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愁你的樂 螢光多巴胺探針能「看到」

2020-12-18 新華網客戶端

        多巴胺是一種重要的神經傳導物質,用來幫助細胞傳送脈衝,它與帕金森氏症、藥物成癮、精神分裂症、多動症和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等多種神經系統疾病密切相關。

       為更好地研究多巴胺在生理和病理過程中的作用,研究人員需要擁有一種能夠實時、靈敏、特異地監測多巴胺的趁手「兵器」。此前,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李毓龍實驗室開發了一系列監測神經遞質的螢光探針,其中包括第一代多巴胺探針。

       10月22日,李毓龍實驗室與美國紐約大學和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合作,在《自然·方法學》雜誌在線發表論文,報告了新型紅色螢光多巴胺探針和第二代綠色螢光多巴胺探針的開發應用成果。

       綠色螢光探針讓細胞自己發光

       多巴胺是大腦中含量最豐富的兒茶酚胺類神經遞質,這種腦內分泌物與運動控制、動機、學習、記憶、情緒等生理過程有關,負責傳遞興奮及開心的信息,具有調控中樞神經系統的多種生理功能。

       20世紀50年代,瑞典科學家阿爾維德·卡爾森確定了多巴胺是腦內信息傳遞者的角色,讓人們認識到一旦人類多巴胺調節系統出現障礙,往往會出現帕金森氏症、精神分裂症、抽動穢語症候群、注意力缺陷多動症候群以及垂體腫瘤的發生等。卡爾森據此研製出治療這類疾病的藥物,並獲得了200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科學家如果擁有一種能以高時空解析度、高特異性和高靈敏度感知多巴胺濃度變化的工具,將有助於研究多巴胺在生理和病理條件下的多種功能,去追蹤在活體模式生物中、複雜行為模式下多巴胺信號的動態變化情況。」李毓龍說。

       傳統的監測方法,主要是通過微透析對腦脊液進行採樣並生化監測、通過碳纖電極進行記錄等。這些監測手段各自存在一些局限性,如缺乏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解析度,難以精確反映神經遞質的真實動態信息;監測特定神經遞質的特異性不夠高;監測方法對生物的損傷性大等。因此,科學家一直致力於優化已有方法,或者開發新方法,力圖彌補短板,取得突破。

       自2018年起,李毓龍實驗室就開發出可基因編碼的螢光探針系列,即GRAB探針系列,其中包括多巴胺探針。李毓龍表示,最重要的一點是,他們的新方法「能讓細胞自己發光」。

       此前,許多生物學家已經解決了如何把螢光蛋白「放」到細胞裡的難題。只要在細胞中轉入編碼基因的特定信息序列,細胞自己就會通過「中心法則」,把這個信息序列「翻譯」成特定的蛋白質。這個能被可見光激發產生紅色或綠色螢光的蛋白質會自動「走」到細胞膜上,還會對多巴胺敏感,也就是結合神經遞質後發出螢光信號,從而報告信號位置。

       「然後你就可以拍照,或拍個視頻,哪個地方亮,哪個地方就有多巴胺釋放。」李毓龍向科技日報記者介紹,這樣就可以通過螢光成像的方法,將原本不可見的神經遞質的動態變化,轉變成直觀、易測的螢光信號,進行實時監測,創造性地克服了已有多巴胺監測手段中時空解析度低、分子特異性差等諸多問題,而且對細胞幾乎不會造成損傷。

       他們通過轉染、病毒注射等手段,將探針表達在細胞、小鼠腦片或活體的果蠅、斑馬魚、小鼠上,監測到了電刺激小鼠腦片引發的多巴胺釋放,並在活體果蠅、斑馬魚和小鼠的大腦中監測到了與嗅覺刺激、視覺刺激、學習記憶、交配行為相關的多巴胺信號變化。

       升級版探針可以多色「合作」

       近兩年來,李毓龍團隊對研發的第一代探針進行了改造和優化。「就像電腦的晶片,從第一代到第二代,它的運算速度越來越快,多巴胺探針,更新換代後變得更靈敏,而且所帶來的非損傷性或者說副作用要更少。」李毓龍說。

       第一代多巴胺探針的局限在於,只有在多巴胺釋放較多的時候才能夠監測到,監測也需要較長的時間。但如果有了更靈敏的探針,就可以實時地在一些精細的動物行為學上——比如說受獎賞或受懲罰時,抑或是在成癮或疾病發作時,更精準地監測多巴胺的動態變化。針對新一代多巴胺探針,李毓龍等人在細胞、腦片、果蠅、小鼠中對其表現進行了系統地研究,並通過一系列對照實驗,對探針信號的特異性進行了驗證。

