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張立功證書背後都有黃繼光

2020-12-12 騰訊網

黃繼光連曾任連長、漢北之星大市場物業經理李明龍。

長江日報記者任勇 攝

2020年夏,長江日報採訪團記者初次與黃繼光連曾任連長李明龍取得聯繫。

「很高興認識你!」電話那頭李明龍親切地回應。次日,記者與李明龍在武漢黃陂區漢北之星大市場見面,眼前這位笑容滿面、腰杆筆直的「鄰家大叔」和善謙遜,他打趣道,「還大叔呢,我算是年過花甲的爺爺啦!」

李明龍今年63歲,是黃繼光連曾任連長,軍旅生涯27載,榮立過一等功,被授予全國抗洪抗旱模範稱號。一張張榮譽證書,鋪滿了他的整張桌子。

「當兵無悔,終生受益。」李明龍笑著對記者說。說這句話時,他的眼裡光芒閃爍。

「黃繼光連的兵必須為祖國爭光」

35周年國慶閱兵榮立二等功

李明龍出生在湖北省鄂州市新廟鄉一個普通農村家庭。還是娃娃時,他就迷上了電影裡戰士們的颯爽英姿,決心要成為一名軍人。上世紀七十年代後期被分配到空降兵部隊,1981年12月任黃繼光連連長。

「黃繼光是我們連隊的老班長,在抗美援朝中為完成戰鬥任務光榮犧牲,關鍵時刻用生命傾訴了對祖國的愛,是崇高無上的英雄和楷模,是我一生的榜樣,這也是我不捨得脫下軍裝的原因。」李明龍回憶,每天他或者指導員都會在連隊晚點名時第一個點「黃繼光」的名字,全體官兵齊聲喊「到」。坐在椅上的李明龍站了起來,向記者演示:「黃繼光!」——標準的軍姿、堅毅的眼神,這位已退役18年的軍人一瞬間仿佛回到軍營中;「到!」——軍人的血性飽含在短短一個字中,久久在記者耳邊迴響。

李明龍最無法忘記1984年那段時光。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5周年,1984年10月1日將在天安門廣場舉行閱兵。「在42個徒步分列方隊裡有空降兵一個方隊,部隊把珍貴的機會給了我們黃繼光連。」李明龍說,1984年春節一過,連隊裡精挑細選了約80名戰士,與上甘嶺特功八連等組成方隊,開始為期8個月的訓練。

要做就做到最好,「黃繼光連的兵視榮譽為生命!方隊訓練是一步步考核的,軍姿、齊步、正步、掛槍、排面、合練、答詞等環節一項項過關,每次考核都會公示。有些戰士沒過關,晚上就加班加點練。」李明龍回憶,每天訓練至少16小時,官兵人均穿壞了4雙鞋,訓練走的路程有1萬多公裡。「連隊裡所有戰士的腳腕、腿襠都磨破了,但沒有一個叫苦叫累,晚上還在『加練』——所有戰士不用枕頭,保證腰杆子在睡覺時挺直;有的戰士腿並不攏,睡覺時就用背包帶把腿捆上;有的戰士正步走時腳掌不平,一休息就在地上壓腳尖。」

李明龍清楚記得,天安門廣場上的兩座華表間隔96米,「正步考核時,我們嚴格要求每個正步步幅為75釐米,共走128步,有一步大於或小於75釐米就不合格。」黃繼光連的戰士要做就做到最好,「黨員就是旗幟,幹部就是標杆。連隊的榮譽高於一切,黃繼光的精神高於一切。每個戰士只有為連隊爭光的義務,沒有為連隊抹黑的權利,黃繼光連的兵必須為祖國爭光!」

這8個月的訓練就好比走了一次長徵路,這些戰士沒有一個掉隊。有的戰士把定好的婚期一推再推,只為在閱兵式上為祖國爭光。

10月1日,黃繼光連官兵以威武的軍姿、整齊的步伐、高昂的士氣,正步通過了天安門廣場。連隊榮記集體三等功,李明龍榮立二等功,「參加1984年國慶閱兵,是我們一生的光榮和驕傲」。

