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現「植物殺手」豚草?物種入侵還能形成生態災難?聽專家怎麼說

2020-12-18 騰訊網

生態系統是經過長期進化形成的,系統中的物種經過成百上千年的競爭、排斥、適應和互利互助,才形成了現在相互依賴又互相制約的密切關係。

一個外來物種引入後,有可能因不能適應新環境而被排斥在系統之外;也有可能因新的環境中沒有相抗衡或制約它的生物,這個引進種可能成為真正的入侵者,打破平衡,改變或破壞當地的生態環境、嚴重破壞生物多樣性。最近一篇「植物殺手」豚草入侵的帖子在社交平臺火爆,到底會不會造成生態災難呢?讓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

帖子裡說豚草處於自由生長的狀態,很容易形成生態災難,豚草真的有這麼大的威力嗎?大家對於豚草的了解又有多少呢?

記者採訪了一些市民。有市民說:「在山上好像看過這個樹葉,但不知道這什麼草。」還有市民說:「我見過前面的路上就有很多這個植物長在路的兩邊,聽說上面的粉落在人身上會腐爛。」也有市民表示從來沒見過。

看來市民們對豚草的了解比較少,記者到山上轉了轉確實看到路邊長著這種植物,而且現場有工作人員正在拔除這類植物。園林工作人員說:「我花還沒有開,所以危害比較小,可能因為今年雨水比較多的原因,去年的時候還真沒有出現。」不過目前沒有發現大片豚草生長的情況,將安排工作人員在巡山的時候及時進行清理。

那麼這些豚草到底有沒有那麼大的危害呢?記者聯繫了相關部門,工作人員說:「豚草是一種生命力極強的植物,它比較喜歡雨水充足,陽光充沛的地方。今年的雨水比較充足,部分區域豚草生長比較旺盛。但是從目前的觀察來看,對喬木灌木為主的林木構成林分結構,還沒有發現造成明顯的影響。」

