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大人虎變,君子豹變」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2020-12-06 隨手談詩

「大人虎變,君子豹變,小人革面」,這個說法出自《易經·革卦》,《易經》既然是一部先秦時期的古籍,其中有些字義肯定跟現如今不一樣,所以在解決這句話的意思之前,我們要先明白什麼叫「革」,什麼叫「大人、君子、小人」,看原文。

九五,大人虎變,未佔有孚。上六,君子豹變,小人革面。徵兇,居貞吉。——《易經·革卦》

革卦是易經六十四卦之一,革,改革、變化的意思,《象辭》曰:「澤中有火,革;君子以治歷明時。」澤,水澤,說水澤中有烈火,象徵「變革」;君子應該制曆法以辨明四季更替。四季更替、改朝換代,《易經》講天命,古人認為天地萬物皆是如此,四季要更替,是註定的變革,帝王承天命君天下,每個帝王上應天體運行的次序,因此每個朝代、每個帝王,也都有各自的歷數。

(《易經》太深奧,我也是半吊子水都不夠,胡言亂語,大家嘴下留情)

大人、君子、小人

先秦古籍中經常提到這三個詞,跟我們現在所指的有所不同。現代漢語中,當大官的可以叫大人,年齡大的也叫大人;君子指道德品質高尚的人;小人指道德敗壞的人。

但在先秦古籍中,詞彙在不同語境中,都有所不同。大多數情況下,大人是指有德並有權的人,也專指天子、君主;君子指有德之人,也指貴族士大夫;小人則是德行權力都沒有的人,也指平民百姓。

大人虎變,君子豹變,小人革面

我們明白了革,是變革;大人君子小人,在此分別指天子、士大夫、平民,再來理解這句話,就容易了。

大人虎變:你天子要君臨天下,就要有明確的治國理念,在國家出現問題的時候,就要及時發現問題,並領導變革。「大人虎變,其文炳也」,炳,顯著、明亮。虎變啥意思呢,變革的路就像老虎的成長,老虎越長大,身上的花紋就越鮮明,君王對國家進行變革,也要像老虎一樣,旗幟鮮明,並且還要有堅定的決心,雷厲風行的手段。

最近熱度頗高的《大秦賦》電視劇,講了秦國從偏居一隅的小國,成為天下霸主的歷史。秦國的強大,自孝公始,孝公做了什麼?任用商鞅變法。無論遇到怎樣的阻力,孝公變法強國的決心都沒有動搖,後來歷任君主也堅決執行了商君之法,才有了最後秦王掃六合。

君子豹變:用豹來形容君子,也是有道理的。一種理解是,幼豹奇醜無比,但長大後就會有絢麗的斑紋,就說君子出生的環境也許不會很優渥,但應該通過自己的努力,無聲無息地成長,強大自己,使自己成熟。

「君子豹變,其文蔚也」,蔚,茂盛、盛大。豹子身上的斑點,雖然不像虎那樣涇渭分明,光彩奪目,但身上的花紋也很明顯,雖不像老虎那樣兇猛有力,卻也動作迅速,在變革時,像君子這樣有能力,但力量不足的人,就應該順應能力、力量都足夠的君主,輔助他們進行變革。

《大秦帝國》中孝公、惠文王、昭襄王等君主,自己有變革的決心,他們身邊的得力助手,也堅決執行君王的治國方針,最終使得商君之法在秦朝得以延續。否則孝公一死,新法也就跟著死了,像魏國的變法不就是這樣失敗的嗎。

小人革面:這就沒啥好說了,「小人革面,順以從君也」,大人和君子是時代變革中的弄潮兒,在改變的時候,需要爭取民意的支持,而小人們在變革中,順應君王進行改變就行了,他們也做不了更多的是,大勢所趨的時候,你不改也得該,不得不順從,只能隨波逐流。

