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萬年以後,歷史課本會不會變得非常厚?

2020-12-17 大萌Judy

我國最早的自編小學歷史課本是1903年由文明書局出版、丁寶書主編的《蒙學中國歷史教科書》,厚度大約1釐米。民國時期,劉師培編的《中國歷史教科書》,共兩冊,每冊61頁。一百多年過去了,世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進入了信息大爆炸時代。但我們的中學歷史課本每本的厚度大約只有1釐米。所以我推測,五萬年後歷史課本的厚度並不會發生太大的改變。這跟歷史課本的本質屬性有關:

第一、歷史課本的編撰是有目的的

我們經常能看到很多大部頭的歷史書籍,比如《資治通鑑》、《明史》、《宋史》,隨便幾套就能擺滿整個書架。但這些書是給歷史專業或者歷史愛好者看的,並不是每個人都需要學習的東西。歷史課本就不一樣,它的讀者自然就是中學生,它是承載著國家的人才教育目標的。教材編訂前,需要制定一個全國統一的課程目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課標,專家按照課程目標開始編寫教材,編好之後經過層層審批,才能在全國通行,到的手中。因為教育是有目的的,就決定了不可能什麼東西都往教材上寫,不符合課程標準的內容一律要刪除。改革開放到現在,中學歷史教材也換了好幾次,但厚度基本不變。

第二、中學歷史教育是基礎教育

學生中學才開始學習歷史,除了學歷史之外,他們還有很多科目需要學習。初中的歷史教育,只需要學生懂得基本的歷史脈絡、歷史事件、歷史走向就可以了。高中歷史教育,才慢慢培養學生解讀史料、分析歷史的基本能力。這些都是比較基礎的,學生只要具備基本的歷史素養就可以了。為了符合中學生的心理特徵,歷史課本的編寫會儘可能用淺顯的語言,將歷史的來龍去脈講清楚。就像古代的歷史啟蒙書《三字經》,用很淺顯很少的話語,就把古今歷史講得明明白白了。基本的歷史脈絡,盡在其中。至於太過複雜繁瑣的歷史,學生不需要懂。學生和老師的精力是有限的,只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學習有限的知識。課本太厚,學生和老師根本就應付不了。

第三、歷史課本從來都是薄古厚今

初中歷史課本有六本,但只有兩本屬於古代史的內容。這表明古代歷史沒有現代歷史重要,既然不重要,就不需要費太多的筆墨書寫。就像遠古時代的歷史,儘管時間段很長,但最多只佔一兩節課,不能再多了。而近代史的內容就不同了,幾乎是一個歷史事件就一課書。孰輕孰重,一眼就能看出。也許五萬年後,我們今天的歷史,會被歷史課本一筆帶過。我們現在糾結、擔心、焦慮的,都會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歷史的時間線是越來越複雜了,要解釋清楚歷史也變得越來越難了,需要記憶和學習的東西,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