「戰士考慮的不是生死問題」

排起人牆奮戰洪水5小時

1984年底,李明龍調離黃繼光連,「雖調離崗位,但我始終有種責任,要把黃繼光精神傳下去」。

從軍27年,讓他難忘的還有1996年7月。「長江中遊一帶遭受了特大洪澇災害,22日接到師前指的命令,我們立即出動兩個連參加洪湖市螺山鎮周家嘴堤段的加固任務。」此時的李明龍剛得知家中房屋被洪水衝毀,他將家中老小託付給親友後,奔赴前線。

水情很嚴重,部隊立刻在距離大堤200米處加固外圍堤。正在此時,大堤出現特大跌窩管湧。堤下是一馬平川,管湧不堵住,百姓的生命和財產就會處於危險中。李明龍立即指揮戰士們衝上堤壩,背土堵口。由於江水湍急,土袋剛入江中就被衝走了。「組人牆!」李明龍跳入江中,帶領戰士們雙腳踩住土袋,手挽手,生生在管湧處用身軀搭建起人牆,與洪水對抗,一層層艱難壘起沙袋。戰士們被洪水衝倒了立馬爬起來,站穩了就繼續扛土袋往腳下放,奮戰了將近5個小時,終於排除了險情。

洪水洶湧,戰士們不怕危險嗎?李明龍眼神堅定:「說實話,當時想過可能會犧牲,但戰士考慮的不是生死問題。下遊都是老百姓的家,我們一定要堵住洪水!」堤壩堵住後,李明龍又帶領戰士們奮戰了三天兩夜,加固加牢堤防。當地的老百姓和市委市政府送來了乾糧和盒飯,但所有戰士疲勞至極,顧不上吃飯,穿著透溼的衣服,頭枕鐵鍬就在大堤上睡著了。

1952年,黃繼光用胸口堵住槍眼為戰爭勝利付出生命;44年後,黃繼光的傳人不顧個人安危,用身軀堵住了肆虐的洪水。記者不禁感嘆:「黃繼光部隊的戰士,個個都是黃繼光!」李明龍靦腆地笑道:「受不起,跟英雄比起來,我們需要學習的還很多。」

「有生之年要把黃繼光精神傳承下去」

脫下軍裝建設家鄉勇往直前

「在黃繼光連任連長時,我帶著新兵參觀過榮譽室、觀看過《上甘嶺》電影、學唱過《特級英雄黃繼光》,看著他們在黃繼光銅像前鄭重宣誓,無論多少次,次次心潮澎湃。」李明龍說,「黃繼光是我們連隊的驕傲,當他的戰友是我一輩子的光榮。」在他看來,黃繼光精神就是為了祖國和人民的利益,關鍵時刻敢於鬥爭、敢於犧牲,這種精神不僅在部隊中需要,在生活中同樣需要,「此生我無論做什麼事,都對標老班長,以他為榜樣,當兵時如此,轉業了亦如此。」

退役後,李明龍走上了自主擇業之路,「一是不想給組織添麻煩;二是想把更好的崗位留給有才華的年輕人;三是覺得在部隊錘鍊過後,我想再挑戰一下自己。」 李明龍對記者說,「俗話說,當兵的穿上軍裝可以保家衛國挺身而出,脫下軍裝可以建設家鄉勇往直前。曾經我們為部隊、為國家爭得榮譽,如今以榮譽為起點再次出發。人的一生就是要不斷實現價值,我選擇自主擇業沒有猶豫過。」

這位「職場新人」的求職路並不順利。「我去過裝飾公司,進過學校,也當過保安隊長,我曾是軍人,軍人嘛就要大膽往前闖。2014年我來到了漢北之星大市場當物業經理,負責市場管理、合同招商、安全監督等日常工作的處理,今年是第六年。」

剛來到大市場,李明龍就發現這裡存在不少安全隱患,電線亂搭亂接,商戶在倉庫裡抽菸,電瓶車亂停,消防器材也不健全。「這裡有228個門面,5個大型倉庫,萬一一戶商家發生火災,整個市場都會受牽連,安全無小事,必須整改!」李明龍拿出軍隊管理的方式,立規章、抓落實,《消防安全管理規定》《防火安全管理規定八條》等針對市場安全的條例在極短時間內出爐,發放到每家商戶手中,一家家溝通,每天督查,如今商戶的安全意識顯著提高,整個市場6年內沒有出現一次事故。

