中,只要表現為「時間」上的對比,或者說是背景式對比。如2011年8月3日發表於《武漢晚報》的《"天下第一街"漢正街3年內將全部搬遷至漢口北》,依次寫明朝、1979年以後、十一屆三中全會後、1983後、1988後······等等時期下漢正街的背景情況,從而突出主題,展現搬遷的必要性。像漢正街搬遷這種重大事件報導十分需要這一新聞事件的背景材料。對於搬遷來說,背景是這個搬遷的前因、鋪墊、延展、比較,乃至更深層次的剖析。通過不同不時期的背景對比,能更能吸引讀者的眼球和閱讀欲望,獲得讀者共鳴。又如2011年8月15日《楚天都市報》的《漢正街今起施行交通管制 退出500年歷史舞臺》,通過商戶的描述,將往昔的漢正街與現在做對比,展現的是商戶們對漢正街的感情和期待。

 

(四),解釋性報導

為了挖掘搬遷背後的意義和內涵,解釋性報導也層出不窮。新聞報導作為時代的感應器,要回答人們的疑問,滿足社會的需要。有理智的讀者不僅要求知道發生了什麼,而且要求知道事件的原因及其與政治、社會的關係。僅僅適合於傳統客觀報導的倒金字塔結構既不能滿足滿足讀者的需求,也有悖於新聞記者的職責。「為什麼」與「是什麼」同等重要,在新聞中發現問題,加以分析、解答。因此,對於「漢正街搬遷」這一重大事件,解釋性報導就有了市場需求。以解釋性報導為代表的一類報導統稱為「深度報導」,它加有背景,給新聞揭示更深一層意義的報導。它致力於提供事實,而不是提供觀點,它幫助讀者更加透徹地理解重大事件,加深人們對之的認識,引導人們對事物做出理性思考。如《廣州日報》2011年9月22日的《漢正街搬遷樣本:舊的不去,新的不來》,更注重挖掘新聞事件背後隱藏的東西,「禁貨後物流成本翻倍、稅收多年未增長、利益博弈和政府的帳本」,通過分析搬遷背後真正的利益較量,將漢正街的搬遷描述為兄弟城市改造的樣本。

四,效果反思:是否與期望值接軌

傳播效果這個概念具有雙重含義,「第一,是指帶有說服力的傳播行為在受傳者身上引起的心理、態度和行為的變化;第二,是指傳播活動尤其是報刊、廣播、電視等大眾傳播媒介的活動對受傳者和社會產生的一切影響和結果的總體。」就漢正街搬遷這一重大社會事件的傳播效果而言,它傾向於一種具體傳播行為產生的具體效果,所以我們取傳播效果的前一種含義。根據受眾的反饋信息,以及筆者統計的數據,漢正街的搬遷事實所生產的媒介產品取得了一定的傳播效果。

首先,從槍彈論的理論角度來看,大眾媒介對漢正街搬遷做了許多正面引導的報導,如如《長江日報》2011年8月31日的新聞報導《漢口北十項優惠,承接漢正街市場轉移》,如《楚天都市報》2011年9月27日的新聞《漢口北六大優惠承接漢正街搬遷》,通過正面的積極的報導,發揮著大眾媒介不可抗拒的巨大力量,是受眾了解、接受和支持搬遷事實。在第一調查網發起的《武漢漢正街搬遷您覺得應該嗎? 》[2]的投票中,可以看到如下的結果

另外,根據網民對2011年8月3日《楚天金報》的報導《漢正街批發市場將搬至漢口北今明兩年內完成》的意見反饋中,儘管有一定數量的反對意見,但是可以看到大量的「 實在是一個壯舉!也是一個大略方針!」,「整體來說是好事」,「應該搬,社會要發展」,「漢正街搬去漢口北是大勢所趨,新的事物替代舊的是歷史的必然」這樣的支持的聲音。通過客觀報導,基本上完成了受眾輿論的引導工作,也在很大程度上對於漢口北新市場的宣傳收穫了效果。也就是說,大部分的報導在認知層面的傳播效果上取得了成功。

