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月亮的名義,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中國人的浪漫!

2020-11-26 中國新聞網

  嘀嗒,嘀嗒,嘀嗒——

  這一刻,秒針的跳動變得如此清晰。

  撲通,撲通,撲通——

  這一刻,心臟的跳動變得如此激烈。

  2020年11月24日凌晨,

  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

  金色火焰,映透山海,

  比任何科幻大片更動人心魄。

  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託舉下,

  嫦娥五號探測器升空入軌,

  承載著中華民族探月夢想,奔向月球。

  由此,2020年最令人期待的航天「大片」

  正式拉開序幕。

  11月24日22時06分

  嫦娥五號完成首次軌道修正

  11月25日22時06分

  嫦娥五號完成第二次軌道修正

  截至第二次軌道修正前

  嫦娥五號探測器各系統狀態良好

  月球「挖土」之旅順利進行中……

  嫦娥五號從發射到落月

  需要經歷怎樣的過程?

  這一次,「嫦娥」將在月球上做些什麼

  又將如何從月球返回?

  跟隨小新一起揭秘

  ↓↓↓

  思緒回到24日那天……

  夜色中,

  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巨大尾焰,

  劃出的絢麗軌跡。

  航天測控人的目光,

  緊緊追逐著在蒼穹中邁出的「每一步」。

  中國航天人的「腳印」

  一輪圓月,一雙足跡。發射平臺上「中國探月工程」的標誌圖案,充滿東方意韻,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這,是誰的腳印?

  「這是我們中國航天人的腳印啊!」一位笑容甜美的姑娘自豪地說。作為長徵五號火箭發射支持系統型號主管,33歲的航天人孫振蓮和她的小夥伴們一直奔跑「在路上」。

  那是一條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大力協同、勇攀高峰的路。歷經長途跋涉,中國航天人一路風塵僕僕地走來,在徵服星辰大海的路上,留下了一串串長長的腳印。

  近年來,中國走向太空的腳步越來越鏗鏘有力。「長徵」火箭從第一次到第100次發射,用了37年時間;從第100次發射到第300次發射,僅用12年時間,整體發射成功率,居世界領先地位。

  20年前,也是一個11月。《中國的航天》白皮書出臺,其中那句「開展以月球探測為主的深空探測的預先研究」正式向世界披露:中國,要探月了。

  經過3年多研究論證,2004年的大年初二,中國探月工程第一期正式啟動。

  中國探月工程首任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院士曾說:「航天技術孕育著科學新突破,這件事除了自己咬牙幹,沒人能幫你。」

  孫家棟院士特別強調:「在一窮二白的時候,我們沒有專家可以依靠,沒有技術可以借鑑,我們只能自力更生、自主創新。今天搞航天的年輕人,更要有自主創新的理念,要掌握核心技術的話語權。」

  如今,我們已經成功走完探月工程「繞、落、回」中的前兩步,第三個目標也即將實現。中國探月工程呈現給世人的最大亮點是「自主創新」。

  此次嫦娥五號飛天,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關鍵測控崗位上的負責人大多為「80後」。

  13年前,正是他們依靠自主創新的測控技術,創造了世界探月史上一個個奇蹟:不依託大型運載火箭,在變軌多達8次的漫漫航程中,精準無誤地將嫦娥一號送入月球軌道!

  一代代中國航天人克服了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在月球探測領域創造了「中國速度」——

  嫦娥一號開啟了中國深空探測新領域;嫦娥二號首次實現我國對小行星的飛躍探測;嫦娥三號的「玉兔號」月球車,在月球表面留下新車轍;嫦娥四號首次實現探測器著陸在月球背面。

  探月工程,從啟動開始,就對一系列核心技術展開「正面攻堅」——

  12年前,嫦娥一號獲取了世界上最完整的一幅全月圖。

  7年前,落月探測器嫦娥三號在月球軟著陸,其著陸器成為世界上在月面工作時間最長的太空飛行器。

  2020年這個冬天,我們期盼著,嫦娥五號任務能創造出5個「中國首次」:一是地外天體的採樣與封裝,二是地外天體的起飛,三是月球軌道交會對接,四是攜帶樣品高速地球再入,五是樣品的存儲、分析和研究。