「當部隊幹部,要關心戰士;在市場上則要把商戶的冷暖放在心上。」李明龍說,「原來到下雨天,這裡容易淹水,很多商戶把一輩子的老本都託付在這了,必須得解決。」李明龍潛下心來研究市場的排水線路、管道設計,挑起擔子為大家治水。向市場負責人提供了多個應對方案後,一個全新的抽水泵站建起來,淹水問題解決,商戶們也更服李明龍,「無論是當兵還是轉業,踏踏實實做事是根本。」李明龍說。

閒暇時間,李明龍還兼職漢口管理學院的校外指導員,和學生們講述黃繼光及其連隊的故事,「把黃繼光精神講給年輕人聽,希望他們能傳承下去。」李明龍很欣慰,「去年,我帶著學生們前往黃繼光連做了一次校外學習,不少學生聽著聽著紅了眼眶。」

10月15日,在再次接受「尋訪黃繼光連連長」採訪團採訪時,李明龍說,傳播、傳承黃繼光精神將是他有生之年的最大職責,「要把黃繼光精神一代一代傳下去」。

長江日報記者晉曉慧

來源:長江日報

相關焦點

  • 特級英雄黃繼光的侄子在故鄉當警察 「不立功不下戰場」精神傳承至今
    「課本上的這個人,是我的三叔!」黃忠凱小學讀書的時候,就經常自豪地跟同學這樣講。四川德陽市中江縣公安局巡特警大隊副大隊長黃忠凱是特級英雄黃繼光的侄兒,跟隨「三叔」保家衛國的腳步,他先是當了兵,如今繼續活躍在警察一線。
  • 走進黃繼光烈士的故鄉
    1952年10月20日,在上甘嶺戰役中,黃繼光在危急時刻挺身而出,用身體堵住敵人的機槍口,用生命為戰友開闢了前進的道路,犧牲時年僅21歲,連一張照片都沒有留下。  黃繼光侄子 黃擁軍  中江縣1962年組建新館的時候,就由我奶奶通過四川省一位畫家對他的畫像進行了進一步的確認。
  • 關於黃繼光和邱少雲,這些課本上沒講過的細節披露→
    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中國人民志願軍將士為保家衛國跨過鴨綠江,浴血奮戰湧現了一大批愛國英雄黃繼光和邱少雲就在其中我們從小都學過他們的英雄事跡《新聞聯播》最近的報導披露了一些教科書上未曾看到的珍貴細節震撼人心↓↓↓家書「在戰鬥中為人民服務不立功不下戰場」「一定要拼命打仗不怕死」黃繼光和邱少雲都曾在家書中立下誓言「男,現在為了祖國人民需要站在光榮戰鬥最前線,為了全祖國家中人的幸福日子,男有決心在戰鬥中為人民服務
  • 我的叔叔是黃繼光
    黃擁軍,是黃繼光紀念館的一名講解員,也是黃繼光弟弟的兒子。&nbsp&nbsp&nbsp&nbsp20日是黃繼光犧牲68周年的紀念日,紀念館內要舉行紀念活動。黃擁軍對記者說:「關於黃繼光的這一事跡早已耳熟能詳,但我卻想告訴大家更多有血有肉的黃繼光。
  • 英雄的母親——觀《跨越時空的回信|黃繼光》有感
    「為了全祖國家中人等幸福日子,不立功不下戰場!」1950年抗美援朝戰鬥中,時值20歲的黃繼光在寫給母親的家書中,給自己立下了這麼一道軍令狀。6個多月後的上甘嶺戰役中,黃繼光捨身堵槍眼,為隊友贏得了寶貴的衝鋒時間。
  • 黃繼光被評為二級戰鬥英雄,是誰幫他正名,讓他成為特級英雄的?
    我志願軍也付出了陣亡115786人,傷221264人,失蹤、被俘29095人,共計366145人的巨大犧牲。整個抗美援朝戰爭期間,志願軍共有30餘萬名幹部戰士立功受獎。1953年10月29日,志願軍總部發布《中國人民志願軍全軍湧現大批英雄、模範和功臣》名單,公布了一批特級、一級、二級英雄模範和特等功臣名單。在這個名單中,特級戰鬥英雄只有楊根思、黃繼光兩人。