但是,另一方面,從「有限效果論」理論角度來看,儘管客觀報導在傳播普遍事實方面具有顯著的效果,但沒有明顯改變那些本身持有反對和質疑意見的受眾固有的態度和觀點,其效果是有限的。受眾是具有不同特點的個體,不是應聲倒下的靶子。因此,在此次傳播過程中,也有相當數量的受眾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由於大眾傳播很少能根本改變受眾的固有態度,因此也會收到到這樣的反饋信息。如上述報導《漢正街批發市場將搬至漢口北 今明兩年內完成》的評論中,也能明顯看到這樣的反對聲音,「這樣一搬對一些搞零售的小批發商的打擊是致命的,不知道搬過去的漢正街還能不能叫漢正街」,「漢正街之所以成為聞名全國,是因為它有著500年的歷史。即使漢正街整個搬遷到漢口北,它也成為不了漢正街。歷史就是歷史,它是一個城市的血液,沒有了血液,那麼這個城市是一個蒼白的。 」,「實地考察過漢口北的人應該能清楚的看到它的市場群配套根本就達不到,更別說交通不便利」。

而與客觀報導相對的解釋性報導也幫助受眾更深層次挖掘和理解搬遷事實,更全面的理解搬遷這一現象。在新浪網轉載了2011年4月《三聯生活周刊》的《去留漢正街》之後,截至目前,有365人參與話題討論,反饋意見。「但凡一搬,必垮無疑」,「什麼不能在現有基礎上改進呢,即便成本高又何嘗不可?一味的拆拆拆,中華文化就這樣一點點被毀」,「我看到的是許多熱鬧老街改造後是人氣的驟降和蕭條,留下的是不屬於平常的高檔和冷色調」。

總的來說,漢正街的搬遷這一重大傳媒現象獲得了巨大關注,取得了顯著的傳播效果,既滿足了輿論引導的要求,又獲得了宣傳效果。但在一定程度上,搬遷本身帶來的負面效應沒能被抹殺掉,而受眾固有的反對態度也沒能輕易被改變。(作者系:湖北大學文學院2009級廣播電視新聞學)

參考文獻

[1]林永年.《新聞報導形式大全》[M].杭州大學出版社,1995年12月.

[2]芮必峰,姜紅.《新聞報導方式論》[M].安徽大學出版社,2001年12月.

[3]段鵬.《傳播效果研究——起源、發展與應用》[M].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8