  20年前,對中國人來說,登月只是一個暢想。而如今,中國人一步一個腳印,有了更多仰望星空的能力。

  最勇敢的腳步,都無路標可尋。

  「嫦五」身後的「娘家人」

  有人說,世界上最遠的距離,是夢想與現實的距離。對於許多普通中國人而言,月球的確很遙遠。「嫦娥奔月」的神話,流傳數千年,但是直到13年前,中國才把第一顆「嫦娥」探測器送上太空。

  世界上最近的距離,也是夢想與現實的距離。望著嫦娥五號順利奔月,航天發動機專家蘭曉輝自豪中帶著些許靦腆:「如今,年輕時的理想,一個個變成了現實,有那麼一點欣慰,覺得自己這段人生非常值。」

  參與為嫦娥五號探測器打造「心臟」的蘭曉輝,是中國20世紀80年代的大學生。那會兒,「夢想」這個詞還不流行,大學生們都懷著「為國家做點事」的樸素理想。

  1985年,火箭專家龍樂豪帶領團隊提出了新一代「大火箭」的構想。這個大火箭,後來被命名為長徵五號火箭,也就是現在的「胖五」。

  長徵五號+嫦娥五號,寓意「十分完美」。發射前夕,作為中國首次月球探測工程的設計者、見證者、參與者,白髮蒼蒼的龍樂豪院士又一次來到文昌航天發射場。這個從放牛娃成長為院士的82歲老科學家豎起大拇指,為「胖五」和「嫦娥」加油。

  1985年,楊孟飛院士從計算機專業研究生畢業,選擇了留在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任職。從小是珠算高手的他,那時並未想過,有一天自己會成為空間技術領域的專家。

  文昌航天發射場指控大樓裡,58歲的他目光隨著海天間的光亮,飛向天的盡頭。作為嫦娥五號探測器總指揮兼總設計師,楊孟飛院士堅定地認為:「太空探索永無止境,地球可能不會去『流浪』,但人類一定會走向深空。」

  也是1985年,一名男孩在大連出生。23年後,他以優異成績從上海交大畢業。一次,他偶然從網上看到,航天發射時,有個「按紅色按鈕」的人。「當時感覺,這個手指太牛了!」於是,他渴望自己的手指有一天也能按下那個神奇的紅色按鈕。

  在文昌發測站,記者見到了35歲的工程師於鵬。在他和同事們努力下,這次嫦娥五號發射任務的測試流程與之前相比,縮短了整整2天。

  「這是文昌航天發射場9次實戰任務中最順利的一次!我們的火箭更加成熟,我們的探測器更加成熟,我們的團隊也在走向成熟。」 透過眼神,記者看到了他的自信。

  中國探月故事,正是由一個又一個像他們這樣的中國航天人所書寫,並結集彙編而成的中華民族奔月新傳奇。

  月球上的「中華印記」

  16年前,當日本月球探測首席科學家聽聞中國的探月計劃取名為「嫦娥工程」時,不無羨慕地說,「這個名字真好,一聽就是中國的,還和月球有關。」

  如果月球也出版一張旅遊地圖的話,現在我們真的可以在上面找到「廣寒宮」了。

  如今,經過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確認通過,「玉兔」月球車跑了一圈的那塊地方,被命名為月球上的「廣寒宮」,附近3個撞擊坑分別命名為「紫微」「太微」「天市」。

  中國的宇宙身份,就這樣由中國航天人重新定義!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種種變化濃縮著中國探月工程快速發展的步伐。

  就像風箏,嫦娥五號探測器不管飛出多遠,絲線還牢牢掌握在中國航天人手上。「星河路雖遠,我有中國箭。」長徵五號火箭總設計師李東的這句詩,成為激勵許多年輕航天人的座右銘。

  不止是「嫦娥」、「玉兔」,

  也不僅是中國航天,

  越來越多中國自主研製大國重器的名字

  都帶有濃濃的濃濃的中國特色,

  充滿詩情畫意。

  這是中國人的浪漫

  更彰顯著中國科研工作者

  徵服星辰大海的底氣

  中國範兒,超給力!