       新一代探針還提供了多樣化監測的可能。「探針是由螢光蛋白和神經遞質受體二者組合而成的。我們在第一代探針的基礎上,對這兩部分蛋白交互界面的重要胺基酸依次嘗試了不同的種類變化,並逐個監測探針的特性;隨後對表現優秀的胺基酸變化形式進行排列組合,以實現『強強聯合』,達到最優化的探針監測效果。」李毓龍說。此外,他們嘗試更換不同種類的螢光蛋白,開發出不同螢光顏色的探針。

       「在我們的大腦中,有很多很複雜的化學信號,多巴胺只是其中一種。」李毓龍解釋說,除了令人愉悅的多巴胺,還有被認為管理著壓力感的腎上腺素,或者是調節抑鬱情緒的5-羥色胺。

       因此,當有一個對「幸福感」敏感的多巴胺紅色探針,以及對抑鬱情緒或壓力感敏感的綠色神經遞質探針在一起工作時,人們就可以同時看到不同神經遞質之間的關係,從而更好地理解大腦的化學物質如何進行協同變化。

       他們開發的新型紅色螢光多巴胺探針,可與其他鈣離子探針、神經遞質探針等綠色螢光探針共同使用,實現多種信號的同時記錄。另外他們還優化出具有更高靈敏度及成像信噪比的第二代綠色螢光多巴胺探針。

       體外實時探測多巴胺不是夢

       人們監測大腦內化學物質之前多使用的是化學方法,比如通過試劑監測受體的化學反應;或者通過質譜法,來監測特定大小的分子。「化學試劑本身是有毒的;質譜法要首先讓這些分子離子化,活細胞根本無法承受。」李毓龍表示,所以這些監測方法不適合在活體動物中使用。

       李毓龍團隊運用新一代多巴胺探針,在活體動物自由活動時也能記錄其深部腦區中多巴胺的動態變化。相比於第一代探針,經過優化得到的第二代綠色螢光探針,螢光更亮,結合神經遞質後信號變化更顯著。此外,新型紅色螢光探針在對多巴胺監測時,從先前的單一綠色螢光拓展到多色螢光。因此,兩款新型探針可以更容易與神經科學領域其他重要技術,如鈣成像、光遺傳學等結合使用。新型探針也為多巴胺受體的相關藥物篩選優化提供了新的可能。

       李毓龍向記者介紹,目前他們已著手研發更新一代的螢光探針,讓紅光更紅。「因為在活體中,探針就像信號燈或者是導航燈,更紅的光穿透力更強,信噪比更高,也更容易監測到。」現在監測這些螢光信號,人們還得給動物體內加一根光纖,才能夠監測到多巴胺信息。

       想要觀測動物大腦裡是「怎麼想」的,更真實、準確地理解其神經系統怎麼工作,需要螢光探針有足夠的亮度,甚至在自由活動的動物體外也可直接看到紅色的、穿透力足夠強的光。「這些理論上是可以實現的。」李毓龍說,而這正是他們努力的方向。