相關焦點

  • 「大人虎變,君子豹變」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大人虎變,君子豹變,小人革面」,這個說法出自《易經·革卦》,《易經》既然是一部先秦時期的古籍,當中一些字義顯然跟當今差異,因此 在解決這句話的意思前,我們要先懂得什麼是「革」,什麼是「大人、君子、小人」,看原文。九五,大人虎變,未佔有孚。
  • 「大人虎變,君子豹變,小人革面」是什麼意思?出自什麼典故?
    「君子豹變」出自《易經·革》,指德行高尚的人,如豹子一般變化,針對不同的事物,有多種不同的解釋。針對改革而言,「君子豹變」與「大人虎變」的意思正好相對。大人虎變:指的是賢明的君主,當如猛虎一樣進行雷厲風行的進行改革,不用佔卜,也會有孚於眾望。
  • 「大人虎變,君子豹變」,規則不能破
    這是因為:中國古代早就有和尚變成老虎的故事。而且,黃袍怪也不敢那麼幹。而這些故事,其創作靈感,可能就來自於《易經》中的「大人虎變,君子豹變,小人革面」之說。下面我們就來逐一分析一下。一、大人虎變。九五:大人虎變,未佔有孚。大人物就要向老虎一樣虎虎生威,雷厲風行,迅速變化。
  • 「君子豹變,其文蔚也」是什麼意思?
    上六:君子豹變;小人革面。徵兇,居貞吉。象曰:君子豹變,其文蔚也;小人革面,順以從君也。(一)釋字蔚《說文》:「蔚,牡蒿也。從草尉聲。」上六其色玄黃,有點狀斑紋,且善攀高者,豹之象也。實際上,當《大壯卦》先變為《兌卦》時,《兌卦》九五已經利用武力奪取了王位,作為舊臣的上六亦已「豹變」。《兌卦》上六下面是一個巽體,「巽為木」,木就是樹。當《大壯卦》變為《兌卦》時,《兌卦》九五「虎變為王」,並已逼近上六。
  • 《易經》——革卦:君子以治歷明時!
    《易經》——革卦:君子以治歷明時!先來看革卦的卦象以及卦辭和爻辭原文,如下圖:革卦由兌卦和離卦上下組合而成,兌卦(代表澤)在上,離卦(代表火)在下。其卦辭為:革,己日乃孚,元亨,利貞,悔亡。己日,天幹紀日法裡的第六天,古人有「逢七必變」的說法,己日用在這裡表示抓準時機。乃,於是。孚,這裡有兩種意思,一是通「服」,使人信服。二是通「孵」,孵化,表示著手去做某事。元,元始、本來。亨,亨通、順暢。利,有利。貞,忠貞守正。悔,後悔、悔恨。亡,消亡、滅亡。連起來卦辭的意思是:要進行變革,就必須善於把握時機,於是把相關的事宜處理妥當,使大家能夠信服。
  • 古代珍貴的「補丁」:清朝武官官服的補子為何「豹」高於「虎」?
    1、古時對豹子的相關記載 豹子在古代的解釋是一種像虎卻是比虎小的野獸。東漢作家許慎所寫著作《說文解字》中是這樣解釋的「豹,似虎圓文。」《山海經》中也有記載谷山有玄豹,豹子在古時的作用與我們現在的獵狗有相似之處,在古時候古人也常常用豹來打獵守門。
  • 「革卦」九五爻辭「大人虎變,未佔有孚」破解
    九五:大人虎變,未佔有孚。象曰:大人虎變,其文炳也。三位是武人之位,五位是君王之位,《大壯》九三變為《革卦》九五,象徵《革卦》九五是以武力為手段,取得帝位而王天下的,這就是革命,《易經》諱其言而曰「大人虎變」。虎者,王也。虎是獸中之王,帝是人中之王,《易》中凡言虎,皆指君王,都和五位有關。「大人虎變」就是指大人奪取帝位而王天下也。「虎」在《易經》中就是君王的象徵。
  • 易經—革卦: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守舊則兇,從新則吉,順乎天時
    易經——革卦:順乎天時,應乎人心革—流水不腐,戶樞不蠹。革者改也,改舊換新,變易之道,守舊則兇,從新則吉,企業通過改革而得到新的成功,改革與調節方法進展都是在變動。《象》日:澤中有火,革;君子以治歷明時。初九:鞏黃牛之革。《象》曰:「鞏用黃牛」,不可以有為也。六二:己日乃革之,徵吉,無咎。《象》曰:「己日革之」,行有嘉也。
  • 《易經》革卦:革而有信,有孚改命
    革卦的上卦是兌卦為澤,下卦是離卦為火,澤中有火,內蒸外烤,水涸草枯,如同水澤之中,大火燃燒,這是革卦的卦象。君子在看到這種卦象時,了解到澤水漲落,草木枯榮的周期變化,從而修治曆法,明確時令。這爻的意思是指做好了一切準備後,再進行變革,這樣把變革不斷向前推進,就會獲得吉祥,不會出現什麼錯誤。任何一種變革都要事前做好充足的準備,要深思熟慮,反覆研究,對變革中出現的各種情況要有前期預判,並制定好相應的應急措施,運籌帷幄,層層推進,這樣才不會有差錯,最終獲得吉祥。
  • 大人時代變了是什麼梗 大人時代變了什麼意思出處哪裡
    大人時代變了是什麼梗?這是什麼意思呢?本篇文章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下大人時代變了梗介紹,對此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可以來看看。
  • 《易經》智慧,在一「變」字——惟變不變