  • 當好英雄傳人 爭做轉型先鋒——記空降兵某旅「黃繼光英雄連」
    新華社武漢10月24日電題:當好英雄傳人 爭做轉型先鋒——記空降兵某旅「黃繼光英雄連」新華社記者楊雅雯從「黃繼光英雄連」指導員到炮兵營副教導員,吳健「進步」了。在鄂北山區某綜合訓練場的野營駐訓地,即將離開連隊的他,和戰士們告別時說:「我會永遠記得自己是第3786名黃繼光英雄傳人,不管走到哪裡,我都不會給老班長丟人。」
  • 當好英雄傳人 爭做轉型先鋒:記空降兵某旅「黃繼光英雄連」
    在鄂北山區某綜合訓練場的野營駐訓地,即將離開連隊的他,和戰士們告別時說:「我會永遠記得自己是第3786名黃繼光英雄傳人,不管走到哪裡,我都不會給老班長丟人。」「老班長」,是六連官兵對黃繼光的尊稱。對於空降兵某旅六連的官兵來說,黃繼光這位在中國家喻戶曉的特級戰鬥英雄,是他們共同的精神偶像。
  • 黃繼光的生前事:曾被一隻兇猛的狗追到河裡,又為狗披麻戴孝3天
    媽媽看著他流淚,說:「舊社會苦了我娃……」黃繼光媽媽看著流淚,說:「媽,現在我知道什麼是新社會了!」這是1949年11月,黃繼光的家鄉四川中江迎來了解放,黃繼光和他的媽媽、兄弟姐妹們都吃上了白面饃,而他的父親還沒有吃上,在苦難的舊社會,父親早早地走了。
  • 鄧芳芝:英雄黃繼光的母親,三次被接見,為何始終沒流下一滴淚?
    無一例外,她蒼老的面龐上都沒有任何悲痛之情。為什麼黃繼光犧牲後,作為母親的鄧芳芝,卻始終沒有流下一滴眼淚呢?光緒17年(公元1891年),鄧芳芝出生在四川省中江縣積金鄉。10歲的時候,她被父母送給同縣石馬鄉發財埡村的黃姓一家,給黃家的二兒子黃德仲當童養媳。黃家世代務農,家裡有一小塊祖傳的四方田。
  • 黃繼光戰友、軍旅作家王精忠去世
    據了解,王精忠老人的兒女都在國外,他和老伴及保姆在武漢生活。今年十一期間,在體檢時,查出他肺部有腫塊,隨即被確診為鱗癌。「老人年事已高,術前有心、肺、腎等多臟器功能不全疾病,還是一位心臟支架術後病人。我們藉助微創胸腔鏡手術,順利切除病灶。術後恢復良好,沒想到他卻驟然離世。」武漢市第六醫院胸心血管外科黃志亮主任向北青報記者介紹道。
  • 黃繼光:一面不倒的戰旗
    前不久,湖北麻城遭遇特大洪災,空降兵某旅「黃繼光英雄連」第一時間奔赴現場,經過連續20多個小時奮戰,官兵鋪設沙袋5萬餘個,徹底消除了潰堤風險。洪水奔湧,河岸上那面寫著「黃繼光英雄連」的戰旗,始終迎風飄揚。指導員吳健說:「每一場戰鬥都要發揚黃繼光精神!」1952年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捨身堵機槍、英勇犧牲的黃繼光,是中國人民志願軍特級戰鬥英雄。
  • 上甘嶺戰役不止有一個「黃繼光」!更多壯舉披露
    每一抔泥土裡,都浸透著中國軍人英雄的血,閃爍著捨生忘死的英雄氣。上萬名中國軍人以血肉之軀,築起了這個無法撼動的堡壘。志願軍戰士們在黃繼光烈士紀念碑前莊嚴宣誓。上甘嶺戰役中,志願軍在奪回地表陣地。圖為537.7高地戰鬥實景。1952年11月25日,上甘嶺戰役結束。圖為志願軍戰士在上甘嶺陣地上歡呼勝利。
  • 史記 黃繼光列傳