相關焦點

  • 分子螢光探針實現活細胞內可視化檢測
    圖1:一種含硝基功能團的近紅外螢光探針圖2:一類含硒功能團的近紅外螢光探針利用小分子螢光探針可視化監測各類活性物質已成為目前化學和生物學的熱點領域之一。 中科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陳令新研究員「環境微分析與監測」創新團隊針對硫化氫(H2S)、硫醇和鐵等活性物質,巧妙設計合成了幾種新穎的小分子螢光探針,成功實現了活細胞內可視化檢測。
  • FCSE專題 | 螢光探針新應用
    期刊:Frontiers of Chemic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微信連結:點擊此處閱讀微信文章 螢光探針是一類經過智能設計的分子,可以將其與目標分子的結合/反應轉變為光信號,通過螢光信號的變化(波長、強度、壽命等)達到識別和標記目標分子的作用。
  • CCS Chemistry | CRISPR螢光探針用於細胞染色質高分辨成像
    CCS Chemistry | CRISPR螢光探針用於細胞染色質高分辨成像 2020-12-10 14: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紋狀體多巴胺能神經元與認知和衰老的「愛恨情仇」
    多巴胺在複雜的認知功能中發揮重要作用,例如工作記憶、認知靈活性、語言和思維等。巴胺轉運蛋白(DAT)是一種位於突觸前末端的膜結合蛋白,通過重新攝取多巴胺來調節突觸內多巴胺能水平。它的放射性配體可作為突觸前多巴胺能系統(即黑質紋狀體和中腦邊緣途徑)的生物標記。目前,DAT成像已廣泛應用於臨床和研究實踐中。
  • 你想要的,不一定是你喜歡的:多巴胺和成癮的秘密
    多巴胺會增加誘惑。當一個人看到咖啡機,是多巴胺驅使他去衝一杯咖啡。多巴胺還會加強食物對人的誘惑,讓菸民想抽菸。多巴胺驅動的信號是「想要」,而不是「喜歡」。這一結論最有力的證據依然來自實驗室裡的老鼠。在一次實驗中,肯特·貝裡奇在老鼠籠子上貼了一根小金屬棒,一旦觸碰,就會產生輕微的電擊。正常的老鼠在觸碰一兩次之後,就會學會遠離棍子。
  • EVE手遊探針掃描基礎攻略 探針怎麼掃描
    1、技能  (1)測量學——(基礎技能)每級掃描速度加5%  基礎技能  (2)太空測量學——(基礎技能)使用掃描探針最基本的技能,每級所能使用探針加1。  對於戰鬥船而言,3級的本技能就足夠了。除非你的目標在深空之中,才有必要使用到5級的本技能。操作遠程掃描儀的技能。
  • 福建物構所洪茂椿院士團隊:可生物降解稀土無機納米生物醫學探針
    稀土無機納米發光材料作為新一代發光納米生物醫學探針,因其發光性能優異、化學性質穩定以及自發螢光幹擾小等優點已經在各種危重疾病如腫瘤的精準診斷和治療等領域展現出巨大的應用前景。但目前已報導的稀土無機納米生物醫學探針都可生物降解,很容易在生物體內聚集,無法以代謝的方式排出體外,這極大地限制了其在生物醫學領域的臨床應用和成果轉化。
  • 中國科大實現亞納米分辨的近場單分子光致螢光成像
    然而,螢光發射與拉曼散射過程不同,分子螢光在金屬結構非常靠近分子時會由於非輻射過程被放大並佔主導而導致螢光信號被淬滅,這極大限制了近場螢光顯微鏡的解析度發展,也是迄今為止SNOM螢光成像空間解析度很少達到10 nm左右水平的根本原因。
  • 肉眼可讀取的近紅外螢光可視化技術!
    螢光可視化技術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作為一種方便識別、能檢測不同環境及生物分析物的首選工具,螢光可視化技術(FV)正迅速發展。目前,FV主要是基於在可見光波長下具有螢光響應的螢光探針而設計的。儘管目前已取得一些研究進展,但此類探針仍然存在可見光響應的固有問題,如強自體螢光、較大的背景噪音、較差的穿透性等,這是該技術從實驗室到臨床轉化最大的阻礙。
  • 基礎醫學院鄭樂民團隊利用高靈敏的光聲納米探針實現在分子水平非...
    該研究發展了一種高靈敏的光聲納米探針,在分子水平實現了對動脈粥樣硬化(AS)不穩定斑塊非侵入性在體光聲成像(photoacoustic imaging),為心血管疾病診斷技術的發展提供了一種新方法。論文截圖AS是引起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能夠在分子水平識別不穩定斑塊,對心血管疾病的預防和治療尤為重要。
  • 掃描熱探針刻寫技術-綜述