[4]趙凱, 張宇丹.《媒介化社會: 現狀與趨勢》[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

[5]吳飛, 王學成.《傳媒·文化·社會》[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6

[6]陳凌墨.《漢正街市場禁止貨車通行,整體搬遷實質性啟動》[N].楚天都市報,2011年8月14日

[7]李偉.《去留漢正街》[N].《三聯生活周刊》第628期,2011年4月25日

[8]徐丹.《「天下第一街」將在漢口北續寫輝煌,漢正街3年內全部搬遷完畢》[N].武漢晚報,2011年8月31日

[9]周芳.《漢正街搬遷的利益較量》[N].第一財經日報,2011年8月30日

[10]李曉萌.《漢口北十項優惠,承接漢正街市場轉移》[N].長江日報,2011年8月31日

[11]高欣.《武漢漢正街涅槃:昔日CBD 難離「市井氣」》[N].法治周末,2011年8月17日

[12]金計.《漢正街月底前搬遷一批市場》[N].楚天金報,2011年8月20日

[13]蘇永華,黃渲《漢口北六大優惠承接漢正街搬遷》[N].楚天都市報,2011年9月27日

[14]陳凌墨,龐正,劉莉.《漢正街今起施行交通管制 退出500年歷史舞臺》[N].楚天都市報,2011年8月15日

[15]何濤.《漢正街搬遷樣本:舊的不去,新的不來》[N].廣州日報,2011年9月22日

相關焦點

  • 南腔北調重現漢正街
    近年來,不斷有福建老闆組團來到漢正街,市場嗅覺敏銳的閩商們為何做出這樣的選擇? 已在漢正街開店兩年多的福建商人林雨順介紹, 目前,廣東、福建、浙江等地的男裝仍採用訂貨制,周期以「月」計算;而在漢正街,發貨以「周」計,經銷商可以邊銷售邊觀察市場反應,有需求就加單,適應「快時尚」節奏,大大減少客戶和生產廠家的資金佔用量。 帝仕平方服飾總經理吳維萬同樣來自福建。
  • 鄭舉選:漢正街「盲俠」傳奇
    新華社武漢1月3日電(記者 廖君、李勁峰)78歲老人鄭舉選怎麼也沒想到,自己40年前在漢正街擺小攤養活家人,為此還因「投機倒把」坐過牢;40年後他會坐在人民大會堂,接受「改革先鋒」表彰。幼時一場病,使鄭舉選雙目視力微弱,上完初中就跟著父親在武漢漢正街擺攤,賣過冰棍、五角星、紀念章。由於做生意薄利多銷、貨真價實、真誠守信,被同行稱為「盲俠」。鄭舉選擺攤所在的漢正街,興起於明朝成化年間。依託長江、漢水兩條黃金水道,漢正街素有「貨到漢口活」的美譽。上世紀60、70年代,由於個體經商被視為「資本主義的產物」,漢正街所有個體戶都被取締。
  • 「武漢之心」規劃館揭牌 懂一點對話何祚歡共鑑漢正街嬗變
    7月12日,《走得出的大武漢走不出的漢正街》「懂一點名流沙龍」現身BFC復星外灘中心,評書表演藝術家何祚歡親臨助陣,各界精英齊聚,共話漢正街百年風雲。印刻歷史烙印的漢正街老門牌、炫酷震憾的超級體驗中心兩個巨大反差的觀感,正是漢正街前世今生最真實的寫照。
  • 漢正街「快速反應」領先全球
    500多年歷史的漢正街,重新「快」了起來。9月5日,何慧子在韓國首爾時尚街區狎鷗亭挑選服飾,她是來自漢正街的一名服裝「買手」。在武漢,漢正街的駐廠設計師與全球「買手」線上緊密溝通,2天內就能設計出符合國內地域消費特性的服裝款式。2020漢正街秋冬新品發布會現場走秀的女模特。
  • 北大新傳必讀論文:胡泳、陳剛|論文周02
    通過上期的學習,相信大家已經逐漸掌握了閱讀和使用論文的方法,這一期的論文都來自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的胡泳老師和陳剛老師,這兩位老師的論文往往視角獨特、解讀深刻,閱讀這些論文能夠為你們解答學習中的很多問題,幫助你們提高思考問題的深度,千萬不要錯過。
  • 沒有漢正街的礄口,還有什麼
    這次被推上風口的正是位於礄口東的漢正街,那個為武漢商貿史添上濃墨重彩的漢正街。在1989年漢正街的市場銷售額就突破7億,彼時的義烏批發還只是個「弟弟」。曾經商賈雲集的漢正街是礄口最大的王牌名片,而礄口則是大漢口的脈搏,牽動著武漢的經濟,促進著城市的發展。
  • 2020潮起漢正街龍騰第一大道男裝時裝周圓滿落幕!
    歷時三天,8月28日,漢正街龍騰第一大道·男裝時裝周暨2020新品採購會暨電商直播節落下帷幕。 ,探尋直播電商推廣的更多可能,推動漢正街男裝產業全渠道發展。
  • 第四屆漢正街服裝服飾博覽會將於8月25日在武漢開幕
    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記者丁楚風)2020年8月25日,第四屆中國·漢正街服裝服飾博覽會暨首屆中國·漢正街電商直播節,將在武漢BFC復星外灘中心開幕。此次活動以「古今漢正街·貨到漢口活」為主題,由武漢市礄口區人民政府主辦,武漢市漢正街市場管理委員會承辦,活動將歷時4天。
  • 上海交大電院本科學子在人工智慧頂級期刊 IEEE TPAMI 上發表論文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學子陳思哲基於畢業設計內容撰寫的學術論文《Universal Adversarial Attack on Attention and the Resulting Dataset DamageNet》(合作者為自動化系本科生何正保、碩士研究生孫程錦、楊傑教授、黃曉霖副教授)被人工智慧頂級期刊IEEE