相關焦點

  • 學渣語文課本火了,歷史名人也變得「不正經」,網友:太絕了
    因為學霸總是能夠在語文課本上字跡工整地記錄老師所寫的重點,但是學渣就不會這樣,他們很喜歡在課本上塗鴉,結果把課本弄得亂七八糟的。而最近有一些學渣就在語文課本上弄出了一些讓人覺得有趣的事情,歷史名人紛紛變得「不正經」,以至於讓老師哭笑不得。先來看看這位「學渣」的語文課本。
  • 人類一直進化,到了一萬年以後,會發生什麼?
    人類一直進化 ,到了一萬年以後,會發生什麼?大家都知道,人類進化起源於森林猿,經過漫長的進化過程,逐漸從靈長類進化而來。經歷了猿人類、原始人類、智人類、現代人類四個階段,如果人類一直進化 ,一萬年以後,人類會發生什麼,下面,一起和小編來看一下吧。我們花了六百萬年才進化成現在這個樣子,現在的人類越來越發達,古代的人類為了生活,經常被森林中的野獸攻擊,與野獸做鬥爭已經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在科技發達的今天。
  • 五次生物大滅絕或許和太陽公轉有關,第六次會在3000萬年以後
    五次生物大滅絕的背後,都有著相似的原因,太陽公轉就是一種新的假說。該理論不再拘泥於地球上的條件,而是從太陽系運動的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生物界的演變不是一帆風順的,在漫長的歷史中,總共發生了五次生物大滅絕。每次大滅絕都會對生物界造成毀滅性打擊,超過八成的生物喪生,活下來的生物日子也不好過。五次生物大滅絕,離我們最近的一次就是恐龍滅絕,宣告了一個統治地球上億年的動物走向了末路。大滅絕事件背後的原因,也是科學家們苦苦追求的。
  • 歷史上人類消失過13萬年,為什麼會消失?會不會和外星人有關?
    人類的進化之路在古代歷史上,人們都相信人類是由神創造出來的,可是當人類一步步明白,世界上沒有神,那麼人類是如何出現的便成為一個難題。很多科學家對此問題展開思考,有一名叫做達爾文的學者,用大量的研究數據和例子來證明,人類不是神創造出來的,而是由地球上之前的一些物種進化而來,是自然"創造"了人類。
  • 五萬年中國簡史
    讀客對書籍的包裝和推廣,跟在超市賣醬油沒多大區別,《五萬年中國簡史》封面是醒目的明黃色,在書店裡擺成堆頭極為醒目,「五萬年」碩大無匹,豎放的時候像機場的戶外汽車廣告。我這裡根本沒有貶義,其實我很欣賞很認可「讀客圖書」這套做法,酒香也怕巷子深,書要是不直接杵到讀者眼前,誰會看呢?
  • 女神長大以後並不會變得漂亮,有一些會變得很醜,就像芬妮和雅加
    而我們平時關注的,就是動畫中的那些女神,她們不僅非常漂亮,有一些還都很可愛。就像夏安安的閨蜜千韓,她可是一位很溫柔的女生,一直也為安安著想,長大後也是一位美女。正所謂女大十八變,越變越好看。不過《小花仙》中的一些女神,她們長大後卻沒有那麼好看,而是越變越醜了。
  • 《一萬年以後》腦洞大開的18禁電影
    人物造型設計:中國本土cult電影巔峰《一萬年以後》是一部18禁影片,起初筆者不以為然,一部CG動畫為何18禁,等到電影看完,我確實快嚇哭了,頻繁出現的重口味半獸人、怪獸,好似人體解剖模型,就人物設計來說,我小時候看過恐怖大師約翰·卡朋特的《怪形》,一直給我留下了深深的陰影
  • 學渣語文課本走紅,歷史名人「出演」現代生活,老師看後捧腹大笑
    文/教育智多星中學時代,聽說只要看了一個學生的語文課本,就能判斷出他是學霸還是學渣。學霸的課本到處都做了筆記,且字跡工整清秀;而學渣不一樣,學渣平時不喜歡做筆記,課本上「比臉還白」。但是,也有一些非常「優秀的」學渣,凡是課本上有插圖的地方,就是他們創作的源泉。
  • 課本為什麼要刪除《狼牙山五壯士》?專家給出解釋,卻令人憤怒
    畢竟一直以來,關於先烈們的事跡對孩子們感染力是非常強的,如果刪掉了的話,那孩子們又要從哪裡去了解這些事跡呢?很多網友認為教科書是孩子們的主要學習工具,如果連教科書中都要刪除這類內容,那對於孩子們的學習會產生不良的影響。
  • 學生惡搞語文課本火了,歷史名人被「喬裝打扮」,網友:大開眼界
    而且在小學階段的語文科目中,是有許多有趣的小故事的,還有很多的古詩配圖幾乎也都是學生們比較喜歡的,甚至會有的學生在上課覺得無聊的時候,在語文課本上的插畫上邊亂塗亂畫
  • 立足課本,直接列印:最全歷史知識點「遠古篇」