    熱探針在納米製備中有很多不同的原理,方法和用途。使用熱探針可以在探針和樣品的接觸點局部去除或者改變樣品表面材料,或者沉積材料到樣品表面。去除材料的方法可以使用探針的機械壓力或者熱探針引起的化學反應。材料變性是樣品表面材料在加熱的條件下可以發生物理或者化學特性的變化從而達到改變材料屬性的目的。
  • Voltron成像工具:不用撬開腦殼,也能看清你的腦迴路~
    螢光染料,一種給生物材料(細胞、DNA、蛋白等)上色的神奇「顏料」,讓我們在顯微鏡下看到不一樣的「藝術品」。近日,來自美國的科學家在《Science》發表了螢光染料最新研究成果:一種新型細胞膜電壓成像探針Voltron,它可以精準的跟蹤活體動物的神經元活動。本次研究為開發新型大腦成像工具奠定了基礎。Voltron組件中的染料與一種特殊的工程蛋白配對,當特定的神經元打開時強度發生變化,從而使研究人員能夠檢測到大腦中的神經信號。
  • 綜述:螢光壽命顯微成像——技術和應用
    MP-FLIM則引入了多光子成像,以雙光子成像為例,若兩個光子能量值之和等於螢光分子基態S0與激發態S1的能級差,則螢光分子能同時吸收兩個光子,使電子被激發至S1能態,並發生輻射躍遷產生螢光。MP-FLIM由於需要使用低光子能量、長波段的光源,所以受散射影響更小,多被用於大腦等深度成像領域。總的來說,LSM具光學層析能力,並且有更高的信噪比和空間解析度。
  • 助力新冠病毒檢測:螢光定量PCR儀器生產企業匯總
    同時,要做到最終檢測確診病毒,就需要使用到實時螢光定量PCR儀,該設備能否檢測確診病毒的關鍵,其工作狀態如何,將直接影響病毒檢測的效率和精準度。 螢光定量PCR儀作為確診新冠病毒的定量分析儀器,對新冠病毒的檢測確認至關重要,且病毒檢測對設備精度要求比較高。那麼,螢光定量PCR儀在病毒的快速確診方面能起多大作用呢?
  • 多巴胺是如何讓我們對技術上癮的?
    他在去年11月在費城舉行的一次活動上說:「那種想法是這樣的,『'我們怎麼才能儘可能多地利用你的時間和有意識的注意力?』」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Facebook的架構師利用了「人類心理當中的脆弱性」,2005年辭職的Parker解釋說。當有人對你的帖子或照片點讚或發表評論時,他說:「我們就會……給你帶來一點多巴胺」。因此可以說,Facebook是一個建立在一種化學分子之上的帝國。
  •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活細胞中鉀離子比例螢光成像的雙螢光傳感器
    比率鉀傳感器-1(RPS-1)的設計,一種用於比率鉀檢測的雙螢光探針為了開發一種適合細胞內使用的鉀比例計量傳感平臺。原則上,鉀敏感部分應具有低親和力受體,以更好地匹配150 mM範圍內的高水平靜息細胞內K+池並通過基於強度的開啟響應做出響應,而鉀不敏感染料則應鉀傳感器顯示出獨特的光譜激發和發射,用於內部校準。
  • 好時巧克力,每一口都能喚醒你的多巴胺
    讓你吃下去的每一口,都能沉醉其中。下面給大家推薦兩款好時巧克力,讓你輕鬆俘獲好心情。好時 夾心巧克力典雅金裝 禮盒這款好時夾心巧克力典雅金裝禮盒,看起來很精緻,擺放起來很唯美,有一種儀式感。除了少女感爆棚的包裝造型,它的口感也同樣值得肯定,吃起來除了巧克力本身的香濃味道之外,還有夾心牛奶的味道,結合在一起給味蕾多重體驗,瞬間俘獲了你的心。材料都是精挑細選,經過精心配製完美打造,滋味更濃,回味悠長。有日式奶油草莓味和法蘭西玫瑰味兩種口味,每一種都給你帶來不同的感覺,讓你回味無窮。
  • 螢光增白劑,你真的了解嗎
    近年來,人們發現螢光增白劑對人體健康有很大害處,含有螢光增白劑的化妝品一時間引起廣泛關注。那麼,螢光增白劑真的那麼可怕嗎?螢光增白劑是什麼我們不妨先來認識一下螢光增白劑。它是一類螢光染料,在染料索引(Colour Index,簡稱C.I.)中屬於單獨的類別。
  • 偶遇400萬「螢光綠」奔馳大G,看到女車主的帽子,網友:暗示什麼
    綠色在我們的生活當中仿佛是一個充滿了戲謔意味的顏色,當你詢問一個男人喜不喜歡綠色時他或許會脫口而出不喜歡,甚至讓你滾蛋,你如果說要送給他一輛綠色的百萬豪車他鐵定是不會拒絕的。但是在生活中很少有人會將綠色的車型購買到自己的手中,然而最近有人在浙江某地下停車場就偶遇了這樣一幅場景,有一位美女穿著綠色的褲子,帶著綠色的帽子,開著一輛「螢光綠」的奔馳大G,其場景實在是無法用語言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