  • 古今漢正街相遇雲尚 時尚賦能找回繁華 漢正街市集精彩開街
    百年漢正街「天下第一街」的繁華盛景又重現在如今,8月27日晚上的漢正街與平日的夜晚大不相同,雲尚·武漢國際時尚中心樓下燈火通明,數百米的室外市集,近百個攤位一字排開,138個商戶的叫賣聲此起彼伏,中山大道到多福路上人頭攢動。
  • 2020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媒介昆蟲與病毒基因組學研究組博士後...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媒介昆蟲與病毒基因組學研究組,主要研究方向是蟲媒病毒與媒介昆蟲、宿主的分子互作,探討蟲媒病毒適應媒介昆蟲的分子機制、病毒在媒介昆蟲中發生的變異和修飾、昆蟲獲毒傳毒的關鍵因子等媒介生物學領域的重要科學問題。
  • 非典型中文學子的藍天嚮往
    在大家心目中,學中文的人應該是傷春悲秋的,又是吟詩弄賦的,他們有著紮實的文言文功底,可以在任何場合都能有感而發一手絕妙好詩,但也有一部分非典型中文學子,沒有那麼喜歡詩歌散文,而沉浸於那些更為小眾的科幻技術世界,比如我自己。
  • 中鋼邢機、邢鋼搬遷最新進展!
    邢臺市開發區要全力以赴,中鋼邢機要加快速度,確保按時完成搬遷工作,徹底結束邢臺市主城區鋼鐵冶煉、軋輥鑄造歷史,實現「企業生產與居民生活的動靜分隔」。一期工程將建設全球首家數位化、智能化、智慧化軋輥生產工廠和全國焦化設備雲服務平臺,年設計總產量20.4萬噸,可實現年銷售收入約80-100億元,利稅約15億元以上。二期工程將建設高端特殊耐蝕、耐磨、耐高溫鍛件產品生產線,建成達產後,將實現銷售收入約150億元,利稅約20億元以上。  此外,邢鋼搬遷威縣工作也取得新進展。
  • 成立不到3年的媒介盒子,憑什麼穩坐媒介行業頭把交椅?
    這就不禁讓人疑問,市場上的發稿平臺很多,為何獨獨媒介盒子能獲得資本青睞呢?媒介盒子究竟有何魔力,能在短短3年內迅速擴張,坐上媒介行業的頭把交椅?接下來,筆者就深入探索媒介盒子的發展路徑,為大家剖析其能獲得成功的優勢所在。
  • 交大學子作品閃耀國創年度盛會!
    交大學子作品閃耀國創年度盛會!最終評選出「我最喜愛的項目」20項、「最佳創意項目」20項、優秀學術論文20篇、「最佳創業項目」10項。交大共2篇學術論文,2項創新訓練項目進入到國創年會評審環節,經過現場答辯評審,我校論文《南非媒體中的中國形象:基於語料庫的研究》(指導教師:郇昌鵬,第一作者:外國語學院王岱可)和論文《基於Cas12a/crRNA一步式快速靈敏的食源致病菌檢測方法》(指導教師:丁顯廷,第一作者:致遠學院王韻晴)兩篇論文獲得「優秀論文獎」以及「優秀指導教師獎」。
  • 麥克盧漢「媒介即按摩」的時代媒介意義
    本文將從媒介即膜以及媒介即環境等方面去理解「媒介即按摩」這個觀點的時代媒介意義,探討媒介如何構建人類社會環境以及其對人類社會的重要影響。 關鍵詞:馬歇爾·麥克盧漢;媒介即按摩;媒介意義;媒介環境 一、媒介即按摩的時代 馬歇爾·麥克盧漢在傳播學領域有著頗高建樹和超前的媒介眼光。
  • 新傳理論:萊文森所說的新新媒介是什麼?
    「新新媒介」的概念源自於美國媒介理論家保羅·萊文森的著作《新新媒介》。萊文森的「媒介三分說」理論將目前世界上的所有媒介劃分為三種:舊媒介、新媒介、新新媒介,網際網路誕生之前的一切媒介皆為舊媒介;網際網路誕生之後出現的第一代媒介是新媒介,一旦上傳到網際網路上,人們就可以使用、欣賞,並從中獲益,例如電子郵件、論壇的留言板、聊天室等;新新媒介指的是網際網路時代的第二代媒介,起源於20世紀末,興盛於21世紀初,例如博客網
  • [學子論文]淺析新聞作品審美中的時代感
    3新聞媒介體制導致新聞寫作體現出的美感變化 媒介的生存離不開外部環境的影響,早在1967年,加拿大學者馬歇爾?麥克盧漢在《媒介即訊息:效果一覽》一書中就提出了「媒介生態」這一概念。麥克盧漢僅僅是從技術層面界定了媒介生態環境。而時代的發展又賦予了媒介生態環境新的含義。
  • 徵稿啟事|中國傳媒大學與SSCI刊物《廣播與電子媒介》聯合推刊
    Submission Deadline: December 15, 2020特刊徵文中國電子媒介:數字資訊時代的社會進化與變革《廣播和電子媒介》雜誌《廣播和電子媒介》雜誌將發表以「中國電子媒介:數字資訊時代的社會進化與變革」為主題的特刊
  • 成華手拉葫蘆應用於加工製造業設備搬遷
    眾所周知,加工製造業對於生產設備具有很強的依賴性,其生產設備的安全與穩定會直接影響到企業的運行。加工製造企業的生產設備在進行完安裝之後一般不會再進行移動或搬遷,但是隨著物聯網發展進入快車道,加工製造業不斷呈現信息化、數位化,傳統加工製造企業需要對其生產設備進行迭代更新,或者廠房搬遷等外部因素的影響,需要對生產設備進行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