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前沿】清華時松海/史航揭示中心體調控大腦皮層發育的全新機制

2020-12-22 澎湃新聞

【科技前沿】清華時松海/史航揭示中心體調控大腦皮層發育的全新機制

2020-03-26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大腦是神經系統的最高級中樞,控制著諸如感知、運動、語言、思維、認知等高級神經活動。研究大腦神經系統發育及其調控機制,對加強對神經系統的認知,以及診斷治療神經系統相關疾病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和意義。放射狀膠質細胞是哺乳動物大腦發育關鍵的神經前體細胞,其分裂產生大腦皮層幾乎所有的神經元和膠質細胞。在大腦發育過程中,放射狀膠質細胞的行為高度有序。中心體作為動物細胞主要的微管組織中心,調控細胞周期進程,對大腦神經系統發育起著重要的調控作用。通常中心體位於細胞核附近的細胞質中,然而,在放射狀膠質細胞內中心體的定位十分獨特,位於遠離細胞核的頂端細胞膜上,即腦室腔的表面上。這種獨特的亞細胞特徵已被發現數十年,然而其成因及功能一直令人困惑。

3月25日,北京生物結構前沿研究中心時松海教授和結構生物學高精尖創新中心史航研究員課題組在《自然》(Nature)雜誌在線發表了題為「中心體的錨定調控神經前體細胞特性和大腦皮層的形成」 (Centrosome anchoring regulates progenitor properties and cortical formation)的研究論文,首次揭示了中心體調控哺乳動物大腦皮層神經前體細胞機械特性和分裂能力,進而影響大腦皮層的大小和摺疊的嶄新機制。

在這篇文章中,研究人員首先採用基於透射電鏡成像的連續超薄切片技術對胚胎期小鼠腦組織進行觀察,首次觀察到了放射狀膠質細胞內的中心體是通過附著在母體中心粒上的遠端附屬物(distal appendages)錨定在頂端細胞膜上的(圖1 )。

為了探索中心體定位的分子調控機制和生理功能,研究人員特異性地去除了大腦皮層放射狀膠質細胞內遠端附屬物的重要構成蛋白CEP83,使得母體中心粒上不再形成遠端附屬物,導致中心體和頂端膜發生微小的錯位,從而阻止了中心體與細胞膜的錨定和連接(圖1 )。

圖1. 中心體通過遠端附屬物錨定在頂端膜上

有趣的是,特異性地破壞放射狀膠質細胞內中心體的錨定後,小鼠成年後的腦皮層體積明顯增大,且在皮層的背側中縫區普遍存在異常摺疊(圖2 A)。進一步的研究發現這一異常表型來源於放射狀膠質細胞在神經發生早期的過度增殖和之後中間前體細胞的增多(圖2 B)。

圖2. CEP83特異性敲除導致皮層體積增大和異常摺疊

神經發生的異常是如何導致的呢?再進一步的研究發現中心體這一不足1微米的錯位破壞了頂端膜上特有的環狀微管結構,導致頂端膜被拉伸、變硬。頂端膜物理特性的改變引起了放射狀膠質細胞內機械敏感信號通路相關的YAP蛋白(Yes-associated protein)的過度激活,從而導致了放射狀膠質細胞前期的過度擴增以及之後中間前體細胞的增多,最終使得大腦皮層神經細胞數量顯著增加,皮層體積擴大,並引發異常摺疊。與之相吻合的是,同時特異性敲除YAP可以恢復皮層體積至正常水平,不再發生摺疊(圖3)。

圖3. 中心體錨定調節放射狀膠質細胞頂端膜機械特性和YAP信號,導致神經細胞數量增多和皮層體積擴增

該研究解決了長期以來關於放射狀膠質細胞內中心體特殊定位的原因和作用謎題,為研究神經前體細胞行為和皮層發育調控提供了全新的角度。另外,之前研究表明中心體蛋白相關的突變一般與小頭症(microcephaly)緊密相關,然而該研究發現中心體蛋白突變導致大頭症,並首次揭示了其機制。更重要的是,人類CEP83雙等位基因突變會導致腦室體積增大,智力障礙和小兒腎消耗症,該研究為揭示人皮層形態和智力異常提供了重要線索。

康奈爾大學醫學院Wei Shao與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博士生楊嘉俊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北京大學生命學院博士生賀明、清華大學生命學院博士生於翔宇、康奈爾大學醫學院Zhaohui Yang、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研究中心Alexandra L. Joyner、Kathryn V. Anderson、Meng-Fu Bryan Tsou、紐約大學醫學院Choong Heon Lee、Jiangyang Zhang參與本文研究。北京生物結構前沿研究中心時松海教授和結構生物學高精尖創新中心史航研究員為本文共同通訊作者。本研究受到清華-北大生命聯合中心、北京市結構生物學高精尖創新中心和北京生物結構前沿研究中心、北京市卓越青年科學家、美國NIH、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等項目的支持。

