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訊網訊 自近日螞蟻集團首先下架銀行存款產品之後,陸續有其他網際網路金融平臺也下架了其存款產品,騰訊理財通、京東金融、度小滿金融、陸金所、天星金融、攜程金融、滴滴、美團、360你財富等至少10家平臺下架相關產品。
值得注意的是,監管部門尚未正式禁止相關網際網路存款產品的銷售,上述網際網路平臺下架相關產品均為主動行為。
網際網路存款產品正在迎來一場行業變局。
為什麼不能存款?背後什麼信號?
平臺主動下架相關產品,流露出滿滿的「求生欲」,但這也預示著新一輪嚴監管的到來,儘管還有部分平臺仍有網際網路存款產品在售,但網際網路存款產品更大規模的下架只是時間問題。
螞蟻集團相關負責人此前對媒體表示,「根據監管部門對網際網路存款行業的規範要求,目前螞蟻已主動下架平臺上所有網際網路存款產品,只對已購買產品的用戶可見,持有產品的用戶不受影響。」其他部分平臺回應也都大同小異,均表示尚未持有存款產品的新用戶暫時無法開通相關業務,但已購用戶目前不受影響,會持續密切關注監管動態,並嚴格落實相關規範。
對此,有網友提問,這一舉動是否是反對網際網路壟斷的新措施?
這裡,我們首先需要了解下網際網路存款的由來與其特點。
過去兩年網際網路存款迎來發展大潮,多家銀行在網際網路金融平臺推出了存款產品,加大攬存力度,拓寬獲客渠道,很多消費者也便利地享受到了存款服務。網際網路存款的火爆,很大程度上是源於2018年8月微眾銀行推出的一款「智能存款+」的存款產品,特點是隨存隨取,分級靠檔計息,最高可到近5%年化利率,且額度限制比較寬鬆。
此後,多家民營銀行相繼推出智能存款產品。但由於一般中小銀行並不具有微眾所擁有的品牌和流量優勢,且面臨負債和業務發展訴求,不得不尋求與第三方網際網路金融平臺合作。與此同時,伴隨著2017年後一系列金融政策出臺,金融產品需要持牌金融機構創設和提供,網際網路平臺上能夠銷售的固定收益產品越來越少,遠不能滿足網際網路平臺的用戶投資需求。
在這樣的背景下,銀行的存款產品保本收益又穩定,於是網際網路平臺、銀行,兩者一拍即合,推出的網際網路存款產品,得到了很多消費者的青睞。
儘管這類網際網路存款產品收益高、門檻低,已成為部分中小銀行吸收存款、緩解流動性壓力的主要手段,但這種模式存在一定爭議,並在近期引發了監管關注。
其本質為營銷行為 應納入金融監管範圍
12月15日,央行金融穩定局局長孫天琦在第四屆中國網際網路金融論壇上表示,網際網路平臺存款存在八方面的問題。包括監管缺失;變相抬高存款利率;地方法人銀行盲目拓展全國業務;增加流動性風險、資產端風險、合規性風險等風險;侵犯消費者隱私等問題。此類網際網路金融平臺,為客戶購買存款產品提供了信息展示和購買窗口,實質上看是一種營銷行為。
對於網際網路存款產品存在的風險,業內人士指出:「第一,藉助網際網路平臺,部分提高了存款的利率。一定程度上擾亂了存款市場正常的競爭秩序,還有可能導致高息攬儲等行為的發生;第二,通過這種方式,銀行的負債成本變相抬高,如果銀行將負債成本轉嫁到貸款環節,那麼有可能提高貸款利率,不利於降低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
對於網際網路存款產品存在的爭議,孫天琦在中國網際網路金融論壇上還表示,網際網路存款這種模式突破了地方法人銀行經營的地域限制,部分地方銀行通過網際網路金融平臺得以從全國吸收存款,從負債業務看,已成為全國性銀行。開展此類金融業務,屬「無照駕駛」的非法金融活動,應納入金融監管範圍。
(責任編輯:唐欣欣 HN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