  內容來源丨根據人民日報、34號軍事室、航天科技相關素材整合

相關焦點

  • 玉兔從嫦娥五號身旁跑過,中國必將在月球上留下屬於中國人的腳印
    中國探月工程再次實現一個「小目標」,中國航天事業又向前邁進一步。我們已不再局限於「舉頭望明月」,中國航天人砥礪篤行,終將在月球上留下中國人的腳印。有一個比較有趣的小場景,是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安全著陸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順利返回。在返回器落地的瞬間,出現了一個奇特的鏡頭,一隻小動物從返回器旁跑過,一時間大家都在猜測這是什麼動物。
  • 小心翼翼的一步一個腳印
    我幾乎趴在階面上,每一步都先用手撐住石階,再慢慢地探一隻腿下去。由於努力把重心貼在上一級階梯,腿好像怎麼探也探不到下一級。姿態一定很有些狼狽,因為我還要照顧到手上的相機和攝錄機。小心翼翼的,一步一個腳印。終於,走完了這長長的階梯。腳剛落地,一陣掌聲響了起來。面前是一個坐在廊柱前休息的西方遊客,對著我微笑,鼓掌。
  • 一步一個腳印 一點一點升級(快評)
    而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也正是通過對這一個又一個新問題、新挑戰的應對,促使相關部門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方面不斷提升。十年禁漁,隨著時間跨度拉長,難免會出現一些新問題、新挑戰。但我們可以把每一次的破題過程,都視作一次升級的契機——雖不能一蹴而就,但發現問題、自我完善,最終解決問題,正是一個不斷優化和提升的過程。
  • 從古至今,中國人從未停止追逐月亮,趕超從「嫦娥5號」開始
    對於我們現在的中國來說,我們是「一步又一步的大踏步的追趕」,相信下一個邁出「人類的一大步」一定是我們中國人!中國人從古至今,追逐月亮的腳步就從來沒有停止過。我們古人產生月亮崇拜的時期甚至可以追溯到史前時期。
  • 以家人的名義:凌霄有另一個追求者,氣質比月亮好
    以家人的名義:明月高中時喜歡子秋,但因為子秋生她的氣,凌霄出去安慰她,稱讚她學得漂亮,讓月亮這個愚蠢的白甜把他最喜歡的對象轉移到凌霄,他從高中就一直愛上他月亮,一個簡單的女孩,認為凌總對她有任何想法。在凌霄回國工作的牙科醫院裡,有一個又漂亮又高的女醫生,名叫馮希希,她也喜歡凌霄,她主動和他談了談,並作了自我介紹,對了,她說她是獨生子女,自然,她把家庭情況告訴了凌總,這讓他知道她喜歡凌醫生,但凌總只是同事之間的一段距離而已,對她的秘密表情沒有任何表情,是讓她的想法扼殺在搖籃裡。
  • 推薦穿書文,一步一個腳印變黑偏執徒弟vs高嶺之花萬人迷!
    推薦穿書文,一步一個腳印變黑偏執徒弟vs高嶺之花萬人迷!當晚,他莫名其妙做了一個夢,知道自己是一本書中萬人迷主角受的白月光。而主角s,就是他徒弟。寧霽:……身為萬人迷,主角s總有其他愛慕者。這些愛慕者一直覺得寧霽是他們得到楚盡霄路上的絆腳石。
  • 文藝又浪漫,讓孩子全方位了解月亮
    是的,就像我們剛才說的,《我要月亮》從人文藝術作品、月亮科普、人類探月往事三方面介紹月亮,全書足足有12萬字、共有160頁,可以說是全方位、不放過任何一個犄角旮旯地來講述「關於月亮的一切」了。在閱讀過程中,你可以學習到,在2500年前,古希臘哲學家阿那克薩戈拉就認識到月亮不過是一團巖石而已,他卻因此被當時的人們以瀆神罪進行審判。
  • 13歲女「神童」當助教不該被追捧,一步一個腳印地成長才是正道
    13歲女「神童」當助教不該被追捧,一步一個腳印地成長才是正道 2020-09-09 23: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話題/一步一個腳印,國安增強內力明年才能繼續尋求突破