論文連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139-6

內容來源:清華大學結構生物學高精尖創新中心

中國生物物理學會官方訂閱號,為BSC會員及生物物理領域專業人士服務。

投稿及授權請聯繫:bscoffice@bsc.org.cn。

微信號:BSC-1979

原標題:《【科技前沿】清華時松海/史航揭示中心體調控大腦皮層發育的全新機制》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科技前沿】王福俤/閔軍霞/謝黎煒團隊合作揭示轉鐵蛋白受體調控...
    該研究表明轉鐵蛋白受體(Transferrin Receptor 1, Tfr1)通過特異機制調控棕色/米色脂肪細胞功能和發育。在米色脂肪形成過程中,活化的缺氧誘導因子HIF1α通過轉錄調控Tfr1表達促進鐵吸收從而維持線粒體功能;在棕色脂肪發育過程中,Tfr1以非鐵依賴的方式調控棕色脂肪與白色脂肪、肌細胞的轉分化。
  • 【科技前沿】張宏團隊揭示自噬調控新機制:IPMK通過抑制轉錄因子...
    但是當沒有受到轉錄信號刺激時,這些液-液相分離的轉錄因子與其他轉錄組分之間的相互作用是如何被調控的尚未被闡明。細胞自噬(autophagy)是一種在真核生物中高度保守的由溶酶體介導的降解途徑,對細胞應對各種應激條件以及維持穩態平衡至關重要。自噬通過形成雙層膜的自噬體包裹部分細胞質,如受損傷的細胞器或錯誤摺疊的蛋白質等,並運輸至溶酶體進行降解。
  • 科學家揭示小G蛋白Rheb疾病相關突變體調控mTORC1活性的分子機制
    mutants in mTORC1 signaling的論文,該研究揭示了小G蛋白Rheb疾病相關突變體Y35N和D60K調控mTORC1活性的分子機制。mTORC1信號通路通過感受和整合外界信息,如生長因子、能量狀態和營養水平等,調控多種生命過程。在胺基酸信號的刺激下,一系列蛋白質及複合物共同發揮功能,通過Rag GTPase將mTORC1招募到溶酶體膜上,使其被定位於溶酶體膜上的Rheb結合併激活。
  • 分子植物卓越中心發現玉米籽粒發育與灌漿協同調控中心因子
    研究人員利用酵母單雜技術對這37個B3轉錄因子進行逐個驗證,通過EMSA和轉錄激活實驗,發現只有ZmABI19能夠識別並轉錄激活O2啟動子,而且當兩個RY-motif同時存在時,才能發揮最大轉錄活性。ZmABI19的轉錄和蛋白水平在籽粒早期表達時最高,灌漿開始後表達水平下降,胚中的mRNA水平顯著高於胚乳,暗示ZmABI19在籽粒早期發育和灌漿期均發揮作用,而且可能同時調控胚和胚乳發育。
  • 研究揭示調控纖維化和發育中EMT的分子機制
    研究揭示調控纖維化和發育中EMT的分子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0 14:33:34 美國紀念斯隆凱特林癌症研究所Joan Massagué研究團隊發現,TGF-β通過RAS效應蛋白RREB1協調纖維化和發育中的
  • 分子細胞卓越中心揭示小GTP酶Rabl2作為分子開關調控膜蛋白轉運出...
    分子細胞卓越中心揭示小GTP酶Rabl2作為分子開關調控膜蛋白轉運出纖毛新機理 2020-12-03 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   儘管纖毛介導的信號通路具有重要的生物學功能,但其精細調控機制尚不清楚。研究發現,與之前報導的人類Rabl2不同,小鼠的Rabl2並不影響纖毛髮生。而且,發現GTP結合形式的Rabl2與IFT複合物一起進入纖毛,並在IFT列車穿出轉接區的過程中造成BBSome及其膜蛋白「貨物」的脫落,導致它們在纖毛內積累。
  • 遺傳發育所揭示硝酸鹽誘導的磷響應機制
    遺傳發育所揭示硝酸鹽誘導的磷響應機制 2020-12-17 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 【字體:該研究揭示了NRT1.1B-SPX4-NLP3組成的硝酸鹽信號從細胞膜感知至細胞核響應的主信號通路,並揭示了硝酸鹽信號通過NRT1.1B-SPX4實現對硝酸鹽應答基因和磷應答基因的協同調控,實現氮磷營養平衡的分子機制(Hu et al., 2019)
  • 分子植物卓越中心等揭示H3K27me3識別與轉錄抑制調控的新機制
    研究發現了一個新的組蛋白H3K27me3閱讀器,並揭示了該閱讀器抑制轉錄的一種新的分子機制:通過抑制Pol II末端磷酸化抑制轉錄的起始。組蛋白H3第27位賴氨酸的三甲基化修飾(H3K27me3)是一類重要的轉錄抑制性翻譯後修飾(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PTM),在生物進程的各個方面發揮作用。
  • 中國科學家繪製人類海馬體發育的細胞圖譜和基因調控網絡
    該工作系統闡明了人海馬體胚胎發育過程中的基因表達調控網絡和細胞命運決定因子,繪製了高精度發育細胞圖譜,解析了海馬發育過程中的不同細胞類型及其關鍵的分子與調控網絡。海馬體,是由端腦的內側區域發育而來,是大腦中一個至關重要的特殊結構。