並且工作人員表示,豚草是一種外來有害植物,在前幾年的時候已經入侵到我國之前,主要是對農業作物造成影響。

針對網友反映的情況,下一步,相關部門工作人員會對豚草在當地的分布情況進行一次摸底調查,隨時發現進行隨時清理。並且也將邀請有關方面的專家,針對豚草,對於周邊環境的危害性進行一次風險評估,更好的能夠採取相應的措施,做好相應的防範工作。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660多種外來物種入侵中國,48種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
    【660多種外來物種入侵中國】我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其中71種對自然生態系統已造成或具有潛在威脅並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2020年6月2日,生態環境部發布的《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引發關注。
  • 一場沒硝煙的生態戰爭:「外來物種入侵」早在世界範圍內悄悄打響
    近些年來,隨著國家、地區之間經濟、文化交流日益頻繁,全球環境不穩定因素不斷增加,一場無硝煙的生態戰爭——「外來物種入侵」悄然在世界各地上演,它所造成的生態災難,正在嚴重威脅著各國的經濟發展和全球生態安全。那外來物種是什麼呢?
  • 中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 這類尤須警惕
    同時,伴隨著跨境電商和國際快遞等新業態,入侵渠道更趨多樣化,造成的生態安全風險明顯增加。  660多種生物入侵我國  生態環境部日前發布的《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全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其中,71種對自然生態系統已造成或具有潛在威脅並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
  • 660多種外來物種入侵中國,每年造成的損失已高達2000億元
    我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其中71種對自然生態系統已造成或具有潛在威脅並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2020年6月2日,生態環境部發布的《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引發關注。所謂外來生物入侵,指某種生物通過有意或無意的人類活動而被引入一個非本源地區域,在當地的自然或人造生態系統中形成了自我再生能力,並給當地的生態系統或地理解構造成明顯損害或影響的現象。根據2016年原環境保護部發布的《中國自然生態系統外來入侵物種名單(第四批)》公告,我國是全球遭受外來入侵物種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 我國660種入侵物種裡,哪些是能吃的?靠吃能解決物種入侵嗎?
    這對我國防治物種入侵非常不利,因為民眾沒有意識到物種入侵的危害,缺乏對物種入侵的警惕,也缺乏對生態保護事業的關注。雖然很多科普博主都在駁斥「吃貨無敵論」,寫過不少闢謠文章,但效果並不理想。我也數次表示「靠吃解決不了物種入侵問題」,但不知道被懟了多少次了,很多人堅信中國吃貨可以消滅入侵物種。果然,段子流傳一百遍,部分人就把它當成了真理。
  • 20種入侵植物,長起來太恐怖,看見趕緊拔掉!
    根據生態部門的報告,中國現已發現660多種入侵生物,其中有一大部分都是植物,這些植物沒有天敵,肆意生長,對咱們本土環境造成了很壞的影響,今天就貼上它們的大頭照,大家都看看,見到立即處死,否則後患無窮~五爪金龍五爪金龍原生長於美洲,它的長相很具有迷惑性,實在太像牽牛花
  • 生態環境部更新外來入侵物種名單! 一起來漲點知識
    生態環境部昨天(2日)發布的《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全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其中215種已入侵國家級自然保護區。71種對自然生態系統已造成或具有潛在威脅並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海外來客」如何「偷渡入境」?
  • 美國又迎來挑戰,疫情期間再遭物種入侵,專家:被咬一口就完了
    往日在全球都橫著走的美國,近日接連遭受災難,在美國疫情還沒有出現拐點之際,又一種可怕物種現身美國街頭,對此專家發出緊急呼籲。據多家外媒報導,綽號為「殺手大黃蜂」的大虎頭蜂已首次在美國被發現。專家們也提醒美國民眾,這種黃蜂可以致人死亡,如果發現它們應該立即跑開並進行報告。
  • 「黑鯉魚」驚現紅水河,是水質汙染的變異,還是新物種的入侵?