    《易經》是我國最古老的一部經典著作,它作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內涵無數的智慧。但事實上,這無數的智慧都凝結在一個字中——變。看其名也可窺見端倪:易者,變也。整部《易經》,其實都是在講一「變」字,它以前人長年的經驗知識,講事物變化的規律和法則,所以才叫《易經》。《易經》中的八大卦,其實是代表八種自然現象,乾卦為天,坤卦為地,震卦為雷,巽卦為風,坎卦為水,離卦為火,艮卦為山,兌卦為澤。
  •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的意思是什麼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的意思
    很多人可能聽過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這句話,但你們知道這句話它出自哪裡嗎?知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的意思是什麼嗎?接下來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其實這句話的意思是指事物發展到了極點,就要發生變化,發生變化,才會使事物的發展不受阻塞,事物才能不斷的發展。這句話告訴我們要隨著不斷發展的局面,學會改變現狀,學會改革創新。出自西周·姬昌《周易·繫辭下》。
  • 易經識人術:是君子還是小人,看這5件事,還是比較有道理的
    《易經》提醒我們,交友須慎重,別以為朋友越多越好,朋友要注重質量而不是數量。為了避免大家交友不慎,我今天要跟大家分享一個"易經識人術",通過5件事幫助大家認清一個人,雖然不能全對,但還是比較有道理的。第一件:問之以是非,觀其志。
  • 易經:《履》卦,「履虎尾不咬人」,是什麼道理(深度好文)
    了解易經的人知道,64卦中有一卦是天澤履卦。即上天下澤,卦像寓意為人要能分辯其上下之名分,端正自己心態。《易經:履》卦卦辭。世人都知道,自古就有「虎毒不食子"的說法流傳,可見老虎是兇殘、剛猛的動物,但在易經中卻說,人踩著老虎尾巴,老虎不發怒咬人,還能亨通、順利,這是什麼道理呢?讀完下面二點,心中凝惑自然會茅塞頓開。1:從履卦像上分析其內在原因。
  • 《易經》:什麼人什麼命
    除了謙卦,其餘的卦,有好就有壞,有吉就有兇。南懷瑾先生說,山最高了,但它卻處在平地的下面,而這塊平地呢,卻又在山頂上。謙卦的道理就是這樣。你到了最高處,就要平實,不要認為自己高,這就是謙的道理。所以,地山謙,山最高,像崑崙山、喜馬拉雅山頂,那多高呀!但是高有什麼用呢?高要能下才好。
  • 易經中的利見大人是什麼意思?
    易經有這樣一句話,利見大人。這四個字每個字都很簡單,每個字大家都認識。連起來大家也知道什麼意思。但是還是會莫名其妙,還是有很多問題。第一,是「利見」還是「利現」?第二,這個「大人」是誰?那麼這個字最初的意思,要麼是被鋒利莊稼的葉子割到手了,要麼是秋天收割莊稼。一個表示鋒利,一個表示利益。事實上,【利】字這兩種意思都有。而且他們具有聯繫性。鋒利的衍生意是辦事順利,像鋒利的刀子一樣,切割什麼東西都非常快,非常的容易,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功。辦事順利,自然也很容易獲得利益。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所以,利也表示秋天。
  • 易經智慧:真正能成的事,是緩慢變好的,值得你耐心等待
    古話說,好事多磨,這符合《易經》的規律,放到今天也適用。天底下,沒有任何一個人,沒有任何一件事,是隨隨便便,輕輕鬆鬆就能成功。《易經》小畜卦的規律,告訴我們:真正能成的事,是緩慢變好的,值得你耐心等待。
  • 二月二日,見龍在田,利見大人,易經的提醒對我們有什麼啟示
    二月二、龍抬頭,有許多和「龍」有關的民俗活動,要在這一天理髮,說是「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在過去,二月二的一大早,人們起來挑水,把水缸灌滿,叫做「引龍」。如果聽到水缸裡有輕微的嗡嗡聲,說明龍被引來了,那麼這一年會有很好的福氣。「龍抬頭」的說辭,來自古老的天文學。
  • 《易經》告訴你:人的命運憑自己掌握,悟透4個道理讓你事半功倍
    從這句話可以看出,君子所居所察所玩所佔,無不在事物變化之中來順應與把握,強調人的積極主動性。謙謙君子,卑以自牧古語「滿招損,謙受益」。在《易經》中也有一卦,特別以「謙」命名。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出自《易經·繫辭下》,意思是事物發展到了極點,就要發生變化,發生變化,才會使事物的發展不受阻塞,事物才能不斷的發展。道行不通時就變,變就豁然開通,行得通就可以長久。