    絕對的立足課本,前所未有1、從刀耕火種到後來的鐵犁牛耕,反映了我國古代農業從原始向精耕細作發展的歷程。4、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養蠶繅絲的國家,考古發掘證明,距今四五千年,我國已養蠶,並有了絲織品。5、中國古代的提低制度經歷了氏族公社所有、井田制到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演變6、在原始社會,土地屬于氏族公社所有。
  • 華羅庚:讀書要從薄到厚,再從厚到薄!如何做好這兩點,4個建議
    取得如此大成績的華羅庚先生卻說,他的學習方法非常簡單,就是"讀書要從薄到厚,再從厚到薄!"華羅庚先生覺得學習這件事很簡單,但是對於很多同學來說學習簡直是太難了,總是會有很多問題存在:課本學了後面了忘了前面的,知識掌握的模稜兩可,複習起來也沒有章法,考試時總是看著題目眼熟,但是也解答不出來,最核心的問題是成績一直也得不到提高。
  • 課本劇大賽視頻展播|銅獎作品《狼牙山五壯士》
    課本劇大賽視頻展播|銅獎作品《狼牙山五壯士》 2020-12-14 20: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人類歷史有13萬年空白,像突然出現在地球上
    ,可以瞬間將野獸肉身撕裂,而且牙齒也非常鋒利,一旦被其他生物激怒後,就會變得十分兇險,攻擊性也很強,也堪稱為「猛獸」。此外,熊貓與其他動物相比成熟的都非常的早,一般4~5歲性成熟,這些熊貓個體繁殖能力特別強,交配結束後,它們會回到各自的生活中去,不再相互幹涉,也不會一起共同撫養下一代。地球上的生命是豐富多彩的,生物進化發展過程與自然環境的改變有著密切的聯繫,生物之間彼此的關係也不是天生就有的,都是在進化過程中發展的結果。
  • 學渣語文課本走紅,歷史名人被隨意塗鴉,老師:來我辦公室談談
    歷史名人都被喬裝打扮,學渣展現驚人繪畫天賦 網上有一組學渣的語文課本走紅了網絡,他們精彩的塗鴉把課文中的歷史名人都進行了喬裝的打扮,例如:
  • 學渣語文課本走紅,歷史人物「神奇變身」,老師:來辦公室找我
    01學渣的語文課本因為歷史人物的變身而爆紅在網上看了這樣一組爆紅的圖片,幾個小學生語文課本上面的歷史名人都神奇地變了身,詩人杜甫變成了拿著酒壺的醉漢這些孩子的繪畫天賦簡直讓人驚嘆,不過好好的一本語文課本卻讓他們糟蹋的不成樣子,估計語文老師在看到後肯定會說"孩子們放學別走,來辦公室找我",而家長在看到自家孩子這樣做時,也會被氣得血壓升高。
  • 美國歷史課本是怎麼描述中國的?看了裡面的內容,值得讓人深思
    因為教科書的編寫,本來就是一件相對嚴肅也相對嚴謹的事,但教科書的讀者們一般來說都是年輕人,要知道年輕人都會本能地對教科書有種信任,他們會潛意識裡覺得教科書裡寫的就是正確的,但反過來,教科書裡面若是寫了錯誤的內容,那對於學生來說就是一種錯誤的引導。
  • 高三:課本怎麼讀
    所以學習提高的前提就是一定要把課本讀懂吃透。這個道理誰都懂,但真正應用到學習中的時候卻常常出問題。 基礎知識的重要性,我舉一個我身邊的例子,是我在大學的同班同學,浙江當年的數學單科第一名,147分。他跟我說過他學習數學的經歷。他說他高一高二的各科成績都非常好,只有一科不好,哪科呢?數學。到了高二暑假的時候,他下定決心一定要把數學補起來。他怎麼補的呢?方法很簡單。
  • 同樣是語數外,國外小學課本長什麼樣子?|非常特輯
    上課的時候老師會引導學生討論書的封面帶給人什麼感覺,選擇一本書的原因是什麼,閱讀之後的感想如何。甚至很多時候課本會出現各國語言...這些課本圖片摘自一個美國女孩的教學博客,她在日本當地學校擔任英語教師,美國女孩心塞的吐槽,為什麼一個學校能夠期待英語老師同時具備各國語言的能力...
  • 《狼牙山五壯士》為何被課本移除?專家給出的解釋,令人憤怒不已
    對於我們這一代人來說,狼牙山五壯士的故事是耳熟能詳,甚至背誦都不成問題。但對於下一代來說,也就未必了,因為它被移出了課本。所以當你跟孩子談起五壯士的悲壯時,他們會不甚了解,甚至是一無所知。倘若想讓孩子知道,也只能家長教育,或者是偶然得知。那麼,狼牙山五壯士為何會被移出課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