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繼光連曾任連長、漢北之星大市場物業經理李明龍。
長江日報記者任勇 攝
2020年夏,長江日報採訪團記者初次與黃繼光連曾任連長李明龍取得聯繫。
「很高興認識你!」電話那頭李明龍親切地回應。次日,記者與李明龍在武漢黃陂區漢北之星大市場見面,眼前這位笑容滿面、腰杆筆直的「鄰家大叔」和善謙遜,他打趣道,「還大叔呢,我算是年過花甲的爺爺啦!」
李明龍今年63歲,是黃繼光連曾任連長,軍旅生涯27載,榮立過一等功,被授予全國抗洪抗旱模範稱號。一張張榮譽證書,鋪滿了他的整張桌子。
「當兵無悔,終生受益。」李明龍笑著對記者說。說這句話時,他的眼裡光芒閃爍。
「黃繼光連的兵必須為祖國爭光」
35周年國慶閱兵榮立二等功
李明龍出生在湖北省鄂州市新廟鄉一個普通農村家庭。還是娃娃時,他就迷上了電影裡戰士們的颯爽英姿,決心要成為一名軍人。上世紀七十年代後期被分配到空降兵部隊,1981年12月任黃繼光連連長。
「黃繼光是我們連隊的老班長,在抗美援朝中為完成戰鬥任務光榮犧牲,關鍵時刻用生命傾訴了對祖國的愛,是崇高無上的英雄和楷模,是我一生的榜樣,這也是我不捨得脫下軍裝的原因。」李明龍回憶,每天他或者指導員都會在連隊晚點名時第一個點「黃繼光」的名字,全體官兵齊聲喊「到」。坐在椅上的李明龍站了起來,向記者演示:「黃繼光!」——標準的軍姿、堅毅的眼神,這位已退役18年的軍人一瞬間仿佛回到軍營中;「到!」——軍人的血性飽含在短短一個字中,久久在記者耳邊迴響。
李明龍最無法忘記1984年那段時光。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5周年,1984年10月1日將在天安門廣場舉行閱兵。「在42個徒步分列方隊裡有空降兵一個方隊,部隊把珍貴的機會給了我們黃繼光連。」李明龍說,1984年春節一過,連隊裡精挑細選了約80名戰士,與上甘嶺特功八連等組成方隊,開始為期8個月的訓練。
要做就做到最好,「黃繼光連的兵視榮譽為生命!方隊訓練是一步步考核的,軍姿、齊步、正步、掛槍、排面、合練、答詞等環節一項項過關,每次考核都會公示。有些戰士沒過關,晚上就加班加點練。」李明龍回憶,每天訓練至少16小時,官兵人均穿壞了4雙鞋,訓練走的路程有1萬多公裡。「連隊裡所有戰士的腳腕、腿襠都磨破了,但沒有一個叫苦叫累,晚上還在『加練』——所有戰士不用枕頭,保證腰杆子在睡覺時挺直;有的戰士腿並不攏,睡覺時就用背包帶把腿捆上;有的戰士正步走時腳掌不平,一休息就在地上壓腳尖。」
李明龍清楚記得,天安門廣場上的兩座華表間隔96米,「正步考核時,我們嚴格要求每個正步步幅為75釐米,共走128步,有一步大於或小於75釐米就不合格。」黃繼光連的戰士要做就做到最好,「黨員就是旗幟,幹部就是標杆。連隊的榮譽高於一切,黃繼光的精神高於一切。每個戰士只有為連隊爭光的義務,沒有為連隊抹黑的權利,黃繼光連的兵必須為祖國爭光!」
這8個月的訓練就好比走了一次長徵路,這些戰士沒有一個掉隊。有的戰士把定好的婚期一推再推,只為在閱兵式上為祖國爭光。
10月1日,黃繼光連官兵以威武的軍姿、整齊的步伐、高昂的士氣,正步通過了天安門廣場。連隊榮記集體三等功,李明龍榮立二等功,「參加1984年國慶閱兵,是我們一生的光榮和驕傲」。
「戰士考慮的不是生死問題」
排起人牆奮戰洪水5小時
1984年底,李明龍調離黃繼光連,「雖調離崗位,但我始終有種責任,要把黃繼光精神傳下去」。
從軍27年,讓他難忘的還有1996年7月。「長江中遊一帶遭受了特大洪澇災害,22日接到師前指的命令,我們立即出動兩個連參加洪湖市螺山鎮周家嘴堤段的加固任務。」此時的李明龍剛得知家中房屋被洪水衝毀,他將家中老小託付給親友後,奔赴前線。