    因為這種被稱為「非洲鯽魚」的羅非魚,被我國引進之後,到現在已經泛濫成災了,一度被稱為「入侵物種」,也是釣魚人最深惡痛絕的一種魚。羅非魚泛濫成災而現在又驚現了「黑鯉魚」,莫非又是一個新的入侵物種?不可否認,那些生活在原始生態地區的大多數物種,生存能力都極強,而且能很快適應新的環境。這些物種一旦進入生存環境較為舒適的其他地區,就會迅速繁衍,對當地漁業生態造成巨大影響。
  • 5大物種入侵引發5場巨大生態災難
    目前攻擊性和毒性很強的亞洲大黃蜂正在入侵美國,當地居民對此極為擔心害怕,稱之為「殺人大黃蜂」,並試圖在它們泛濫之前將其徹底消滅。那麼,究竟還有哪些破壞性很強的物種已經侵入美國,導致生態系統的大災難呢?
  • 妖豔的生態「殺手」,讓其他植物無路可走,卻還隱藏「大用途」
    說到「入侵物種」,大家應該很熟悉,因為我國有很多的入侵物種,比如說大家最熟悉的小龍蝦,不過小龍蝦如今在我國已經不算是入侵物種了,因為它已經被我國吃貨吃到需要人工繁殖了,這足以證明我國吃貨的強大,不過今天要說的這個「入侵物種」它不能吃,不然以中國吃貨的能力,它可能都無法生存了。
  • 玩具內藏4000隻蟲卵,外來物種正在你身邊悄悄繁衍
    我們這麼多年致力於保護物種的多樣性,不是人類的沽名釣譽,而是人類的自保。上世紀水葫蘆剛來中國時,我們只看到了它的益處,能當觀賞花也能當畜禽的飼料。而最近幾年,它成了人人喊打的生態殺手。以它在8個月內,一棵能分櫱成6萬棵的超強繁殖速度,一旦失控,其他的水生植物幾乎全滅,魚蝦也會因為缺氧而死。
  • 美國遭受植物入侵,在中國被譽為「千年人參」,卻被美國視為惡魔
    人參這種植物相信在我們中國大家聽的還是比較多的,在我們平時生活裡,很多人都會去買人參拿來和排骨燉湯喝,人參這種植物可是一個大補的營養品呀,在以前古代的時候,人參就已經非常有名了,而在現代人參也被大家用來比喻各種營養價值高東西。
  • 廣州千江水生態科技有限公司:水生入侵物種的「剋星」
    在科研人員的通力合作之下,外來物種清除裝置、清道夫清除裝置、鱷雀鱔誘捕清除方法等技術和方法相繼面世。上述專利技術均屬於一家「新力軍」企業——廣州千江水生態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千江水公司」)。千江水公司技術總監陳方燦告訴記者,技術人員利用現有的理論基礎,定製開發出多種清除外來入侵水生生物的產品,滿足市場需求。
  • 「生態滅殺」,更可能帶來生態災難
    >在效果上,對於本地物種絕無「生態滅殺」概念,滅殺可能造成嚴重生態災難;在立法上,團隊中有跨行業的不同專家參與,才可以避免缺乏科學性的誤讀。背後的原因很簡單——澳洲大陸本來沒有兔子,所有兔子都是被人為引進的入侵物種,是粗暴改變生態系統結構之後的生態系統失衡。在不被人類粗暴幹預的生態系統中,物種的數量無時無刻不處於複雜自然調控之中,調控機制比「建議」之中想像的「滅殺」要複雜精細的多。
  • 水耗子:起初橫掃歐洲大陸,後面商人自私養殖,最後形成生態災難
    物種入侵,一直是人們異常關心的問題。因為入侵的物種不僅擠壓土著物種的生存空間,破壞生態環境,甚至對人類也會產生危害。入侵物種——水葫蘆今天要介紹的是一種動物,從它們的身上,人類能夠提取出許多有益的物質。
  • 薇甘菊:「瘋狂」的植物殺手—新聞—科學網
    殊不知,它卻是外來入侵的「瘋狂」植物殺手,以「死亡纏繞」為殺手鐧,可匍匐變身「地毯」,也可順藤蔓形成覆蓋,給其他植物和生態造成危害。 認清薇甘菊的入侵路徑和生長機制,開發抑制薇甘菊繁殖蔓延的技術,已成為當前受災地區的重大需求和重大難題。
  • 警惕互花米草入侵!呂彩霞建議制定外來物種專門法律法規 | 建言...
    互花米草2003年被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列入首批外來入侵物種名單。互花米草的入侵嚴重威脅我國濱海溼地生態系統安全及可持續發展,成為我國濱海溼地保護和恢復所面臨的亟待解決的生態和環境問題之一。互花米草的入侵不同程度地侵佔本土生物生存空間,形成單一互花米草植物群落,破壞近海生物棲息環境,導致原生物群落生境空間破碎化、生物多樣性下降。2.破壞生態環境。互花米草密度大,具有很強的促淤作用,形成的「大壩」阻擋潮水影響海水交換能力, 導致水質下降,並誘發赤潮,破壞潮間帶其他區域的生態環境。
  • 最受歡迎的入侵物種,這種外來的河馬竟填補了哥倫比亞的生態空缺
    如今,河馬已經在哥倫比亞的河流生態系統中茁壯成長。然而,作為一種「入侵物種」,科學家們卻不擔心它們的存在,更不用擔心它們會對當地的生態系統造成破壞。科學家們甚至懷疑,當地的河流生態系統可能受益於這些非本地河馬的存在,這些大型食草動物填補了該地區幾千年來一直空缺的生態位。
  • 雲南發布全國首個省級入侵物種名錄 見到它們請就地消滅
    2013年5月8日,廣州市金沙洲大橋兩側的珠江河道,大量入侵植物水浮蓮覆蓋在江面上順水而下。 圖/視覺中國牛蛙、小龍蝦、美洲大蠊等「榜上有名」所謂外來入侵物種,是指在當地的自然或者半自然生態系統中形成了自我再生能力、可能或者已經對生態環境、生產或者生活造成明顯損害或者不利影響的外來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