    黃繼光黃繼光者,生於辛未(一九三一),蜀之中江人也。其先三代俱為布衣,為豪紳地主所使,父嘗為傭耕,不堪苦勞而死,繼光由是銜之。母鄧氏,諱芳芝,閭裡一貧家婦耳,足且三寸,俗謂之三寸金蓮,凡生四子,而繼光為叔。鄧氏之教子,數舉遠者嶽武穆、近者鄧世昌事以訓,曰:「大丈夫弗思忠君報國,與閭裡雞犬何異?」
  • 明日之後:快樂101出現神秘證書,背後的秘密感動所有人!
    勞動節將至,快樂101的雜貨店迎來了久違的熱鬧景象,這一切都得益於一張神秘的證書——「勞動楷模」。沒有人了解證書的來歷,難道,它真的只是一張再普通不過的陳舊紙片嗎......神秘證書作為證書如今的持有者,雜貨店店長克勞奇向我們講述起這本「勞動楷模」證書極大的收藏價值,然而在圍觀群眾的眼裡,這只不過是他個人的臆想:「傑西卡都沒聽說過的證書怎麼可能是真的呢?」
  • 光芒四射的一朵軍花——她從黃繼光身邊走來
    半個多世紀前的一摞獲獎證書褪色發皺了,登過她的事跡的報紙早就發黃並搬進歷史檔案庫了,早年獲得的幾項國家專利,不知今日高度現代化的空降部隊還用不用了,所有熟悉她的老戰友所剩無幾了。她悄悄退居在武漢一個偏遠的小角落裡,默默忙著自己的事情。偶爾出門,老伴總是和她十指相扣,像領著孩子。
  • 黃繼光生前戰友李繼德到武警山東總隊參加交流活動
    王敬賀 攝新華社10月16日電(劉新、潘明)「他堵槍眼時,我離他不到50米!敵人的照明彈讓陣地像白天一樣亮,他用最後的力氣完成了英雄的壯舉。」再次回憶起68年前那場艱苦卓絕的戰役,黃繼光生前戰友李繼德老人情緒激動,聲音高亢。
  • 黃繼光英雄形象再現舞臺——經典歌劇《同心結》復排在蓉首演
    朝鮮姑娘樸順姬把自己珍藏的同心結送給黃繼光,黃繼光在一次任務中負傷,同心結回到樸順姬手中,後來,樸順姬又把這個同心結送給了黃繼光的媽媽。同心結在一雙雙手中傳遞,把觀眾又帶回到了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現場演出表明,歌劇音樂與故事情節緊密融合,生動表現了黃繼光的英雄形象,把英雄故事講到了年輕觀眾的心坎兒上。  讓英雄形象更有「人情味」  「黃繼光堵機槍的故事大家已經耳熟能詳了,越是這樣的英雄人物越不好塑造。」
  • 探訪黃繼光紀念館再憶...
    中國旅遊新聞網11月4日訊(記者 周淮民) 在中國大地,黃繼光的英雄事跡家喻戶曉。在抗美援朝的戰場上,黃繼光捨身堵槍眼,為上甘嶺戰役的勝利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黃繼光紀念館由紀念性景區、陳列展覽區和辦公服務區組成,是民居式仿古園林建築風格。2008年4月,黃繼光紀念館作為首批對社會實行免費開放的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面向社會實行免費開放。
  • 復排歌劇《同心結》北京首演 觀眾被黃繼光精神感動落淚
    10月26日晚,講述特級戰鬥英雄黃繼光的民族歌劇《同心結》,在北京國家大劇院歌劇廳上演。兩個小時的演出,贏得觀眾掌聲陣陣,不少觀眾更是被黃繼光的英雄事跡感動淚目。《同心結》是一部紅色題材經典歌劇,該劇於1981年由原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歌劇團創作首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