  • 陳月琴/張玉嬋課題組解析水稻生殖期phasiRNA調控減數分裂的機制
    植物配子體發育直接影響著作物的產量。減數分裂是雄配子體形成早期最關鍵的步驟之一。在減數分裂前期,有一批蛋白編碼基因的表達會迅速改變,然而它們如何被調控還是未知的。近日,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陳月琴教授/張玉嬋副教授課題組通過結合多組學分析以及一系列突變體功能分析實驗,解析了這一類生殖期phasiRNA在調控減數分裂前期基因表達變化中的重要功能及調控特性。該研究發現生殖期phasiRNA通過「group work」的方式高效靶向並切割特定類群的基因(見圖1示意圖)。
  • 【前沿進展】石莉紅/周家喜課題組合作解析「剪接因子轉換」調控人...
    【前沿進展】石莉紅/周家喜課題組合作解析「剪接因子轉換」調控人多能幹細胞造血分化機制 2020-12-17 16: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科技前沿】專家點評:徐彥輝/陳飛合作發現新的轉錄調控複合物INT...
    今日在線的Science論文首次發現PP2A這一最重要的磷酸酶可與Integrator複合物形成一個全新的轉錄調控複合物 INTAC直接調控轉錄,拓展了轉錄調控和PP2A相關領域的研究邊界。有鑑於此,BioArt特別邀請到了長期從事磷酸酶相關研究的馮新華教授和長期從事轉錄調控研究的朱冰教授點評,以饗讀者!
  • 研究揭示ULK1/ATG13調控有絲分裂期自噬及腫瘤生長的重要機制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張欣課題組發現ULK1/ATG13調控細胞分裂期自噬及腫瘤生長的重要機制,相關論文以ULK1-ATG13 and their mitotic phospho-regulation by CDK1 connect autophagy
  • 【學術前沿】藍斐團隊報導METTL5調控核糖體翻譯並促進腫瘤生長
    此前人們對mRNA上的m6A修飾研究較多,發現了催化mRNA上m6A修飾的調控酶與識別子,揭示了m6A修飾對於mRNA代謝活動中的重要性,並研究其在胚胎發育、腫瘤、生殖等多種生物學過程中的作用和意義。但是對核糖體RNA上的m6A修飾的調控,直到近兩年才有文章報導。
  • 頂刊腦訊03 – 情歌讓女性墜入愛河的神經機制
    簡介頂刊腦訊是嗶嗶腦開設的前沿學術動態專欄,每周一發布三大頂級期刊《Cell》、《Nature》、《Science》上過去一周在線發布的有關腦科學領域的學術前沿研究。>Cell | VR技術助力揭示『快樂源泉』多巴胺的神經機制多巴胺作為中樞神經系統一種非常重要的神經調控物質,對運動控制、學習記憶、動機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 全新轉錄調控複合物可抑制轉錄—新聞—科學網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生物醫學研究院:
  • 【科技前沿】張宏團隊揭示SARS-CoV-2抑制自噬溶酶體形成的機制
    細胞自噬(autophagy)是一種在真核生物中高度保守的由溶酶體介導的胞內降解途徑。自噬通過形成雙層膜的自噬體包裹胞質中的待降解組分,隨即運輸至溶酶體進行降解。細胞自噬對於細胞應對各種應激條件以及維持穩態平衡至關重要,並且能夠參與抵抗外來入侵的病原菌和病毒。
  • 【科技前沿】叢羽生團隊揭示UFMylation修飾在維持p53腫瘤抑制功能...
    UFMylation修飾(UFM1修飾)是最新被鑑定的一種類泛素化修飾【2,3】,與泛素化修飾類似,UFM1以前體形式被合成,經過UfSP1或UfSP2剪切,形成活化的UFM1-G83後被一個特定的E1樣活化酶(UBA5)激活,轉移到E2樣結合酶(UFC1)上,隨後UFC1和E3樣連接酶(UFL1,又稱NLBP或RCAD)共同識別靶蛋白,對其進行Ufmylation修飾。
  • 江浩團隊揭示AKAP95可通過相分離調控基因剪接和腫瘤生成
    27日,維吉尼亞大學江浩團隊在Nature Cell Biology雜誌上發表文章Biophysical properties of AKAP95 protein condensates regulate splicing and tumorigenesis,揭示了核內蛋白
  • 【學術前沿】專家點評Cell Research | 汪源/陳路/張燕組揭示惡性...
    通過多組學時序分析,作者在多時間點、多層次、單細胞精度揭示了hNSC在體內發生惡性轉化形成腫瘤的全景圖譜,確立了時間點特異的動態轉錄調控機制,發現了一系列新的潛在促瘤因子並對其中的C1QL1進行了功能驗證。通過構建腫瘤發生樹和譜系追蹤實驗,作者發現了一種在成瘤過程中持續存在的NSC-like細胞,其在成瘤過程中發生多次命運轉變,分時、依序產生不同的惡性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