    22腳射門8次射正,卻沒能換來一個進球,0比2不敵蔚山現代的這場比賽的過程讓人看了有些失落。大家都想看到國安進一步創造歷史的心情可以理解,畢竟「人往高處走」,但同時也有句古話叫「貪多嚼不爛」,一步一個腳印地前進才更加重要。因為對於現在的中國足球來說,其實還不完全具備和日韓足球在亞洲頂級舞臺上掰手腕的實力。跨過淘汰賽首輪關,這一步國安走得不錯,應該得到充分的認可。
  • 別忘了月亮上的兔子!玉兔二號月球對話錄來啦!
    別忘了月亮上的兔子!玉兔二號月球對話錄來啦! 在玉兔二號月球車的微博帳號中 曾經發布了這樣一段話: 「看,腳印。這是我的一小步。」
  • 每日一句英語 Day97——一步一個腳印,真的沒有必要著急
    一步一個腳印,真的沒有必要著急。
  • 網貸需要深耕與革新 積木盒子合規發展一步一腳印
    他表示,通過積木盒子數據和行業數據來看,P2P網貸是金融領域裡非常高效的一個商業模式,無論是服務客戶還是獲取客戶。 據了解,2012年下半年開始,國內網貸行業進入爆發期,數以萬計的平臺在隨後的5年裡如雨後春筍般爭相成立;行業成交額也在不斷刷新上限,到了2013年底,網貸行業總成交額突破1000億元。
  • 4本精品凡人流修仙小說,主角一步一個腳印,享受慢慢變強的感覺
    今天給大家帶來5本精品凡人流修仙網絡小說,完本連載都有,喜歡主角起點低,卻一步一個腳印,慢慢變強的書友不要錯過。小說推薦指數:神作 >= 仙草 > 糧草 > 乾糧> 乾草> 毒草。1.
  • 月亮上面有獎盃?掉了的牙齒會變成大山? 小朋友的腦洞驚呆了月亮→
    「嫦五」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正按計劃進行表取採樣許多小朋友也開啟了他們的探月之夢月亮上有什麼寶貝?想給月亮送什麼禮物呢?在孩子們的小腦袋瓜裡都有哪些探月的奇思妙想?一起來聽聽吧~你覺得月亮上面有什麼?紐卡斯特幼兒園 閆子諾 6歲:我想去月亮上找一個水晶球。
  • 葡萄牙探險家的第一個腳印
    迪亞士,葡萄牙著名的探險家,歐洲白人落在南非土地上的第一個腳印,就是他的腳印。 在摩梭灣矗立迪亞士的銅像,因為他第一次登陸南非,第一個落在南非的腳印,就落在摩梭灣。從此,歐洲白人叩開了南非的門扉。那海灣叫作摩梭灣(Mossel Bay),又譯為莫塞灣。雕像上的人物手持利劍,穿著長靴。
  • 月亮處女座,讓人心疼的精神敏感體,應如何走出壓力落位?
    導讀:月亮星座代表了一個人最深處的靈魂需求,窺探一個人的月亮星座,你總能發現他意想不到的一面。月亮處女座,這個容易心累與精神緊繃的星座,他們的個性到底是怎樣的,會遇到哪些「習慣性」困擾,應如何走出自身壓力?一起來看看。
  • 2.5億年前發現人類腳印?科學家:地球生命也許是一個循環!
    文/仗劍走天涯2.5億年前發現人類腳印?科學家:地球生命也許是一個循環!隨著人類科學技術不斷的發展,人類對於自身的起源問題有了更深一步的認知。在大多數的人眼中,生物都遵循著達爾文的進化論,人是由猿猴進化而來的。可是在人類之前,地球上難道就沒有出現過任何的生物嗎?
  • 魔獸世界懷舊服:老二之後,一步一個腳印,BWL治療量要這樣刷
    BWL陷阱房如何搶治療量? 治療職業必須要用一個好的框架和滑鼠指向宏,這裡部分朋友或許有疑問,導言還能刷全團?
  • 阿姆斯特朗的腳印還在月球,為何「人類的一大步」會存在幾十萬年
    當阿姆斯特朗走出狹小的登月艙,從飛船走出月球的瞬間,在第月球表面留下了人類的第一個腳印,他走出了自己的一小步,但是卻邁出了人類的一大步。時至今日,距離阿姆斯特朗登月已經過去了半個多世紀,但是這個腳印依舊留在月球表面,不曾被磨滅。
  • 他從演員開始,一步一腳印不怕吃苦,終成大導演!
    在我們小的時候,有很多電視作品都陪伴我們長大,其中更不乏搞笑的喜劇電影,今天給大家介紹一個喜劇之王,他除了拍喜劇他還拍過很多電影,他就是眾所周知的周星馳,一說起星爺,其實很多人都大為讚嘆,星爺可真是從頭開始做起的那種演員,慢慢成名,開始受到了導演們的青睞,然後開始打開了自己的演藝之路,周星馳這一路走來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