水情很嚴重,部隊立刻在距離大堤200米處加固外圍堤。正在此時,大堤出現特大跌窩管湧。堤下是一馬平川,管湧不堵住,百姓的生命和財產就會處於危險中。李明龍立即指揮戰士們衝上堤壩,背土堵口。由於江水湍急,土袋剛入江中就被衝走了。「組人牆!」李明龍跳入江中,帶領戰士們雙腳踩住土袋,手挽手,生生在管湧處用身軀搭建起人牆,與洪水對抗,一層層艱難壘起沙袋。戰士們被洪水衝倒了立馬爬起來,站穩了就繼續扛土袋往腳下放,奮戰了將近5個小時,終於排除了險情。
洪水洶湧,戰士們不怕危險嗎?李明龍眼神堅定:「說實話,當時想過可能會犧牲,但戰士考慮的不是生死問題。下遊都是老百姓的家,我們一定要堵住洪水!」堤壩堵住後,李明龍又帶領戰士們奮戰了三天兩夜,加固加牢堤防。當地的老百姓和市委市政府送來了乾糧和盒飯,但所有戰士疲勞至極,顧不上吃飯,穿著透溼的衣服,頭枕鐵鍬就在大堤上睡著了。
1952年,黃繼光用胸口堵住槍眼為戰爭勝利付出生命;44年後,黃繼光的傳人不顧個人安危,用身軀堵住了肆虐的洪水。記者不禁感嘆:「黃繼光部隊的戰士,個個都是黃繼光!」李明龍靦腆地笑道:「受不起,跟英雄比起來,我們需要學習的還很多。」
「有生之年要把黃繼光精神傳承下去」
脫下軍裝建設家鄉勇往直前
「在黃繼光連任連長時,我帶著新兵參觀過榮譽室、觀看過《上甘嶺》電影、學唱過《特級英雄黃繼光》,看著他們在黃繼光銅像前鄭重宣誓,無論多少次,次次心潮澎湃。」李明龍說,「黃繼光是我們連隊的驕傲,當他的戰友是我一輩子的光榮。」在他看來,黃繼光精神就是為了祖國和人民的利益,關鍵時刻敢於鬥爭、敢於犧牲,這種精神不僅在部隊中需要,在生活中同樣需要,「此生我無論做什麼事,都對標老班長,以他為榜樣,當兵時如此,轉業了亦如此。」
退役後,李明龍走上了自主擇業之路,「一是不想給組織添麻煩;二是想把更好的崗位留給有才華的年輕人;三是覺得在部隊錘鍊過後,我想再挑戰一下自己。」 李明龍對記者說,「俗話說,當兵的穿上軍裝可以保家衛國挺身而出,脫下軍裝可以建設家鄉勇往直前。曾經我們為部隊、為國家爭得榮譽,如今以榮譽為起點再次出發。人的一生就是要不斷實現價值,我選擇自主擇業沒有猶豫過。」
這位「職場新人」的求職路並不順利。「我去過裝飾公司,進過學校,也當過保安隊長,我曾是軍人,軍人嘛就要大膽往前闖。2014年我來到了漢北之星大市場當物業經理,負責市場管理、合同招商、安全監督等日常工作的處理,今年是第六年。」
剛來到大市場,李明龍就發現這裡存在不少安全隱患,電線亂搭亂接,商戶在倉庫裡抽菸,電瓶車亂停,消防器材也不健全。「這裡有228個門面,5個大型倉庫,萬一一戶商家發生火災,整個市場都會受牽連,安全無小事,必須整改!」李明龍拿出軍隊管理的方式,立規章、抓落實,《消防安全管理規定》《防火安全管理規定八條》等針對市場安全的條例在極短時間內出爐,發放到每家商戶手中,一家家溝通,每天督查,如今商戶的安全意識顯著提高,整個市場6年內沒有出現一次事故。
「當部隊幹部,要關心戰士;在市場上則要把商戶的冷暖放在心上。」李明龍說,「原來到下雨天,這裡容易淹水,很多商戶把一輩子的老本都託付在這了,必須得解決。」李明龍潛下心來研究市場的排水線路、管道設計,挑起擔子為大家治水。向市場負責人提供了多個應對方案後,一個全新的抽水泵站建起來,淹水問題解決,商戶們也更服李明龍,「無論是當兵還是轉業,踏踏實實做事是根本。」李明龍說。
閒暇時間,李明龍還兼職漢口管理學院的校外指導員,和學生們講述黃繼光及其連隊的故事,「把黃繼光精神講給年輕人聽,希望他們能傳承下去。」李明龍很欣慰,「去年,我帶著學生們前往黃繼光連做了一次校外學習,不少學生聽著聽著紅了眼眶。」
10月15日,在再次接受「尋訪黃繼光連連長」採訪團採訪時,李明龍說,傳播、傳承黃繼光精神將是他有生之年的最大職責,「要把黃繼光精神一代一代傳下去」。
長江日報記者晉曉慧
來源:長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